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雅綺(作者為台灣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永社理事)
上報/國防軍事 2025.03.31
緬甸的軍政府於2021年取得政權,開始控制通訊系統。部分區域完全沒有網路可用、或是時時遭遇網路斷聯。與政府對立的反抗軍所在區域,網路極不穩定。2024年美國自由之家的網路報告中,緬甸的網路自由得到9分(總分100分),和中國並列最後一名。
專家指出,軍政府的網路控制策略有2個目標:首先,是讓反抗團體所在區域通訊困難、增加對抗難度 ; 其次,是讓反抗團體區域的消息「靜音」,得不到全球關注,如此軍政府的所作所為,也較不易受到全球其他國家的譴責。
2024年,國際組織的報告指出,緬甸是全球網路斷線(internet shutdown)最頻繁的國家。同年國際數位人權組織(Access Now)的報告也指出,當地許多網路斷線事件,往往與侵害人權的惡行相關:例如31次的網路斷線事件中,恰好與緬甸嚴重侵害人權的事件同時發生 ; 另外,軍政府指揮的17次網路斷線事件中,與對平民空襲的事件正相關。
不只網路時常斷線,緬甸平日可以使用的網路,也受到重度監視和管控。2025年1月,緬甸軍政府推出新的《網路安全法》,禁止人民分享禁網(禁止接觸的網站)內容、也禁止人民使用可以翻牆逃避網路監視的VPN,違者可以處六月徒刑加上罰金。
軍政府採行的嚴苛網路管制,不僅影響反抗軍,也影響平民百姓。例如一般人民仰賴網路通訊,接收攻擊警報與避難準備的通知,但當網路斷訊,人民猶如處於黑暗之中,空襲來了,也不知道要趕快避難。
在網路基礎建設落後、軍政府監控…種種因素下,原本緬甸的資訊環境就已極端限縮,不幸此次遇到超大地震,資訊封鎖或無法傳遞的情況下,直接影響救災。緬甸軍政府,此次罕見的向國際社會發出了求救的訊號,足見災情嚴重性,必然遠遠超過人們現時所見所知。
據媒體報導,台灣已經預備派出救難隊到緬甸救災,我們深心祈盼災情盡快受到控制、遇難人們盡快獲救,也深深感到在極端的事故發生之時,通訊網路倘若中斷,將會有的可怕後果。
2025年以來,台灣發生多次海纜意外事故,假設某日台灣的海纜全斷,那麼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高速網路生活,將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即使有衛星通訊或是其他備援系統,通訊內容將會非常有限。
當然,台灣的網路自由備受國際肯定,和緬甸的情況完全不同。但也正因我們平日享受網路便利已成習慣,倘若有突發的災變事故影響網路通訊,如何建立對抗「數位孤立」的韌性,就如同各式各樣的防災避難措施,是需要練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