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強化民主韌性✨ 2025永社感恩募款餐會

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蒜頭糖廠介壽堂改名大禮堂 執政者要更謹慎細膩

羅承宗(作者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永社理事長)

鏡報/即時 2025.11.04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了一份1790年清國時期以漢文撰寫的【天章演範元音壽牒冊】。裡面乃集結大臣們給皇帝吉祥祝壽的印記。當然,被祝壽的乾隆帝時年78歲,應知自己終將一死,不可能活到「萬壽無疆、其壽無量」境界。但大臣壽牒裡創意十足的滿滿肉麻生日快樂吉祥話,或許還是能讓乾隆帝一時龍心竊喜。

時序轉到了2025年臺灣。有關「介壽」一詞內涵,晚近還引起輿論一番討論,實在饒富趣味。筆者統計,在上述那份給乾隆帝的壽牒冊裡,提到「介壽」者共有5處,分別為:「鹿云介壽鶴稱仙」、「介壽還欣福似川」、「獻春將介壽」、「介壽祥徵亞歲駢」與「江山介壽慶如何」。由此觀之,在漢文世界裡,介壽兩字綿延使用逾數百年,本來就沒有綁定誰誰誰的意思。

只是要特別強調的是,在臺灣,當介壽二字涉及公共空間命名之際,其語意內涵就發生了本質上改變,成了祝「蔣介石生日快樂」之象徵。

2025年11月4日 星期二

吳音寧掌台肥不是問題 粗暴換人再創惡例

羅承宗(作者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永社理事長)

鏡報/即時 2025.11.03

農業部持有股份近4分之1的台灣肥料公司,創立近80年來,長期穩定供應全國7成以上肥料,堪稱對於我國農業至關重要的泛公營企業。該公司於去年6月召開董事會,甫決定由環工背景出身的前嘉南藥理大學校長李孫榮教授繼續擔任董事長,原本任期至2027年6月屆至。豈料台灣肥料公司於10月31日晚間公告,大股東農業部改派法人董事代表人。原代表人李孫榮改派為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吳音寧,即日生效。週五下班前發的公告,通常具有特殊意涵。雖然台肥董事會要到下週才會召開,但李孫榮教授退場,改由吳音寧擔任董座一事,雖外界持續炎上,但應成定局。

對此突如其來的重要人事更迭,各界貶褒不一。其中箇中最大的爭點,就是「戰專業」。

2025年11月3日 星期一

永社2025年度工作報告

永社2025年度工作報告

2025年永社感恩募款餐會,即將於119日中午11:30舉辦:
https://www.taiwanforever.org.tw/2025/10/2025.html

今年,永社持續投入並關注全國大罷免、轉型正義、國會立法程序失序、憲法法庭癱瘓、國家正常化、居住權保障、民主防衛與中國灰色地帶行動等公共議題,期間共主辦及合辦10場記者會與座談會,協辦並聲援多場友團行動,持續參與「台灣國家聯盟」會議,並於2025年中,出版《反滲透與民主防衛》論文集。


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業者玩法、機關失職 廚餘養豬當然會出事!

姚孟昌(作者為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永社理事)

自由時報/自由開講 2025.10.27

豬農究竟能不能餵豬廚餘?關鍵在於廚餘有沒有事先經過90度高溫蒸煮,時間超過60分鐘!若有,廚餘餵豬沒問題;若沒有,那就大有問題。地方機關的責任就是嚴格執行法令,確實查察;對違反規定的養豬場及早訪視,並要求妥切改正。至於沒被拿去餵豬的廚餘也該遵照衛生環保法規,妥善處理,而不是找個地方堆著就算了事。

是以,若國人還在爭執廚餘能否拿來餵豬,甚至怪中央為何不禁止廚餘養豬,那真的是搞錯方向、徒費口舌。甚至會讓真正該負責的機關逃脫責任,更增添環保機關後續處理廚餘的負擔。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10.25抗共勝利日/古寧頭戰役的重大喻示

羅承宗(作者為台灣國家聯盟決策委員、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永社理事長)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5.10.23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於北京宣布建國。人民解放軍旋即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十月中旬取廈門,解放軍野心勃勃企圖渡海再奪金門。一場可歌可泣的古寧頭戰役,從十月廿五日打到十月廿七日,我方傷亡將士三千餘人,終於贏得金門保衛戰的勝利。

去年雙十節,乃首次由韓國瑜院長領導的立法院團隊負責籌劃。大會邀請藍玉璋、王華嶽及歐陽鈞等三位參與古寧頭戰役的抗共英雄現場領唱。其中歐陽鈞先生更是當年在古寧頭沙灘發射首發砲彈的美製M5A1坦克駕駛。英雄重聚,令人動容。

今年五月,在立法院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等在野黨多數席次主導下,又通過了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根據本法,古寧頭戰役史無前例地被寫入,更成為少數六大放假紀念日之一。如所周知,大二膽戰役與八二三戰役一樣值得國人緬懷。雖然前揭條例遺漏了大二膽,又未將八二三列入放假紀念日,似嫌可惜。但古寧頭戰役作為反共衛國的重要一役,今年堂堂列入國家法定放假紀念日,金門立委陳玉珍的極力奔走實在居功厥偉。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轉型正義論壇推廣】台灣下一步 — 覺醒×記憶×行動「世代接力 公民力量再集結」論壇


在當前快速變動的國際與政治環境中,台灣社會持續面臨世代之間的價值衝突與記憶落差。

​「轉型正義」不只是歷史清算,更是一把理解現況、尋找出路的鑰匙。

因此,辜寬敏基金會規劃「台灣下一步—覺醒×記憶×行動」系列專題,將從民主鞏固、戰略定位與歷史記憶等面向出發,帶領公民深入探討當代台灣的民主發展脈絡與未來方向。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會後新聞稿】10/16「人民權利不能等,大法官請上班」永社會後新聞稿


「人民權利不能等,大法官請上班」
永社會後新聞稿


台灣永社於10月16日召開記者會,指出目前憲法法庭有三位大法官透過媒體公開聲明依新修憲法訴訟法不應開庭評議,引起法學界及社會大眾嘩然,包括台灣永社副理事長黃帝穎、東吳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張嘉尹、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研究員高鉦詠、辜寬敏基金會執行長楊宗澧均於記者會中針對上述議題公開回應。

【新聞稿】10/16「大法官不釋憲 下一步怎麼辦?」記者會


台灣永社記者會新聞稿
2025/10/16

憲法法庭自日前剩餘大法官僅八人後,陷入實質停擺狀態。三位現任大法官蔡宗珍、朱富美、楊惠欽於10月8日聯名發表聲明,指出依據新修《憲法訴訟法》,法庭開庭評議需達十人門檻,現人數不足,依法不得開庭評議,該聲明指出「新修正憲法訴訟法第30條第2項至第6項規定,為現行有效之法律規定,大法官審理案件,自應受其拘束,無權恣意不適用。」

然此舉實為形式守法、實質卸責。憲法法庭本身即為違憲審查機關,當新修《憲法訴訟法》部分條文已限制其正常運作、阻礙多項憲法權利的保障,憲法法庭當然有義務啟動審查程序,遑論目前已有針對該修法第30條第2項至第6項規定本身的違憲聲請案繫屬,卻因部分大法官以上述新法所規定的門檻為由認為案件無法進行評議。然若未審即預設新法正當,依其運作所產之判決豈不矛盾?甚至是「違憲程序製造違憲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