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2024永社年度感恩募款餐會「守護民主,風雨同行」

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從唯心聖教「類總統府」看遷都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長)

自由時報/專欄 2024.05.08

遷都,亦即把中央政府機能從北部首都圈遷移疏開至他處,這件事情一直是台灣政壇上猶如核子潛艦神出鬼沒般的公共議題。按照過去經驗,在選舉前夕,議題浮出,重要的政治頭人們會有理解首都圈過於擁擠、理應遷都的政治體悟。一旦選舉過後,議題即進入審慎研議評估狀態,接著此在政海裡消失無形,直到下次選舉前夕。

相關於長年官場上遷都議題的詭譎浮沈、紙上談國家願景。我國宗教界就有魄力多了。唯心聖教創教宗主混元禪師在其故鄉南投創立易經大學,近日舉行唯心聖教大禮堂的執鏟動土儀式。這個外型猶如總統府翻版的「類總統府」,占地約5200平方公尺,乃地下2層、地上7層、屋突4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約可容納5千人。此工程預計在2027年完成,頗有效率;且耗費的預算僅區區13億元,相較於中央政府其他大型公共建設(如國防部大直「國家軍事博物館」已耗費超過54億預算。),更是顯得儉樸實際。遷都議題,在政壇上沈浮擺盪數十年。如今,「類遷都」的劃時代國家願景願景,由唯心聖教集結十方善眾之力,踏實成就。「類總統府」大禮堂即將昂然聳立於中台灣,偉哉、壯哉!

稍事回顧近十年政壇上比較重要的遷都見解。2023年12月選舉前夕,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曾從防災考量、區域平均或經濟發展的角度去看遷都的必要性。尤其就防災部分而言,李鴻源指出,台中上次發生大地震是1999年的921地震,很多能量都已被釋放出來;而台北則已是康熙33年的事情,往後地震能量一旦被釋放,災損嚴重情形將難以估計,會影響政府運作的穩定性等語。這番話在2024花蓮地震之後,更彰顯其價值。其次,2019年5月大選前,時任高雄市長韓國瑜接受專訪時曾承諾自己若選上總統,將會留在高雄上班等語。雖未直接言明遷都,但實質上也充分展現首都圈疏開、具體實踐區域衡平的寬廣政治視野。

5月20日賴總統即將就任,國政營運將進入一個新篇章。回顧過去賴清德總統於擔任行政院長之際,曾談過「遷都大台中」概念,要把行政院遷到中興新村、立法院遷到霧峰的台灣省議會,讓台北市減壓,希望符合南北平衡、中部崛起目標。值得注意的是,時任立委、現任高雄市長的陳其邁當時也曾用力呼應賴院長提出遷都的看法,並具體提出現階段應將首都機能分散,緩解大台北負荷,均衡國土規劃,打破重北輕南,應遷都高雄疏緩大台北地區面臨人口過度稠密、都市機能負荷超載,暖化環境挑戰與防災疏散等安全問題,首都減壓刻不容緩。

陳其邁更具體指出,在未遷都前,可先將首都機能分散。經濟部、勞動部、環保署、交通部、農委會等重要部會應優先辦理南遷,尤其二級單位水利署、農糧署、漁業署等單位均以南部地區為業務大宗,更應苦民所苦貼近地方,優先搬遷等語。只是如前所述,這番波爛壯闊的遷都議題,這幾年來遺憾地並未受到黨政層峰太過嚴肅地看待。農糧署、漁業署、林保署等農業部所屬機關,依舊繼續窩在離山遠海的台北市辦公大樓裡頭。就連2020年8月新設、理應最可超越地理隔閡侷限的數發部還是依舊眷戀首都圈的繁榮便利,堅持不願將總部南移。

國土規劃議題經緯萬端,而台北都會圈長期呈現「一極化」發展之偏差,又是其中問題核心。倘若把中央政府移出台北都會圈,讓台北都會圈肩負的政治機能減量,當是讓台灣國土規劃重新走向正常化的良策。少了中央政府加持的台北都會圈,依舊是台灣首要的經貿中心,但房價與人口將因中央政府遷出而可望受到些許抑制乃至於下修至合理價位。而新設的首都,將因中央政府的進駐,可望帶動新的人口移動,進而促進台灣整體區域平衡發展。

「類總統府」唯心聖教大禮堂的破土大典,再度印證了陳水扁前總統那句「有心,就有力」名言金句。要不要逐步推動,一切繫於政治頭人的魄力決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