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2024永社年度感恩募款餐會(活動已結束)

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年初七,馬朱裂

鄭光倫(作者為永社論述委員會副主委,東吳大學法律系博士生)

蕃論戰​/專欄 2015.02.27
http://n.yam.com/yam_other/politics/20150227/20150227887046.html

(圖片來源:蕃論戰/網路擷取


在台灣,國民黨宛如「鐵板一塊」般的冥頑不靈,總是令許多對手感到有志難伸,只能仰天興嘆「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但是,一旦國民黨開始分裂,分裂的速度卻又比任何人想像的都來的還要快。在六天的年假結束之後,馬英九與朱立倫兩位前後任國民黨黨主席,先是在初六開工日舉辦的中央黨部新春團拜及黨團春酒宴場合上,與立法院長王金平共同演出有如賀歲片般的「大團結」;卻又緊接著於隔日初七晚間上演「大決裂」的戲碼。

導致「馬朱雙核心」正式決裂的爆點,在於朱立倫以「宣布不承接訴訟」的方式保住王金平的黨籍,這讓馬英九原本就已殘存不多的權威徹底崩解,情緒化的性格加上自身對於所謂「大是大非」的潔癖與執著,讓馬英九選擇在大年初七的晚上發表將近1400字的聲明,痛批朱立倫的行徑是「和稀泥」、「鄉愿」。而朱立倫則以「高度尊重馬總統的意見」十個字簡短回應,令人不禁想起馬總統的「依法行政」「聽到了」。

朱立倫之所以必須選擇「討好」王金平,是客觀環境條件使然。首先,在黨內,剛登上主席大位的朱立倫,仍然無法獲得本土派支持,要坐穩主席寶座,唯有仰賴王金平點頭才有可能。其次,總統與立委大選及其選前準備工作,壓迫著朱立倫必須盡快穩住局面,才能進行黨內權力與資源的分配及分享。再者,朱立倫所面臨的情勢極其危殆,一個棋子下錯,很有可能以「骨牌效應」的姿態連續失去新北市長、總統以及黨主席的寶座。

王金平絕對比任何人都能洞悉朱立倫的困境,向來懂得以退為進的他,當然不會放過這一個大好機會替自己爭取更多利益。因此在過年期間「是否參選總統」的對答訪談畫面,總是透過電視呈現在社會大眾的眼前,為的就是進行議題操作,逼迫朱立倫盡快做出抉擇。實際上,王金平若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其實是替朱立倫「解圍」。朱立倫若不參加總統大選,一來不須辭去新北市長而不致失信於市民,二來也能夠以退居輔選者的方式,更有機會不須為敗選請辭黨主席。

然而話又說回來,王金平又為什麼要替朱立倫解圍呢?對於王金平而言,參選總統並非最佳選擇。根據憲法第75條規定,「立法委員不得兼任官吏」,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25條也規定「總統、副總統選舉與他種公職人員選舉同日舉行投票時,同時為二種以上候選人登記者,他種公職候選人之登記無效」,所以無論如何,王金平都不能同時參選總統與立法委員。也就是說,一旦參選總統,王金平很有可能落得「兩頭空」,既是錯過總統寶座,又失去立法院龍頭寶座;一旦失去立委身分,王金平就失去了「國會保護傘」,隨時都會有面臨司法調查的風險。總而言之,參選總統的這場「豪賭」很難成為王金平的決擇,朱立倫與王金平的權力拉扯與競逐,仍未定局。

228事件想到國際刑事法院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灣永社理事)

民報/專欄 2015.02.27
http://www.peoplenews.tw/news/fd3f88ed-3f8b-477a-9e65-7e1f153b8ffa

藉由國際刑事法院的建立,獨裁者再也不能躲於國家機器之後,
而可免於對屠殺行為的究責,如此的規範,實也應給台灣一定的啟示。
(圖片來源: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對於國家型態的暴力,甚至是屠殺行為,只要政權繼續維持,將無訴追的可能。即便政權被推翻,新政權雖會對其為審判,若獨裁者逃往他國,仍可繼續享有其貪污所得。就算未能出逃,而必須面臨審判,若強調公平審判,則若此政權維持甚久,亦可能因追訴權時效已過,仍得以逃脫法律的制裁,反之,若不講法律,則易流於一種報復。這正凸顯殘害人權的暴行,藉由現行法制,實有其侷限之處,台灣的228事件及之後的白色恐怖時代,即完全暴露出此種困境。而來到了現今,面臨此種殘害人權的犯罪,是否仍是如此?

在二次大戰後,聯合國雖有組成紐倫堡與東京的特別刑事法庭,以來審理軸心國戰犯的經驗,卻未曾思考建立一個常設性的國際刑事制裁機構,一直要到1990年代,在南斯拉夫與盧安達所發生的種族屠殺,聯合國才分別組成兩個特別法庭為審理,即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 Yugoslavia(ICTY)與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Rwanda(ICTR),國際社會才逐漸意識到常設機構的必要性,也才有1998年羅馬規約的誕生。

而羅馬規約主要的內容,即是將過往慣例所形成的國際犯罪法制化,以符合罪刑法定原則,其所規定的國際犯罪包括種族屠殺罪、殘害人權罪、戰爭罪與侵略罪等四大類型,且以個人為處罰對象,此與一般國際法所規範的對象為國家,顯有不同,藉由如此的轉變,屠殺者即不能再以國家機器為擋箭牌。而羅馬規約的最大特色,即是於荷蘭海牙所成立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ICC),以來專門審理此類案件,藉由此常設性的國際審判機構,對於國際犯罪的處罰已不再是一種宣示,而是有實質的懲罰機制存在。

國際刑事法院所處罰的對象是個人,而非國家,畢竟觸犯國際刑法者,必然為自然人,而非抽象的法人組織。而雖然確立了個人責任原則,但是在國際犯罪的處罰會面臨一個問題,即處罰對象到底是執行者、還是幕後的指揮者?由於國際犯罪的三種類型,幾乎不可能由一人單獨完成,而是經由組織,甚或是國家機器所完成,而此種犯罪結構,乃由上級下命,而由低階層的聽命者為執行,若採對於正犯的概念採取狹隘的觀點,勢必無法對於下命者為訴追,此時是否能以教唆犯為之恐也成問題,因教唆犯必須針對具體事實為教唆,國際犯罪可能只是依據法律或命令為執行,是否合致,恐生疑問,所以羅馬規約採取特別的立法方式為解決。

雖然羅馬規約將處罰的對象及於個人,但在國際犯罪的場合,易出現的審理障礙,即是政權若維持甚久,可能面臨追訴權時效已過的窘境,也因此,羅馬規約第29條,才規定國際刑事法院所管轄的犯罪,無受追訴權時效拘束的明文,以來解決此問題。而另一個更大的障礙,即是執行屠殺者往往以「依法令的行為」來為免責事由;而就下令者而言,由於層級越高,越不可能直接為執行,也難證明其直接下令,因此,其仍可躲藏於分層負責的官僚體系下來為卸責,而造成無人可為歸責的困境。

為了解決此困境,羅馬規約第33條第2項即規定,對於殘害人權的上級命令或法律,乃屬明顯違法,下級公務員無服從義務,若服從而仍執行,即不能以「依上級命令」來為免責。其次,就下令者而言,根據羅馬規約第28條,即便無法證明其有下令屠殺的事實,但只要具有上命下從的階層關係,並對於下屬所為的殘害行為有所知曉,卻未為任何防止措施,仍必須對屠殺的結果為負責。藉由如此的規定,獨裁者再也無法以未下令為卸責理由,即便坐視不管、視而不見,亦難辭其咎。

總之,藉由國際刑事法院的建立,獨裁者再也不能躲於國家機器之後,而可免於對屠殺行為的究責,如此的規範,實也應給台灣一定的啟示。只是在台灣,過往威權統治的政黨,仍一直掌握國家機器,致未能有真正的轉型正義,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在相關人等與證據亦逐漸流失下,又必面對還原真實的困難,甚至還有以歌頌獨裁者的言論出現。凡此種種,只反映出台灣無法與國際人權接軌,亦無法好好反省歷史的一面。

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美河市,北檢可別吃案!

黃帝穎(作者為律師,永社理事)

自由廣場 2015.02.26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58195

美河市從前方高灘地仰望。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資料照,記者翁聿煌攝


柯市府追討美河市案的百億元北市虧損,近日媒體揭露北市府內部公文,依據前台北市長馬英九核定的投資契約書,發現馬市府在契約書中聽取建商日勝生的建議,同意市府分回建物以價值較低的商辦為主,接著前市長郝龍斌又在九次權益分配會議中確認分配比例,如同馬郝聯手,掠奪台北市民財產,北市府擁地九十九.二四%的美河市標案,最後竟只分回卅.七五%樓地板,台北市嚴重虧損,主導的馬、郝兩位前市長竟沒有法律責任?

台北地檢署去年四月偵辦美河市案,檢方認定北捷聯開處原處長高嘉濃拉高建商日勝生的成本,並假造開發案權益分配的鑑定報告,後指示課長王銘藏配合作業,導致提供百分之九十九.三五土地的北市府,在二千二百戶建物中僅拿到六百六十八戶,被日勝生海削二十億餘元,但因查無官員收賄,只對高、王兩名小官依圖利罪起訴。這樣的偵辦結果,並不符合「經驗法則」,因為一個價值百億元的美河市標案,涉入圖利的官員層級不可能只有處長和課長,這是社會的普遍常識。

如今柯市府上台,新的證據資料透過廉政委員及媒體「攤在陽光下」,各界發現美河市案的決策過程,是馬市長核定投資契約書、郝市長在九次權益分配會議中確認分配比例,最終結果是台北市民虧損百億元,北檢偵辦美河市案不能限於已起訴的小官,應主動針對新事證,重查馬市府與郝市府。

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割棄憲政闌尾 建構正常國會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大財經法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教授協會法政組召集人、永社理事)

自由時報/全憲盟觀點 2015.02.25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breakingnews/1240762

作者羅承宗(見圖)表示,在所謂五權憲法裡,監察權乃割裂立法權而來,而考試權本質則屬行政權。考試院、監察院俱為可割可棄的「闌尾憲政機關」。尤其在現代政府組織精簡風潮下,台灣繼續維持龐大且耗費鉅額公帑、供養眾多高官的五院體制並不符合台灣需要。
自由時報/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以去年318學運為契機,沈寂許久的憲政改革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成為輿論討論課題。其中,有關廢除考試院與監察院的修憲提案,雖然自2013年起即有民進黨立委陸續提案,惜遭國民黨運用席次優勢強勢封殺至今。幸逢明年一月初總統國會即將改選,由於其中廢除監院又與攸關國會改造,相關課題仍值一談。

查現行中華民國憲法,以承襲孫文學說「五權分立」為其重要特徵。原本將民主國家的國會劃分為二,立法院有立法權和預算審查權等財政權限,監察院則有國會調查權、審計權。平心而論,沒有受過法政正統教育訓練的孫文,對西方憲政制度的瞭解僅只皮毛,然而恣意拼湊的結果,使國會對行政權難以發揮制衡功能。其後在台灣雖歷經七次修憲後,監委由間接選舉改為總統提名,但既然讓總統握有行政主導權,卻又由總統任命對行政權負有監督職責的監委,造成監委成為執政黨一手主導提名,政治性格不言可喻。耗費鉅額公帑卻無法發揮監督效果,反而時而淪為政治清算工具。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於去年八月曾出版《同胞們莫再沉淪》一書即坦率告白,監委由馬英九總統提名,很多「家奴監委」背後是主子推薦的,平常耍大刀,一碰到家主就尊嚴掃地云云,令人浩嘆。莫怪王建煊提出「監院關門,國家大吉」主張,支持修憲廢監院。

遍觀世界民主先進國家,不管是以總統制或內閣制建構政府體制,在全球化、資訊化與科技化的國際競爭環境下,為強化行政權回應環境挑戰與風險的能力,共同趨勢不外乎「行政國家」崛起。此現象反映在權力分立理論上,則是一方面雖必須賦予行政權更大決策空間,但另一方面也要強調立法權監督行政濫權的機能。承此意旨,在台灣的憲改藍圖裡,如何使立法院真正發揮民主國家國會的功能,能充分行使立法、預算、彈劾、調查等權,並有功能性更強的輔助機關,例如:預算局、國會監察使….等,俾協助其對行政權發揮有效的制衡效果。

總之,在所謂五權憲法裡,監察權乃割裂立法權而來,而考試權本質則屬行政權。考試院、監察院俱為可割可棄的「闌尾憲政機關」。尤其在現代政府組織精簡風潮下,台灣繼續維持龐大且耗費鉅額公帑、供養眾多高官的五院體制並不符合台灣需要。是以倘若來日降低修憲門檻一旦成功,實質修憲可能性露出曙光後,兩個累贅的憲政機關應斷然割棄這,並將節省下來鉅額公帑的一部移作強化國會制衡權能之用,如此一來,國家大吉、納稅人大吉!

那些威權逼迫你拒絕面對的228

李彥賦(作者為法學碩士,永社公關委員會副主委)

​蕃論戰​/專欄 2015.02.25
http://n.yam.com/yam_other/politics/20150225/20150225883035.html

(圖片來源:蕃論戰/網路擷取


每年228紀念日屆至,就會有許多仇恨性言論再度甚囂塵上。這群人老是以「政黨惡鬥」、「族群撕裂」、「外省人也有被殺」為228真相劃下句點,但卻始終不敢探究到底為什麼會有人非自願死亡?當時執政者究竟為誰?國民黨政府為什麼寧願用整個國家機器惡鬥王金平一人,卻始終不願以國家身分傾全力查明228事件真相?

當權者及擁護者反倒利用少數一、兩個親國民黨學者的個人學術成果當作斬斷真相的尚方寶劍,無異將流行樂譜當成至高無上的內功心法、武功祕笈,卻無視經行政院依法核備的「228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官方版本,只求取暖慰藉。不過,這種勇於宣揚自己思考停滯的氣概,也令人不禁唏噓:難道蠢話說一百遍就會變成真相嗎?幸好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地球並不會因此變成平的。

舉例而言,228事件導火線起於私菸查緝,嗣後演變為鎮壓台籍菁英。然而,蒙難者不僅僅是精英份子而已,延平學院(今延平中學前身)即是一例。當時延平學院的創辦人朱昭陽先生因經費考量,向私立開南商工學校商借校舍,由延平校方負責修繕荒廢的教室,而校舍日間由開南使用,而夜間則歸延平學院使用。由於當時的師資大抵是招募日本留學回國的優秀菁英,因此延平在開辦初期便已遭國民黨特務關切授課內容,期間政府更以官方報紙抹黑延平學院只具補習班型態,畢業也無法取得相關學歷資格。

228事件爆發後,延平學院便不出所料被迫關閉,只是當時所用的理由愚蠢至極:學院窩藏軍械、手榴彈70餘枚、軍用汽油5大桶。一個跟人家借校舍的學校,到底要怎麼窩藏軍械?怎麼知道是延平學院校方主導的?幸好在2003年8月2日,延平學院經陳前總統水扁頒發「回復名譽證書」,財團法人228事件紀念基金會亦於第4屆董事會通過之「228事件受難案件處理報告書」中確認私立延平學院為228事件之受難機關,此份報告書並在2005年2月15日刊載於行政院公報第11卷第33期中。

圖:<延平學院 奉令封閉>,台灣新生報,1947年3月22日


但在這樣的過程中,難道都沒有人下令?這些人都是自願離世?這些單位都是自願關閉?種種史料皆顯示,當時的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雖然施政錯誤、導致官民關係惡劣,但若無中央政府核定派兵派出第21師來台,陳儀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只能「容忍」而已。中央政府在黨、政、軍、情報一把抓的情況下,在國共談判破裂、內戰爆發之際,豈會聽信一面之詞便分散兵力,大費周章派遣21師、146旅的1個團來台、以及配給當時仍存於台灣之日械山砲12門、彈藥1千餘發供陳儀濫殺百姓?問題的癥結,便回到法律上「共謀」或「首謀」的認定基準,「究責」一事也是轉型正義當中,確立正確價值的必要手段。

事實上,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09號解釋即已提及:「以自己共同犯罪之意思,參與實施犯罪構成要件以外之行為,或以自己共同犯罪之意思,事先同謀,而由其中一部分人實施犯罪之行為者,均為共同正犯」。司法實務也一直採取這樣的見解,認為即使只有參與謀議階段,只要其影響力(無論是物理上或心理上)都直接透過其他共犯而穿透到犯罪的最終結果,皆會被認定是犯罪的共謀共同正犯,在一般刑案中,也只有透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將幫派首領加以定罪。

其實在二次大戰後,歐陸國家對於猶太人屠殺事件展開調查,勇於面對真相,並肯認受難者有權要求加害者承認迫害的事實存在,任何否認屠殺猶太人歷史之言論,將被視為對於受害者的侮辱、造成新的傷害,因此需負擔相當刑責。

在新納粹主義興起後,各國之規範亦更趨完備,聯合國於2007年國際大屠殺紀念日前,並決議通過由美國等103個國家之提案,強力譴責否認大屠殺歷史之言行。此種基於引發族群仇恨之意圖,不擇手段抹煞歷史事件真相對受害者進行二度傷害,早已成為國際公認的罪行。

端視228事件之發生經過,嚴重程度與納粹屠殺之歷史極為相似,多數受害者在未經審判之情況下即遭處決。即使在「228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條例制定及施行後,政府雖已正式向受難者家屬公開表達歉意、官方報告也確認責任歸屬並釐清事件之死亡及失蹤人數,惟仍屢屢出現煽惑民眾對228事件受難者仇恨、公開宣揚或否認228事件屠殺犯行之言行。以南非「真相和解委員會」的運作過程和結果為例,大多時候只有真相並不能帶來和解,在現實政治中,「真相和解委員會」只有真相沒有懲罰的途徑,所成就的似乎只是讓民主轉型較為順利,似乎並沒有為全社會帶來真正的和解。

我國在通過「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後,依公約第20條第2項之規定,本有對於此類構成煽動敵視之鼓吹族群仇恨主張加以限制之立法作為義務,此外,目前亦有超過36個國家按兩公約之規定,於刑法或相關法令禁止類似言論,以此觀之,此類對於轉型正義之制度重建模式,實已為世界趨勢,現行「228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確有增訂刑事課責條款的必要。

2015年2月20日 星期五

特權與人權的爭議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灣永社理事)

民報/專欄 2015.02.20
http://www.peoplenews.tw/news/6ca144d2-be01-4382-8d2d-d57e64ae4838

高雄大寮監獄的劫持事件,惟從其對外聲明中質疑,為何阿扁可保外就醫,其他受刑人不行。
讓人思考,法務部對扁的保外就醫,甚或是所有的處遇,到底是特權、還是人權?
(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民報合成


高雄大寮監獄的劫持事件,以六名挾持者飲彈自盡落幕,惟從其對外聲明中質疑,為何阿扁可保外就醫,其他受刑人不行。這或許是劫持者的狡辯之詞,卻也讓人思考,法務部對扁的保外就醫,甚或是所有的處遇,到底是特權、還是人權?

在阿扁遭有罪判決後,針對卸任總統的禮遇也因此被取消,所以當其至台北監獄服刑時,就應與其他受刑人為相同對待。只是長久以來,在犯罪者怎能講人權的思想制約下,刑罰的功能就僅著重在應報與懲罰,受刑人自不可能享有太多的人權保障。不過,阿扁畢竟曾位居總統之尊,若以之為一般受刑人來對待,似又會陷入政治迫害的指摘。但若為特別禮遇,恐又會落入不公平的質疑。

所以,原本藉由陳前總統入監所掀開的爭議,可好好來檢討與改革受刑人的人權狀況。惜法務部從頭到尾,就將之以特例為處理,而不願面對與解決此個案所彰顯的通案現況。因此,每當矯正署公告阿扁的獄中狀況,以暗示處遇已接近國際人權標準之同時,卻更顯露其與他受刑人的落差。原應屬基本人權的對待,就易被指為是特權,實顯得矛盾與諷刺。

以今年一月五日,為避免阿扁保外所引發的公平性質疑,而由矯正署公布的六點保外醫治審核參考基準來說,除其中的第六點,即罹患法定傳染病,在監難以適當隔離治療者,屬較無爭議之病況外,關於第一與第五點,即罹患高致死率高疾病或病情複雜難以控制者,都須達於隨時有死亡危險之程度,這也代表,惟有如阿扁或比之更嚴重者才能為保外就醫。而事實也證明,過往經核准保外就醫者,有半數以上無法回籠,原因不是逃跑,而是保外後不久就病逝。

若果如此,就算受刑人最終獲准就醫,亦與死亡宣告無太大差異,致凸顯出現行保外就醫門檻之嚴苛,已嚴重侵害受刑人的醫療人權。

更有爭議者還不僅於此,在審核基準的第二、三、四點,雖言明有身心、病情或肢體障礙嚴重致無法自理者,矯正署亦可同意為保外就醫,看似較為人性且寬鬆之標準。惟所謂病情嚴重與否,乃須由醫療專業者為判斷,其決定也須符合正當程序的要求。

惟目前關於保外就醫的規定,竟僅有監獄行刑法第58條,而此條文僅在強調監督機關對此事項有絕對的許可及廢止權限,但關於如醫師之延請、是否須成立外部委員會為審查、受刑人有否答辯之機會等等,完全付之闕如。故在欠缺正當程序保障所做出的決定,就算頒佈再多的參考基準,亦不具有任何的客觀性,則保外就醫與否仍得取決於主管機關之恣意與專斷。即便曾為總統的阿扁,亦是經過百般波折,甚至還是在執政黨於九合一選舉大敗,致亟欲營造藍綠大和解的氣氛下,才得以獲准保外就醫,則其他不為人知,甚至可能比阿扁病情更為嚴重的受刑人,也只能望之興嘆。

總之,對一位卸任總統有比一般受刑人稍為寬鬆的對待,若被當成是特權,就只顯露出現行監獄人權保障的不足。也因此,法務部在通盤檢討獄政疏失時,若僅將重點擺在監獄管理與戒護之補強,致繼續漠視監獄人權的改善,更大的危機恐將潛藏於後,而隨時有爆發之可能。

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續命真氣?馬英九是喬幫主還是大陸雞?

李彥賦(作者為法學碩士,永社公關委員會副主委)

​蕃論戰​/專欄 2015.02.18
http://n.yam.com/yam_other/politics/20150218/20150218876260.html

(圖片來源:蕃論戰/網路擷取


前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日前在臉書上將他的前老闆馬英九形容為喬峰,2000年及2004年其擔任黨主席時以「馬英九元素所表彰的清廉、包容、溫和、理性的問政文化與問政風格」為真氣,救起奄奄一息的國民黨。

不過,能夠提出如此與眾不同的觀點,恐怕也只有如此為主忠臣才能辦到。不論在民眾或司法機關眼中,「清廉」、「包容」、「溫和」以及「理性的問政文化與問政風格」早已一一破功。舉凡「清廉」一詞,早在馬英九承諾公布國務機要費使用明細跳票時便已畫上問號,尤有甚者,在林益世、賴素如、李朝卿、卓伯仲、黃景泰等案爆發後更已殘破不堪;面對黃景泰、王金平案而展現出的「選擇性溫和與包容」,也令人啼笑皆非。而所謂「理性的問政文化與問政風格」,在黨紀控制下所引發的「半分忠」事件後,也被人看破手腳。

況且,不論是現在面臨冬季限水就提倡少喝一杯的馬英九,或是過去那一再跳票的馬英九,對於現在朱立倫所領導的國民黨而言,朱立倫就像電影「與龍共舞」中招搖撞騙的十一姑,馬英九就是躲在椅櫃下忘了帶毛線棒、反而幫倒忙的大陸雞。例如談到黨產爭議,馬英九當年擔任黨主席時便大膽提出「黨產歸零時間表」,在2005年擔任黨主席時強調將在「2008年前把黨產清理完畢」,當時的黨務高層更指出馬英九「2008年以前處理完黨產」的承諾,「絕對只會提前完成」;馬英九在2006年更主張「以政黨法草案處理黨產,因為政黨財產應通案考量」,以此種種,對照朱立倫只敢說「不當黨產歸零」,卻又屢屢阻擋「政黨法」以及「不黨黨產處理條例」草案的作法,這段跳票的過去就像別針一樣,狠狠的刺向十一姑正在挽救的國民黨。

而馬英九在黃世銘洩密案中的角色,更是重重打擊國民黨形象。依據上週黃世銘案二審確定判決,法官提到「102年9月4日中午總統馬英九致電告知黃世銘,此案件除了立法院長涉及關說外,尚有法務部長、臺高檢署檢察長也有涉及關說,因法務部長、臺高檢署檢察長是隸屬於行政院,依行政體制『要求』黃世銘應將此事向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報告」;「於9月4日向行政院長江宜樺洩漏並交付『專案報告』,依被告供稱係因接獲總統馬英九來電『指示』始『另行起意』為」;「...其(按:黃世銘)原無意告知行政院長,係於102年9月4日上午接獲總統馬英九之『指示』,始『另行起意』聯繫行政院長告知上開偵查資訊...」。按照判決內容,黃世銘本無洩密給江宜樺之意,但馬英九卻多次「要求」、「指示」黃世銘照馬的意思把偵查中的內容洩密給江,在刑法的定義之下,這位被譽為喬峰的馬前主席,可是明確地犯下教唆犯行,是法院認證的教唆犯!

面對法院裁押的李全教,朱立倫的動作雖然沒有馬英九在黃景泰案及馬王政爭時果斷明快,但至少也以「影響國民黨名譽」為由對李全教做出停權處分。而朱立倫在面對這位法院認證的教唆犯時,敢不敢用相同標準停馬英九的權?怎麼可能!十一姑跟大陸雞不過就是一丘之貉,裝神騙鬼的詐欺犯罷了!

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

台灣憲改的趨勢與逆流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大財經法研究所助理教授、永社理事)

臺灣時報/專欄 2015.02.18
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469660


新北市長朱立倫自今年一月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以來,一面宣布不參選明年總統選舉,另一面則將內閣制列為憲改清單首要目標。循此方向,該黨於本月十日召開「修憲朝向責任內閣制或準內閣制之必要性」公聽會,與會學者來賓「巧合地」與朱立倫聲氣相通,多數贊同修憲朝內閣制發展,試圖營造社會支持內閣制氛圍。只不過從台灣憲政發展趨勢來看,這股逆流悖離台灣人民向來對總統地位的認知,難成氣候。

 首先就學理而言,關於總統制、內閣制孰優孰劣的爭論一直未曾休止。然而回顧台灣憲政發展趨勢,總統大權在握的憲政體制運作已超過一甲子,再加上一九九六年總統直接民選與一九九七年取消立法院對行政院長的同意權,因此政治體制運作已明顯朝向總統制。盱衡當前政治現實,在地方自治層次,地方住民早已習慣由上而下統率行政體系的民選行政首長;在中央國政層次,全國人民也早已習慣以民選總統而非行政院長作為國政運作的核心人物。中國國民黨此時一昧鼓吹內閣制,並非基什麼崇高的政治信仰,只是出於自利的政治盤算。更露骨的說,在朱立倫棄選明年總統選舉幾成定局下,中國國民黨意圖藉由內閣制或準內閣制來削弱總統權限,使得黨產數百億、容易在立法院取得多數席次的該黨,繼續成為國政的實質控制者。

 其次,從現行憲法規範加以觀察。現行總統與行政院長權責劃分不清缺陷,的確有亟待修改必要。詳言之,中華民國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第五十五條則規定:行政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由前述條文內容來看,行政院長對立法院負責,但須受總統信任。但這種修正式的內閣制,因為拼裝內閣與總統兩種制度,不僅憲政邏輯上錯亂,且造成施行上造成多頭馬車困境。後來增修條文取消將立法院對行政院長的提名同意權,行政院長儼然實質成為總統的幕僚長。

 惟遺憾的是,由於行政院仍為憲定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政策成敗由行政院長來承擔,有違民主國家責任政治基本道理。總之於總統直選後,總統權力來自選民直接賦予,選民以選票定期檢驗總統的政治責任,這已是總統制內涵,但現行憲法暨增修條文卻仍困在內閣制設計,這點也是造成今日憲政運作窒礙的根源。

 最後,談修憲時程問題。立法院是憲改的唯一發動者,倘若修憲公投要與明年立委大選合併辦理者,則憲法修正案應在今年五月前順利送出立法院,最遲也不得超過七月。在此緊迫時程壓力下,經緯萬端、複雜無比的總統制、內閣制工程,鐵定難以在如此短促時間凝聚朝野共識。真能大破大立的「憲改之窗」,恐要等到二○一七年後才會開啟。二○一五年最值得台灣人民操心的課題,不在總統制與內閣制的抉擇,而是思考如何讓真能代表庶民意志、進步思維與台灣本位的民意順利入主立法院,讓我們的代議政治煥然一新!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北檢欺善怕惡 丟法律人的臉

黃帝穎(作者為律師、永社理事)

自由開講 2015.02.16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breakingnews/1235466

北檢針對太陽花學運等社運活動起訴118人,其中中研院的黃國昌教授,被依違反刑法「煽惑他人犯罪」提起公訴,但黃國昌演說均以「捍衛民主」為核心,卻被北檢羅織為「煽惑他人犯罪」;相較之下,高雄監獄挾持案震驚全台,知名更生人董念台曾公開喊話「放扁就號召監獄鬧房」,事後董念台更表示,贊成6名受刑人的行為,打算策劃下一波監獄暴動,結果北檢不認為更生人喊「策劃監獄暴動」涉嫌「煽惑他人犯罪」,反而認定黃國昌喊「捍衛民主」構成「煽惑他人犯罪」,北檢如果不是毫無法律常識,就是欺善怕惡,丟法律人的臉!

更明確的案例是,北檢對於去年411「路過」中正一分局的台大學生洪崇晏依違反集會遊行法提起公訴,但對同樣未經集遊申請,卻「路過」立法院的白狼張安樂,北檢不敢認定違反集遊法,至今不敢偵辦、不敢起訴?北檢執法顯有「差別待遇」,擺明欺善怕惡。

大法官釋字第718號解釋已對於集遊法「未排除緊急性及偶發性集會、遊行部分」宣告違憲,換句話說,不論是白狼張安樂「路過」立法院或台大學生洪崇晏「路過」中正一分局,應屬緊急性及偶發性集會遊行,北檢均不得起訴,結果北檢「選擇性起訴」台大學生,過程中甚至還曾派出四名便衣警察當街逮捕洪崇晏,引起媒體高度關注,但對同樣是「路過」的白狼,檢警卻恭敬不已,連傳喚都不敢!

北檢欺善怕惡,不只對324政院下令「血腥鎮壓」的江宜樺與警察一個都不敢辦,對董念台與張安樂更是態度恭敬,只敢欺負「手無寸鐵」的學生與教授,忘卻檢察官執法最基本的「公正原則」,簡直丟法律人的臉!

用違憲的法律起訴太陽花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灣永社理事)

自由廣場 2015.02.17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56686

三一八佔領運動。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資料照


北署對太陽花學運的三大案件起訴一一九人次,即便不論這些行為,能否以和平抵抗權來為阻卻違法之事由,但關於起訴罪名,恐皆有商榷之餘地。尤以去年四一一路過中正一分局事件來說,檢察官主要以集會未經許可經命令解散而不解散罪來起訴主事者。惟問題是,針對此等集會須事前許可之規定,早經大法官宣告違憲,檢方以之為起訴依據,實有濫權訴追之嫌。

依集遊法第八條第一項,針對室外的集會遊行,不僅須於事前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且依據同法第十一條,竟列有六款不得許可的事由,如第二款的「有明顯事實足認有危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或公共利益者」,或者第三款的「有明顯事實足認為有危害生命、身體、自由或對財物造成重大損壞者」等,凡此用語,既模糊且空泛,就易造成主管機關的恣意與專斷。更值注意的是,根據集遊法第三條,如此重大的許可權限,竟是賦予警察機關來行使,更易讓人與警察國家相聯想。

尤其在遇有緊急性、偶發性集會遊行之場合,根本不可能為事前申請。而像四一一事件,其抗議對象就是有許可權的中正一分局,則於此時,就算有時間申請,也肯定遭否決,致更暴露出許可制的荒謬性。故於去年三一八學運期間,大法官所做出的釋字第七一八號裡,針對集遊法未將緊急性、偶發性集會排除於事前申請許可之部分,就宣告為違憲,並限期於二○一五年一月一日失效。

而大法官限期失效的宣告,原本是避免法律立即失效所帶來的法律空窗期,以讓立法與行政機關能為完整的修法與配套。只是如此的緩衝期,卻被司法實務者解讀為修法前仍屬有效的詭異見解,實讓人莫名所以,也促使大法官在去年十月,做出釋字第七二五號解釋來否定此種謬誤。

故於現今,立法院完全不理會大法官的違憲宣告,致未對集遊法進行任何的修正,已屬嚴重的立法怠惰。惟既然大法官宣告限期失效的時間已過,不管有無修法,集遊法中的違憲條文就確定是無效且不存在的法律。則檢察官以之為起訴依據,不僅有違罪刑法定,也等同讓惡法繼續來箝制人民的集會結社權。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阿松為何能讓柯P不高興?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大財經法研究所助理教授、台教會法政組召集人、永社理事)

民報/專欄 2015.02.15
http://www.peoplenews.tw/news/4e583545-00e7-4be3-a705-e50d4a636bdf

現年70幾歲高齡的中國國民黨大老陳炯松,在毫無專業醫療背景情況下,長期擔任「財團法人病理發展基金會」董事長20餘年。柯文哲市長卻也坦白承認,依據基金會現行章程,目前「拿他沒辦法」。
(圖片來源:北市府提供、取自中正基金會,民報合成



日前媒體披露,現年70幾歲高齡的中國國民黨大老陳炯松,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學士畢業,在毫無專業醫療背景情況下,長期擔任「財團法人病理發展基金會」董事長20餘年,月薪18萬元,年收入216萬元,令百姓小民咋舌。此事雖遭台北市政府層峰人士以「不要臉的肥貓!」嚴辭批判,惟柯文哲市長卻也坦白承認,依據基金會現行章程,目前「拿他沒辦法」。

查病理發展基金會係1982年由北市府與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共同捐助成立,原始捐助金額為北市府3億元、瑠公水利會2億元,共5億元,本由北市府佔2/5多數,然而在1990、1991年間瑠公水利會加碼捐助1億元,使得該基金會捐助金額增至6億元,北市府與瑠公水利會各半。此次讓北市府不高興的是,在基金會15席董事和5席監察人裡,充斥不具醫療專業背景的台北市議長吳碧珠、國民黨立委徐少萍,及陳炯松的外甥林肇堂等人,北市府擁有席次不到3成。就法而論,台北市政府目前陷入無法辦理困境,與馬政府刻意搓掉「財團法人法」草案息息相關。

詳言之,公設財團法人作為政府「外圍」組織,享有用人不受公務人員法規限制之便利,經費預算並能規避議會之監督,成為政府施政之地下管道以及充作退休高級官員的第二春樂園,長久以來早已弊端叢生。有鑑於此,2000年9月起法務部即開始著手研擬相關草案,經長年多方彙整意見、研擬草案後,行政院分別於2007年9月、2008年2月及2010年3月等3次函請立法院審議。財團法人法既以草擬完竣數年,且於2008年5月迄今中央政府大抵處於「行政、立法合一」的完全執政局勢下,財團法人法之立法並未涉及政治上敏感重大爭議,立法院順利通過該草案,使我國財團法人制度更臻健全,照理而言應非難事,也不致讓北市府陷入目前無「法」辦理陳炯松困境。遺憾的是,財團法人法草案早已因不知名原因而遭馬政府從行政院送請立法院審議法案清冊裡偷偷移除,目前下落不明。

財團法人法草案陷入長期立法怠惰狀態,理由至為明瞭,不外乎是馬政府的刻意杯葛抵制。至於箇中原因,其實無論是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抑或監察院前揭相關糾正文,都早已清楚直指「退休官員轉任、坐領高薪」乃公設財團法人諸多弊端裡重要的核心課題。更細緻的來看,對現任黨政層峰官員來說,公設財團法人法制化意味著對已退休長官舊識福利權益之折損喪失,不符官場潛在倫理規則;再者,公設財團法人一旦法制化並嚴予管理,此舉也意味著對其自身退休後「第二春」進路與權益之折損限縮,為捍衛其退休繼續接受公設財團法人厚俸供養機會,莫怪馬政府的黨政層峰官員們自然對該草案抱持拖延抵制的消極態度。

由這次的陳炯松事件可以看出,行政首長即便擁有再強大的民意基礎,若無法制度配合,也會陷入難以施展困境。放大格局來看,明年即將到來的總統立委合併大選,箇中關鍵已非總統是誰,而在國會席次是否有革命性的變遷。試想:倘若還是讓這些黨政層峰人士繼續掌握國會多數,財團法人法恐怕依舊立法無望,肥貓董座們將繼續坐享高薪,逍遙快樂,直到永遠!

法院是不是國民黨開的?──歷史面向的補述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大財經法研究所助理教授、台教會法政組召集人、永社理事)

想想論壇 2015.02.09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708

司法大廈。
(圖片來源:想想論壇/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臺灣建築史

撲馬律師日前於於本論壇發表〈法院到底是不是國民黨開的?〉,該文從法實政研究立論,內容精闢。惟歷史面向考察,稍嫌欠缺。法院到底是不是國民黨開的?本文藉此契機補述。

話說1995年臺中市發生衛爾康餐廳火災,高達64人不幸罹難。受害者家屬控告市長林柏榕未善盡督導之職責,惟時任國民黨秘書長的許水德卻反倒安慰林柏榕說「法院是國民黨開的......」。值得注意的是,同年11月新黨祕書長趙少康針對當時台灣省議會副議長楊文欣賄選案被判無罪一案,表示,許水德這句話所言不差,說的都是「真心話」。這句「真心話」猶如犯罪者出於自由意志的「自白」,從此流傳於民間。總的來說,許水德縱橫政壇數十年,對台灣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創造這段經典名言。

其次從歷史面向觀察,此言不虛矣。中華民國憲法頒行後,表面上雖已由「訓政」進入「憲政」,然而政府各項實際施政作為並無太大不同,仍是用複製訓政時期以黨治國方式來「施行憲法」。由於司法官考試、訓練及升遷制度的偏差,使得過去威權體制時代的法官及司法體系的重要職位,幾乎莫不屬國民黨籍,受國民黨栽培,同時也受其約制。

誠如學者李鴻禧指出,中華民國政府長年營運一黨獨裁,以黨領政、有司法院長甚至由國民黨高級幹部中常委擔任,於是在黨魁中心領導式威權統治下,權力制衡完全破壞無遺,法治政治難以健全發展。這種對法院的控制與強調以黨領政的共產國家有異曲同工之妙。

另外,學者許志雄亦指出,我國司法所獲評價一向不高,其原因不一而足,惟法官多屬國民黨員,且不避諱參與政黨活動,實在難辭其咎。尤其,若干上級司法人員擔任重要黨職,積極從事黨務工作,甚至投身公職人員選舉,將司法、政黨與政治的關係絞成一團,更對司法造成難以估計的傷害。

東西德合併前夕,東德境內共有約1,500名法官,其中約97%是執政黨員,所謂司法制度不過是「政府挑選同志執法,法官報答黨國栽培」而已。統一後,聯邦政府致力恢復「以憲法為基礎的司法制度」,東德法官能否繼續擔任職務,必須由「法官審查篩選委員會」決定,結果只有約1/3的東德法官留下,其餘的有些轉行,有些甚至因曾不當審判而入獄服刑。反觀台灣邁入民主化後,即便2000年歷經政黨輪替,法院受到國民黨控制的情況略為改善,但是由於台灣一直沒有在法院體系積極革新換血、進行轉型正義工作的契機,導致黨國威權時代受黨國栽培、甘為政治效力的劣質法官,依舊充斥在今日的法院裡。

總的來說,「法院是國民黨開的」這個現象雖然略顯淡化,但迄今仍陰魂不散地附身於台灣當前的法院體系、特別是層峰階級裡。再者,別忘了國民黨還擁有從威權時期聚斂而來、富可敵國的不當黨產。環顧世界民主國家,此種「一黨獨富」的弔詭現象乃台灣獨有,亦為台灣的「民主之癌」。是以若一併考察撲馬律師「法院可能偏好與企業關係較好的黨」見解,其實不管政權怎麼輪替擺盪,在台灣與「企業關係較好」的黨這個頭銜永遠由國民黨獨攬,因為該黨的另一面乃是盤根錯節的控股企業帝國!

相關連結
黨營事業成員
http://weichengliou.github.io/blog/downloads/data/html/kmt.html



完整文章請見:
黨營事業知道多少
http://weichengliou.github.io/blog/blog/2014/08/09/kmtnew/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回應「反服貿抗議事件」起訴聯合記者會 新聞稿


政府開戰 人民迎戰
反濫權、要究責
撤回院版監督條例,停止貨貿談判

更多記者會影像請參見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Facebook相簿


  馬政府於2/10起訴119名參與「318佔領立法院」、「324行政院流血驅離事件」和「411路過中正一分局」之學生與公民,部分當事人、318義務律師團與公民團體上午十點在行政院前召開記者會回應。我們要抗議檢方濫權興訴,要求追究「324行政院事件」施暴員警責任,並延續318運動「先立法,再審查」的訴求,要求撤回「行政院版監督條例」,通過民間版「兩岸協定締結條例」,並停止預定年後舉行的貨貿協議第十次談判。

  馬政府以濫訴、卸責、敷衍的態度回應人民,人民將起而迎戰。我們要求「起訴」濫用國家暴力的江宜樺院長、王卓鈞署長與施暴員警,我們要控訴這個不正義的政府,記者會後,我們在行政院門口貼上 『起訴』及倒貼的『正義』的紅紙,表示人民也正式起訴這個政府,並暗示政府在過年前起訴百餘人的作為,完全是政治清算,將司法淪為政治打手,而非正義之展現。

一、抗議檢方濫權興訴:
  馬政府大規模起訴119人,意在製造「寒蟬效應」限制人民表達意見的行動。起訴人數最大宗的「無故侵入行政院建築物(77人)」,絕大多數人僅因跟隨群眾進入行政院內,遭警方留置即被起訴,甚至有視障按摩師,因為行動不便,遭警備車一併帶回警局作筆錄,就成為被告。

  而馬政府特別針對蔡丁貴教授等公投盟成員,以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條聚眾妨害公務之重罪起訴(首謀及下手實施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特別針對林飛帆與李惠仁導演等人以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條妨害公務罪起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完全是出於法律以外打擊積極行動者、領導者與媒體工作者的政治考量。

  對此同為被起訴當事人的劉敬文呼籲:「希望各界能夠出來聲援蔡丁貴老師,他不是首謀,卻被以聚眾首謀的重罪起訴,未來可能身陷囹圄。跟我被刑法153條起訴,最高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相比,蔡老師如果被定罪,罪刑是一年以上七年以下。蔡老師這麼多年的犧牲、奉獻,夠了。民主的台灣,不允許再有政治犯!」

  我們要強調所有的參與者,都是和平非暴力的行動,當張慶忠用三十秒,未經任何討論表決,宣布將服貿協議視為完成審查,國會喪失基本功能時,體制內已無救濟管道,人民不得不採取自力救濟行為,正是這樣的行動,讓台灣繼續保有民主體制,絕非「煽惑他人『犯罪』、「『無故』侵入建築物」、「妨害『公務』」?臺左維新總召林于倫表示:「318運動是「公民不服從」的體現,許多年輕學子及參與運動的朋友在這場運動中覺醒並體悟到,面對馬政府侵犯民主價值以及無所約束的親中政策及開放政策,對於無能為力的廣大勞苦大眾及改革運動者,窮盡所有管道後,挑戰體制及面對可能的司法及行政追殺,是捍衛台灣民主社會不致崩壞不得不的選擇。」

  與會代表們不約而同地指出,檢方濫權興訴的目的是製造寒禪效應,企圖壓制人民的抗爭,被起訴當事人洪崇晏說:「這個政府可以抓走我們,但抓走了我們這一百多人,還會有更多的人自動自發地站出來、用更激烈的方式進行反抗。」民主鬥陣代表謝邑霆也說:「只要政府繼續用這樣敷衍、卸責、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向人民宣戰,那我們也會一次又一次的走出來行使我們的公民權利,向政府迎戰!」

  除了來自國家暴力和司法濫權的壓迫,被起訴當事人王奕凱也特別指出:「那些沒有到現場,可能在其他地方,因為被發現參與318社運,碰上學界,工作場所封殺的人,曾經有318的醫療團醫生因此無法去參加學術研討會,也有人未起訴就無法拿到簽證,更別說未來定罪,那些還在就學的人,正在工作的人,可能碰上的打壓,這是我們該去保護他們,或是主動幫助他們的地方。腳步。」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張信堂說:「318太陽花運動,就是人民行使抵抗權與公民不服從的權利,為台灣社會重建民主政治秩序,讓我們重新思考何謂公平正義的市場經濟,同時喚醒人民面對中國吞併的抵抗決心與意志。這群遭到司法訴追的夥伴,是我們追求政治民主、社會正義與台灣主體性的先鋒」



二、追究國家暴力責任:
  行政院事件,是人民看到馬政府蠻橫地拒絕三一八運動訴求後,積極的公民不服從行動。在行動過程中,人民堅守非暴力原則,行政院卻以強勢警力,血腥暴力毆打驅離民眾,至今無任何執法過當警員或指揮官受到懲處,顯示國家放任警方濫權施暴,卻一再打壓人民和平集會、表達意見之權利。

  被起訴當事人的曾柏瑜亦表示:「318佔領運動中的抗爭行為,都是抵抗權的行使:這個權力是當國家權力嚴重侵害民主價值,卻沒有其他任何的救濟管道時,所對國家進行的抵抗。如果政府沒有任何反省,人民的訴求也沒有絲毫回應,甚至連323行政院佔領行動中的國家暴力也沒有追究,卻先動用國家資源對行使抵抗權的公民進行訴訟,那很明顯地,這個體制仍然是失靈的。」

  民眾被警棍打到頭破血流的照片歷歷在目,台北地檢署對於警察施暴行為卻未見起訴,人民向法院提起自訴,最高法院竟荒謬地把不同加害人、不同被害人的自訴案件視為同一案件,拒絕受理、拒絕正義,此舉形同剝奪了人民的訴訟權,迫使受暴民眾毫無法律救濟管道。今日來聲援之各公民團體、當事人及義務律師團皆表示將繼續以具體行動,追究國家暴力責任。

  對此被起訴的黃郁芬表示:「佔領立法院與佔領行政院兩個佔領運動,從策劃到執行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行動,都一樣是人民面對不公不義的國家機器,行使人民自由意志的行動,在去年的四月,我們就曾經出來自首呼籲檢方不要濫訴無辜,今天在這裡,我們一樣要回應檢方,不要濫訴、要究責,在起訴行使公民抵抗權的人民同時,也應該起訴施暴的警方、下令的執政者,要讓下令傷害台灣人民、傷害台灣民主的執政者負起相應的責任。」

  同在起訴名單中的陳廷豪也說:「從318,323到411,我們每個人對於我們的所做所為毫無怨悔。法律責任,我們勇於承擔,我們從沒逃避。但被歷史書寫成血腥政權的馬江政府,該負的責任不應被輕輕放下。」

  台灣出現三一八運動並非偶然現象,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邱伊翎特別指出:「318運動也出現在今年一月聯合國所出版的『2014集會遊行權』年度報告中,特別報告員指出這是全球各地的佔領及抗爭運動是全球趨勢,不是單一國家、趨勢的現象,這所呈現的各國的『民主倒退』及因為各種經濟貿易協定所造成的各種不平等,而引起人民的權利意識覺醒。各國政府越是壓制人民的聲音及言論自由,就越會帶來更多的危險與混亂。」


三、撤回院版監督條例,停止貨貿談判:
  馬政府對中國的黑箱談判,是引發318運動最主要的導火線,當年為黑箱服貿政策辯護的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已辭職下台,並坦承「清楚看到多數選民對當前政經局勢的不滿與不耐」,但是毛治國院長依然顢頇地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列為下會期優先法案清單。人民要求制定落實國會監督、人民參與的對外談判法制,江宜樺與王郁琦卻把現行的「四階段監督要點」改成法條,想要敷衍人民,而今始作俑者江宜樺、王郁琦下台,毛治國院長依然敷衍人民聲稱「對政院版監督條例不預設立場」。

  對此與會的黑色島國青年陣線代表賴品妤表示:「行政院前幾天把立院第七會期優先法案與協議案送到國民黨團,備受爭議政院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仍名列其中;黑島青的立場一直反對形同虛設的政院版監督條例,同時我們也認為在這個政府氣勢低迷不得民心的狀況下,根本不該優先討論如此爭議性的法案,應該立即撤回政院版兩岸監督條例!以及停止現在仍然持續進行中的貨貿談判!」

  我們在此要求毛治國院長明確撤回「行政院版監督條例」,讓國會通過通過民間版「兩岸協定締結條例」,並要求停止預定年後舉行的貨貿協議第十次談判,以避免黑箱服貿協議之後的黑箱貨貿協議,犧牲農民與民生產業勞工的利益,來換取特定財團在中國的利益。



時間:2015年2月12日上午十點
地點:行政院

出席者

一、當事人:
曾柏瑜、黃郁芬 、陳為廷、蔡丁貴、林志龍、陳廷豪、劉敬文、王奕凱、洪崇晏、賴芳徵

二、律師團代表:
顧立雄律師、陳孟秀律師

三、聲援團體代表: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民主鬥陣代表謝邑霆、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賴品妤、臺左維新總召林于倫、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張信堂、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邱伊翎、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唐博偉、綠黨共同召集人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北辦公室主任蔡中岳、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

主辦單位:經濟民主連合、公投護台灣聯盟、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臺左維新、民主鬥陣、台灣教授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灣永社、反黑箱服貿義務律師團、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台灣勞工陣線 、綠黨、地球公民基金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島國前進 、澄社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國際特赦組織 、婦女新知基金會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環境法律人協會、北社、台灣女人連線、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人本教育基金會、台北市社工師公會、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福爾摩鯊會社、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相關報導】

新頭殼:太陽花遭訴學生 赴政院貼春聯起訴政府
http://newtalk.tw/news/2015/02/12/56907.html

自由時報:民團抗議濫訴太陽花 赴政院嗆起訴政府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855711

苦勞網:反服貿占領後 119人遭起訴 群眾反貼春聯 控國家暴力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81668

Peopo公民新聞:公民團體 政院抗議反濫訴 要究責
http://www.peopo.org/news/268053

蘋果日報:太陽花學運幹部到行政院 抗議辦民不辦官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212/558823/

ETtoday 東森新聞雲:參與學運遭起訴 挨告人齊聚政院倒貼「正義」小春聯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212/467025.htm


馬朱雙核心

鄭光倫(作者為永社論述委員會副主委,東吳大學法律系博士生)

蕃論戰​/專欄 2015.02.13
http://n.yam.com/yam_other/politics/20150213/20150213869720.html

(圖片來源:蕃論戰/網路擷取


自從朱立倫成為中國國民黨新任黨主席之後,整個國家的執政結構內部,已然分裂為兩個相互拉扯的核心。這一組相互拉扯的兩個核心,意義並不如同電腦處理器的「雙核心」技術那一般地運作順暢、功能良好,反而是相互排斥、相互阻礙。

從馬英九而言,「總統兼任黨主席」這一個權力安排模式,讓馬得以超越「軍事、國防、外交」這一個由憲法以及雙首長制所設定的權限範圍,從而將其支配影響範圍延伸至行政院。此處的關鍵就在於,「黨主席」能夠在每周的國民黨中常會上,聽取行政院各部會首長的報告並且進行裁示,以「黨國不分」的姿態來架空行政院長的指揮監督權。當然,馬主席所增設的「中山會報」,則是再進一步排除中常委的參與,以小圈圈決策將大權獨攬。

當辭去主席寶座之後,「馬主席權力模式」自然隨之消逝。各部會首長,紛紛請辭,找理由請辭、找機會請辭,這些部會首長包括了交通部長葉匡時、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以及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等人。乍看之下還以為這些官員對於「責任政治」有了擔當,定睛一看才明白是在「跳船」,所以外界才普遍認為馬政府猶如撞上冰山的鐵達尼號。

相較「馬前主席」的權力危機,「朱主席」則是汲汲營營在建立權力的組織與結構。朱主席在上任之後,力推「智庫重整」,說要讓智庫發揮實質功能,於是找來副主席郝龍斌負責召集人的任務。朱主席與郝副主席在一同拜訪曾是連主席的智庫董事長連戰之後,連戰表示願意配合黨中央對於智庫人事的調整,於是交棒董座一職。

朱主席求取智庫董座的動作,顯見的是朱有意在國家政策上多所著力。雖然他有這一份用心,但其實他在國家政策的層次上,卻是屢屢失言或判斷錯誤。例如在公民權下修18歲議題上,他在主動拋出此規畫之後,才發現勢必對憲法本文動刀,由於害怕觸怒黨內「法統派」,投鼠忌器之下默默地將此議題移放到「莫再提」的資料夾中。又例如,為了讓接任黨主席後的選戰成績不至於太難看,於是又拋出「憲政空窗期」的論點來反對總統立委合併選舉,隨後便被網友「起底」與2012年的贊成態度矛盾,明顯地前後不一引來各方恥笑。

朱主席的愚蠢,馬前主席都看在眼裡。馬前主席當然不會輕易放過這一個機會,趁著對行政院尚存的殘餘影響力,在2月上旬便讓中央選舉委員會確認總統立委併選,又破了一次朱主席的盤算。分開選舉一局失利,修憲一局結果如何仍在未定之天,相信朱主席的新年還有得忙。

犯法逃法 納稅人沒法

黃帝穎(律師、永社理事)

自由廣場 2015.02.13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55735


前檢察總長黃世銘對馬總統洩密案,高等法院昨天依刑法洩密罪及違反通保法,判處黃世銘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定讞,依據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八條第一項第五款「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及同條第二項「公務人員於任用後,有前項第一款至第八款情事之一者,應予免職」,但熟悉法律的黃世銘趕在判決確定前,早已向法務部申請退休獲准,現在每個月爽領納稅人約十七萬元的退休金。

黃世銘是一個「知法犯法」的刑事犯罪者,卻可以每個月「無所事事」,爽領納稅人血汗錢十七萬元,甚至可以把人民的稅金拿來繳個人的「易科罰金」,這看在月領廿二K的青年眼中,真不知道何謂「公平正義」?法務部應撤銷准予黃世銘回任檢察官之「違法行政處分」,並追回犯罪者不該領的退休金。

依據行政程序法第六條規定「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過去法務部處理檢察官回任申請,有「維護檢察官形象」的行政標準,前法務部長施茂林卸任後請調回任最高檢察署檢察官,當時法務部長王清峰即以「維護司法檢察官形象」為由,批示「礙難照准」,這是法務部的行政先例。

相同的標準,黃世銘觸犯洩密及違反通保法等罪,經檢察官起訴、檢評會通過撤職建議,且在黃世銘申請回任檢察官時,台北地院已對黃世銘判刑一年二個月,這當然踐踏「檢察官形象」,且情節比施茂林更為嚴重,應不得回任檢察官,但羅瑩雪卻未遵守行政程序法第六條,不只違法准予黃世銘回任,甚至還讓黃轉任最高檢察署主任檢察官,暫且不論羅瑩雪的圖利問題,法務部准予黃世銘回任檢察官之「違法行政處分」,應依據行政程序法規定予以撤銷,並追回黃世銘違法領取的薪資與退休金。

重刑化的迷思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灣永社理事)

ETtoday東森新聞雲/論壇 2015.02.13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213/467215.htm

圖片來源:ETtoday東森新聞雲

駭人聽聞的大寮監獄挾持事件,以六名受刑人飲彈自盡收場,此案的真相為何雖尚待釐清,但從劫持者對的五點聲明中,一再提到三振法案來看,或許該是重新思考重刑化政策的時機。

我國的刑事政策,向來將刑罰萬能、亂世用重典奉為圭臬,致監獄一直有超收的現象。而當受刑人口爆滿時,就只能依賴立法院通過減刑條例以為抒解。只是此等政策,不僅將重罪排除於外,且也不管受刑人是否已經矯治完成、是否適於社會復歸,都一律給予減刑的優待。則在缺乏個別的再犯與適性評估,僅為舒緩監獄擁擠壓力,而突然為大量的減刑,只會帶來治安維持的龐大壓力。事實也證明,每當減刑後不久,監獄人口又很快上升,致又得再度上演減刑的戲碼。

而在2005年刑法修正時,我國刑事司法雖朝向所謂「輕罪為機構外處遇、重罪重罰」的寬嚴並進之兩極化政策,但關於輕罪轉向處遇,卻未為司法實務所大量運用,反倒是重罪部分,因引入美國三振法案,不僅數罪併罰的刑期可以加至三十年,同時犯滿三次以上者更不得假釋,故有時反會出現比假釋門檻二十五年更長刑期的詭異現象。則在寬不夠寬、嚴卻夠嚴的情況下,監獄人口當然又急遽攀升,致使目前全國監獄超收人口突破一萬人。

在超收嚴重的現況下,受刑人的平均使用空間就僅有零點四坪,於如此擁擠的空間,必造成受刑人的壓迫感,致容易產生摩擦,亦帶來戒護與管理上的困難,台灣的每座監獄就有如壓力鍋般,隨時有爆發之可能。而在監獄爆滿的情況,也必然帶來教化與輔導的不足,如依據監獄行刑法第15條,新入監者應先獨居監禁,其期限最長為三個月,這是為避免新入者在面對新環境時,所可能產生的焦慮,而使其有一調適期,同時也使管理人員能瞭解其身心情況,以利於未來的教化工作。但如此的良善立法,卻因監獄空間不足,而無法落實。

更值關注的是,由於刑期加重及三振法案之故,肯定有越來越多的受刑人必須被長期監禁,甚至老死於獄中。因此所衍生的身心治療及老年照護等等問題,必將帶來醫療資源已然不足的監獄更大負擔。

即使監獄弊病沉痾已深,甚且在前總統陳水扁入獄期間,也將受刑人的人權問題給完全掀開來,法務部卻將之以特例為處理,而不願面對與解決此個案所彰顯的通案現況。以至於當阿扁保外就醫後,主管官員以為已拋開燙手山芋,殊不知更大的危機正潛藏於後。

此次的挾持事件,實暴露出監獄的教化功能早已喪失,致僅具有拘禁的作用。也因此,若主事者以為事情已經落幕,而不從問題本源去思考刑事對策且對獄政改善繼續無所作為,不僅整個社會將付出更大的代價,大寮監獄的劫持事件,也肯定不會是最後一起慘劇。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查賄難定罪 戕害民主政治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灣永社理事)

聯合報/民意論壇 2015.02.12
http://udn.com/news/story/7339/703621


台南市議會議長李全教欲前往廈門前,於機場遭南檢攔截,並於偵訊後向法院聲押獲准。如此的動作,雖展現執法機關查賄的決心,但基於議長賄選的極度隱密性及現行法律的框架,檢方實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依據公職人員選罷法第一百條,於議長選舉時,對有投票權人為買票或有投票權人為賣票者,皆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顯見,我國對於議長選舉的行賄與受賄罪,皆採取重刑對待,以期嚇阻議長賄選的惡習。

只是於會期內,除非得議會同意,否則,議員即享有不受逮捕之特權,且議長賄選遠比一般買票行為更為隱密,其手法也趨於細膩,所有金錢流向更可能不在國內,凡此種種,必增加檢方蒐證的難度。尤其欲角逐議長大位者,為了規避刑事究責,就可能在縣、市議員選舉,甚至還未登記為候選人前,就先對可能當選者為買票。此等行賄手段,不僅使證據更難於找尋,也由於此時受賄者能否當選為議員,尚屬未定之天,能否該當「有投票權人」的法定要件,就產生很大的疑問。

而為了防堵如此的漏洞,早於二○○一年,最高法院即做出刑庭決議,認定事前的買票行為,仍可成立投票行賄與受賄罪。惟如此藉由解釋來擴張法條適用範圍的方式,恐跨越了司法的界限,亦有違反罪刑法定原則。同時,被告亦未嘗不可於法庭上辯稱,是單純之餽贈或政治獻金,致無行賄的對價性,此亦會造成定罪的障礙。

此外,即便能對行賄、受賄者起訴,惟依地方制度法第七十九條第一項第四款,僅有在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判決確定,且未受緩刑或易科罰金宣告者,行政院或內政部才能解除議員的職務。我國審判時間往往耗日費時,甚至可能到下次選舉都難確定下,這些涉及賄選的議長或議員,除遭羈押或因買票被法院判以當選無效者外,仍可正常行使民意代表的職權而不受影響,此實是對民主政治的一大諷刺與戕害。

不過,對於查察賄選所遭遇的困難,卻不能為檢方查賄不力的藉口,反該成為迅速偵查與起訴的動力。甚而在目前被調查的議員是否僅為冰山一角、議長賄選是否僅有台南市議會等等,實皆屬檢察體系須儘速釐清的對象。若不如此,就可能因時間拉長致造成追訴與定罪的困境,這必將使議長賄選之歪風繼續橫行。

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拜託北檢,別再扯後腿了吧!

李彥賦(作者為法學碩士,永社公關委員會副主委)

​蕃論戰​/專欄 2015.02.11
http://n.yam.com/yam_other/politics/20150211/20150211865014.html

左起黃國昌、林飛帆、陳為廷。
(圖片來源:蕃論戰/網路擷取


農曆年前,往往是檢察官出清案件的好時機,本周更是匯集近日爭議案件之大成,不論是南檢、彰檢、北檢都有動作。譬如台南地檢署不畏國民黨立委施加的壓力,面對曾被提案凍結全部預算的政治手段,仍然勇敢在李全教疑似潛逃中國之前蒐集到完整的證據、並將李全教等人聲押獲准。

試想,今日若非南檢堅持獨立辦案、用心蒐證,台南地方法院怎麼會認定李全教有勾串證人之虞而裁定收押禁見?相形之下,彰化地檢署對於頂新案雖有堅持,但始終無法說服彰化地方法院何以魏應充仍有羈押必要,導致目前案件仍在彰化地院以及台中高分院之間來回,不過檢察官急公好義的形象,基本上算是維持住了。

反倒是位於首善之都的北檢,一口氣將318學運、323佔領行政院以及411路過中正一分局等三大陳抗事件偵結,起訴了118名民眾之多,看似無比威風。不過,針對刑法第21條以降具有「阻卻違法事由」的案件,舉凡依法令之行為(譬如槍戰中射殺嫌犯的警察)、業務上正當行為(譬如為救助病患而開刀的醫生)、正當防衛以及緊急避難等案件,通常檢察官最後的作法都是予以不起訴處分。

而面對318學運等案,事實皆已證明當初若無太陽花學運的支持,兩岸服貿協議現在恐怕還是維持在「半分忠」所宣布「審查完畢」結果。也就是說,不論是占領議場、行政院等違反集會遊行、妨害公務等實定法的陳抗行為,民眾都是在別無其他救濟途徑之下,為了維護憲法秩序、避免政府濫用權力所產生的重大憲政危機而為,多數學者以及研究報告都指出,這樣的行為符合憲法第22條所保障的「抵抗權」,得以援引作為阻卻違法事由!依照檢察體系面對具有阻卻違法事由案件的一致標準,對於民眾的上開陳抗行為根本不應該起訴、進而耗費司法資源!

於是乎,北檢「堅持起訴」的動作,令人不禁質疑背後有其政治動機。當我們想到:曾在同一時間發生的警察血腥鎮暴事件,為何至今卻未有任何有權機關加以究責?明明警察都有出勤紀錄、電視成日都在重播警察違反比例原則、持棍追打手無寸鐵民眾的畫面,那一張張凶狠的面容也不間斷地出現在各大傳媒的版面上,難道警政署署長一句「能力不好」的催眠咒語,北檢就完全進入昏睡模式了嗎?北檢可以找到百餘位青年學子追殺、起訴,但卻找不到一個打人的警察?

立法院第7會期開議在即,而行政院日前才又將兩岸服貿協議等爭議案件排入優先法案,北檢此舉,難道是在恫嚇民眾,為的就是要護航下會期執政黨能順利通過服貿協議嗎?

檢察官的形象,是民眾對於司法信任與否的重要評價指標,拜託北檢,別再扯後腿了吧!

北檢包庇大官 南檢彰顯法律風骨

黃帝穎(律師、永社理事)

自由開講 2015.02.11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breakingnews/1230775


台南地檢署偵辦國民黨台南市議長李全教的議長賄選案,對同案不分藍、綠的4名被告,均以涉嫌重大,且有串證、逃亡之虞,向台南地院聲押獲准,社會對於南檢「不畏權勢」,無懼國民黨立委以凍結預算進行威脅,仍堅持依法偵辦藍、綠民代,給予高度肯定;相較之下,台北地檢署昨天起訴太陽花學運參與的118位被告,卻不敢偵辦去年324行政院「血腥鎮壓」的政府官員,只敢起訴「沒權沒勢」的學生與老師,在執法公平性與法律人的風骨上,北檢顯然不如南檢!

事實上,學生佔領國會,反對黑箱服貿,為的是國家民主與人民權益,而非個人利益,這與為了個人政治權位及不法利益的議長賄選案,有天壤之別。但北檢未能理解學生行使「抵抗權」,是為維護民主憲政,具高度憲法上的正當性,執意法辦「沒權沒勢」的學生,卻對於下令324行政院「血腥鎮壓」的行政院長江宜樺及警政署長王卓鈞,連傳喚都不敢,而網路上的警察暴力影片、照片至今流傳,手無寸鐵的學生、老師、醫師個個被警棍打到「頭破血流」,施暴的警察影像清晰,北檢對施暴的警察一個都找不到,對當權者一個都不敢辦,這擺明包庇當權者,以公權力欺負學生。

北檢、南檢都有公平偵查、起訴的法律義務,南檢無懼政治壓力與預算凍結的威脅,勇敢法辦「有權有勢」的藍、綠政治人物;北檢只敢起訴「沒權沒勢」的學生,卻包庇江宜樺、王卓鈞和施暴的警察,兩地檢署雖有相同的法律義務,但執法的公正性與法律人風骨,卻高下立判。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318學運參與者遭起訴 打人的警察呢?

永社聲明
針對去年318學運、323佔領行政院以及411路過中正一分局等陳抗事件,北檢於今日偵結並分別以違反集會遊行法、妨害公務、侮辱公署等罪起訴共118人。永社認為,日前行政院才將服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與自經區特別條例草案列入立法院第7會期優先法案與協議案,北檢又選擇趕在農曆年前大動作起訴合法表達意見的民眾與學生,質疑北檢是為執政黨的兩岸政策背書,並藉由此舉恫嚇下會期所可能引發的陳情抗議事件。永社更要指出,北檢既有能力偵辦並起訴百餘位青年學子,卻找不到一位舉棍猛攻民眾的警察並對其究責,難道北檢的態度是「只准警察打人,不許學生抗議」嗎?

永社認為,自從去年太陽花學運發生之後,多數學者皆已撰文指出,由於立法委員張慶忠僅以30秒時間宣布完成兩岸服貿協議審查,使民主憲政制度出現無法逆轉的重大明顯瑕疵,多數研究報告也顯示出,在別無其他救濟途徑之下,民眾為維護憲法秩序、避免政府濫用權力所產生的重大憲政危機,其所採取的抵抗行動,應該視為對於民主制度的維護而阻卻違法。事實也證明,當初若無318學運支持,兩岸服貿協議恐已進行到無法回溯的「審查完畢」結果。因此,公民於318學運期間所為之違反實定法之行為,皆得援用憲法第22條所保障的「抵抗權」主張行為合法。

永社要指出,言論自由乃受憲法第11條以及兩公約所保障,舉凡政府施政不當、司法偵查審判不公等爭議應屬可受公評之事,為促進民主自由體制之健全發展,鼓勵大眾參與公共事務之討論、形成意見,避免受評論之官署屢執此刑法之尚方寶劍,動輒對於發表言論者祭出刑罰以杜絕悠悠之口,反造成大眾畏禍而噤聲不語之民主倒退現象,「侮辱公署罪」本身就是舊時代的威權產物,人民表達不滿政府之「政治性言論」,本即應同受憲法言論自由所保障。北檢無視上開憲法所保障之「抵抗權」以及言論自由,執意起訴勇敢起身面對政府濫權的青年學子,對於北檢利用司法程序作為政府施政手段之擔保品,永社感到十分遺憾。

此外,針對北檢始終未針對於學運期間打傷民眾的警察進行究責,永社認為,當日執法員警皆有出勤紀錄可查,動手打人的警察影像、圖片更於媒體間廣為流傳,北檢只敢一一起訴手無寸鐵、合法抗爭的覺醒公民,卻未針對動手打人、違反比例原則執行勤務的員警以及包庇、藏匿犯罪嫌疑人的警政署進行究責,永社亦針對北檢此種選擇性執法的濫權行為表示強力譴責。



新聞聯絡人 
永社公共關係委員會副主委 李彥賦

朱主席,這是不是關說?

李彥賦(作者為法學碩士,永社公關委員會副主委)

自由廣場 2015.02.10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54791

台南市議長李全教因涉及議長選舉賄選,十日凌晨零時卅分許,被台南地院裁定收押禁見。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資料照



李全教因台南市議長涉賄案遭南檢聲押,南檢並為此發布聲明表示,經過長期蒐證結果,確知李全教以每票卅萬到一千萬元的代價,向當選的市議員買票。不過據報載,李全教上週北上時還為此案特別跑到立法院想找院長王金平以及立委紀國棟,結果求助不成,只好改找「好友」呂學樟,呂學樟委員亦承認李全教當時曾提及承辦此案的檢察官與法官承審資格等問題。

假如上述「以自身司法案件為由尋求立委協助」的事實為真,以國民黨前任主席馬英九的標準來看,「如果這不是關說,那什麼才是關說?」以馬王政爭當時特偵組所對外公布的違法監聽譯文來看,根本毫無證據證明王金平院長曾經因此介入司法個案,國民黨考紀會卻大刀闊斧地認為此舉影響國民黨名譽、進而開除王金平黨籍;反倒是李全教賄選案,呂學樟委員既已承認李全教曾就自身案件找過他,而呂委員還曾經提案要凍結南檢全部預算,這其中難道沒有司法關說疑雲?國民黨考紀會為什麼沒動起來調查、撤銷這兩人的黨籍?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雖然嘴上講著「尊重司法、勿枉勿縱」、沒權利拒絕與李全教合唱「你是我的兄弟」,但在處理李全教黨籍案時,卻又對外聲稱說要等法院裁定羈押後,黨中央才會進一步討論。這到底是朱立倫打臉馬英九呢?還是國民黨對「兄弟」與「政敵」的開除標準不一?朱主席的改革決心究竟有多少,如此可見一斑!

保釋與否 應交由專庭決定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灣永社理事)

自由廣場 2015.02.10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54789

頂新集團前董事長魏應充(右)。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台中高分院再度撤銷魏應充的交保裁定,彰化地院是否會改變初衷而為羈押之裁定,不得而知。惟從兩度撤銷發回交保裁定來看,卻已暴露出現行羈押裁定與抗告的問題。

羈押的目的,不外在防止被告逃亡、勾串證人與湮滅證據。但由於羈押乃在限制人身自由,致屬於判決確定前最嚴厲的強制處分,基於無罪推定及比例原則的考量,為了保全被告與證據,即須儘量以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等方式來替代羈押。而就頂新案來說,彰化地院兩次裁定交保的主要理由,即是對重要的共犯與證人已進行交互詰問,且對關鍵證據也進行調查,即便被告有逃亡之虞,亦顯無羈押之必要。

如此的裁定,雖符合慎押原則,但由於每個人對金錢的感受程度及經濟狀況不同,要課多少的保釋金才足以防逃,就僅能繫於法官的自由判斷。甚且如魏應充般,以三億元交保,但相對於其龐大資產,實就顯得九牛一毛,致須課予每日向警局報到及限制住居之義務,以防其潛逃。只是向警局報到與否,乃完全基於被告的主動與誠實,尤其在被告擁有私人飛機致可輕易出境下,所謂限制住居的命令如何落實,亦會成為疑問。

更須關注的是,在審判期間,是否延押的權限乃在於審判庭。如此的制度設計,就容易產生一種道德風險,即法院決定延押與否,恐繫於其訴訟的便利進行,而非真有羈押或交保之必要。尤其在我國審判並未落實集中審理,致易陷入經年累月的訴訟延宕下,就更會以羈押來保證被告就訊,甚至變成是押人取供的工具,著名如扁案,即是如此。

而類如頂新案,上級法院雖認為抗告有理由而撤銷發回,卻仍是由原審判庭為審查而無庸迴避,則在其不可能自打嘴巴的情況下,欲重為羈押裁定的可能性極低,頂多將保釋金額再為提高,不僅難逃以金錢換自由的質疑,亦使交保與否,陷入抗告、撤銷發回、重裁的惡性循環。所以,為了避免法院的歧異對待,且防止司法者將羈押當成是先行刑罰的手段,就應將保釋與否交由專庭,而非由審判庭為決定。

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人權議案國會充電站 活動報導] 場次三:給生命權一個機會——談公政公約、赦免法、及冤案平反

國會人權議題系列論壇:人權議案國會充電站
圖片來源: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三、給生命權一個機會
      ——談公政公約、赦免法、及冤案平反
    震驚全國的江國慶冤案,就是因為江已被迅速執行,因此儘管多年後證明該案並非江國慶所為,即使已還他清白,並國家賠償給江家高額的賠償金,但終究人命無法挽回,成為永恆的遺憾,而政府代替所有人枉殺無辜,也是無法抹滅的罪惡污點。儘管我國尚未全面廢除死刑,但公政公約賦予死刑定讞者赦免權,我國也訂定有赦免法。但法務部歷次執行,都不待總統明確准駁赦免申請,就逕行執行死刑,連死刑犯人最後一個生命權的機會都剝奪。如果還有下一個江國慶案,其實一點都不意外。問題是,我們願意修改制度,阻止甚至預防下一個冤案嗎?

日期:1月28日(三)上午10:30 ~ 13:30
地點:立法院紅樓201會議室
主持人:陳雨凡(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
與談:高涌誠(永社秘書長、廢死聯盟理事)
與談:羅士翔(冤獄平反協會執行長)

---

【活動報導】

(轉自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http://covenants-watch.blogspot.tw/2015/02/blog-post_4.html )

撰文者 / 鄭有妡(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學生

  人權議案充電站,為一系列國會人權議題系列論壇,於立法院展開五天的馬拉松式討論。一月二十八日所探討的議題,為「給生命權一個機會」,談的是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赦免法,及冤案平反。當天主席由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雨凡擔任,另外邀請高涌誠、羅士翔兩位律師與談,現場參與的民眾來自各個年齡層,有大學生也有各個公民團體代表,甚至有曾經歷鋃鐺入獄的更生人。論壇由與談來賓各發表三十分種的談話後,再與現場民眾進行討論。現場氣氛認真而不過嚴肅,許多民眾提出問題,讓論壇討論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論壇的一開始,先由陳雨凡律師提出生命權的概念,提及在德國柏林集中營舊址所感受到的,對生命即將逝去的無奈,從而提出國際人權公約,看出聯合國對於「尊重人權」的重視。也提出公政公約,討論生命權的樣貌,認為本國執行死刑前,應採取最限縮、最嚴格的程序,避免誤殺等情況發生(註一)



  緊接著由冤獄平反協會執行長羅士翔律師,以「冤獄平反—如何不靠運氣」為題進行討論,身為冤獄平反協會執行長的他,現場提出陳龍綺案、呂金鎧案等兩個個案,從判決書、DNA鑑定等文件,說明冤獄緣由,從調查、判決的過程中,提出對警察機關實施指認犯罪嫌疑人程序的疏漏,另外則是於再審程序上的難以執行,由於再審指的是和法官的再次對話,而這間接承認之前的法官誤判,對於法官、法院都是一種打臉,也是為什麼申請再審並不容易成功,也是冤獄平反中相當困難的一環。





  台灣永社秘書長、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理事高涌誠律師則是將「冤獄」定義得更清楚,他說不僅是判決是否正確,所判的刑度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點,若是過當也算是冤獄的一種。嫌疑人進入司法審判之前,由警方逮捕、偵查,警方將訊息釋放給媒體,警方加上媒體形塑出所謂「民意」傳遞到法官手上,而可能影響對於行為人的判決,可是所謂民意是真的嗎?有多少程度是多數人的意見?這不僅是司法審判的問題而已,更牽涉大眾媒體識讀的能力。




  民眾問答的階段,服務於關愛之家的佳霖分享在社會現場看見的一切,和面對這些情況的無力感;另外曾經因刑入獄的信宏也提出在監所的制度上,有很多打壓受刑人的狀況,但受刑人卻很難發聲。國會人權議題系列論壇,不僅是學者提出方法上的建議,更有許多公民團體參與,立法委員的聆聽,更有民眾提出問題及分享,使論壇的聲音多元,並且使我們的國會、社會都更重視人權議題。







註一: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六條規定:「一、人人皆有天賦之生存權。此種權利應受法律保障。任何人之生命不得無理剝奪。 二、凡未廢除死刑之國家,非犯情節重大之罪,且依照犯罪時有效並與本公約規定及防止及懲治殘害人群罪公約不牴觸之法律,不得科處死刑。死刑非依管轄法院終局判決,不得執行。 三、生命之剝奪構成殘害人群罪時,本公約締約國公認本條不得認為授權任何締約國以任何方式減免其依防止及懲治殘害人群罪公約規定所負之任何義務。 四、受死刑宣告者,有請求特赦或減刑之權。一切判處死刑之案件均得邀大赦、特赦或減刑。 五、未滿十八歲之人犯罪,不得判處死刑;懷胎婦女被判死刑,不得執行其刑。 六、本公約締約國不得援引本條,而延緩或阻止死刑之廢除。

補充資料:
5.  陳龍綺案紀錄片:《不排除判決書》

---

【相關連結】

蘋果日報:
【沃草】只能等總統關愛眼神?高涌誠:《赦免法》架構空洞待補強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129/551239/

其他場次:

場次一: 打造一個獨立的國家人權機制
http://covenants-watch.blogspot.tw/2015/02/blog-post.html

場次二:不一樣又怎樣的婚姻平權法案?
http://covenants-watch.blogspot.tw/2015/02/blog-post_3.html

場次四:如何破除行政官僚的黑箱文化——談行政程序法之聽證程序
http://covenants-watch.blogspot.tw/2015/02/blog-post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