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永社2023年感恩募款餐會「永續民主,看顧未來 Éng-sio̍k Bîn-chú.Khòaⁿ-kò͘ Bī-lâi」

【置頂文章】永社2023年感恩募款餐會「永續民主,看顧未來 Éng-sio̍k Bîn-chú.Khòaⁿ-kò͘ Bī-lâi」
2021年適逢疫情,永社停辦募款餐會;2022年則逢成立十週年,永社未設專案募款。今年,永社推出多種捐款方案,邀請您在立冬之際,出席感恩募款餐會,捐款或認捐方案,支持永社的工作、一起推動台灣民主憲政法治的改革。讓我們一同在台灣民主深化的進程中共同努力。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民主十年|2022永社十週年感恩募款茶會


敬愛的先進、夥伴您好:
  
  永社於2022年邁入第十週年。由於疫情影響,永社去年停辦募款餐會,今年疫情趨緩,我們將於創社的12月25日,於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感恩募款茶會,誠摯希望您能前來參與,並邀請您捐款或認捐方案,支持永社繼續推動台灣民主憲政法治的改革工作。

茶會時間:
2022年12月25日(週日)中午13:00入場

茶會地點: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台北市徐州路46號,舊台大法學院對面)

創社理事長 陳傳岳               

理事長 黃帝穎               

暨全體理監事 洪偉勝、鄭文龍、王思為、許惠峰、  
羅承宗、江雅綺、楊聰榮、李彥賦、  
鄭光倫、劉志鵬、莊國榮、林佳和 敬邀





  台灣邁入後疫情時代,民主、獨裁對立的國際局勢越趨緊繃,在局勢嚴峻的2021 ~2022年間,永社仍持續關注、參與及推動各項司法改革、憲政民主、社會正義、基本人權等議題,工作及活動紀錄如下:

舉辦十二場座談會:
  議題涵蓋司法改革、台美中關係、緬甸軍事政變、東突厥斯坦(新疆)強迫勞動與種族滅絕、民主防衛與科技戰、俄烏戰爭、台灣公投、疫情、關鍵基礎設施之保衛、十八歲公民權修憲複決。

舉辦二場研討會:
  以「民主防衛」、「司法改革」、「能源環保」、「轉型正義」、「憲政改革」為主題辦理《民主永續的理念與實踐 — 永社十週年紀念研討會》;並針對訴願決定對原處分機關的拘束力、及訴願法修法的未來展望,舉辦《訴願法與訴願決定拘束力》學術研討會。

持續進行論述與究責:
  2022年永社具狀告發數名有收受賄賂嫌疑的法官與檢察官;並針對與228相關的轉型正義、警察濫權、民事訴訟修法、監護處分修法、干擾台灣防疫的負面行為等議題發表聲明、並有相關行動倡議。

司法改革研究:
  參與其他團體召集的「民事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與「民事訴訟法」等會議,除聲援其他團體倡議,也研議永社修法意見及聲明,並持續發展永社舉辦研討會相關之法案研究。

出版專書與論文集:
  彙整永社十年座談會資訊出版《民主十年:永社十週年紀念圖文集》、陳傳岳律師口述歷史編撰《漫談台灣司法實務—陳傳岳律師於永社「法政時空講故事」》;完整論文集結而成的《民主永續的理念與實踐 — 永社十週年紀念研討會論文集》。

永社長期聲援其他人權議題及行動:
  回應中國威權擴張及人權侵害的六四議題、李明哲救援行動、西藏抗暴、抗議東突厥斯坦之種族滅絕、聲援香港抗爭、抵制北京冬奧、抵制蝦皮等活動;聲援各人權團體發起之反酷刑公約、冤案平反活動;持續參與「台灣國家聯盟」會議、228 紀念集會與遊行、政治檔案公開等轉型正義相關之議題探討、修法倡議與集會遊行;長期聲援全國廢核平台相關倡議及行動。


捐款方式:
戶名 / 支票抬頭:社團法人台灣永社
新光銀行(代號103)城內分行:011610-1004455
郵局儲匯(代號700)國史館分局:0001145-0549475
郵政劃撥:50253256


聯絡資訊:
電話:02-2388-3997
傳真:02-2388-3990
電子信箱: contact@taiwanforever.org.tw


*捐款支持,請來電、來信或傳真告知下列資訊,以便為您準備禮品及捐款收據。
*捐款方案說明、回函及邀請函電子檔,亦請見下附連結或聯絡永社。

  回函 電子檔下載

  捐款方案說明下載
 方案一介紹:茶會入場暨十週年紀念禮品券

  方案一說明

認捐5,000元,回饋餅乾禮盒、鹹點餐盒、紀念禮品各一份,憑券兌換

  紀念禮品介紹

永社十週年紀念禮品以「民主永續」為主題,嚴選台灣在地品牌打造質感選品:禮品組合包含了食材天然的純手工餅乾品牌《甜宇宙》聯名環保禮盒、精緻外燴品牌拾趣餐飲》鹹點木製餐盒、採用台灣原生孟宗竹製作一體成形的台灣在地品牌《天然工房》紀念手工餐具組防水紀念貼紙、及手工絹印帆布紀念托特包

鹹點餐盒的保存期限為茶會當天(2022/12/25),若您不克前往現場領取紀念禮品,我們將自動為您將鹹點餐盒更換為餅乾禮盒,並請提供您的寄送資訊,永社將在茶會活動前後寄送給您。

 

方案二介紹:茶會入場暨藝術品典藏券

方案二說明

認捐 50,000元,典藏一份《永社十週年紀念島盒》、二張茶會入場暨紀念禮品券

  關於藝術家—秦政德

「歸賦:臺灣老圖像資料庫

『秦政德』這個名字帶有一點歷史的特殊性,1994年於文化大學美術系發起的『美術系事件』便是由他而起,當時的學生為了聲援因理念不同被退學的秦政德,發起了為期一個多月的罷課運動,最後學校破例讓他復學。姑且不論各自立場的價值判斷,這場學運讓他開啟了老圖像的搜集之旅,起初只是想將老圖像分享給為他發聲的朋友,孰不知卻成為了長達二十幾年的圖像調查計畫。」

_引自徐思穎,《島嶼記憶的歸賦與開展:秦政德專訪》

關於《島盒》

「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小草藝術學院永遠的第N號志工,長年搜集、整理臺灣歷史圖像,創作方面以刻碑、立碑的方式探討臺灣歷史與文化議題。主要展覽有冷藏摘要2018第九屆韓國釜山雙年展2020台北雙年展,作品見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城市震盪,其所製作的『島盒』作為第21屆國家文藝獎總統贈禮。」

_引自徐思穎,《島嶼記憶的歸賦與開展:秦政德專訪》

  關於《永社十週年紀念島盒》(台灣肖楠木手工接榫套裝盒)

如您有意願認捐方案二「藝術品典藏」,敬請填寫回函,於捐款後永社秘書處將會與您聯繫,詳細向您確認藝術品《永社十週年紀念島盒》之落款款式設計。

  方案二《永社十週年紀念島盒》落款之文字款式選擇

如您認捐本方案,敬請參考以下島盒落款之二式文字款式並擇一,將由藝術家秦政德先生親自為您設計珍藏:


島盒落款 <文字款式 1 >


 封面文字:臺灣、Bîn-chú Éng-sio̍k(民主永續)


 盒蓋內文字:典藏人姓名

 



接榫處文字:小艸2022


 盒底文字:永島000號、臺灣肖楠木盒






島盒落款 <文字款式 2 >

 封面文字:於典藏人之名字當中,擇一字進行落款設計

 盒蓋內文字:民主永續

 接榫處文字:小艸2022

 盒底文字:永島000號、臺灣肖楠木盒


「民主十年:永社十週年感恩募款茶會」主視覺設計理念

本次永社茶會以瀕危的台灣特有亞種——台灣草鴞作為主視覺,其為部分原住民族傳說中之守護神,鴞也常用以象徵智慧,雄鳥與雌鳥結合之輪廓聯想數字10,為十週年之設計意象,同時象徵「司法改革」與「民主永續」相依相伴:雄鳥口銜天秤象徵「司法及改革」,雌鳥與幼鳥象徵「民主及永續」;背景為台灣草鴞所棲息之草地,並繪以彩虹及風車,則期許瀕危之生命可以世代延續,民主與環境可以相互依存、永續發展。

  電子邀請函下載



秘書處電話:02-2388-3997 
   傳真:02-2388-3990
   信箱:contact@taiwanforever.org.tw
FB活動頁面:https://fb.me/e/27XcOpECI


2022年12月7日 星期三

【聯合聲明】呼籲中國政府尊重言論、新聞以及集會自由 停止使用暴力驅離、搜捕和平示威人士

聯合聲明
呼籲中國政府尊重言論、新聞以及集會自由
停止使用暴力驅離、搜捕和平示威人士


 (臺北:2022.12.07)

我們以下團體聯合發出聲明,要求中國政府恪守其憲法以及其為締約成員的聯合國《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的義務,並作爲《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簽署國的承諾,尊重其人民的隱私、言論並和平集會與結社的自由,停止以暴力或法外手段,濫用刑典,對待行使其基本人權和自由的民眾。

由悼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火災引發的街頭集會和抗議活動,連日在中國多個城市蔓延,群眾表達對清零政策帶來的嚴厲封控措施以至對當權者的不滿,部份人士手持白紙,並訴求公民的人權與基本自由。這是典型的官逼民反,也是民眾對威權長期以高壓手段管治的必然反彈。

雖然部分地方政府宣佈緩和防疫措施,試圖為抗議活動降溫,但據悉,中國官方已在各地展開搜捕行動,部分被捕者更失去聯絡,恐怕已被強迫失蹤。我們亦注意到,警察正在干預律師介入個案,有律師受到當局警告不能參與個案,亦有律師的電話通訊受到阻截。警察也在街頭截查公民的電子器材,強迫他們刪除通話軟體以及與抗議有關的内容和照片。由於缺乏透明而可靠的官方資訊,我們極度關注有關情況可能達至的規模和嚴重性,同時呼籲國際社會繼續監督事態發展,並譴責所有與此次鎮壓有關的人權違反事件。

我們特別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除了第35條保障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第40條確認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外,第41條亦保障公民有向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中國的刑事訴訟法亦賦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各種刑事程序上的保障和規範,包括家屬適時獲得通知、被告獲得律師代表及會見、公正審判的權利。中國在1988年批准的《禁止酷刑公約》亦嚴禁一切形式的酷刑和不人道對待。《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9條和21條分別保障表達自由和和平集會的權利。

就此,我們要求中國政府立即:

1. 尊重憲法賦予的隱私權、和平集會和表達的權利和自由,確保警察的所有行動都符合國際準則,包括《聯合國執法人員使用武力與火器的基本原則》的規範。

2. 停止追捕因參與和平抗議的所有人士,並確保所有遭受暴力對待的人士得到有效的救濟。

3. 停止監控、騷擾、虐待、搜查和任意拘捕獨立報導抗議事件的記者和新聞自由捍衛者。

4. 公布因近日和平抗議而被扣押人員數目及其被指控罪名。

5. 確保相關被拘禁人士的家人獲得通知其所在及其被指控罪名。

6. 確保目前因此次抗議行動被拘禁人士的身心安全,並保障其基本權利包括會見及自行選任律師。

7. 停止干預、騷擾和恐嚇律師和法律專業人士,以及其他公開關注和接受相關案件委託者。

-

聯署團體(依英文名字母排序):

國際特赦組織、Article 19、亞洲公民未來協會、北京之春、維吾爾運動、改變中國、中國政治犯關注、對華援助協會、中國人權捍衛者、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公民力量、中國良心犯關注組、台中好民文化行動協會、民主中國、對話中國、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自由之家、前線衛士、西藏台灣人權連線、Human Rights Now、人權觀察、人道中國、香港民主委員會、香港監察、獨立中文筆會、國際人民律師協會、國際人權服務社、國際西藏網路秘書處、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民主中國、社團法人華人民主書院協會、無國界記者組織、保護衛士、自由西藏學生運動、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台灣永社、台灣勞工陣線協會、行動山棧花、臺灣聲援中國人權律師網絡、The Rights Practice、台灣聯合國協進會、29原則、西藏人權與民主中心、西藏正義中心、美國維吾爾族協會、維吾爾人權項目、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


---

(英文版)

Joint Statement
Respect Freedoms of Expression, Press and Assembly in China
Stop violent crackdown and arrests of peaceful protesters

(Taipei, 2022-12-07) 

We, the undersigned, call 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strictly abide by its obligations under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and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as well as its commitment as a signatory to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and respect peoples’ basic rights to privacy, freedom of expression, association and peaceful assembl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cease abusing the criminal code to detain peaceful protesters, harassing those who defend protesters’ rights, and immediately halt, investigate and prosecute any use of violence or extrajudicial measures by authorities against those who exercise their basic human rights and freedoms.

Over the past week, peaceful rallies and protests triggered by mourning the victims of the fatal fire in Urumqi have spread in a number of cities in China.  People took to the streets to express their frustration with the severe lockdowns measures brought about by the zero-COVID policy.  Some held white sheets of paper, expressed their discontent with the government or appealed for their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 This set of protests is an example of people standing up to the repressive rule of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Although some local governments have announced relaxed quarantine measures in an attempt to calm the protests, we understand that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are at the same time cracking down on protester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that some of those arrested have gone missing and are feared to have been forcibly disappeared.  It has also come to our attention that the authorities are interfering with the protesters’ right to legal representation. Some lawyers have been warned by local authorities not to take up the cases, some others have had incoming calls to their mobile phones suddenly cut. Police have also stopped citizens on the street, inspected thei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forced them to delete certain applications, content, and photos related to the protests on their phones. Given the lack of credible and transparent official information, we are extremely concerned about the possible magnitude and seriousness of the situation. We urg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continue to monitor the situation and to condemn the ongoing rights abuses associated with the crackdown.

We would like to point out in particular that Article 35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nstitution guarantees citizens the freedom of "speech, press, assembly, association, procession, and demonstration,"; Article 40 protects citizens’ right to protection of and non-interference with their privacy of correspondence; and Article 41 stipulates that citizens have the right to criticize any state agency or staff and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lso guarantees the basic rights for suspects and defendants in the criminal proces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right to timely notification of family members, the rights to be represented and seen by lawyers, and the right to fair trial. The UN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which China ratified in 1988, forbids all forms of torture and ill treatment.  Article 19 and 21 of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furthermore enshrine the rights to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peaceful assembly.

In this regard, we call 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immediately:

1. Respect the rights to privacy and to freedoms of peaceful assembly and expression enshrined in the Constitution and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and ensure all police responses are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cluding the United Nations Basic Principles on the Use of Force and Firearms by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2. Stop pursuing persons involved in peaceful protests, and ensure that anyone subject to violations of their rights can seek effective remedy;

3. Stop surveilling, harassing, mistreating, searching and arbitrarily arresting journalists and press freedom defenders for independently reporting on the protests;

4. Publish the number of persons detained for taking part in peaceful protests; provide details of their alleged crimes;

5. Ensure that the family members of all those deprived of liberty are notified of their whereabouts and the charges made against them;

6. Ensure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wellbeing of all those currently deprived of liberty on grounds related to the recent protests, and guarantee their rights, including to meet with a lawyer of their own choice; and

7. Stop interfering with, harassing and intimidating lawyers and legal professionals, human rights defenders, and others who openly express concern about the protesters or who defend the right to peaceful protest.


Co-signatories (in alphabetical order)
Amnesty International
Article 19
Asia Citizen Future Association
Beijing Spring
Campaign For Uyghurs
China Change
China Political Prisoner Concern
ChinaAid
Chinese Human Rights Defenders 
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 (CSW)
Citizen Power Initiatives for China
Concern Group for Prisoners of Conscience in China
Cosmopolitan Culture Action Taichung
Democratic China
Dialogue China
Dr. Chen Wen-chen Memorial Foundation
Freedom House
Front Line Defenders
Human Rights Network for Tibet and Taiwan
Human Rights Now
Human Rights Watch
Humanitarian China
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
Hong Kong Watch
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e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ople’s Lawyers
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 Tibet Network Secretariat
Judicial Reform Foundation
MinZhuZhongGuo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Association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Safeguard Defenders
Students for a Free Tibet
Taiwan Alliance to End the Death Penalty
Taiw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
Taiwan Association for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Taiwan Forever Association
Taiwan Labour Front
Taiwan Lily
Taiwan Support China Human Rights Lawyers Network
The Rights Practice
The Taiwan United Nations Alliance
The 29 Principles
Tibetan Centre for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Tibet Justice Center
Uyghur American Association
Uyghur Human Rights Project
World Uyghur Congress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活動記錄】1105「史上第一次 台灣人公投修憲──十八歲公民權入憲的歷史意義」永社座談會


「史上第一次 台灣人公投修憲──十八歲公民權入憲的歷史意義」
永社座談會

【座談資訊】

  活動時間:2022/11/05(六) 上午10:00~11:55
  活動地點: 台灣制憲基金會 會議室(台北市松江路266號3樓,捷運行天宮站一號出口,匯豐銀行旁252巷進入)

  共同主辦: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台灣法經政策研究會
  視覺設計:禇婉琳

  主持人:許惠峰/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台灣法經政策研究會理事長

  與談人:張育萌/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
      林 謙/台灣制憲基金會論述與研究部專員
      蘇彥圖/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
      洪申翰/立法委員
      黃帝穎/永社理事長、律師






--

【影像記錄】


更多影片請關注訂閱永社YouTube頻道:



--

【座談會資料】

*參考資料:
-中央選舉委員會 公告
-法律白話文運動想問:幾歲到底才算成年?
-黃帝穎:修憲 台灣vs.中國(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張育萌理事長投影片(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或引用)

*林謙專員投影片(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或引用)


--

【活動照片】





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1105「史上第一次 台灣人公投修憲──十八歲公民權入憲的歷史意義」永社座談會


「史上第一次 台灣人公投修憲──十八歲公民權入憲的歷史意義」
永社座談會

11/05(六)早上10:00線上直播: https://youtu.be/3tSj8GvluF4

(欲現場參與務必事先報名)

  18歲公民權入憲案(即「憲法增修條文增訂第一條之一條文修正案」)是台灣史上第一個獲得國、民、民眾、時力四大黨全數同意走出立法院的修憲案,也將是第一次由台灣人公投修正自己的憲法。此一修憲複決將於11月26日,與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同日舉行投票。但與一般公投案不同,須年滿20歲國民才可參與投票。

  公民團體倡議推動「18歲公民權運動」已逾二十年,細數台灣各項法規,男子18歲即需服役,年滿18歲需負完全刑事責任,2017年18歲「公投權」落實,2020年民法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2023 年施行)。如今台灣人18歲公民權最後一里路就在眼前,但仍需突破修憲複決965萬5553張有效同意票的高門檻(以2020年總統大選人數推算)。

  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5年時台灣老年人口將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年輕世代背負整體國家扶養責任,但投票權卻較中高齡人來得少,易使公共政策資源分配不當傾斜,故從「世代正義」角度落實完整的「18歲公民權」是當務之急。

  「18歲公民權入憲」本身及「修憲複決公投」在國際接軌、世代正義、民主深化、確立台灣主體性等種種面向都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永社本次座談會,由關注及投入相關倡議的學者、專家、行動者及立法委員與我們一同深入探討,也邀請大家11月26日一同投下您在台灣歷史上重要的一票。


【座談資訊】

活動時間:2022/11/05(六) 上午10:00~11:55
活動地點:台灣制憲基金會 會議室(台北市松江路266號3樓,捷運行天宮站一號出口,匯豐銀行旁252巷進入)

共同主辦: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台灣法經政策研究會

視覺設計:禇婉琳


11/05(六)早上10:00線上直播: https://youtu.be/3tSj8GvluF4

(欲現場參與務必事先報名)





【座談陣容】

主持人:許惠峰/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台灣法經政策研究會理事長、永社理事

與談人:張育萌/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

    蘇彥圖/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 謙/台灣制憲基金會論述與研究部專員

    黃帝穎/永社理事長、律師

    洪申翰/立法委員


時間分配:主持人10min、與談人15min、綜合討論30min


【注意事項】

1. 本活動現場聽眾人數上限二十位,敬請完成線上報名並填寫正確的聯絡資訊。
2. 報名成功者將收到確認通知,如當天不克出席敬請提前告知,將名額保留給其他朋友。
3. 敬請與會者「務必配戴口罩」,於入場前「配合體溫測量」,並以「酒精消毒雙手」。
4. 現場提供冷熱水,請自備環保杯,勿於會議室內脫下口罩飲食。
5. 綜合討論時段每人發言請以2分鐘為限。
6. 本場活動將進行直播。活動完畢後預計三週內,除事先說明不方便錄影的部分外,將上傳座談影片及相關資料至永社網站,歡迎上網觀看。也歡迎於直播影片留言進行提問。


歡迎訂閱永社YouTube頻道:


加入永社活動通知群組:













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活動記錄】「訴願法與訴願決定拘束力」永社學術研討會


「訴願法與訴願決定拘束力」永社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資訊】

時間:2022年09月17日(週六) 下午13:25~16:40
地點:台灣國際會館 四樓

視覺設計:褚婉琳


--

【與會陣容】

[開幕致詞]

 致詞人:
  黃帝穎/律師、永社理事長
  黃仁安/財團法人世聯倉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場次一:訴願決定對原處分機關的拘束力]

 主持人:
  洪偉勝/律師、永社副理事長
 引言人:
  程明修/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
  吳志光/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與談人:
  周宇修/律師、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
  李荃和/律師

[場次二:訴願法修法與展望]

 主持人:
  孫迺翊/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引言人:
  莊國榮/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
  洪偉勝/律師、永社副理事長
  鄭光倫/東吳大學法學博士、永社理事
  翁國彥/律師、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

研討會完整資訊:http://www.taiwanforever.org.tw/2022/08/0917.html

--

【影像記錄】


更多影片請點選「播放清單」檢視。


--

【研討會資料】

〈訴願決定對原處分機關的拘束力〉程明修
〈訴願決定拘束力—兼論訴願法修正草案〉吳志光
〈訴願法修法與展望〉莊國榮



*周宇修律師投影片(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或引用)



*鄭光倫博士投影片(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或引用)



*翁國彥律師投影片(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或引用)


--

【活動照片】


更多照片請見永社臉書相簿:

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

【活動記錄】「台灣關鍵基礎設施之保衛:從制度及法律面向開始」民主防衛系列(一)永社座談會


「台灣關鍵基礎設施之保衛:從制度及法律面向開始」
民主防衛系列(一)永社座談會

【座談資訊】

  活動時間:2022/08/27(六)早上10:00~12:00
  活動地點:台大校友會館 三樓C會議室

  主辦單位:永社
  視覺設計:禇婉琳

  線上直播:https://youtu.be/-Skd6xoG8sw


--

【座談陣容】

  主持人:黃帝穎/律師、永社理事長

  與談人: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線上與會)
      楊聰榮/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副教授
      江雅綺/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副教授(線上與會)
      林雨蒼/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

  時間分配:主持人10min、與談人20min、綜合討論30min




--

【座談會紀要】

前言

近年台海局勢逐年升溫,今年的數起停電事件,加上近日因美國眾議院議長來台,許多政府機關、大學網站及民用設施等,遭受駭客攻擊,在傳統戰爭定義上可能還算「演習」,但在現代戰爭,混合戰的概念上已是「開戰」;同時,烏俄戰爭中,俄對烏克蘭進行基礎設施、網路系統、經濟、認知、資訊攻擊,展現現代戰爭混合戰的面貌。;因此,「如何保衛台灣關鍵基礎設施?」便成為極為重要的課題。



--

【影像記錄】


更多影片請關注訂閱永社YouTube頻道:




--

【座談會資料】

*參考資料:
 - 永社簡介
 - 因應近日政經情勢 政院:公私協力共同合作 防止外力不當侵擾 確保政府及社會運作如常
 - 行政院第3815次院會決議


*楊聰榮教授投影片(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或引用)


*林雨蒼先生投影片(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或引用)



--

【活動照片】



2022年8月31日 星期三

【座談會紀要】08/27「台灣關鍵基礎設施之保衛:從制度及法律面向開始」永社民主防衛系列座談會(一)

活動時間:2022/08/27(六) 早上10:00~12:00
活動地點:台大校友會館 三樓C會議室
--

前言

近年台海局勢逐年升溫,今年的數起停電事件,加上近日因美國眾議院議長來台,許多政府機關、大學網站及民用設施等,遭受駭客攻擊,在傳統戰爭定義上可能還算「演習」,但在現代戰爭,混合戰的概念上已是「開戰」;同時,烏俄戰爭中,俄對烏克蘭進行基礎設施、網路系統、經濟、認知、資訊攻擊,展現現代戰爭混合戰的面貌。;因此,「如何保衛台灣關鍵基礎設施?」便成為極為重要的課題。

對於資訊戰準備仍有所缺失的台灣現行法制

永社理事長黃帝穎律師認為,現行台灣各項法律,除了避免選舉政治獻金、立法遊說,受境外敵對勢力滲透的《反滲透法》;近期對於商業機密保護制度修正的《國安法》外,台灣面對混合戰的法律措施仍有不足。而由NCC草擬專門用以對抗資訊戰的《數位中介服務法》,卻不幸遭到所欲避免的偏誤資訊影響人民認知,形成眾多負面輿論,難以迅速於立法原院提出審查。

對於法制上的缺失,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江雅綺副教授江雅綺,進一步指出,現行《資通安全管理法》及其子規範,雖對於國家機關、以及屬於特定基礎設施的非國家機關,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也有相關鼓勵及協力機制。,不過,若要更進一步讓台灣能夠因應資訊戰的衝擊,可以參考歐盟公開來源情報及技術協定(OSINT &Tactical Coordination)作為資安執法緊急反應的一般性原則規範,進一步制定相關措施。

基礎設施韌性強化與完善

黃帝穎律師以及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楊聰榮副教授認為,有鑑於本次烏俄戰爭中,烏克蘭許多關鍵基礎設施在開戰後迅速被摧毀,烏克蘭目前的因應措施,值得台灣參考。

楊聰榮副教授認為現在台灣政府各部會,對於相關機基礎設施,包括油、水、電、燃氣、網路、交通的規劃,主要以永續發展為重心,若以戰爭爆發後快速恢復的角度來看,就需要強化這些設施的系統韌性;而「韌性」的建立,具體而言,分別為法律規範落實、風險評估、落實基礎設施分級、維修養護、協調機制、建立基礎設施監測系統,藉此使基礎設施在受到癱瘓後,能夠迅速恢復一定程度的運作。

楊聰榮副教授進一步以電網為例,從台灣這幾次停電經驗便可以看出,台灣現在電網韌性有缺陷,現在電網脆弱性來自能源轉型,在減煤、減核,使用天然氣的過渡期中,台灣再生能源仍非常不穩定。目前天然氣只有三個接收站,若是被攻擊,天然氣會不足,進而導致供電困難;同時,由於天然氣運補需要兩週,若停運超過兩週就會有天然氣不足並導致電網中斷的問題。因此必須將相關設施小型化、分散化、智慧調配。

江雅綺副教授以烏俄戰爭中,烏克蘭遭受俄軍攻擊後,電網以及網路癱瘓為例,烏克蘭在網路與電網癱瘓後,改以興星鏈術取代原有網路系統,使其國內網路保有一定程度的運作能力;而電網癱瘓後,取而代之的是 Power Wall 系統,提供家戶太陽能板維持供電,是電網分散的一種示範。

對於電力分散方式,自由軟體工作者兼公民記者林雨蒼則認為,公民電廠是一個分散方式,平時可賣電給台電,戰時也可自行供電。

面對資訊戰的因應方式

林雨蒼指出,除了從烏俄戰爭中借鏡之外,本次美國參議院院長來台,台灣民間及官方所受到的網路攻擊值得關注。當前台灣遭遇資訊戰的攻擊策略,是攻擊者先建立軟體跟硬體設施,諸如在社群媒體中,建立偏誤資訊平台,在電子產品中置入惡意軟體…等,透過這些方式炒作虛假資訊,創造錯誤認知,再透過蒐集個人資訊,分析受眾喜好以及生活需求,對於不同族群的多數人投放特定資訊,影響認知,撕裂社群。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張國城也指出,這種不全面的資訊實際影響台灣的例子之一,就是大家常常忽略過去八二三砲戰時期,由於美軍的援助,使台灣得以守下外島,而這種忽略導致在討論軍購議題時,常出現以「買來的東西都是爛東西」的偏見作為理由,進而反對與美國購買武器的狀況。

另一方面,林雨蒼也認為,虛假資訊氾濫的部分原因,能在三個面向中發現。先是媒體的部分,由於傳統媒體(例如:新聞台、電視台、報紙)的受眾受到網路社群媒體瓜分,為了取得受眾量,不斷使用即時新聞,導致新聞調查不深入,更容易被控制而難以獨立;再者是社群媒體,社群媒體服務提供者,透過蒐集使用者數據,分析使用者偏好,投遞特定資訊,導致使用者對事實認知不夠完整,進一步形成認知偏誤;最後則是政府的問題,當前政府仍然缺乏有效與人民溝通的管道,對於資訊攻擊的防護仍有不足,需要對於外包廠商有更嚴謹的規範,例如:境外勢力透明法。

而面對虛假訊息「如何辨別」是首要問題。現在台灣也有許多事實查核機構,但仍有可能散播假消息,因此這方面應該強化與國際事實查核平台(IFCN)的合作,並引入事實查核平台的認證規範,包括資金來源、查核方式等,避免事實查核平台不僅無法查核事實,反而強化偏誤資訊散播。同時,政府建立公開資訊系統也非常重要,公開資訊系統的完善,能幫助公民可以有正確的資訊得來源,在平時或戰時做出行動選擇。

然而,所有講者皆共同強調的是,相關法律制定固然重要,但對於身處資訊技術發展迅速,隨處可見資訊蒐集行為的環境,更為重要的是,每個人都需要具備足夠的網路安全意識及媒體識讀能力。

為潛在的軍事衝突做符合需求的準備

張國城教授指出,關於基礎設施衝擊的應變也必須要有更有效率的演練。過去對於這些演練常常會影響民心,所以政府常常沒有勇氣進行。台灣每年的萬案演習,也幾乎淪為防空警報運作測試,而沒有其他關於基礎設施以及網路資訊安全的演練。在缺乏演練的情形下,人民對於資訊戰,散播假資訊防禦力薄弱,更缺乏軍方對於基礎設施的防禦應變。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尤其近年中國對台灣的威脅也在眉睫,與其在被攻擊後影響,不如在被攻擊前先做好準備。


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0917「訴願法與訴願決定拘束力」永社學術研討會


「訴願法與訴願決定拘束力」永社學術研討會

現場實體參與請務必報名,人數上限30位

訴願法的立法精神,是為了能夠讓民眾對於行政機關的違法或不當行政處分及行為,可以獲得有效且及時的權利救濟。

根據109年行政院法規會的訴願案件收辦統計可見,針對各級地方政府撤銷原處分的比例僅佔作成決定件數的10%;同年度針對行政院所屬機關作成撤銷原處分的比例更只有做成決定件數的7.6%。上述統計可見,人民不服行政處分而提起訴願、進而成功撤銷的難度非常高。

再從實務面看,訴願法施行至今存在諸多矛盾,即使人民提起訴願且成功撤銷,原處分機關仍可無視訴願決定之意旨、再做相似處分,形同重複處分,人民只能一再訴願。如此永無止境的行政救濟已脫離訴願制度的立法目的,亦有諸多先例可見人民權益在一再訴願的過程中遭到損害。

行政院於本屆立法院會期中,提出訴願法修法草案,然而本次修法能夠解決上開問題,確保人民在行政程序中的有效權利救濟嗎 ? 進一步或可再問 : 行政救濟中的訴願制度之必要性為何 ? 

永社針對訴願決定對原處分機關的拘束力、及訴願法修法的未來展望,規劃本研討會,期能聚集實務與理論專家學者共同討論以訴願為主的行政救濟施行至今的困境,並展望未來的修法方向。

--

時間:2022年09月17日(週六) 下午13:25~16:40,13:00開始報到
地點:台灣國際會館(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25號四樓,偉成大樓)

視覺設計:褚婉琳

09/17(六)下午13:25 永社YouTube直播:https://youtu.be/IL4dRlV3MTE/

活動人數:考量疫情關係,名額上限30位,免費參加,當天將有直播可於線上同步收看
會議手冊、茶點餐盒領取:依報名順序保留,茶點餐盒於當天活動結束時發送

    (現場實體參與請務必報名,人數上限30位)

注意事項:
  1. 為配合COVID-19防疫,現場實體參與人數上限30位,敬請完成線上報名,並填寫正確的聯絡資訊。
  2. 報名成功者將收到確認通知,如不克出席敬請提前告知,將名額保留給其他朋友。
  3. 敬請與會者「務必配戴口罩」,於入場前「配合體溫測量」,並以「酒精消毒雙手」。
  4. 考量疫情關係,現場僅提供瓶裝水,並請勿於會議室內脫下口罩飲食。
  5. 本場活動將進行直播,活動完畢後將上傳活動影音及相關資料至永社網站,歡迎上網觀看。

--

研討會流程

13:00~13:25 活動報到

13:25~13:30 開幕致詞 

致詞人:
 黃帝穎/律師、永社理事長
 黃仁安/財團法人世聯倉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13:30~14:55 場次一:訴願決定對原處分機關的拘束力

主持人: 
 洪偉勝/律師、永社副理事長
引言人: 
 程明修/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
 吳志光/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與談人: 
 周宇修/律師、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
 李荃和/律師 
時間分配:
 主持5min、引言2×20min、與談2×10min、問題討論20min

14:55~15:10 中場休息

15:10~16:35 場次二:訴願法修法與展望

主持人: 
 孫迺翊/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引言人: 
 莊國榮/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 
 洪偉勝/律師、永社副理事長
 鄭光倫/東吳大學法學博士、永社理事
 翁國彥/律師、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
時間分配:
 主持5min、引言20min、與談3×15min、問題討論20min

--


敬請鎖定09/17(週六)下午13:25 永社YouTube頻道直播:

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0827「台灣關鍵基礎設施之保衛:從制度及法律面向開始」民主防衛系列(一)永社座談會

「台灣關鍵基礎設施之保衛:從制度及法律面向開始」

民主防衛系列(一)永社座談會

08/27(六)早上10:00線上直播: https://youtu.be/-Skd6xoG8sw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dT6E1bFT6jh58SZp7
(欲現場參與務必事先報名)

  今年二三月起陸續發生數起規模大小不等的停電、盜剪電纜等事件,引發各界「敵國破壞」的聯想;烏俄戰爭中俄方對於烏克蘭各種重要設施發動攻擊,側面印證了關鍵設施保衛的重要性;近日因美國眾議院議長來台,而有許多政府機關網站、台鐵、電視台、大學等重要單位或設施遭受駭客攻擊。這些狀況使得台灣社會對於「如何保衛台灣關鍵基礎設施」產生諸多關注與討論。

  去年永社曾針對台灣護國神山產業舉辦座談,與會者也提到:許多重要產業雖然不是政府所有,但與台灣國安仍息息相關,此類產業設施的風險因應與保衛亦是需要重視的議題。

  國家關鍵基礎設施涉及面向非常廣泛,依據相關部門定義,不論「公私有、實體或虛擬、生產系統及網絡」,只要會因「人為破壞或自然災害受損,進而影響政府及社會功能運作,造成人民傷亡或財產損失,引起經濟衰退,以及造成環境改變或其他足使國家安全或利益遭受損害之虞者」都包含在內。而涉及核心業務運作,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持續營運所需之重要資通訊系統或調度、控制系統,亦屬國家關鍵基礎設施之重要元件,應配合對應之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統一納管,被稱為「國家關鍵資訊基礎設施」。

  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分為「能源、水資源、通訊傳播、交通、銀行與金融、緊急救援與醫院、重要政府機關、高科技園區」等八類主領域,各主領域下再依功能業務區分次領域(如能源領域下分為電、油、氣等)。維持次領域運作所必須之設施設備、運輸網絡、資通訊系統、控制系統、指管系統、維安系統、關鍵技術等也都被涵蓋。究竟哪些是關鍵基礎設施?事涉機密與國安,政府未必適宜公開說明,而設施的數量、分部或規模等資訊也不見得適合公布。

  台灣常有地震、颱風、水患等天然災害,更面臨敵對國家的威脅,在這樣的處境中,如何維護與保衛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隨著科技、產業、社會發展,關鍵基礎設施類型不斷變動,遭遇的挑戰也日新月異,這是一項極為複雜的議題,有許多不同面向,永社本次民主防衛系列座談,邀請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及媒體人與我們一同探討,從制度及法律面開始檢視「台灣關鍵基礎設施之保衛」。


【座談資訊】

活動時間:2022/08/27(六)早上10:00~12:00
活動地點:台大校友會館 三樓C會議室(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靠近捷運台北車站M8出口、台大醫院站2號出口、善導寺站2號出口)。

主辦單位:永社

視覺設計:禇婉琳

08/27(六)早上10:00線上直播: https://youtu.be/-Skd6xoG8sw


【座談陣容】

主持人:黃帝穎/律師、永社理事長

與談人: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線上與會)

    楊聰榮/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副教授

    江雅綺/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副教授(線上與會)

    林雨蒼/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


時間分配:主持人10min、與談人20min、綜合討論30min


【注意事項】

1. 本活動現場聽眾人數上限十位,敬請完成線上報名並填寫正確的聯絡資訊。

2. 報名成功者將收到確認通知,如當天不克出席敬請提前告知,將名額保留給其他朋友。

3. 敬請與會者「務必配戴口罩」,於入場前「配合體溫測量」,並以「酒精消毒雙手」。

4. 現場提供冷熱水,請自備環保杯,勿於會議室內脫下口罩飲食。

5. 綜合討論時段每人發言請以2分鐘為限。

6. 本場活動將進行直播。活動完畢後預計三週內,除事先說明不方便錄影的部分外,將上傳座談影片及相關資料至永社網站,歡迎上網觀看。也歡迎於直播影片留言進行提問。

7. 歡迎訂閱永社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永社TaiwanForeverAssociation



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活動記錄】「從清零到控制:台灣防疫政策轉型的下一步」永社同步線上座談會


「從清零到控制:台灣防疫政策轉型的下一步」
永社同步線上座談會

【座談資訊】

活動時間:2022/06/29(三)晚上19:00~20:30
活動地點:線上直播(考量疫情,不開放現場聽眾)
主辦單位:永社



--


【座談陣容】

主持人:吳樹民/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董事長、醫師

與談人:羅浚晅/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
    姜冠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
    陳亮甫/醫師、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祕書長
    張雁翔/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級研究員

時間分配:主持人10min、與談人15min、綜合討論20min




--

【座談會紀要】

防疫政策轉向
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變異株進入Omicron時期,相較過往病毒株的高傳播效率,完全清零幾乎不可能。Omicron變異株爆發後,台灣第二劑疫苗接種率已破百分之八十,且輕症或無症狀比率近九成,因此防疫政策從「清零」轉為「共存」。在「共存」的框架中,防疫政策要如何調整,方能在符合憲法最小侵害原則下,達到「共存」的目的?在傳染率高、確診人數急速攀升的狀態中,醫療與行政量能已然超載,第一線防疫人員已無法妥善處理驟增的確診者或疑似確診者,對此,又該如何變動政策,同時兼顧防疫相關工作人員的勞動權、健康權,以及人民的健康權、財產權與工作權呢?

主持人吳樹民醫師指出:台灣醫療算得上世界頂尖,且台灣自日治時期以來長期注重衛生的習慣,加上之前SARS的經驗,這三年來,雖然有許多人不幸確診與病逝,但從結果上來看並不算太差。



--

【影像記錄】






--

【座談會資料】



--

【活動照片】


更多照片請見永社臉書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