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1日 星期一
一次「強化信賴」的完美出訪
2023年8月7日 星期一
【共同聲明】2023年8月6日 NATPA 年會共同聲明——Taiwan Matters:捍衛民主,永續台灣
【2023年8月6日 NATPA 年會 共同聲明】
Taiwan Matters:捍衛民主,永續台灣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自1980年創立以來的核心目標,就是讓民主自由在台灣深根茁壯。回首當時台灣還處於中國國民黨戒嚴專制,人權意識普遍低落,民主假象如國王的新衣一戳即破,國際形象惡劣。四十餘年來本會會員透過自己的專業與付出,支援台灣民主化、自由化。現在台灣雖已民主化,但民主本身是脆弱的,而且台灣內部仍然有不少會危害台灣民主自由、永續發展的雜音與勢力。
首先,台灣的民主成就有目共睹,是普世價值的展現。而民主國家之間享有共同良善價值,所以可以誠信合作,共創進步未來。但台灣仍面臨來自中國共產政權的威脅,更因過去兩岸錯綜複雜的歷史,內部仍有部分人士迷戀大中國情結,而忽略甚至美化中國獨裁的本質,罔視中國現已公認為世界和平的破壞者。為維繫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及經濟發展,台灣與其他民主國家緊密結合,已經成為生存的不二選擇。不該短視於崩潰中的中國經濟,讓他們有機會對台灣社會進行「養套殺」的陷阱,分化台灣永續發展的基礎。
2023年8月1日 星期二
美國在二七五八號決議 打臉中國對台法理統戰
2023年7月31日 星期一
PART III【座談會】還原歷史真相:加速政治檔案解密、談開放應用 |永社2023工作坊
【活動說明】
近年,曾於威權統治時期受情治單位監控或迫害的事件相關人、或研究者,開始研究政治檔案,希望能逐步還原歷史真相。然而,國安局持續以相關政治檔案涉及國家安全、國家機密、保護監控人員身分為由,遮蔽多處政治檔案的關鍵資訊,以致申請者無法識別、更無法追究。
以林宅血案為例,前促轉會曾數次向國安局請求調閱林宅血案相關檔案,先遭國安局以各種理由拒絕移交,在經過多次交涉後提供的檔案仍有多處遮蔽,幾乎失去使用價值。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11訴字第260判決為例,亦可見法院見解認為,若對威權統治時期的情報來源予以揭露,不但會對國家情報機關造成損害,也會影響將來情報工作的推展、當然會影響國家安全。
如何界定檔案「涉及國家安全」為合理? 國家在威權時代對情報人員及情報協助人員的信賴保護,如今適用民主化的台灣社會嗎?在轉型正義工作中,真相知情權為何重要?一般人如何透過政治檔案的解讀,一窺威權統治時期的監控系統?
政治檔案逐步開放,也使得許多曾被監控者及其親友的個人經歷一併曝光,可能面對眾議。真相權和隱私權該如何兼顧呢?又或者,在還原真相並盡力保存受壓迫歷史的同時,如何可以更細緻的談政治檔案的分類及應用—包含調查、賠償、究責、及隱私保護?本次座談會中,將共同探討。
PART II【研討會】 識別、哀悼、和解:增訂加害者法制於轉型正義實踐之必要性 |永社2023工作坊
【活動說明】
對威權統治時期暴行的揭露,是轉型正義的一項嚴峻工作。轉型正義工程要面對「時間」不斷將人、事、物證埋沒的問題,以及連結歷史與社會的挑戰。
2022年促轉會解散前,於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裡訂定第四章:加害者之識別、揭露及處置,用以規範加害人之定義、識別、追究、處置。隨後促轉會解編,行政院提出部分促轉條例修正案,在同年五月中於立法院部分三讀通過,其中並將加害者處置工作移交法務部。根據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決議,加害者識別、揭露及處置將由法務部主責訂定專法,惟法務部至今尚未有明確之法案進度。然而,於轉型正義工作,這是一個隱然中斷實則迫切的任務:「指認加害者」。
台灣歷經近半世紀禁言、洗腦的白色恐怖時期,如今轉型正義工作較廣泛為民眾所知。相較以往,被害者雖更有機會公開述說過往經驗,但台灣至今未能立法去識別及追究威權統治時期的加害者,使被害者至今仍無法真正平反,社會離真相的距離仍然遙遠。
隨著加害者、被害者逐漸高齡化與過世,許多究責工作還來不及開始,已不知如何繼續。「和解」一詞對許多被害者來說,已成為不可能觸及之事。
本場研討會探討大框架的轉型正義法制進程,並進一步討論「加害者識別及處置」於台灣的制度設計與實踐中如何可行。
PART I 【導覽+座談】留?不留?遊蕩在地方的威權幽靈:談不義遺址保存|永社2023工作坊
【活動說明】
台灣社會距離白色恐怖時期,已過了數十年。「不義遺址」意指曾經作為威權體制服務的場所,用以虐待、監禁、運送、處決、掩埋該時期政治受難者,從物件到建築、場域、地方,它們不僅是具體的物理空間,也代表特定時空的事件背景。
隨城市發展,不義遺址因各種開發案而逐漸失去原貌,仍有遺構文物者已屬少數,多數僅留文字記載。然而,保存不義遺址與去除威權象徵的工作密不可分,不義遺址若難以辨識,也表示該歷史事件的記憶再無物質憑依;將使艱難的「去除威權象徵」討論更加無以為繼。
此外,在所剩為數不多的不義遺址保存運動過程中,民眾很難能實際參與保存的規劃,經常遇到政府資訊不公開、無法取得足夠檔案的問題;另一方面,不義遺址的調查研究工作缺乏足夠的可近用資源,也使得在地的民間團隊難以形成、延續。
據悉,文化部已擬具「不義遺址保存條例」專法草案;作為主管機關的文化部,對於不義遺址的保存工作,要如何確保每一處基地能有充分的調查研究、並能據以保存?針對不義遺址的硬體規劃及保存方案,如何能體現該地的場所精神、並具有教育意義?「安康接待室」及「華山貨運站月台」在漫長保存運動中的經歷與困境,或可做為探究的線索。
【與時間賽跑:促進轉型正義工作、通往社會共識之路 |永社2023工作坊】
2023年7月20日 星期四
恢復特偵組 侯友宜國際法盲
2023年7月19日 星期三
正視社群平台詐騙治理課題
2023年7月18日 星期二
【已徵到】台灣永社 徵「計時工讀人員」(2023.07.31更新:洽談中,暫停招募)
【台灣永社
徵|計時工讀人員|】
(2023.07.31更新:洽談中,暫停招募)
台灣永社長期關注於民主憲政永續發展之相關議題,今(2023)年,我們正在籌辦轉型正義工作坊,及年度募款餐會,需要招募一位至二位 #計時工讀夥伴,若您對於人權議題有興趣,且有協助NGO籌辦活動之相關經驗,歡迎您來信洽詢!
#計時工讀夥伴 需要協助的工作項目為:參與轉型正義工作坊及募款餐會的事前籌備、活動現場分工。
#計時工讀夥伴 的每月工時約為16至40小時(原則上,每一排班至少4小時),在工作坊舉辦的9月期間、及餐會籌備最高峰的10月期間,會較需要排班,故,需要時間可以較彈性配合者。
下列為已確定需排班日期:9/02、9/16、9/24、11/4,其餘日期原則上於一週前相互議定,以平日居多。
u 永社編制
永社秘書處的編制為五人以下,共有兩位正職一位兼職,多數工作為分工完成。若願意學習各項技能(攝影及剪接、OBS轉播、手工絹印…等)有加分!
u 對您的期望
1. 能夠按時交付工作
2. 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3. 願意參與轉型正義相關議題討論、願意了解永社工作內容
(活動及餐會期間的電話聯繫、基本問答應備)
u 加分區
1. 曾於NGO任職/擔任志工參與籌備募款餐會、座談會、研討會等相關經驗
2. 口語表達順暢,有電話聯繫相關經驗
3.
有活動攝影經驗
4. 歡迎在學學生兼職
如果您對此職位感興趣並符合上述要求,請提交您的自我介紹及簡歷至永社秘書處(電子郵件:contact@taiwanforever.org.tw),我們將主動聯繫您,謝謝。
工作期間: v 2023年8月15日 至 2023年11月15日,約三個月期間 工作項目: v 支援永社專案執行:協助工作坊、記者會等活動之事前籌備、現場分工 v 支援募款餐會工作:協助回饋品包裝、手工絹印、電話聯繫、現場分工 工作時間: v 每月工時約16至40小時,彈性排班 (高峰期為9月期間、10月下旬、11月上旬) 工作待遇: v時薪190元,於隔月15日結算(遇假日提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