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活動記錄:永社2023年轉型正義工作坊(活動已結束)

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

陳明通主委的錯 錯在不該扯到禽獸

姚孟昌(作者為輔仁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永社社員)

民報/專文 2019.04.03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48e25f2f-c8da-48dc-b811-0612d0f70e6f

在125年前,馬偕博士曾感慨地說:「居住在台灣的漢人與平埔族人,普遍欠缺對物質以外事物的追求之心。」

日前,陳明通主委接受電台訪問時說:「人若只顧腹肚,這與禽獸有什麼差別?」這話的確很難聽,可是話語背後的勸告值得深思。在孔孟教導中,經常把人與禽獸一起比較。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孟子直言,人跟禽獸間差異真的不大。最大差別在於人有理性與思辨能力,可以判斷真假是非與對錯,會追求超越感官口腹之慾的價值觀。孟子稱此價值觀為「仁義」。孟子提醒世人,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就當認真受教育,努力脫離愚昧虛謊。

佛陀也曾以「禽獸尚知孝親,人豈能不如禽獸?」為喻。在一般日常用語中,獸性獸行也經常用來比喻某些欠缺文明與違反法紀的言行。可知,「禽獸」一詞在此是用來描述一種狀態,形容人只求滿足物質慾望,卻不知追求精神層面的提升。台灣人是否都處於這種狀態?當然不是!但是否就此認定陳明通主委失言,認為他在指責追求溫飽的人民是「禽獸」?這也太無限上綱了!陳明通受訪之所以引發爭議,恐怕是有人故意曲解,意圖紊亂閱聽人的理解。這比陳明通的言辭失準更應該被社會譴責。

平心而論,台灣大眾文明觀確實較少關注精神層面的需求與滿足。即使在信仰層面,台灣人看重外在的排場表現也多於個人內心性靈的昇華。台灣教育多強調速成與功利性,長期忽略人文藝術與哲學思辨等基礎課程。由於整個社會欠缺結合精神與物質之全人養成教育,於是台灣在經濟發展及物質建設固可與先進國家比肩,卻在文化創作與精神建設上,落後不少。

世上有比顧肚腹更重要的事

當年馬偕曾帶學生爬觀音山,師生們走的氣喘吁吁,手腳都被藤蔓芒草割傷,狼狽不堪。好不容易上到山頂,學生抱怨這是吃飽換肚餓嗎?辛苦爬山有何好處呢?馬偕卻看到淡水河口開闊、七星山脈雄峻、平原稻浪翻飛,溪河漁帆點點。他頓時忘記身體的疲累與飢渴,口中不住地讚嘆造物之奇美。這就看出有種人跟另外一種人的差別了。有種人只在意自己肚腹飽足與身體舒適,他們將獲取物質享受當作人生全部。另外一種人,他們能欣賞自然之美、他們想探究事物之理。他們看重公理正義、關心受壓迫者的處境,甚至願為爭取他人權益而犧牲自己。馬偕想教導台灣人的,就是孟子口中的仁義之道,是人應有的情操與品格。馬偕告訴台灣人,這世上確實有比顧肚腹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能被買收的人性尊嚴與獨立人格。這是禽獸所沒有的,當然也不會是禽獸所能理解顧惜。

因此,若陳明通主委有錯,就是錯在電台訪問中不該扯到禽獸。國家施政與動物們又有何干?陳明通主委應該清楚地告訴國人的是,當台灣安全受到威脅,當兩岸政策存在許多不確定時,他會如何領導所部以保障人民權益、執行國家政策。話語扯到禽獸,真的是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