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2024永社年度感恩募款餐會(活動已結束)

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江啟臣不還黨產 蔣萬安打假球

黃帝穎(作者為律師、北社副社長、永社理事長)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1.01.19

中國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提案修正「戒嚴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明定返還過去政治受難者被沒收的財產,久未公開露面的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蔣孝嚴特地表態大力支持兒子蔣萬安,認為時代在變,黨內同仁也不該食古不化。

蔣萬安提案修法,更獲得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等十五名立委連署支持。但如果蔣萬安不是「打假球」,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即應速還黨產做為財源。

事實上,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公告「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草案,除對遭受司法和行政不法的人民給予金錢賠償外,亦包括對其被沒收的財產返還,財源則規劃擬以收歸國有的不當黨產支付。媒體統計,這項轉型正義工程,將耗費國庫至少二百億元以上。

蔣萬安提案修法面對轉型正義,值得肯定!但如果只是拿全民納稅血汗錢為自己洗白?將黨國威權迫害造成的損害讓全民買單?蔣必遭唾棄!江啟臣唯有速還黨產,全面撤回無謂的行政訴訟,蔣才不會淪為「打假球」的政治詐欺犯!

大法官釋字第七九三號解釋,宣告黨產條例合憲,而黨產會以行政處分移轉國有的不當黨產已逾七百億元,但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全面提起行政訴訟,透過冗長的程序抗拒「還財於民」,導致實際進入國庫的金額不逾二千萬元,國庫根本不足以支應轉型正義所需開支。

戒嚴時期政治犯身家財產、土地遭國民黨政府沒收充公,國家至今尚未歸還,蔣萬安提案修正「戒嚴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明定返還辦法,對於沒收財產,蔣版規劃「原物返還」,不能「原物返還」可用金錢折算,但卻沒有財源具體規劃,似為規避「以不當黨產賠償政治受難者」的德國立法經驗?或企圖將黨國威權造成的損害讓全民買單?

既然蔣萬安提案修法面對轉型正義,不只蔣家父子同意,也獲得江啟臣連署支持,則江主席應宣示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全面撤回行政訴訟,將不當黨產七百億元即刻「還財於民」,才不會讓蔣萬安淪為「打假球」的騙徒。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聲明】eID政策暫緩玩真的? 政府應完整說明「完備法制化」之內容


繼新竹市政府於去年底緊急退出新式身分證(New eID)試辦計畫之後,蘇揆再度拋下震撼彈,在1月11日晚間與部分民進黨立委餐敘後,媒體立即報導席間因立委對eID政策表示疑慮後,蘇貞昌院長當場允諾「同意暫緩」,並指示副院長沈榮津以院的高度統合各部會,盤點法制層面及主管專責機關,待資安等疑慮解決後,再重新啟動。隔天,內政部長徐國勇也在接受媒體時表示:「把其他的相關問題,包括立委、民間、學者所提出來的問題,做相關的盤整以後,我們會再向社會大眾宣布。」對於eID政策如此重大轉變,長期監督這項政策的公民團體們,首先肯定政府終於聽見許多來自法律與資訊學者﹑資安專家﹑立委與議員﹑律師與公民團體﹑以及人民的疑慮與批評聲浪,並在關鍵時刻似乎讓整個計畫停頓下來。但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原本社會各界以為eID政策已暫時有條件地停了下來,但唐鳳政委又在1月1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試圖從防疫期間的健保快易通、健康存摺的使用量提高,來連結eID數位身份證的政策,並表示:「目前已展開法制、資安、與服務體驗整備。」究竟這段期間,政府不同官員透過媒體釋放出來的eID政策暫緩訊息,是否真的就是政府正式拍板的決定,還是只是又一次「滾動式檢討」且戰且走的政策變形過程?人民對此恐怕只有更多的疑慮與困惑。

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開放文化基金會作為長期監督新式身分證(New eID)政策、並高度關心這項政策是否嚴重危害人民隱私權、資訊自主權等基本人權的公民團體,發起這項聲明,並邀請許多同樣關注此一議題的非政府組織們一起連署,在此一政府重大政策轉變的關鍵時刻,呼籲政府以下各項訴求:

一、政府政策不應透過非正式的餐敘與媒體放話來決定,若行政院確定新式身分證(New eID)政策暫緩,應透過正式決策會議與對外公開記者會,完整說明究竟是哪些原因讓政府暫緩這項政策?暫緩的期程?暫緩期間政府的作為是什麼?法制層面的範圍與具體事項是什麼?資安與服務體驗的整備指的又是什麼?

二、若行政院已透過正式管道宣佈政策暫緩,就應歸零思考。我們主張行政院應廢止換發計畫、並廢止「身分證及戶口名簿格式內容製發相片影像檔案建置管理辦法」,從政策源頭就以保障人民隱私權、資訊自主權為基礎來整體規劃eID數位身份證之政策。

三、eID數位身份證政策涉及層面廣泛,並非只是跨過「形式合法性」門檻,靠專法規範與設置專責機構就能解決、或者僅靠資安防護就能解決,我們呼籲行政院應從治理的角度,重視資訊「治理」的重要性。該有如何的資訊治理,需要更完整的議題盤點跟紮實的公民審議過程。

四、最後,我們呼籲政府應根本地徹底檢討「一人一證,一證一號」制度,並保留「身分證與自然人憑證分流」的可能性。


新聞聯絡人:施逸翔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政治犯賠償障礙:行政法院

羅承宗(作者為南台科技大學財經法律所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1.01.15

促轉會日前預告「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草案」,規劃未來在行政院下設基金會,專責處理政治犯財產返還及權利回復。至於錢從哪裡來?則規劃擬以收歸國有的不當黨產支付

從德國處理黨產經驗來看,二○○六年德國收回前東德獨裁政黨之不當黨產金額約十六.五億歐元,其中約九億歐元按人口比例分配予德東地區邦政府,並撥出七千五百萬歐元成立「SED獨裁政權重新評估基金會」,另每年自政府預算挹注約五百萬歐元推動下列項目:對東德統治的歷史研究、教育推廣;設置檔案館及圖書館,保存與獨裁政權有關的歷史文物;提供政治受難者及家屬心理創傷療癒及法律援助;促進國際轉型正義研究及交流。前揭促轉會以不當黨產作為財源設計,堪稱公允。

只是要注意的是,德國法院的法官們乃經「除垢」工程洗禮,與台灣不可同日而語。目前所有不當黨產回收的現實障礙,一言以蔽之,就是行政法院的若干法官。詳言之,黨產會以行政處分移轉國有的不當黨產已逾七百億元,惟綜觀四年來,不僅受處分相對人往往能獲得行政法院給予停止執行的「特殊寬厚對待」,本案審理也嚴重牛步化傾向,甚至有李玉卿等七位北高行法官提起黨產條例釋憲,而使得訴訟長期延宕,導致實際回收金額不超過兩千萬元。

即使司法院於去年八月做出釋字七九三號解釋,肯認黨產條例合憲後,行政法院若干法官作為「不當黨產回收絆腳石」角色,是否已轉變?讓人懷疑。尤其觀乎日前最高行政法院將救總列國民黨附隨組織案發回更裁,其理由空洞弔詭,為發回而發回,顯示最高行政法院若干法官,依舊蔑視轉型正義,視釋字七九三號解釋意旨為無物。

促轉條例裡,本有促轉基金設計,但因為實際回收的不當黨產過於稀少,無法支撐運作,所以行政院迄今仍不允許該基金設立。「空轉的促轉基金」作為前車之鑑,若「不當黨產回收絆腳石」持續發功,則所謂賠償「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的崇高理想,終將只會是空中樓閣而已。

2021年1月13日 星期三

兩件針對美國國會入侵事件的不當類比

羅承宗(作者為南台科技大學財經法律所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

思想坦克/天將奔烈 2021.01.12

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在本月6日下午持械硬闖國會大廈,並侵入眾院議場,試圖阻止國會議員確認拜登為下任總統。經武裝衝突後,闖入群眾旋遭驅離。這是美國國會大廈首次發生群眾因選舉相關問題大舉入侵的事件。根據稍後媒體報導,這次衝突造成5人死亡、52人被捕。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於7日再度就該事件發表談話,並形容此為美國史上「最黑暗的其中一天」('Dark Moment' in Nation's History)。

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以世界上國力最強的自由民主國家自詡,傲視全球。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所引發的諸多負面政治動亂,看在世人眼裡,的確令人唏噓不已。只是若干借題發揮、別有所圖的不當類比與評論,也紛紛在陰暗角落滋生,混淆公眾視聽,應予明辨。

小心來自中國的紅色大外宣

首先最受人矚目者,就是批判「美式民主」不餘遺力的中國官媒與其在中國境外的附和者們。從學術角度來看,制度是中性的、不可能是完美的。美式民主本存有諸多問題;尤其又貿然移植到他國時,往往更是破綻百出。這方面學術論文可謂汗牛充棟,並不新鮮。只是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全民上網的網路時代裡,當以華文作為關鍵字於Google搜尋「美式民主」時,諸多猛烈批判的核心源頭,並非來自於學術研究,而是中國官方,並透過各種途徑大量複製傳遞,在網路華文世界裡發揮鉅大影響力。

舉例來說,針對前述國會遭闖入事件,《人民日報》評論以「千瘡百孔的美式民主更是體面盡失」形容。這句暢快漂亮的批判,筆者以Google檢索共約有 5,310 項結果,且數量持續增加中。中國官方在華文網路世界「帶風向」的恐怖實力,由此可略見端倪。

至於將把2019年7月「反送中」示威者進入香港立法會事件與這次美國國會闖入事件相互類比者,源頭亦是來自中國外交部。慣於使用華文網路資源的多數台灣人,對此若不予謹慎提防,則將不自覺地一點一滴陷入名為「紅色大外宣」的心靈陷阱內,不可自拔。

比擬太陽花學運佔領議場:馬英九忘了「九月政爭」?

另一個不當類比,則來自於台灣內部。尤以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於本月8日主動對外發言,將美國國會遭闖入事件與2014年3月太陽花學運相互掛勾,藉此點名批判現任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與立法院長游錫堃對美國國會暴力事件保持靜默云云,最國人令人側目。

有一種幸福,叫做忘記。馬英九對2014年3月太陽花學運如此念念不忘,有其政治上脈絡可循。遙想2008年馬英九輕鬆勝選總統,且國民黨亦掌握國會半數席次。氣勢如日中天,一掃國民黨2000年大選首次失去政權的頹敗恥辱。2012年總統大選,又以過半得票率勝過蔡英文,且國會方面依然完全執政,執政基盤極為穩固。

2016年大選結果,國民黨失去了中央執政權、更首次失去了國會多數黨地位。箇中關鍵因素,包括馬英九在內的許多國民黨人,大概會怪罪於2014年3月的那場太陽花學運,並把這場當年突如其來的學運當作情緒宣洩、自我療癒的出口。歷史,可以說是一連串因果構成的連鎖。沒有2013年「九月政爭」,就不可能讓隔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如此發展。

一手釀成九月政爭、以致連鎖導致2016年失去執政江山的核心人物,就是馬英九自己。拿太陽花學運背黑鍋,掩飾己過,並不厚道。詳言之,「九月政爭」的導火線緣起於立委柯建銘所涉的「全民電通案」。

1997年柯建銘擔任全民電通公司總經理期間,被指控以友人支票跟全民電通換現金,涉嫌挪用全民電通1200萬元,遭到檢方以背信罪起訴。之後,法院一、二審皆認定柯建銘涉案事證明確,依違反《商業會計法》判柯建銘6月有期徒刑、得易科罰金。惟至2013年6月高等法院更一審,改認定柯建銘是向全民電通借款,並無指示或干涉作帳等不法,且至今全民電通仍握有債權並未受損,改判柯無罪。

本案承辦檢察官林秀濤經研究更一審判決無罪理由後,決定未提起上訴,致令本案無罪定讞。惟2013年6月間最高法院更一審判決本案無罪後,柯建銘與王金平通話卻遭特偵組監聽。檢察總長黃世銘於2013年8月及9月間持相關通話譯文情報親赴總統府,與總統馬英九面報。其後,總統馬英九遂以特偵組違法洩密所得之監聽情資為基礎,同年9月8日於總統府召開記者會,以「侵犯司法獨立最嚴重的一件事」、「台灣民主法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等語嚴厲譴責王金平,並質問「如果這不是關說,那什麼才是關說?」云云,很顯然地,是馬英九主動發動這場「國民黨籍總統VS.國民黨籍國會議長」的頭人內戰。

對於擁有調度軍警等武裝公務員的政府而言,即使重要辦公處所遭一般民眾侵入佔領,終究有辦法迅速予以排除,恢復機關秩序與運作。美國如此,台灣亦然。王金平作為當時的立法院院長,絕對有權力與實力指揮警方迅速排除攻佔國會議場的太陽花學運相關人士。

只是2013年「九月政爭」的手法玩得太粗劣,馬英九錯估法律與訴訟情勢,無法藉由開除黨籍方式迅速將王金平拉下立法院院長寶座,閃電戰成了消耗戰。隔年318學運時王金平堅持不動用警察權驅離學生判斷,一方面不但為其博得了名聲,另一方面更是回敬給馬英九發動「九月政爭」的「加倍奉還」。

倘若沒有2013年「九月政爭」,2014年3月學生長期佔領議場、立法院不行使警察權強制驅離的景象,恐怕難以想像。倘若沒有讓學生長期佔領國會議場,則這場學運所蓄積的能量就不可能如此鉅大,撼動國際。倘若沒有這場學運,國民黨2008年以來建構的穩定執政大好江山,也不至於崩壞至此。

「萬般有罪,罪在朕躬」。看到美國國會遭闖入事件,想起了太陽花學運的馬英九,其實最該檢討的對象不是民進黨人,而是2013年「九月政爭」時犯下的諸多誤判與過錯的自己。

2021年1月7日 星期四

0130「新任美國總統對台立場與未來台、美、中關係」永社新冷戰系列座談會(三)



為配合防疫規定本活動採實聯制入場

  疫情蔓延全球,美國總統大選影響國際局勢,中國對台灣的「混合戰」驟然加劇。乍看之下,2020年糟糕地令人絕望,但在這些黑暗中,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對台灣而言不可忽視的機會。

  2020年初中國政府向全球輸出的疫情與對此毫不負責任的行為,讓西方世界進一步意識到中國新帝國主義滲透世界的野心。世界各國開始質疑中國在國際場域聲稱台灣為其領土的謊言,更明顯地感受到紅色資本與其威權髒手,已伸進各個自由民主國家之中,影響著民主制度。在西方民主國家中,「前任」美國總統川普率先強硬出手,反制中國政府的「混合戰」,對於多年來處在抵禦中國新帝國主義最前線的台灣而言,似乎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終於等到美國的明確支持,這些支持具體有些什麼呢?

  本次選舉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當選總統,同時於參眾兩院取得多數席次,因而全面執政,這是否將導致上述的支持破滅?面臨這樣的變化,台灣要如何持續與國際合作,以應對來自中國科技、法律和資本的「混合戰」攻勢?在現下的國際情勢中,台灣是否有機會在獨立建國的路上更進一步?針對「新任美國總統的對台立場」與「未來台、美、中關係」,永社邀請相關學者、專家舉辦座談會,希望能夠和與會來賓及社會各界共同探討。

活動時間:2021/01/30(六)上午10:30~12:30,10:00開始報到
活動地點:台灣制憲基金會 會議室 
台北市松江路266號3樓,捷運行天宮站一號出口,匯豐銀行旁252巷進入)
主辦單位: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
視覺設計:禇婉琳
 
--
 
【座談陣容】

 致詞人:黃帝穎/律師、永社理事長、台灣制憲基金會常務董事 

 主持人:王思為/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永社理事
 
 與談人: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
     賴怡忠/台灣智庫執行委員
     謝佩芬/民進黨國際部副主任、前聯合國外交官
     江雅綺/台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時間分配:致詞人5min、主持人10min、與談人20min、綜合討論25min
 
--
 
【注意事項】
  1. 由於中共肺炎疫情影響,為配合防疫規定,本活動採「實聯制入場」,人數上限15位,敬請完成線上報名,並請務必填寫正確的聯絡資訊。報名成功者將收到確認通知,本場次不開放現場報名
  2. 敬請與會者「全程配戴口罩」,並於入場前「配合體溫測量」,以「酒精消毒雙手」。若有發燒(額溫≧37.5℃)或呼吸道症狀者,建議您就醫且在家休息,請勿入場。
  3. 現場提供冷熱水,為落實環保,敬請自備環保杯;離開會場時,請您協助將紙杯等垃圾帶走或依分類丟棄。請勿於會議室內脫下口罩飲食
  4. 敬請將行動電話保持靜音模式或關機。中場無休息,若有飲食或如廁需求,請自行安靜前往。綜合討論時段每人發言請以2分鐘為限(含講者)。
  5. 本場活動完畢後預計三週內,除事先說明不方便錄影的部分以外,將上傳現場錄影檔案及相關資料、記錄至永社網站,歡迎上網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