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2024永社年度感恩募款餐會(活動已結束)

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從唯心聖教「類總統府」看遷都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長)

自由時報/專欄 2024.05.08

遷都,亦即把中央政府機能從北部首都圈遷移疏開至他處,這件事情一直是台灣政壇上猶如核子潛艦神出鬼沒般的公共議題。按照過去經驗,在選舉前夕,議題浮出,重要的政治頭人們會有理解首都圈過於擁擠、理應遷都的政治體悟。一旦選舉過後,議題即進入審慎研議評估狀態,接著此在政海裡消失無形,直到下次選舉前夕。

相關於長年官場上遷都議題的詭譎浮沈、紙上談國家願景。我國宗教界就有魄力多了。唯心聖教創教宗主混元禪師在其故鄉南投創立易經大學,近日舉行唯心聖教大禮堂的執鏟動土儀式。這個外型猶如總統府翻版的「類總統府」,占地約5200平方公尺,乃地下2層、地上7層、屋突4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約可容納5千人。此工程預計在2027年完成,頗有效率;且耗費的預算僅區區13億元,相較於中央政府其他大型公共建設(如國防部大直「國家軍事博物館」已耗費超過54億預算。),更是顯得儉樸實際。遷都議題,在政壇上沈浮擺盪數十年。如今,「類遷都」的劃時代國家願景願景,由唯心聖教集結十方善眾之力,踏實成就。「類總統府」大禮堂即將昂然聳立於中台灣,偉哉、壯哉!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建造國會獨裁的新體制—藍白黨的「權力飢渴症候群」

黃帝穎(作者為律師、永社副理事長)

思想坦克/政治.法律.社會 2024.05.01

權力均衡是多數民主國家奉行的準則

在近代立憲主義的影響下,世界各民主國家憲政體制,莫不以(三權)權力分立作為立憲基本原則,藉以保障人民之基本權利。國家權力之間,盡可能維持地位均等,為因應現代科技社會人民福祉之需求,法制上行政權或許比立法、司法兩權稍高,但權力間的均衡,卻是多數民主國家奉行之準則。其目的在使任何國家的一權,不至於成為強壓其他兩權之獨裁機關,使得憲法淪為廢紙。

其次,為達成近代立憲主義以民主選舉比人民選票之民主方式競逐政權,使人民可以藉由投票選舉,達成選擇治理國家團隊之民主目標,除了廢除封建威權時代,以武力革命、宮廷政治、世襲壟斷等攫取權力三部曲作為獲取政權之手段,並且將國家各(憲政)機關之職權,明訂憲法之中,使得藉由選票上台之人民代理人,不至成為民選獨裁者,罔顧憲法上之權力配置,恣意獨裁。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散會擱置提案 立院程序委員會違法

許惠峰(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財經法律系教授、永社社員)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4.04.29

近來立法院程序委員會藍委常以散會動議未加處理提案,引發「程序不正義」之疑慮,事實上此舉已違反現行立法院之相關法規,依「立法委員職權行使法」第八條之規定:「第一讀會,由主席將議案宣付朗讀行之。政府機關提出之議案或立法委員提出之法律案,應先送程序委員會,提報院會朗讀標題後,即應交付有關委員會審查。但有出席委員提議,廿人以上連署或附議,經表決通過,得逕付二讀。」條文內容並無程序委員會可以不交付委員會審查之規定,僅有經過廿人以上連署,經表決通過後逕付二讀之規定。換言之,只有加速審查之規定,並沒有阻礙審查之規定,法條文義相當清楚。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永社聲明】回應「給台教會及台灣永社的一封公開信」

回應「給台教會及台灣永社的一封公開信」

台灣永社 聲明稿

2024.04.24

台灣教授協會及永社於4月18日召開記者會,呼籲國防部不應跟進中國政府紀念黃埔建軍一百週年慶、發揚以中國為本的黃埔精神,而應重視陸軍官校在台建校逾70年事實,訴求「告別黨國私兵:以台灣精神取代黃埔神話」。

昨天(4月23日) 八位前台灣陸軍官校校長與立法委員翁曉玲、馬文君、魯明哲、羅智強聯名「給台教會及台灣永社的一封公開信」指出,「…台獨人士,以及其謬誤的敵我意識形態圖謀分劃黃埔精神」「陸軍官學校及國民革命軍在北伐成功後,就成了國家的軍隊與軍校。在二十多年前黨退出後,更是標準的國軍,哪來黨國私兵?」

永社認為,陸軍官校校長們、退休上將及將軍們既肯認自己是國軍,就應該理解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事實上為敵對國家、各自獨立,若無敵我意識,恐怕難以履行國軍的忠誠義務;而不願面對鳳山陸軍官校不同於黃埔軍校的存在,才是謬誤的意識形態。

2024年4月22日 星期一

「藐視國會罪」有待商榷!

許惠峰(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財經法律系教授、永社社員)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4.04.22

報載藍委準備增訂「藐視國會罪」,未來行政官員出席立院聽證會答詢時,若有虛偽陳述,最重可關三年、拘役或廿萬元以下罰金;接受總質詢時若有隱匿或明知不實仍虛偽陳述,則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十萬元以下罰金。若官員反質詢經院會主席制止仍繼續,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其目的固然加強國會對於行政權的監督,然而觀此草案,與英美等國仍有不同,宜審慎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