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活動記錄:永社2023年轉型正義工作坊(活動已結束)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民主必考題 韓國瑜小勝郭台銘

黃帝穎(作者為律師、北社副社長、永社理事長)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19.04.23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283459

鴻海總裁郭台銘宣布參選中國國民黨總統初選後,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支持者大表不滿,嗆聲「非韓不選」,甚至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抗議。當然,也有韓粉轉向支持郭台銘,因此退讚挺韓粉絲團。既然郭、韓都可能是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那麼總統選舉的必考題「民主」,將同時檢驗兩人過往的言行。

二○一四年五月,鴻海集團4G計畫傳因採購中國華為設備,事涉國家安全,遭馬政府NCC「卡關」,但郭台銘竟怒嗆NCC一週內給出答覆,否則將拒繳稅,更嗆「民主不能當飯吃」,讓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回應「不接受這樣的態度」。

郭台銘「享受民主又罵民主」的雙重標準,嚴重自我矛盾。因為,依據中國刑法「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規定,以威脅方法抗稅者,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徒刑,因此中國各地均有主張抗稅者被逮捕判刑。簡單來說,郭台銘的拒絕繳稅言論,如果是在沒有民主的中國講,就不是「民主不能當飯吃」,而是直接吃牢飯。

慘痛的例子是,二○一一年十月,浙江湖州民眾不堪賦稅加重,發動抗稅活動,但中國政府認定抗稅違法,派出大量武警和特警逮捕主張抗稅的人民,並與民眾爆發衝突,目擊者指出抵抗者當場被擊斃,隨後封鎖消息。

郭台銘只敢在台灣嗆聲要「抗稅」,享受民主的「言論自由」保障,但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沒有民主的中國,政府不只可以逮捕郭董,甚至槍殺抗稅人民。郭董享受台灣民主制度保障的言論自由,卻說「民主不能當飯吃」,如果沒有台灣民主的保護,獨裁中國就可以讓揚言抗稅的郭董馬上沒飯吃,然後失去自由,甚至失去生命。可見郭台銘的民主素養與邏輯,完全不及格。

兩相比較,高雄市長韓國瑜雖然在選前講出「禁止意識形態上街」等民主不及格的言論,但韓上任後還是遵守憲法言論自由,未拒絕公民團體上街,讓「拒絕一國兩制,打造台灣新國家」大遊行順利舉行,甚至敢對中國呼籲「上海、深圳可先實施民主」。

綜上,在民主必考題上,郭台銘與韓國瑜雖然都不及格,但對兩人在學習民主的觀察上,韓國瑜小勝郭台銘。

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Uber 和小黃不是只能打零和戰爭

江雅綺(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上報/評論 2019.04.22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1745

今年2月,交通部預告修正「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一○三條之一」,規定租賃車須以日租或時租方式計費,時租並以一小時為起租時數、出車服務之後則需先回公司再行出車。此修正案的實質精神,正面來看是強化分業分類管理,不過也等同是以法規介入、強制分開現行可巡迴攬客與短程載客的計程車與目前可合法與租賃車合作的Uber市場,因此,外界多視之為《Uber》條款,認為這項修正是為了保障小黃司機的生計。

但這樣以法規分割市場的做法,一者強化了小黃和透過網路app預約叫車(不僅僅是Uber)的商業模式對立,二者恐怕也僅能救短期之火,無法徹底解決數位科技顛覆產業模式所帶來的監理挑戰。

論者常謂Uber是創新的商業模式,相對於計程車是傳統的服務業,形塑傳統與科技的對立印象。其實數位平台經濟的發展其實已有多年,這項商業模式早已從創新趨近成熟,且科技門檻降低,愈來愈多傳統行業都想、也都有開發自己的「數位大平台」。以台灣計程車業而言,有幾個網路叫車app在會員、流量上、都在台灣app排行榜中名列前茅。配合行動支付系統、整合乘客食衣住行服務的開發,成績也相當出色,證明計程車業雖由傳統運輸服務起家,但善用科技,以及對在地服務需求的掌握,在數位市場的競爭中,絕對有勝出的本錢。

去年三月,Uber退出東南亞市場,將業務出售給當地競爭對手 Grab,改換 27.5% 的 Grab 股權。Grab 何德何能、能打敗赫赫有名的全球獨角獸?簡單一句話,它的勝出方程式也在同時善用數位科技的工具、但打造出一套更符合在地市場需求的服務模式罷了。

從台灣2017年的汽車登記數量來看,汽車數量連年增加,已達792萬6821輛。2016年底台灣手機總用戶數也已達到2892.9萬,不少人都擁有兩支以上的手機。私家車的大量增加、行動通訊的便利,這都是所謂「順風車」或「網約叫車」模式的溫床。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能夠順道載人並賺點外快、或是以較低的價格便利搭車,似乎也無可厚非。

政府想照顧小黃司機的生計,用心值得肯定。但是科技的發展只會往前、無法倒退。以法規介入管制市場秩序、保護特定產業,效果無法持久。一直以來,計程車產業被視為是公共運輸政策的一環,從車身、司機、車行、油稅、費率…無不受到政府高度管制。這些管制屬於國家運輸政策的一環,包括乘客安全、產業調控等考慮,有其必要。但時至今日,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市場需求不斷變化,計程車產業的管制有哪些仍屬必要?有哪些可以調整?例如先前「多元化計程車」的推出,也說明計程車的管制,確有微幅調整的空間。Uber 和小黃,不應只是一場零和戰爭,如何幫助小黃司機面對科技的挑戰、符合市場需求,可能更是長期的解決方案。

2019年4月20日 星期六

0420「中美貿易戰,台灣怎麼站?」永社座談會



敬請報名:https://goo.gl/forms/t1wadTEHdOKvBDB22

2018年3月,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召開記者會,要求中國主動消弭一千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這場不見煙硝的戰爭,卻劇烈影響全球政治經濟局勢。
 
戰爭至今尚未落幕,夾在美中兩大巨人之間,台灣究竟面對著什麼樣的處境?產業又要如何來因應?對於你我有什麼實際影響?對此,永社邀請橫跨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從產業、勞動、科技、網路、國際政治等面向,讓大家快速了解:中美貿易戰,台灣怎麼站?
 
  時間:2019.04.20(六)10:00-12:00,09:30開始報到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 3B會議室(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三樓
 
  主辦單位:永社
  
  主持人:
   江雅綺/臺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與談人:
   *產業人權篇
    〈美中大包圍賽局下的科技產業〉
     藍弋丰/TechNews科技新報總監
    〈貿易自由主義vs貿易保護主義下的勞動人權〉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科技新創篇
    〈5G時代的雲端應用產業策略〉
     魯堯/是方電訊協理、台灣網路維運社群主席
    〈中美貿易戰對新創公司的衝擊〉
     江健榕/博士、Blaysolutions 創辦人/CEO
 
   *地緣政治篇
    〈中美爭霸下台灣的國際機會與策略〉
     賴怡忠/台灣智庫執行委員
    〈修昔底德陷阱與美中爭霸〉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
 
  時間分配:主持人10min、與談人15min、綜合討論25min

  視覺設計:禇婉琳

 
備註事項:
 1. 現場提供冷熱水,為落實環保,請各位參加者盡量自備環保杯。
 2. 為持續座談會熱度,若您有飲食或如廁需求,請自行安靜前往。
 3. 綜合討論時段每人發言請以2分鐘為限(含講者)。
 4. 本場活動完畢後一週內,除事先說明不方便錄影的部分以外,將上傳現場錄影檔案及相關資料、紀錄至永社網站,歡迎上網觀看。
 
敬請報名:https://goo.gl/forms/t1wadTEHdOKvBDB22
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37484876383297/

2019年4月17日 星期三

【共同聲明】抗議假排富真擴權的《法扶法》草案~反對《法律扶助法》草率修法

照片來源:法律扶助基金會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已於2019年3月18日審查《法律扶助法》修正草案(下稱《法扶法》草案),完竣修正第5條強制辯護案件審查規定,及增訂第34-1條防檢濫訴條款。民間團體就此發表聲明,反對草率修法:
 
一、草案沒有排富效果,仍繼續浪費公益資源
 
法律扶助是國家珍貴的公益資源,如今發生有被告開著賓士車到法扶基金會的亂象,令人痛心。但是,《法扶法》草案第5條以「排富」為名,讓公設辯護人取代法扶律師的結果,還是讓開著賓士車的被告繼續濫用同屬公益資源的公設辯護人。這種換湯不換藥的修法,反倒讓司法院需要增聘公設辯護人以資因應。
 
二、增設約聘公設辯護人,違反司改國是會議決議
 
司法院在《法扶法》草案第5條尚未修正前,就在今年4月1日大幅招考「約聘公設辯護人」難免啟人疑竇。更重要的是,1999年全國司法改革會議已經決議廢除公設辯護人制度,因公設辯護人需要受到法院的監督管考,難以獨立於法院之外行使職務,對被告辯護權之保障將大打折扣,2017年司改國是會議也沒有推翻前議。如今司法院違反司改國是會議,應具體提出其正當性向大眾說明。
 
三、防檢濫訴條款設計草率,難以執行
 
司法院贊同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增訂防檢濫訴條款,惟該條款未經各界充分討論,引發檢察官群起投書抗議。而且,草案條文不夠周全,沒有考慮其他如自訴代理人濫訴的情況。如果倉促通過實施,定會發生立意良善,但難以執行的弊端。
 
四、呼籲司法院與立法院暫停推動《法律扶助法》草案
 
最後,不管是防止濫用法扶資源或是防止濫訴,皆涉及國家資源之妥善運用,都是司法改革的重大政策。呼籲司法院與立法院暫停推動此次修法,司法院應廣納各方意見後,審慎評估修法帶來的衝擊與影響之後,再重新提出新草案,才是負責任的改革作為。
 
--
 
*聲明團體: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台北律師公會
 台灣人權促進會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
 台灣勞工陣線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卡債受害人自救會
 永社
 冤獄平反協會
 勵馨基金會
(依筆畫順序排列)

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金錢是一回事 DATA才是權力 — 網路資訊戰(二)

江雅綺(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上報/評論 2019.04.16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1238

不管有沒有實際操作選戰經驗的人都知道,選舉很花錢。但一般人每天上上臉書、和政治選舉有什麼關係?為什麼2019年英國數位文化媒體部做出的調查報告,會指責臉書是「數位黑幫」、最後並得出「英國的選舉法令已經不合時宜、科技公司只靠自律的的時代也已經告終」的結論

 從目前針對「劍橋分析」的各項公開調查報告與報導中,我們至少看到,類如像「劍橋分析」的公司,利用臉書平台所蒐集的海量個資,不但讓傳統的選舉結構增加了許多新的科技元素,玩法也超出從前的想像:

(一)利用個資漏洞、快速建立選民資料庫:傳統的登門拜訪或建立通訊錄,相當耗時耗力。但類如「劍橋分析」公司,可以透過設計有趣的心理測驗、小遊戲等app,誘使臉書用戶去點擊,藉此得到這些臉書用戶的個資。此外,由於臉書的個資保護非常薄弱,這些app 不但可以得到點擊用戶的個資、還可以一併取得與這些用戶帳戶連結的朋友帳戶個資。換句話說,只要有十萬人使用app,就意味著這些app開發者可以取得千萬以上的個人帳戶和相關資料。

(二)即時數據監控、預測選民反應:六、七年前學者討論「大數據」時,就舉過一個著名的例子:美國零售商可以透過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預測消費者目前所需要的商品,因此比父母更早得知青少女懷孕(需要孕期用品)的訊息。如今使用者在臉書上所輸入的資訊,不僅限於購買何種商品,而包括更多樣、更私密的個人生活習慣、喜怒哀樂的情緒、打卡旅行地點、標誌親友連結…等。這些不斷輸入的即時資訊,加上行為心理學的分析,能夠快速描繪出用戶的「數位圖像」,並不斷即時修正。

(三)以「微型廣告」 (micro-targeting)影響選民的決定:上述都還算是靜態的海量情報分析,社群平台厲害之處在於能夠針對每一個選民,發送不一樣的廣告內容。試想:過往透過電視、報紙等傳統大眾媒體的廣告,其特色就是「一對多」,限於媒體傳播的形式,廣告者每次僅能發送「地毯式」的廣告,即使考慮到針對不同族群應該散播不同的廣告,「一對多」的形式也相當消耗預算。但臉書的演算法能讓每個用戶的牆面上出現不同的內容,你的父母、子女以及朋友所看到的臉書內容和推播廣告,都不一樣。因此廣告主可以透過軟體設計不同版本的廣告,測試用戶的喜好與接受度,並進一步利用大量發送不同版本的微型廣告,強化影響、操縱用戶的情緒或決策。

(四)以「微型不實資訊」操縱選民的情緒:這也是最近討論相當熱烈的「假新聞」「虛假訊息」「網路資訊戰」…的核心議題。微型不實資訊傳播之所以能在社群平台上威力無窮的原因,多元且複雜。其中一項已被多篇論文研究提到,是社群平台的演算法,強化了「同溫層」效應:如果有一則po文內容得到很多按讚、或分享,則演算法將推播給更多用戶。於是網軍可以大量製造、購買假帳戶,快速製造按讚或分享數,讓不實資訊傳播達到一定熱度、再來就可以靠演算法,自動讓更多人瀏覽。

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發生過一次典型的「不實資訊攻擊」:按照法國選舉法規定,在投票站關閉前48小時,所有選舉活動都應暫停。但在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期間,就在所有競選活動即將停止運作的幾小時前,有一則訊息忽然po在境外極右組織的社群中,內有大約9G的總統候選人馬克宏的相關資料:包括馬克宏的email、文件、照片…等,其中包括指向馬克宏在海外洗錢的資料,在「真信箱流出」的來源加持下,以「馬克宏資料外洩」(#MacronLeaks)的hashtag標籤貼文,迅速成為社群平台的熱門趨勢話題。而就在競選時間即將結束的幾分鐘之前,馬克宏團隊發表聲明,說明馬克宏的電郵信箱早先被駭客入侵,駭客除了盜竊信箱中的真實資料、也將洗錢的虛假文件混進真實資料中,以假亂真。

在最後幾分鐘澄清了這些真假交錯的資料,讓馬克宏團隊冷汗直流,也催生了之後的法國《反資訊操縱法》,以及《反虛假訊息法》法案,規定選前三個月內,政黨或候選人可就疑似虛假訊息向法院申請禁制令,而法院必須在48小時內做出裁決。此外,法國高等視聽委員會(CSA,類似NCC的監理單位)可決定將「受境外勢力控制或影響」(controlled by, o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foreign power)的電視頻道下架。

但是,這些法案就解決了網路資訊戰的難題了嗎?這不過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