📌置頂文章📌 2025永社年度系列座談

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 面對中國灰色地帶行動:台灣的民主防衛|系列座談二|面對中國代理人行動】


【 面對中國灰色地帶行動:台灣的民主防衛|系列座談二|面對中國代理人行動】

近年,中國針對台灣發展各類「灰色地帶行動」,其中「代理人行動」是一個重要形式。此類行動不以軍事手段為主,而是透過在地的個人、團體或機構,在媒體、言論、遊說、法律或經濟等領域,協助傳遞特定敘事或推動滲透操作。

這些行動的特徵是去軍事化與去責任化,使得辨識、回應與治理更為困難。台灣是否已有足夠的法制工具因應,值得進一步討論。

2019 年,國會曾提出《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借鏡美國《外國代理人登記法》(FARA),但因社會溝通不足,最終未能立法;同年,執政黨團推動通過了《反滲透法》。這兩部法律在「境外勢力」的定義和規範方式上差異很大,但共同指向境外勢力介入台灣政治的問題。

進入 2025 年,中國針對台灣的灰色地帶行動日益頻繁,手法更多樣;而國會有關國安法案的推動則屢遇阻礙,使得針對「接受境外資金、指令或資源」的公開政治行為的規範更加困難。

在當前資訊戰與言論自由並存的環境中,如果缺乏明確且透明的判斷準則,社會可能陷入對「誰是中國代理人」的恐懼與揣測,甚至導致無根據的指控與排斥。這不僅可能傷害言論環境,也可能加深社會與政治分歧。

因此,台灣政府如何推動資訊公開與透明,並引導社會做出理性判斷,是關鍵議題。同時,即便有必要辨識高風險代理人行為,仍須符合民主憲政秩序的要求。對於刑罰、行政罰或其他不利處分,應遵循法律保留、法律明確性與比例原則,避免將模糊的政治判斷轉化為法律責任,進而侵害基本權利。


--

【活動資訊】


時間:2025 年 9 月  20 日 (六) 下午 14:00~16:00
地點:犇亞會議中心15樓 HH會議室(台北市復興北路99號15樓,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主持:羅承宗/高雄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永社理事長
講者:羅秉成/律師、前行政院政務委員
   王鼎棫/東吳、靜宜、世新大學法律學系兼任講師

主辦單位:台灣永社
補助單位:臺灣民主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