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承宗(作者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永社理事長)
鏡報/即時 2025.11.04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了一份1790年清國時期以漢文撰寫的【天章演範元音壽牒冊】。裡面乃集結大臣們給皇帝吉祥祝壽的印記。當然,被祝壽的乾隆帝時年78歲,應知自己終將一死,不可能活到「萬壽無疆、其壽無量」境界。但大臣壽牒裡創意十足的滿滿肉麻生日快樂吉祥話,或許還是能讓乾隆帝一時龍心竊喜。
時序轉到了2025年臺灣。有關「介壽」一詞內涵,晚近還引起輿論一番討論,實在饒富趣味。筆者統計,在上述那份給乾隆帝的壽牒冊裡,提到「介壽」者共有5處,分別為:「鹿云介壽鶴稱仙」、「介壽還欣福似川」、「獻春將介壽」、「介壽祥徵亞歲駢」與「江山介壽慶如何」。由此觀之,在漢文世界裡,介壽兩字綿延使用逾數百年,本來就沒有綁定誰誰誰的意思。
只是要特別強調的是,在臺灣,當介壽二字涉及公共空間命名之際,其語意內涵就發生了本質上改變,成了祝「蔣介石生日快樂」之象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