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2024永社年度感恩募款餐會(活動已結束)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永社聲明】政治檔案條例修法有望 轉型正義工程五法仍缺四法

 


【永社聲明稿】

政治檔案條例修法有望 轉型正義工程五法仍缺四法

2023/10/20 台灣永社

行政院長陳建仁前日(18日)主持「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時宣示儘速修正「政治檔案條例」、「國家機密保護法」兩部法律,昨日(19日),兩部法律草案順利經行政院會通過,將送立法院審議。

本次修正案刪除了永久保密的規定,也就公務員、證人及其他消息來源之姓名、化名及職稱等資訊,明確排除國家情報工作法第8條得拒絕公開規定的適用。而其他諸如當事人權利保護等事項,本次修正也有作出相關因應。

針對行政院之宣示及修法方向,永社敬表肯定與贊同。政治檔案的開放及應用是轉型正義落實最重要的第一步,我們樂見在兼顧當事人保護及國安需求的前提上,真正做到政治檔案公開的最大化。

然而,除政治檔案開放及應用議題以外,轉型正義相關法案經緯萬端,從做為總法與基本法角色的「國家推動轉型正義法」(促轉條例),及「不義遺址保存專法」、「加害者識別與處置專法」、「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等法制作業,經查並不在本次院會處理的射程範圍裡。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永社2023年感恩募款餐會「永續民主,看顧未來 Éng-sio̍k Bîn-chú.Khòaⁿ-kò͘ Bī-lâi」

 

永社以促進台灣民主憲政法治的永續發展為宗旨,於2012年12月25日由學者、法律人與各界人士共同創立。十一年來,永社持續參與及推動司法改革、憲政民主、社會正義及基本人權等議題,也持續聲援其他人權團體的行動。

這些年,永社固定舉辦座談會及年度研討會,持續針對政府不法行為提出究責,對不義政策提出論點,並有豐富出版。

其中,《訴願法與訴願決定拘束力》研討會針對訴願法制進行研議;《開創台灣新憲法》研討會之出版,提出台灣新憲法應有制度及架構;《民主永續的理念與實踐》論文集針對司法改革、能源環保、轉型正義與憲政改革四大主題,進行台灣法制回顧與再思;《漫談台灣司法實務》一書則整理陳傳岳律師於1958年至2013年的審、檢、辯、學等經驗,講法政時空的故事。

今年,永社針對台灣的轉型正義法制舉辦各項法制研議及倡議行動,望能督促政府盡快通過《不義遺址保存條例》、《政治檔案條例》、《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及加害者處置專法等修法及立法,期能發揮在野法曹的力量,推動轉型正義法制完備。

2021年適逢疫情,永社停辦募款餐會;2022年則逢成立十週年,永社未設專案募款。今年,永社推出多種捐款方案,邀請您在立冬之際,出席感恩募款餐會,捐款或認捐方案,支持永社的工作、一起推動台灣民主憲政法治的改革。

讓我們一同在台灣民主深化的進程中共同努力。


創社理事長 陳傳岳                    
暨 全體理監事 羅承宗、黃帝穎、江雅綺、王思為、鄭文龍    
姚孟昌、洪偉勝、鄭光倫、李彥賦、張雁翔    
陳敬人、劉志鵬、林佳和、莊國榮     敬邀 


--

餐會時間:2023年11月04日(六)中午11:30入席,12:15開席

餐會地點:晶宴民權館(台北市民權東路三段2號B1

認捐餐券回函:




2023年9月8日 星期五

柯氏「金門和平實驗區」違憲無效

黃帝穎(作者為台灣國家聯盟決策委員、律師、永社副理事長)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3.09.07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日前提出「金門和平實驗區」,柯強調金門因為距離夠近,也不影響大家的本體,政治、社會制度需要做一點實驗,「金門是和平試驗的好地方」。但我國任何行政區與獨裁中國進行政治、社會制度實驗,即牴觸憲法「防衛性民主」而違憲無效,此亦凸顯柯文哲嚴重欠缺民主法治素養。

如何讓民主金門與獨裁中國實驗政治、社會制度,比照中國政治制度取消金門人投票權?在金門試用網路長城管制言論自由?或是比照中國對金門進行城管、警察任意拘留金門人、全面人臉辨識等社會控制?任何方式與獨裁中國進行政治、社會制度的實驗,都將使得金門現有的自由民主倒退,踩到「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憲法底線,當然違憲。

2023年8月31日 星期四

癌症新藥多元基金,莫蹈數位中介法覆轍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長)

自由時報/專欄 2023.08.31

今年7月上旬,衛生福利部指出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41年,2022年累計5.2萬人死亡,癌症死亡時鐘較前年快3秒。換算下來,每10分7秒就有1人、每日就有144人因癌症死亡。這個觸目驚心的官方統計數字,顯示協助癌友與家庭抵禦癌症、提升國民健康福祉水準,已成當代臺灣政府責無旁貸的公共責任。

今年8月下旬因衛福部健保署盤查癌症患者不需住院卻使用健保給付住院,影響商業保險給付,致令癌友呼籲政府「給病患一條生路吧!」後,掀起一波嶄新的公眾批判與關注。所幸健保署明快決斷,署長石崇良承諾暫不盤查,雖使風波暫時落幕。但接著立法院中國國民黨黨團依舊召開於8月29日記者會,由此事件為契機,進而呼籲從制度改革起,主張透過修法,設立「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幫助弱勢、罕見疾病和癌症重症病友在健保無法給付之下,給予適當醫療補助,減輕醫療負擔,讓台灣不再出現「因病而窮,因窮而亡」情形。持平而論,相關內容本為諸多癌症團體近年屢次對政府的公開呼籲,立法院中國國民黨黨團日前記者會大抵只是大方繼受了這些主張,而給予相當善意且溫暖的相挺罷了。

2023年8月24日 星期四

支持草根型NGO 監督地方議會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台灣國家聯盟決策委員、永社理事長)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3.08.24

每四年一度的地方民意代表選舉,於去年十一月底劃下句點。迄今雖未逾一年,然而瀏覽公眾媒體,其關心焦點似乎高度集中於明年總統大選。至於去年底這些剛依法選出的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究竟有無好好善盡地方制度法第三十五條以下議決、審議等職權?當前媒體似乎少有聞問,遑論將其表現良莠進行客觀地揭露乃至評價。

日前,地方性公民團體「台南議會觀察聯盟」公布台南市議會第四屆第一次定期會議員評鑑結果,此次評鑑辦法以量化為主、質性為輔,對重大議案揭發及有特殊事蹟者,給予額外加分機制,也針對問政失真者有扣分機制。結果評選出十五名優質議員,及四名待觀察議員。從台灣地方自治發展觀點而論,地方草根型NGO針對地方議會營運進行監督,本為相當值得誇耀與重視的地方民主里程碑。只是拜台灣媒體長期集中首都所賜,此新聞事件大抵僅止於少數平面或電子媒體文字披露而已,引起的公眾討論相當不足,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