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活動記錄:永社2023年轉型正義工作坊(活動已結束)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特偵組能查到哪裡?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永社理事)

自由廣場 2014.12.27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42457

根據憲法第五十二條,總統除犯內亂或外患罪外,非經罷免或解職,不受刑事上之訴究。此條文即被稱為是總統的刑事豁免權,且因此特權乃為保障總統這個職位而非個人,故總統本人亦無拋棄之權。至於所謂的豁免權,只是一種暫時性的訴追障礙,一旦總統卸任,檢察官仍可對其任內所涉的犯罪為偵查起訴。

不過憲法所賦予總統的豁免特權,是否亦包括不得對總統所在處所為搜索,或是傳喚總統為證人等,卻無法從法條文義中看出。故在陳水扁擔任總統任內,高檢署查黑中心因國務機要費案而至總統府 搜索,就將此爭議給凸顯出來,亦迫使陳前總統向大法官聲請釋憲,並因此做出釋字第六二七號解釋。而根據此號解釋之意旨,現任總統若有涉刑事不法,雖不得對其偵查、起訴與審判,仍得基於證據保全之必要為犯罪現場之勘查或搜索。

只是此等搜索可能會侵害到總統的機密特權。故大法官就明示,在刑事訴訟法尚未對總統相關處所的搜索、扣押為修法限制前,基於國家機密的保護,執法機關仍以要求總統自動提出證物為前提,若總統拒絕,為求慎重,檢察官須向高等法院聲請令狀,且須由五位法官組成合議庭來決定是否核發搜索票。惟大法官如此的指示,不僅與現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相衝突致有超越立法者之嫌,更因程序的繁瑣與複雜,而使對總統所涉刑事不法的調查陷入障礙。

也因此,針對馬總統可能涉及的收受不法獻金案,若有必要,特偵組雖可向法院聲請令狀,以來對總統府 、官邸、黨部等為搜索,亦可以證人或關係人身分來傳喚總統就訊。但由於總統可輕易以國家機密為由來拒絕搜索或拒絕證言,且在大法官針對此等令狀的聲請,設下極高的門檻下,檢察官搜索總統相關處所之可能性,就變得微乎其微。更何況,特偵組是否有膽識與膽量來揭發執政者的貪瀆不法情事,恐更值商榷。

平安夜,違憲夜!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大財經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永社理事)

民報 2014.12.26
www.peoplenews.tw/news/712e8c44-52ad-4b70-a81a-550c08b9689f

2014年新北平安夜活動於12月24日晚間在市民廣場舉行,除了歌手助唱外,市長朱立倫並偕同台北市長郝龍斌上台唱聖歌,發送耶誕禮物,一副溫馨和諧景象。只不過這類「公辦聖誕節」行為究竟有無悖離憲法宗教平等意旨,值得探討。

詳言之,今日台灣大抵為對各種宗教與信仰相當寬容之國度,鮮聞國家對特定宗教信仰壓迫、歧視問題。惟國家能否對特定宗教或信仰在行政措施上或公務預算上給予優厚待遇?憲法條文並無明文表達立場。直到1999年司法院釋字第490號解釋才明確闡述憲法第13條規定之信仰宗教自由係指「人民有信仰與不信仰任何宗教之自由,以及參與或不參與宗教活動之自由;國家不得對特定之宗教加以獎勵或禁制,或對人民特定信仰畀予優待或不利益」。接著,在2004司法院釋字第573號解釋理由書中,大法官除重申前述釋字第490號解釋意旨外,更進一步提出「憲法保障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係為維護人民精神領域之自我發展與自我實踐,及社會多元文化之充實,故國家對宗教應謹守中立及寬容原則,不得對特定之宗教加以獎勵或禁制,或對人民特定信仰畀予優待或不利益」 、「…且憲法第7條明文規定:『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國家如僅針對特定宗教而為禁制或畀予不利益,即有悖於宗教中立原則及宗教平等原則。」

綜合考察憲法第7條之平等權、第13條信仰宗教自由以及釋字第490號、第573號相關解釋意旨,國家應透過其法秩序,積極地去形成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自由展開空間,使所有宗教信仰團體在國家法秩序的規範下,自由而平等地發展其宗教信仰,而不得只對特定的宗教或信仰團體予以優位或獎勵。誠如學者指出,在國家的宗教中立性原則之下,國家是被禁止去認同某一特定的宗教信仰,而相對於其他宗教或世界觀給予某一特定的宗教信仰優位的特權。而這個國家禁止認同某一特定宗教信仰的誡命,在宗教自由的保障上,是國家建立自由之宗教信仰的必要基礎 。國家必須作為「所有人民的家園」,面對各種宗教應保持距離、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而實踐憲法保障人民宗教信仰的自由平等,不單只是過度保障某一特定較大、較有錢宗教信仰組織而忽略一般人民的權益,甚至是宗教信仰的權益。

綜上所述,撇開「公帑輔選」問題不談,謹守政教分離、宗教平等與保障宗教自由概民主憲政體制的基本誡命要求。新北市政府以公權力主體地位,斥資2,300萬元公帑辦理一系列「歡樂耶誕城」慶祝活動,縱令以「觀光、旅遊與行銷」為偽裝,相關預算形式上亦經議會審議成立,但其實質上仍逾越「一般不具獨特性之民俗活動」可資涵蓋範疇,而進入對特定宗教的實質性、直接性且優惠性之公財政資助,與特定宗教產生過度的牽連(excessive entanglement),顯屬悖離「政教分離原則」的違憲行為。

新北市政府為遂行特定政治目的不惜帶頭破壞憲政秩序,令人搖頭。筆者認為,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公民來說,應有「自己的聖誕自己過」、堅決反對「公辦聖誕節」、反對「吃全體納稅人豆腐」等高度警惕。否則面對地方政府屢次拿公帑蓋巨神像、藉此討好媽祖信眾歪風,又要拿什麼立場予以譴責?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行憲與修憲

鄭光倫(東吳大學法律系博士班,永社社員)

蕃論戰/專欄 2014.12.26
http://n.yam.com/yam_other/politics/20141226/20141226773026.html

(圖片來源:蕃論戰/網路擷取


12月25日是西洋聖誕節,也是所謂中華民國的所謂行憲紀念日,這不是巧合,而是在1947年,當時的國民政府特別選在這一天開始進行所謂行憲的一個動作。但是好景不常,《中華民國憲法》這部憲法典與國民政府之間的蜜月期並不長久,才不過幾個月,到了1948年5月10日,這部憲法典便即由《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所取代,於是整個法律體制秩序進入了所謂「動員戡亂時期」,直至1991年5月1日。

所謂「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是人民的權利清單」等等我們今日覺得稀鬆平常的當然之理,在長達43年的動員戡亂時期當中,彷彿是空中樓閣般的不切實際。《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進行了一個凍結憲法的動作,凍結了憲法第39條「總統依法宣布戒嚴,但須經立法院之通過或追認。立法院認為必要時,得決議移請總統解嚴」以及凍結了憲法第43條「國家遇有天然災害、癘疫,或國家財政經濟上有重大變故,須為急速處分時,總統於立法院休會期間,得經行政院會議之決議,依緊急命令法,發布緊急命令,為必要之處置。但須於發布命令後一個月內提交立法院追認。如立法院不同意時,該緊急命令立即失效」這兩個在憲政上具有重要關鍵性意義的條文,賦予總統只需有行政院會議決議的背書,便能一直戒嚴一直戒嚴一直戒嚴,不受憲法第39條或第43條所規定程序之限制。

由於不受憲法本文之限制,於是「權力分立與制衡」的憲法原理徒具教科書意義,在動員戡亂時期,總統只要宣稱「為避免國家或人民遭遇緊急危難,或應付財政經濟上重大變故」便能將憲法權利清單進行一個「懸置」的動作,恣意決定權利清單的例外狀態,然後透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授權總統設立的「動員戡亂機構」實施限制人民憲法基本權利的戒嚴、實施人民活在恐懼當中的白色恐怖。

回顧中華民國戒嚴史,可以鑑往知來。我們首先能確立「權力分立與制衡」的必要,其次則能夠體會諸如人身自由、言論自由以及秘密通訊自由等「憲法權利清單」的實質保障得來不易。在1991年之後展開的七次修憲,每每僅聚焦於「中央政府體制」,雖然中華民國的國民們至少在紙面上獲得了「權力分立與制衡」的憲法典,可以看到立法院監督行政院,但是卻從來沒有獲得一部新的「憲法權利清單」,例如憲法第10條「人民有居住及遷徙自由」、憲法第14條「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以及憲法第15條「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等條文的文字與結構,率皆過度簡略,使得至今仍有廢除集遊惡法運動、苗栗大埔張藥房強拆案以及勞動部訴關廠工人案等重大人權案件。

人民對新憲法的期待,紛紛在318學運與九合一大選再度湧現,這是憲法改革的新契機。然而我們卻又看到,身負國民黨新共主期待的朱立倫所提出的新憲法想像,縱然也有公民權下修18歲的方案,但僅具裝飾點綴意義,其實滿滿都是透過內閣制成就自身登上總理寶座的一張升官圖。

基於國民主權原則,我們是國家的主人。身為國民的我們必須瞭解,並且必須堅持,真正的修憲、真正的新憲法,應該具有行憲的意義。「中央政府體制」是節制政治人物權力競逐的遊戲規則,雖然有其意義,但是「憲法權利清單」是國家與人民之間的契約書,這才是新憲法改造的重頭戲。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要憲改也要司改」記者會

【要憲改也要司改】
一、要制憲不要修憲
二、陪審團要入憲
三、改造最高法院

圖片來源:永社臉書


壹、記者會時間:2014年12月24日(星期三)上午10點

貳、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105會議室

參、記者會要旨:

  一、台灣落伍的憲法要大改造,要制憲,不要修憲:
台灣的憲法非常落伍,採全世界所無的五權,後又多次修憲改為「半總統制」,又因剛性政黨控制,先天不足,後天失調「造成總統獨裁、國會跛腳、司法無能」,行政權凌駕在立法權之上,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採這種憲政制度。因此,台灣應制憲而非修憲,採用三權分立及總統制,讓總統權責相當,不要東學一半西學一半,畫虎不成反類犬,修憲再修一百年也修不好,要制憲。

  二、陪審團要入憲,改造成文明的司法
陪審團制度是由人民12人,對個案之有罪無罪來做成判決,由人民與任法官獨立及分工,不僅是民主的體現,更是保障人民受公正審判之權利。
陪審團的優點在:陪審團12人組成,人多難以收買,減少法官貪污問題;透過人民的智慧作成判決,不會有恐龍法官問題;陪審團來自人民,可有效防止政治惡意操弄,不會有政治判決產生。
可見陪審團制度才是真正能夠保障人民訴訟上的自由與民主,排除職業法官的獨斷,達到實現公平法院與正義的理想。

  三、改造成單一之最高法院,五個最高成為單一最高法院
我國除最高法院外,其上還有司法院、大法官、最高行政法院、公懲會,共五個最高司法機關。最高法院法官有85人,最高行政法院有23人,大法官有15人,又有公懲會及司法院,加一加最少123人。可說是全世界人數最多、機關最多,官員最多之司法體制。而且基本上都沒有開庭行言詞辯論,也沒有解決多少重大司法問題。遠不如美國9名大法官的單一最高法院,每年幾乎有近一百件的案件進行言詞辯論及判決,而具有解決社會人權議題之重大功能。不像我國的最高法院及司法院大法官,到了二十一世紀,還在搞不開庭,不行言詞辯論的秘密審判,應大幅改造。

  四、呼籲立法院:要制憲不要修憲,應將陪審團入憲
憲法是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根本大法,我國目前行政權及立法權都已經民主化,透過陪審團的建立可完成司法民主化,是我國民主的最後一哩路,寫入憲法,才能真正的保障人民的訴訟權,使訴訟權的概念不被現實的司法運作所架空。


圖片來源:台灣陪審團協會



主辦單位:
台灣陪審團協會、永社

出席團體及代表:
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 鄭文龍
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 何宗勳
真理大學法律系系主任 吳景欽
台灣人民監督法院協會理事長 陳達成
蕭美琴委員辦公室顧問 林佩菁
永社公共關係委員會副主委 李彥賦

---

【相關報導】

中央社:民團籲陪審團入憲
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412240201-1.aspx

民報:要制憲不要修憲 鄭文龍籲陪審團入憲
http://www.peoplenews.tw/news/e0b2bbb8-cb38-487d-88e1-cffe05fb9fc0

原視:要制憲不要修憲 民團籲陪審團入憲
http://titv.ipcf.org.tw/news-10421

大紀元:完善司法民主化 民團籲陪審團入憲
http://www.epochtimes.com.tw/n112776





【現場影音】「2014台灣選舉制度與民主發展」研討會





【座談會詳情】
http://taiwanforever2012.blogspot.tw/2014/12/2014.html


【當天相片】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740313699385491.1073741847.369149116501953


【報告講綱】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_hB2x17KQ45UWpaSFJmekkzXzQ/view?usp=sharing





【影音紀錄】

www.youtube.com/watch?v=FH7CgdgUY5c&list=PLgEHi_3unev3N-IlSWMC0CvLzy_JKWSHY

更多影片請點選「播放清單」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