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活動記錄:永社2023年轉型正義工作坊(活動已結束)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姚念慈法官,司法改革不能以管窺天

李彥賦(永社公共關係委員會副主委)

蘋果日報/即時論壇 2015.08.31
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831/681444

蔡英文的司改政見引發爭議。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台北地院姚念慈法官日前針對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主席的司改政策,投書「蔡英文女士 請三思」一文進行評論,認為「你們」人民不該期待審檢基於法感情做出違法決定,並舉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審檢不分的例子,認為蔡主席對於司法現狀過於陌生與誤解,企圖將民進黨的司改政策劃歸為「沒有法律常識」的政見云云。

但筆者爬梳民進黨的司改政見後,對於姚法官的評論大不以為然。姚法官專斷認為目前司法改革的需求,主要來自於人民對社會矚目案件的期待與審檢機關的決定有所不同,因此認為蔡主席「檢討司法官淘汰退場機制」的政見,意圖在於馴服審檢迎合民粹。但目前的司改需求真的是如此廉價嗎?

按照民進黨發布司改政見當日的與會成員以及白皮書內容,這樣的跳躍式質疑似乎能夠以四個面向進行分析。首先,司法改革的需求從來都無法簡化為「民粹」二字。不論是從1999年全國司法改革會議或是本周拜會民進黨的司改團體的組成成員,都能夠看出現今司法體制已是病入膏肓,以致疾呼司改的聲浪不僅來自於律師與學界。由於威權體制的遺緒仍舊在司法制度的血液中流竄,導致法官與檢察官亦深受其害甚至仍不自知,例如姚法官雖然深知現行司法審判並非包青天式的糾問模式,但在評論行文之中,卻仍然無意識地將審檢劃歸同類,正突顯目前實務上問題所在。

又例如在法官法施行後,法官雖然已不適用考績法規定,但每年職務評定及格的標準等同於考績制度復活,因為一審法院資源不足,導致未結、遲延、維持率案件量提高,許多認真審案的法官在數字管考流於形式的制度要求之下,再也無心力就不合憲的法規提出釋憲。這樣的問題也引起許多法官提出質疑,姚法官長年於司法體制之中,相信也身受其害,不可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但將司改需求簡化為迎合民粹,筆者不客氣地說,姚法官作此評論恐怕過於擅斷。

其次,「張善政事件」突顯出全民法治教育問題,不僅法律人有責任透過媒體論述或法官透過判決加以養成,民進黨的政策當中也意識到國家有義務改進法學教育,從根本拉近人民與司法的距離。值得一提的是,司法之所與冰冷或與人民產生莫大距離,或許是從姚法官投書無意識地使用「你們」人民跟「我們」法官的區分姿態而造成。在國民主權的民主正當性鎖鏈下,「你們」法官只是受「我們」人民所託行使司法權的公務員,不論在投書或者審判程序,都不需要採取這麼高傲身段來進行分類。

再者,法官並不是神,但卻在做神才能做的事,因此刑事庭法官更應該以發現真實為主要目標,如果法官將職權調查、發現真實的責任,廉價的歸責於警調單位,並將檢察官第一線蒐證的欠缺,一昧的歸責於當事人攻防不認真,恐怕是倒果為因之舉。在「無罪推定」的要求下,國家有義務提升科學辦案能力,而檢察官本就有舉證證明被告有罪的義務,在不自證己罪的法治國原則之下,怎麼會有法官倒過來說「你們」人民沒有認真證明自己沒有犯罪?「我們」人民繳納稅金,並不是讓「你們」法官或檢察官推卸責任的!

最後,政黨本就有義務提出政見反映人民疑問,縱觀民進黨的政策內容,似乎也沒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意思。筆者雖然相信體制內大部份的司法人員是相當優秀並盡忠職守,但對於真正「不適任」的司法人員,本就有強化並檢討現行淘汰機制的必要性。筆者也語帶諷刺地說,司法人員也不要過於自我防備,優秀的司法人應該更支持淘汰機制,淘汰不合格的法官,對優秀的司法人員才公平,也能重建人民對司法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