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和(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永社監事)
思想坦克/時事感思 2020.05.17
https://www.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20/05/15/051503
日前喧騰一時的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招名威副教授「道歉風波」,幾天下來,有了比較清楚的面貌。容我套用並略修飾網紅寰寰哥的整理─感謝他老大的同意。整個事情的緣由應是如此:
第一,招老師在課堂上說,在鏡頭前面那一位(中生),你可能吃得比較多(三聚氰胺、毒奶粉),「對,就是在講你」。
第二,中國學生投訴的不是招老師在課堂上講中華民國,而是老師在課堂上的嘲諷、揶揄、歧視中生。
第三,招老師被投訴的那段課程內容,從頭到尾沒有講中華民國。所以也不可能會有中生投訴講中華民國,也不可能會有中原校方禁止招老師在課程中講中華民國。
第四,招老師曾兩度向中生道歉,說自己一時心直口快,所以中生投訴至少部分是事實,有理由。
第五,所謂不要講中華民國,是指校方請招老師向陸生公開道歉時,不要講中華民國,以免引起中生不快。從媒體報導看來,我們無法確定,究竟是中生、還是校方主動如此要求?不論何者,校方確實請老師不要在道歉時講到中華民國。
第六,招老師第一次道歉時說,身為中華民國教授,不會歧視任何人。
事實應該很清楚了,不是原初時立委陪同爆料所指控的那般,招老師本人確實有不當的言詞,他的道歉證實這一點。不論中生,或中原大學校方,都沒有針對「上課時講中華民國」、「老師在課堂上自稱為中華民國的教授」等語,對老師提出抗議或禁止的要求。既然是事實,就該還原真相,沒有問題,有趣的是,校方要求招老師道歉時,不要提到中華民國,不然就是有聰明、無智慧。
個人才疏學淺,實難理解,為何講到自己國家之名稱,就是有聰明,一旦說出,就是沒智慧。有朋友將重點擺在:為何招老師在道歉時,一定要提到中華民國?或是,為何中生─如果有的話,或是學校,會猜想老師道歉時可能會再冒出中華民國,所以要先打預防針,務必提醒千萬別「禍從口出」?這些動機之猜測很無謂,說實在話,只有當事者清楚。
更深沉的結構問題毋寧在於:為何,大到台灣政府或民間,小至學校及師生,遠溯2008年11月陳雲林來台時的「台北戒嚴」,近臨2020年5月的中原大學三方交鋒,中華民國之名,在中華民國主權統治區域內,對中華民國國民,那麼樣的無從啟齒、尷尬難語、甚而必須去之而後快?
有人從高等教育經濟化的角度解讀,說道:因為競爭思維、經濟型企業模式,取代了實體的大學自治,所以忘掉昔日曾經美好的學術自由與大學自主吧,今日的王道叫做:應用或教育為導向之成果控制,依利益觀點衡量研究與教學之價值,以經濟活動形式開發新的財務來源,注重研究計畫型之第三人財務支助,強調商業應用之發明或類似機制,以爭取顧客之意涵爭取與競爭學生等等云云。
最後一點,在這個事件中饒富趣味:學生是客戶,教師是員工,豈有得罪客戶以保員工之理?或許,校方的有聰明、沒智慧,指的是這個。我們無法確定校方是否真確如此,但應能無礙的說,在大學經濟化的浪潮中,告別教育場域向來的學術名聲型競爭,走向更純粹的經濟功能邏輯、獲利與市場型競爭,已是不少台灣公私立大學的共同特徵。
這當然不是說,本於大學自治,就可以在課堂上侵害學生人格權,不,筆者談的不是這個,而是學校要求教員道歉的邏輯,思維模式,以及目的性導向,這才是重點。
真正令人膽顫心驚的,其實是存在台灣社會各大小角落,充斥於不同階層王公走卒各路人馬之上,那種時時不忘自我矮化、自我閹割,忘掉自己是誰的末日荒誕。政治哲學家施密特(Carl Schmitt)說:告訴我,你的敵人是誰,我就告訴你,你是誰;這句敵友關係作為政治核心的名言,完全無法用在許多台灣人身上:友敵不分,時友時敵,友就是敵,敵不妨亦友,站在真正民族主義或虛妄之血統論角度者,或尚可尊重一下,那種只想到不同形式利益好處者,自然等而下之。
別誤會,個人歡迎中生,筆者不是視之為敵,前段的友敵之述,是講試煉台灣人自己的認同與尊嚴,不是指中生。讓中生來台灣親炙民主,體驗自由與開放,思想可以奔放,但論述論證應遵守民主規則,有可能共逐理性的話,何樂不為?中生有貶抑台灣尊嚴之人,如同台灣本身亦不乏自我踐踏之徒,不足為奇,重點是吾人如何自持尊嚴而待之。
必須承認,筆者個人與中生之接觸經驗還不錯,相互尊重,清明剖析,原本即兩國,相識屬交流,你心知,我肚明,豈須諸多阿諛狡詐?對方實則多入境隨俗,本不有何期待,台灣人卻急著先自我羞辱與踐踏?
回到課堂上:有著中生的教室,教師解惑(別傳道吧),舒展自己政治社會經濟之認識與確信,講講中華民國,應是同受學術自由保障之講學自由的真諦,不該自限。所謂的尊重學生,指的是不該以教師之權勢地位,以強灌意識形態般的壓迫作為,促使學生聽訓或只能服從,進而逼使對方承認錯誤或放棄異見,這些都不該見容於課堂,但尊重包括中生在內的學生,絕不能回應以先來套思想與言論審查,不論出於自身,還是來自校方。
當代民主所謂的公民「政治聆聽」(political listening)能力,在大學裡亦不例外:師生們必須彼此學習政治聆聽能力,不同的政治內容,可以思辨,碰觸至形同宗教信仰般的政治確信,雖可戛然而止,但不是放棄,更不是認栽,尤不能變為受屈於對方而輸誠,這才是大學課堂上應有的師生尊嚴。
容我離題,分享一個人經歷。2014年4月,林義雄先生發起反核禁食運動,彼時政大校園內,到處掛滿支持反核之黃絲帶,也引發有些學生不滿,至有剪掉或撕毀黃絲帶之舉動。在課堂上,我提到此問題,告訴學生不該去破壞別人掛的黃絲帶,引發一位同學激烈不滿,說我限制「破壞者的自由」,好言說理,說不同意見者,大可自己在旁邊掛黑藍白whatever絲帶,但不能去破壞他人,這位同學說我限制他人表達意見的自由選擇,他當然可以決定要怎麼對付別人。
幾經糾纏,不斷輪迴,10多分鐘吧!我嘆口氣說:我們彼此已心證公開,意見說盡,可以回到原來的上課進度吧!這位同學盛怒,說我禁止他繼續發表言論,是限制他的言論自由……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如不存在一定程度的溝通理性,如同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說的:以論證之形式交換資訊與論述,那就真的既無智慧,也當然不聰明了。
對了,我們的國名,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叫中華民國吧,不管在鄉野市間,還是大學殿堂,不論老師是誰,不分學生從哪裡來,尊嚴之所繫,由此開始。
2020年5月17日 星期日
2020年5月13日 星期三
【新聞稿】0513「為邱和順自由而騎——各界聲援邱和順」記者會
![]() |
為邱和順自由而騎 各界共同聲援邱和順 |
在共同請願人名單中,除了長期聲援邱和順冤案平反的民間團體、學者與律師外,還包括了兩公約國際審查委員、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現任立委與議員、金馬獎與金鐘獎導演、宗教領袖、藝文界、體育界等社會賢達人士,對於特赦邱和順均請願表示支持。截至目前為止,連署支持總統特赦邱和順的人數更達到近60,000份,遍佈全球43個國家及地區。此外,由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 為邱和順發起全球救援行動,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至少40000個的來自世界各國的連署,至少13個國家的分會參與這次的聲援行動。因此,總計超過10萬人加入了本次連署!
距離520的總統就職典禮,已越來越近。今日(5/13),救援團體發起了「為邱和順自由而騎」行動,從台北看守所出發,沿途經過台北市區,最後抵達總統府前召開記者會。
邱和順案義務律師團召集人尤伯祥律師 |
尤律師接著提到,就平復邱和順所受的冤屈而言,司法體系無能為力,或者更精確地說,是緊閉了正義之門。只要邱和順蒙冤關押一日不終止,對邱和順人權的巨大侵害就一日不止歇,國家就一日不間斷地碾壓、凌遲邱和順的人生。像這樣片刻不停息地生產不正義的殘忍過程如果不被中斷,最後將以邱和順的生命在暗無天日的牢房裡凋零殆盡,作為終點。
![]() |
冤案平反者蘇炳坤先生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林偉聯牧師 |
資深媒體人、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委員馮賢賢 |
紀錄片導演賀照緹 |
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周宇修律師 |
![]() |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 |
邱和順至今關押於台北看守所長達32年。期盼自由的意志力無比堅定,卻久久無法穿透高墻,將這一份堅定的訊息傳達給總統。若看守所與總統府的騎乘費時2小時,那邱和順至今爭取自由的過程已歷時281,380小時!(自1988年4月7日 上午收押於新竹看守所至今)
「為邱和順自由而騎」行動的「起點」與「終點」,在在象徵了邱和順逝去人身自由的「起點」與「終點」。我們相信 / 希望蔡英文總統有她的高度,為邱和順的不正義劃下具有歷史意義的終點。
--
時間:2020年05月13日(三)下午14:00
地點:總統府前廣場
附件:
「建請總統予邱和順先生罪刑全免之特赦」特赦請求書共同請願人名單
活動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74290013749452/
連署特赦邱和順:
https://chiouhoshun.jrf.org.tw/
出席聲援:
尤伯祥/邱和順案義務律師團召集人
蘇炳坤/冤案平反者,曾於2000年經總統特赦
林偉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社教委員會
馮賢賢/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委員
賀照緹/導演
周宇修/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
邱伊翎/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
徐自強/死刑冤案平反者
鄭性澤/死刑冤案平反者
李家驊/導演
林鴻文/邱和順案義務律師團成員
郭皓仁/邱和順案義務律師團成員
施逸翔/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
吳亭臻/台灣人權促進會媒體行銷專員
潘儀/國際人權聯盟東亞計劃主任
羅士翔/台灣冤獄平反協會執行長
林欣怡/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
吳佳臻/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副執行長
王顥翰/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秘書
羅禮涵/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秘書
黃怡碧/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執行長
楊剛/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研究員
黃芷嫻/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執行長
林秉權/台灣陪審團協會副秘書長
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王容/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資深倡議專員
黃重鈞/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資深倡議專員
王亭鈞/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倡議專員
楊書瑋/台灣勞工陣線教育推廣部主任
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政策部主任
廖佳榆/永社執行秘書
陳彥亘/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專職律師
陳梅慧/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組織倡議部副主任
蔡孟筑/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視覺設計
張馳/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區域倡議專員
新聞聯絡人:
張馳/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區域倡議專員
更多資訊詳見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https://www.jrf.org.tw/articles/1828
--
【相關報導】
*中央社/520總統就職前 人權團體籲特赦邱和順
https://www.cna.com.tw/news/asoc/202005130204.aspx
*自由時報/民團發起「為邱和順自由而騎」 盼總統特赦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163991
*ETtoday新聞雲/為邱和順自由而騎 民團騎自行車到總統府求蔡英文520特赦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513/1713231.htm
*公視/蔡520就職前 民間團體呼籲特赦邱和順
https://youtu.be/J-YecotN-cY
【新聞稿】0513「呼籲民進黨支持陪審參審一併試行——民進黨黨部公開陳情行動」記者會
呼籲民進黨支持陪審參審一併試行 |
上週五(8日),本聯盟集結在立法院中山南路大門口,邀請朝野政黨立法院黨團代表出面,遞交陳情信,簽署支持「陪審參審一併試行」的訴求。在野政黨包括國民黨、台灣民眾黨與時代力量,都由立法院黨團總召親自出面簽署支持。唯獨民進黨立院黨團未派出代表回應,對此本聯盟深感遺憾。
民進黨黨綱第28條規定:「修訂刑事訴訟法規,建立陪審制度;涉及內亂外患罪之案件,應成立包括各政黨代表、國會代表及社會公正人士所組成之陪審團,公開審判之。」主張建立陪審制。這是民進黨成立以來對台灣人民,以及對國際社會的政治承諾,是將選票投給該黨的人民希望達成的政治訴求。如今民進黨對司法院獨斷推動「參審一制試行」沒有反對,對本聯盟推動「陪審參審一併試行」閃閃躲躲不願意表態,還奢談什麼政治誠信。
取得政權是為了實現理想。2012年9月27日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委員在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發言:「今天本席代表民進黨團提出了陪審制。」但因立委席次不足,陪審制法案未能通過。現在民進黨是立法院多數黨,建立陪審制這個當年未實現的理想,眼前完全可以達成。
本聯盟今天到民進黨黨部陳情,呼籲該黨支持「陪審參審一併試行」。民進黨的政治訴求是建立陪審制,對於「陪審參審一併試行」的訴求沒有迴避的空間。本聯盟要求民進黨立即公開說明對此重大司改政策的立場,否則將面對人民持續監督的抗爭。
時間:2020年05月13日(三)下午13:00
地點:民進黨中央黨部門口(台北市北平東路30號)
出席聯盟團體代表:
林永頌/民間司改會董事長
鄭文龍/台灣陪審團協會創會理事長
王薇君/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
張靜/司改國是會議委員
張葉森/台灣社社長
李禮仲/中華國家法治改造促進會理事長
李震華/台灣司法改革關懷互助協會理事長
許慧盈/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
周明琴/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主任
彭至誠/台灣永社秘書
王小玉/台灣國會透明化促進會常務理事
新聞聯絡人:
蕭逸民/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辦公室主任
林秉權/台灣陪審團協會副秘書長
【會後新聞稿】0513「台灣NGO共同連署聲明:反對福島核污水排入海(No Radioactive Water, Save Our Ocean)」記者會
反對福島核污水排入海 No Radioactive Water, Save Our Ocean |
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福島第一核電場事故至今已屆滿九年,核災發生當時造成的輻射外洩,引發鄰近多國對輻射危害的擔憂。然而九年後的今日,日本政府卻因成本考量,計畫將輻射污水排入太平洋,此舉將導致東亞諸國再次面臨輻射威脅。
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告於5月15日之前開放各方提供意見,將於今年夏季做出決定,因此,台灣民間團體發起聯署提出共同聲明,於5月13日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正式遞交書面意見書,也將把意見寄至日本經產省,嚴正反對輻射污水以排放至海洋或以水蒸氣排放至大氣等形式,使輻射物質進入到生態圈,造成二次輻射污染。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 |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 |
台灣環保聯盟理事長劉志堅 |
台灣參與連署的民間團體共同呼籲,日本政府應採取其他更安全的做法,例如由日本地球之友、日本非核亞洲論壇、原子力資料情報室等日本民間組織共同提出之替代方案,將污水儲存於更大型的儲存槽,並且採用將汙水固化成為砂漿再進行儲存,而不應因成本考量,以短視近利的粗暴手法擅自排放輻射廢水,將鄰近國家的環境生態、海洋漁業與人民健康置於輻射汙染的威脅之中。
註1:Nuclear Pollu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from the Fukushima Disaster, X. San Liang & Yineng Rong, 2018
時間:2020年05月13日上午09:30
地點: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門口(台北市慶城街28號)
主辦單位: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此為跨組織的聯盟)
--
台灣NGO提交書面意見書 致日本經產省
致日本經濟產業省:
依貴部門公告,我們得知日本擬將福島核電廠區廢水儲存槽的汙水,直接排放至海洋。此方案將導致海洋生態受到輻射污染,我們甚感驚訝並堅決反對。
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事故至今已屆九年,身為東亞命運共同體的台灣,朝野對此事件同感遺憾並高度關注,我們除了協助支持受災的日本民眾恢復生活,也反省台灣的核電政策,希望極力避免同樣的災難發生。
核電廠過去提出的安全保證,顯然已經跳票。發生事故災難的後果是巨大、難以復原的,日本民眾正遭逢其害。我們理解日本執政當局已經努力處理核災善後問題,但我們必須提醒,1990年代為了防止輻射物質污染海洋,國際通過「倫敦公約」禁止核廢料傾倒至海中,這已是國際共識。而今日本政府擬將119萬立方公尺具有輻射物質的污水排放至太平洋,不僅違背國際公約的理念,更將再次造成核污染的跨境擴散,不但傷害福島附近的漁業,也置鄰近國家的環境生態、海洋漁業與人民健康於輻射汙染的威脅之中,實非台灣人民所樂見。
我們在此重申,請日本政府聽取各方的反對意見,採取其他的處理方案,核污水排放入海絕對是最糟糕的選擇,這不僅於日本無益,更是與鄰為壑。值此貴部門聽取各界意見之際,我們在此以台灣民間組織的身份聯合提出聲明,希望日本政府能重視來自台灣的意見。
【台灣NGO連署】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和平、環境法律人協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宜蘭人文基金會、350台灣、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看守台灣協會、台灣非核亞洲論壇、生態關懷者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本教育基金會、台灣永社
--
【相關報導】
*中央社/環團赴日台交流協會陳情 反對福島核污水入海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005130072.aspx
*自由時報/福島核災120萬噸輻射污水傳將排入海 環團赴日台交流協會陳情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64137
*蘋果日報/120萬噸福島核災污水擬排入太平洋!環團籲日方懸崖勒馬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00513/PHNMEBZJRBS3DGATDMFECXWS6U/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新聞稿】0512「反對數位身份證倉促上路」記者會
內政部日前表示因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印製作業,數位身分證換發時程將延期,然整個政策在與社會對話不足、資訊安全、隱私保護、權責機構不清等情況下就貿然實施,等於把國民置身於高度風險之中。對此,台灣教授協會特別於今日(12日)召開「反對數位身分證倉促上路」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先透過立法或修法程序,並公開透明與社會對話,釐清各種資安及隱私風險疑慮後再推動數位身份證。
釐清資安及隱私保護風險疑慮再推動數位身份證
台灣教授協會前會長,國立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呂忠津認為,現在政府強勢換發數位身份證的態度,讓他感到不可思議。強制使用無限定用途的數位身分證將陷人民於懷璧其罪的風險,而可全面無節制蒐集個人數位足跡及設定隱性標記的數位身分證將滋生監控人民隱私的歐威爾式政府的風險。依憲法保障個人自主控制個人資料之資訊隱私權,除了應建立獨立的隱私保護專責機關,也要讓民眾能有選擇拿紙本身份證的權利,這才是政府捍衛民主、保障人權應有的態度。政府並非不能換發數位身份證,但是任何可能侵害人民資訊隱私權的政策都要經由嚴謹的立法建立風險管理制度。政府應做好全方位評估,務必釐清各種疑慮後再推動數位身分證。
資安就是國安 別為敵國駭客創造一個『聖杯』
資安包含了:硬體、軟體、人,國立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李育杰表示,在內政部說詞裡,非常強調eID晶片卡的安全,例如採用軍事機密等級、通過國際安全認證標準,卻對軟體與系統的安全著墨甚少,對未來eID觸及資料管理的人員考核與規範,也完全沒有提到,草率的規劃與推動,讓人極為擔憂。李育杰特別強調,資訊安全很難保證,但資安風險是可以有效控管。『分散式』本身就是種安全機制,千萬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更別為敵國駭客創造一個『聖杯』。
隱私是憲法保障的人權 應建立「個資專責機關」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副教授江雅綺表示,換發數位晶片身份證,必然涉及資訊安全和個資保護的風險,政府有責任說明為何需要全面換發數位身份證,且我國目前尚無個資專責機關、之前也屢屢發生國家機關遭駭、洩露大量個資的事件,如今若強制全面換發數位身份證,讓個人資料全面數位化、各種資料庫並可互相串連(eID與T-Road),等同打造一把完整個人(包含健保、財稅、戶口…等相關個資)數位檔案資料庫的鑰匙,設若未來這把鑰匙故障、被偷盜,應該由哪個單位負責?
公開透明與對話集智是數位治理最重要的基石
國立中興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廖宜恩批評數位身分證的推動程序不合理與不合法,今年3月19日才公佈的《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辦法》,其生效日卻追溯至2019年1月1日,包庇去年已偷偷啟動的幾個招標案,廖宜恩認為公開透明與對話集智才是數位治理最重要的基石,官僚不該一直催眠民眾「eID絕對安全」,也不該忽視社會、公民團體與許多資安專家的意見,廖宜恩強力呼籲政府暫停推動New eID。
--
時間:2020年05月12日(二)上午10: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 三樓B會議室(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之1號)
主辦單位:台灣教授協會
出席:呂忠津/台灣教授協會前會長、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
廖宜恩/中興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江雅綺/台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李育杰/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
何建明/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新聞聯絡人:台灣教授協會 林欣儀
--
![]() |
江雅綺/台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
數位身份證的換發,涉及了資安與個資的風險,我國尚無個資專責機關,也發生過家機關遭駭、洩露大量個資的事件。強制全面換發晶片身份證,讓個人資料全面數位化、各種資料庫並可互相串連(eID與T-Road),等同打造一把完整個人(包含健保、財稅、戶口…等相關個資)數位檔案資料庫的鑰匙,而我國的《個人資料保護法》與漸成為全球個資保護底線的歐盟GDPR尚有落差,若未來這把鑰匙故障、被偷盜,應該由哪個單位負責?台灣更有來自中國的獨特威脅,不可不慎。
另外,目前換發數位身份證,政府似乎不打算另立專法,但是數位身份證涉及高度的資安維護及隱私人權議題,《戶籍法》的第59條:「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期程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仍難以涵蓋人權保障的法律明確性要求。
資安就是國安,隱私則是憲法保障的人權,《戶籍法》第56條規定:「國民身分證應隨身攜帶。」,台灣也有許多公私機關的活動,都要求出示身份證(或提供身份證影本),已經養成以身份證驗證個人身份的習慣。若將身份證全面換發為數位晶片身份證,等同每次使用行為的個資與資安風險都提高了,政府有責任說明,為何我們需要全面換發數位晶片身份證?為何不能採行舊有的紙本身份證?
--
【相關報導】
*民視新聞/內政部推數位身分證換發 學者質疑資安籲暫緩
*自由時報/再批數位身分證有資安疑慮 台教會籲懸崖勒馬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162695
*NOWnews/數位身分證疑慮多 台教會曝人民資安風險全都露
https://www.nownews.com/news/life/5006819
*新頭殼/力擋數位身分證 中研院學者何建明辭政院科技會報副執秘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5-12/405236
*大紀元新聞網/eID資安風險疑慮大 台教會:勿倉促上路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5/12/n12102016.htm
妨害罷韓 監委該辦 檢方該查
黃帝穎(作者為律師、北社副社長、永社理事長)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0.05.12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72094
六月六日高雄市將舉行罷免投票,但可議的是,韓國瑜市府陸續限制投票所、強拆罷韓廣告及通令警察以集遊法取締三人以上集會,甚至有韓粉串聯慢投、不投以妨害投票動線,相關妨害罷韓行為已違反行政程序法、公職人員選罷法及刑法,尤其韓市府違法濫權明確,監察委員依法應追究官員違失之責;另涉及妨害罷免更有刑責,檢察官依法該查!
罷韓廣告遭韓市府強拆,但依據高雄市廣告物管理自治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韓市府處理罷韓廣告違規,依法應先開罰、限期改善或補辦手續、按次處罰,最後才能強制拆除,顯然韓市府違反「正當行政程序」,直接強拆罷韓廣告,更違反行政程序法第七條第二款規定行政行為「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方法時,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者。」之比例原則明文,韓市府違法明確,監委依法應予糾彈!
尤有甚者,高雄公車站盡是挺韓廣告,但究竟廣告費用由誰支付,發起的韓粉與國民黨議員三緘其口,都說沒出錢!依據台北地檢署本月八日起訴中資賄選案,中國湖南台辦透過台商組織金流,在大選期間以招待餐飲、補助機票及高價抽獎之造勢活動等犯罪手法為韓國瑜及國民黨賄選。前案為鑒,當下挺韓廣告資金來源不明,檢方應查明!
再者,韓市府警察局通令針對罷免宣傳活動三人以上發傳單、發布條、站街頭、掃市場等行為,將全面以違反集會遊行法處理,但市警局過去針對各項選舉街頭拜票超過三人,從未以集遊法法辦,甚至所謂「貪食蛇」挺韓車隊,造成交通癱瘓,市警局也沒以集遊法法辦!很清楚地,從拆廣告到警局通令,韓市府擺明「選擇性執法」,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六條規定「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
最嚴重的是,韓市府先是假借防疫,限制投票所,雖然中選會已協調完成,但韓市府如再技術干擾致投票當日處所不足者,後又有韓粉發動慢投或進場不投,均將妨害市民行使罷免投票權,依據刑法第一四七條規定「妨害或擾亂投票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都有刑事責任。
總結來說,針對妨害罷韓的韓市府官員濫權違失或韓粉犯法,監委該辦,檢方該查!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0.05.12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72094
六月六日高雄市將舉行罷免投票,但可議的是,韓國瑜市府陸續限制投票所、強拆罷韓廣告及通令警察以集遊法取締三人以上集會,甚至有韓粉串聯慢投、不投以妨害投票動線,相關妨害罷韓行為已違反行政程序法、公職人員選罷法及刑法,尤其韓市府違法濫權明確,監察委員依法應追究官員違失之責;另涉及妨害罷免更有刑責,檢察官依法該查!
罷韓廣告遭韓市府強拆,但依據高雄市廣告物管理自治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韓市府處理罷韓廣告違規,依法應先開罰、限期改善或補辦手續、按次處罰,最後才能強制拆除,顯然韓市府違反「正當行政程序」,直接強拆罷韓廣告,更違反行政程序法第七條第二款規定行政行為「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方法時,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者。」之比例原則明文,韓市府違法明確,監委依法應予糾彈!
尤有甚者,高雄公車站盡是挺韓廣告,但究竟廣告費用由誰支付,發起的韓粉與國民黨議員三緘其口,都說沒出錢!依據台北地檢署本月八日起訴中資賄選案,中國湖南台辦透過台商組織金流,在大選期間以招待餐飲、補助機票及高價抽獎之造勢活動等犯罪手法為韓國瑜及國民黨賄選。前案為鑒,當下挺韓廣告資金來源不明,檢方應查明!
再者,韓市府警察局通令針對罷免宣傳活動三人以上發傳單、發布條、站街頭、掃市場等行為,將全面以違反集會遊行法處理,但市警局過去針對各項選舉街頭拜票超過三人,從未以集遊法法辦,甚至所謂「貪食蛇」挺韓車隊,造成交通癱瘓,市警局也沒以集遊法法辦!很清楚地,從拆廣告到警局通令,韓市府擺明「選擇性執法」,違反行政程序法第六條規定「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
最嚴重的是,韓市府先是假借防疫,限制投票所,雖然中選會已協調完成,但韓市府如再技術干擾致投票當日處所不足者,後又有韓粉發動慢投或進場不投,均將妨害市民行使罷免投票權,依據刑法第一四七條規定「妨害或擾亂投票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都有刑事責任。
總結來說,針對妨害罷韓的韓市府官員濫權違失或韓粉犯法,監委該辦,檢方該查!
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新聞稿】0508「人民參與審判的失速列車,誰來喊停?全民支持『陪審參審一併試行』」大集結
「陪審參審一併試行推動大聯盟」由關心司法改革的民間團體發起,訴求為(一)反對司法院擅自排除陪審制。(二)全民支持陪審參審一併試行。自4月30日發起連署後,目前已有超過150個團體、881位個人參與。今天聯盟動員全體成員集結在立法院中山南路大門口,邀請朝野政黨立法院黨團代表出面,遞交陳情信,簽署支持「陪審參審一併試行」的訴求。
今天的集結行動以「人民參與審判的失速列車,誰來喊停?」行動劇開場。在一台代表人民參與審判的司改列車上,司法院與民間團體在2019年熱烈討論「陪審參審一併試行」的具體方案,但是到了2020年,司法院半路把民間團體推下車,獨斷地朝「參審一制試行」衝刺。此時,民間團體心裡只有無限的遺憾與無奈:說好的兩制併行呢?你不兩個都試一試,怎麼知道哪邊的風景更美麗?司法院駕駛的人民參與審判失速列車,有誰可以來喊停?
昨天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舉辦「提升司法公信—最適我國國民參與之司法審判制度究應為何?」公聽會。面對民間質疑,司法院始終無法解釋為何在2019年「陪審參審一併試行」是可行的方案,到了2020年卻只有「參審一制試行」是可行的方案。立法院是民意機關,有責任為人民把關,監督司法院的獨斷獨行。本聯盟呼籲朝野政黨共同支持「陪審參審一併試行」,才能將人民參與審判司改列車,駛向值得人民信賴的法治軌道。
【出席代表】
主持人
張宏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許慧盈/台灣公民參輿協會理事
團體代表
林永頌/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召集人)
鄭文龍/台灣陪審團協會創會理事長(召集人)
陳傳岳/台灣永社創社理事長
張靜/司改國是會議委員
李川信/台灣北社社長
蘇煥智/前台南縣長
王薇君/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
周倪安/台灣團結聯盟組織部主任
胡世和/軍冤家屬互聯會召集人
高基讚/台灣國會透明化促進協會理事長
李震華/台灣司改關懷互助會理事長
章文傑/中華國家法治改造促進會律師
何棋生/財團法人天愛之光教育基金會
張凱鈞/臺北市文明人權服務協會理事長
陳萬祥/軍人人權暨受害家屬協會會長
立法委員
賴香伶/立法委員
張其祿/立法委員
高虹安/立法委員
邱顯智/立法委員
林為洲/立法委員
新聞聯絡人
蕭逸民/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辦公室主任
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韓國瑜們」的五月焦慮
羅承宗(作者為南台科技大學財經法律所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
思想坦克/天將奔烈 2020.05.05
https://www.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20/05/05/050501
距6月6日罷韓投票,僅剩1個月光景。對於高雄市長以降的局處首長、機要約聘來說,這場罷免乃攸關薪水與前途的終極之戰。尤其局勢演變至此,罷韓呼聲呈現越形高漲趨勢,「韓國瑜們」的焦慮,可想而知。
總統大選甫於1月落幕。「總統未遂」的韓國瑜,理論上應該把握黃金時間來修復與高雄市民間的緊張關係,洗心革面當個認真好市長。只是,回顧這3個月來,「韓國瑜們」犯下太多錯誤,導致市長寶座弄得如此岌岌可危、焦慮萬分。
錯誤之壹:繼續背負「不忠市長」惡名
2020年韓國瑜參選總統落敗的關鍵原因,在於「不忠」。對於在2018年11月用89萬票把韓國瑜推向市長寶座的高雄市民來說,沒人可料想到其就任不到1年,韓國瑜就請假選總統去。這種背棄市民的不忠之舉,很難讓人釋懷。觀乎2020總統大選,現任市長韓國瑜在高雄市總得票數居然僅61萬票而已。
若進一步剖析,韓國瑜的不忠,心裡最感傷的,其實是傳統被視為政治立場偏藍的眷村支持者。要知道在眷村文化裡,「忠義」是一個被崇尚的傳家基本價值,韓國瑜自己眷村出身,卻輕易地、迅速地棄守對市民的政治責任,令人憤慨。左營、楠梓和鳳山區的眷村勢力雄厚,但比較2018年市長選舉,2020年總統選舉韓國瑜在這3個票倉支持度大減,左營得票率從62.0%減至41.8%,楠梓得票率剩36%,在人口最多的鳳山區的得票率也減至36.2%。這些數字,證明了一切。
當總統敗選已是既成事實,韓國瑜又說了什麼呢?檢視韓國瑜的總統敗選感言,基本上分為兩部分。前者針對總統大選,後者則針對高雄市民。前者內容大抵為「服從選舉結果」、「個人努力不夠,辜負大家對我的期待」、「明天起來我們還是希望見到一個團結的台灣,不管各行各業、人人在自己崗位上努力奮發」等一些四平八穩的漂亮場面話。
後者則為「星期一我會繼續回到市府上班,春節快到了,要抓緊治安、物價和觀光風景區的環境工作等,我要繼續執行肩膀上的責任」云云。從全國選民來看,總統敗選人韓國瑜的談話尚稱合格;但從高雄選民角度而言,這位「不忠市長」沒有對高雄市民說一句抱歉,且又擺出一副「雖總統選輸了,但下週一依舊爽當市長、主持大局」貌。這種把堂堂高雄市當作「政治備胎」的傲慢姿態,怎會讓選民吞得下這口氣?
錯誤之貳:錯把罷免當選舉操盤,升溫罷免氣勢
從法制史角度來看,在選舉權之餘,又特別崇尚罷免乃至創制、複決重要性者,最重要的倡議者就是中國國民黨總裁孫文。也是受「中山學說」強烈影響之賜,「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明文被當成中華民國憲法本文第12章的標題,進而在憲法第133條規定,被選舉人得由原選舉區依法罷免之。換句話說,不問中央或地方層級、不分公職或民代職位,只要是人民透過選舉賦權者,就可依法罷免之。
隨著中華民國法體制從中國飄揚到台灣,台灣從此跟罷免制度結下了不解之緣。 只是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法律結構設計上,選舉跟罷免完全不同。以包括市長在內的民選官員選舉為例,前者只要在全選區裡拿到相對多數票便能當選,不問投票人數多寡,沒有門檻問題。在此制度設計下,各方候選人積極進行各類型參選活動,企圖吸引選民青睞,自是當然。總的來說,選舉打的是「熱戰」。
反觀罷免,為防止民選官員乃至民意代表當選後動輒受到罷免,導致政治過於動盪,設有各種門檻乃罷免制度的「標準配備」。鑑於昔日罷免門檻過高,2016年時選罷法下修,改為同意票數高於反對票數且達原選區選舉人總人數1/4以上,即可通過罷免。在此制度設計下,鼓吹罷免陣營的策略如同選舉一般,要以各種積極的手段來提高選民投下罷免票的動機,依舊還是「熱戰」。但是對包括被罷免人在內的反對罷免陣營而言,保衛戰的關鍵在於拉低頭票率,不是鼓吹支持者出來投下反對罷免票,總的來說,打的是「冷戰」。
無可諱言的,今年2月以來如火如荼的罷韓行動,可謂韓國瑜重回政壇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讓這個危機持續攀升,除了罷韓團體努力以外,韓國瑜陣營也充分地扮演助攻角色。細數之:高雄市選委會在民眾連署過程中的諸多積極刁難、針對罷韓投票積極委託律師提出停止執行、以超高效率針對性地積極處理的罷韓廣告物、積極杯葛投票所設置、由支持者積極大買400幅「清廉好市長」廣告…這些諸多的積極性操盤動作,都是讓6月6日這場罷韓投票朝「熱戰」邁進。
總之,倘若罷韓投票真能的成功,這個重大的操盤錯誤,絕對是箇中關鍵因素。 最後,退萬步言,縱令罷韓投票功敗垂成,2022年地方大選也不過是後年的事。當初說好的愛情摩天輪產業鏈、承諾的發大財等政見,如今安在?自從有了google以後,選民完全不健忘。若屆時沒有給選民滿意的交代,韓市長就算僥倖逃過罷免這關,恐怕也很難跨越那關。
思想坦克/天將奔烈 2020.05.05
https://www.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20/05/05/050501
距6月6日罷韓投票,僅剩1個月光景。對於高雄市長以降的局處首長、機要約聘來說,這場罷免乃攸關薪水與前途的終極之戰。尤其局勢演變至此,罷韓呼聲呈現越形高漲趨勢,「韓國瑜們」的焦慮,可想而知。
總統大選甫於1月落幕。「總統未遂」的韓國瑜,理論上應該把握黃金時間來修復與高雄市民間的緊張關係,洗心革面當個認真好市長。只是,回顧這3個月來,「韓國瑜們」犯下太多錯誤,導致市長寶座弄得如此岌岌可危、焦慮萬分。
錯誤之壹:繼續背負「不忠市長」惡名
2020年韓國瑜參選總統落敗的關鍵原因,在於「不忠」。對於在2018年11月用89萬票把韓國瑜推向市長寶座的高雄市民來說,沒人可料想到其就任不到1年,韓國瑜就請假選總統去。這種背棄市民的不忠之舉,很難讓人釋懷。觀乎2020總統大選,現任市長韓國瑜在高雄市總得票數居然僅61萬票而已。
若進一步剖析,韓國瑜的不忠,心裡最感傷的,其實是傳統被視為政治立場偏藍的眷村支持者。要知道在眷村文化裡,「忠義」是一個被崇尚的傳家基本價值,韓國瑜自己眷村出身,卻輕易地、迅速地棄守對市民的政治責任,令人憤慨。左營、楠梓和鳳山區的眷村勢力雄厚,但比較2018年市長選舉,2020年總統選舉韓國瑜在這3個票倉支持度大減,左營得票率從62.0%減至41.8%,楠梓得票率剩36%,在人口最多的鳳山區的得票率也減至36.2%。這些數字,證明了一切。
當總統敗選已是既成事實,韓國瑜又說了什麼呢?檢視韓國瑜的總統敗選感言,基本上分為兩部分。前者針對總統大選,後者則針對高雄市民。前者內容大抵為「服從選舉結果」、「個人努力不夠,辜負大家對我的期待」、「明天起來我們還是希望見到一個團結的台灣,不管各行各業、人人在自己崗位上努力奮發」等一些四平八穩的漂亮場面話。
後者則為「星期一我會繼續回到市府上班,春節快到了,要抓緊治安、物價和觀光風景區的環境工作等,我要繼續執行肩膀上的責任」云云。從全國選民來看,總統敗選人韓國瑜的談話尚稱合格;但從高雄選民角度而言,這位「不忠市長」沒有對高雄市民說一句抱歉,且又擺出一副「雖總統選輸了,但下週一依舊爽當市長、主持大局」貌。這種把堂堂高雄市當作「政治備胎」的傲慢姿態,怎會讓選民吞得下這口氣?
錯誤之貳:錯把罷免當選舉操盤,升溫罷免氣勢
從法制史角度來看,在選舉權之餘,又特別崇尚罷免乃至創制、複決重要性者,最重要的倡議者就是中國國民黨總裁孫文。也是受「中山學說」強烈影響之賜,「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明文被當成中華民國憲法本文第12章的標題,進而在憲法第133條規定,被選舉人得由原選舉區依法罷免之。換句話說,不問中央或地方層級、不分公職或民代職位,只要是人民透過選舉賦權者,就可依法罷免之。
隨著中華民國法體制從中國飄揚到台灣,台灣從此跟罷免制度結下了不解之緣。 只是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法律結構設計上,選舉跟罷免完全不同。以包括市長在內的民選官員選舉為例,前者只要在全選區裡拿到相對多數票便能當選,不問投票人數多寡,沒有門檻問題。在此制度設計下,各方候選人積極進行各類型參選活動,企圖吸引選民青睞,自是當然。總的來說,選舉打的是「熱戰」。
反觀罷免,為防止民選官員乃至民意代表當選後動輒受到罷免,導致政治過於動盪,設有各種門檻乃罷免制度的「標準配備」。鑑於昔日罷免門檻過高,2016年時選罷法下修,改為同意票數高於反對票數且達原選區選舉人總人數1/4以上,即可通過罷免。在此制度設計下,鼓吹罷免陣營的策略如同選舉一般,要以各種積極的手段來提高選民投下罷免票的動機,依舊還是「熱戰」。但是對包括被罷免人在內的反對罷免陣營而言,保衛戰的關鍵在於拉低頭票率,不是鼓吹支持者出來投下反對罷免票,總的來說,打的是「冷戰」。
無可諱言的,今年2月以來如火如荼的罷韓行動,可謂韓國瑜重回政壇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讓這個危機持續攀升,除了罷韓團體努力以外,韓國瑜陣營也充分地扮演助攻角色。細數之:高雄市選委會在民眾連署過程中的諸多積極刁難、針對罷韓投票積極委託律師提出停止執行、以超高效率針對性地積極處理的罷韓廣告物、積極杯葛投票所設置、由支持者積極大買400幅「清廉好市長」廣告…這些諸多的積極性操盤動作,都是讓6月6日這場罷韓投票朝「熱戰」邁進。
總之,倘若罷韓投票真能的成功,這個重大的操盤錯誤,絕對是箇中關鍵因素。 最後,退萬步言,縱令罷韓投票功敗垂成,2022年地方大選也不過是後年的事。當初說好的愛情摩天輪產業鏈、承諾的發大財等政見,如今安在?自從有了google以後,選民完全不健忘。若屆時沒有給選民滿意的交代,韓市長就算僥倖逃過罷免這關,恐怕也很難跨越那關。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