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強化民主韌性✨ 2025永社感恩募款餐會

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永社發言稿】09/17「大法官卡關僵局未解 憲政體制恐陷無限期停擺」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聯盟記者會

照片來源: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大法官卡關僵局未解 憲政體制恐陷無限期停擺」
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聯盟記者會

台灣永社發言稿:

從 2024 年 7 月至今,總統府的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已經進行了兩波人選提名。然而,在立法院從公聽會到表決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果這些問題遲遲無法解決,恐怕七位大法官的缺額就會一直懸而未決。

回顧 2023 年上一波大法官的提名與審議過程,我們曾多次提出訴求:立法委員作為民意代表,立法院的審查程序應該能夠真實反映民意。雖然去年的表決方式已經從不記名改為記名,理論上增加了透明度,但最嚴重的問題仍未解決──也就是立委普遍受到黨意綁架。包括執政黨在內,都要求自家立委「團進團出」,導致委員實際上無法行使獨立的投票權。

公聽會的運作同樣問題重重。2024 與 2025 兩波大法官被提名人的公聽會中,立委往往過度聚焦於單一議題(例如死刑存廢),或者不就大法官的專業領域進行提問。結果就是,民眾難以從公聽會獲得充分資訊,來判斷候選人是否適任。更嚴重的是,由於表決時受制於「團進團出」,最終決定權其實掌握在政黨手中,使得公聽會淪為形式,毫無實質功能。

另一方面,在野黨為了抵制執政黨,往往不分青紅皂白全面否決提名,這不是基於候選人在專業上的不適任,而是單純出於政治對抗。可是,我國的大法官提名機制原本就是由總統府審薦小組推薦,若在野黨逕自否決所有總統府提名人選,難道意味著只要是總統推薦,就一律要否決嗎?

這樣的情況導致大法官提名陷入僵局。大家都清楚,大法官必須具備頂尖的專業條件與資歷、品格,但如今的結果是,不論人選再專業,在立法院公聽會上往往先遭遇與專業無關的羞辱,接著又在表決中被全面否決。只要國會的政黨結構不改變,這樣的惡性循環就會不斷持續,造成極其惡劣的政黨對決。

因此,我們在此呼籲:

第一,政黨不應該綁架立法委員,應該開放委員自主投票; 
 
第二,公聽會的審查應回歸專業,聚焦於大法官提名人的法律專長與適任性,讓民眾有充足資訊能夠判斷。

--

*時間:2025年9月17日(三)10:00
*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MY5k9BWy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