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2024永社年度感恩募款餐會(活動已結束)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社會運動改變了台灣什麼?


鄭光倫(東吳大學法律系博士班,永社社員)

蕃論戰/專欄 2014.12.19
http://n.yam.com/yam_other/politics/20141219/20141219758045.html

(圖片來源:蕃論戰/網路擷取



陳為廷宣布參選苗栗縣立委補選,再次振奮了公民社會。這一個時刻很適合我們重新思考,318學運 ─ 或是所謂的「太陽花學運」,是否改變了台灣什麼?這在九合一大選之前很難談論,但在大選後則相對容易談論。之所以在大選之前難以討論,是因為在411退出議場、428反核占領忠孝西之後,學運就沒有像三月份那般的聲勢了,也因此少了媒體的青睞。所以從五月之後,總是很多人在罵,有人罵說學運根本沒改變什麼、有人罵說馬政府與國民黨立院黨團還是鐵板一塊,也有人罵說學運與社運缺乏策略思考。當然,在思辨的層次而言,其實這些爭論都是良性的。

回到今天的局面,國民黨的的確確在九合一慘敗了。到了今天,公民社會可以比較理直氣壯地說,318學運以及各個社運確確實實已經改變了台灣。就筆者自己的觀察,至少有「青年因素進入選舉」、「年輕人台獨意識提高」、「民眾對藍綠印象再次扭轉」以及「民眾對於中國態度發生改變」這幾點。

第一,青年因素進入選舉:選票基本盤改變了,青年參政的聲勢升高、年輕人投票意願升高、以電話訪問為主的民調的預測效果被降低、年紀輕的候選人較能獲得比較多的選票,例如新竹市長當選人林智堅;第二,年輕人的台獨意識升高,使得台獨言論的版圖與空間擴大,最明顯的風景是「大腸花論壇」,許多大排長龍的七年級尾巴與八年級頭的青年學子,每一個上了論壇暢所欲言之後便是效法鄭南榕先生「我是某某某,我主張台灣獨立」的名言來大聲喊出台獨理念,據說震驚了部分中國高幹;第三,民眾普遍認知再次被扭轉,台灣大眾的西瓜偎大邊效應很強烈,阿扁被政黨與媒體的合作給鬥臭之後,社會大眾的印象很難改變,連帶使得民進黨陷入創黨以後最艱鉅的困境,以至於2008年馬英九以超高票數當選 ─ 但是,經歷過這麼多風風雨雨之後,民眾的負面印象又翻轉了,紛紛覺得投給國民黨很恥辱,甚至進一步加入「割闌尾」的行動。第四,民眾對於中國的態度改變了。在2012年反媒體壟斷時,社會輿論對於「是否存在中國因素」仍然有所顧慮或爭執,學生與公民為了避免被扣上「逢中必反」的帽子,所以主訴求是反壟斷而非反中。但是,到了2014年的318學運,因為反服貿的緣故,更多人認清楚中國政府的手法與真面目。也因此對於香港「我要真普選」的訴求有了更多的同情,這使得台港的串連橋樑更堅固了。筆者認為,未來兩岸議題的討論,香港也會扮演戲分更重的角色。

所以說,社會運動改變了台灣什麼?總結來看,其實很簡單,就是國民黨滑了一大跤,使得中國政府原本的布局與算盤也跟著翻盤了。除此之外,環繞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兩岸權貴資本主義」也受到相當大的衝擊。筆者認為,一旦「兩岸權貴資本主義」被削弱,在經濟面上的貧富差距便會緩和,人民所得將會提升而更加符合社會正義,這一個消長關係會是未來幾年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議題的主軸。在方興未艾的「青年改變政治」之後,台灣的下一站將會是「青年改變經濟」,這一條路是否會順利?陳為廷與經濟發展主義的對抗,會是眼前一個重要的關鍵戰役。

黨產議題再臨-朱立倫的魔戒考驗

李彥賦(永社公關委員會副主委)

​想想論壇 2014.12.18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515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上周三(10日)審理政治獻金法修正草案,在野黨立委針對政黨捐贈黨籍候選人之來源以及額度是否應加限制,與主管機關進行激烈爭辯,內政部長陳威仁並因此脫口說出:「黨產還是要拿來做選舉之用啊」。這一句輕描淡寫所呈現的理所當然,可是在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的臉上刮了好大一個巴掌!
猶若魔戒的黨產。圖片來源:維基圖庫。

馬英九:選舉所需資金對外募款籌措
馬英九在2005年8月當選國民黨黨主席的就職演說中曾宣誓,國民黨務必在「2008年前把黨產清理完畢」;隔年,「黨務高層」也出面放話,表示這個承諾「只會提前完成」。當週馬英九也親自召開黨產會議,明確指示國民黨將「提出讓人民感動的作法,而不只是交代法律的責任問題而已」。當時意氣風發的馬前主席甚至指出:「從政黨政治的長遠發展來看,政黨未來不可能再靠黨產競選,而是要靠募款,國民黨轉型成民主政黨的過程中,過去財務的部分沒有一起轉或是轉得比較慢,現在要一起轉完」;「黨產處理所得將全額用於照顧現任及退休黨工,未來各項選舉經費則一律以募款因應,不會動用任何黨產處理」;這時的馬前主席也明確支持以政黨法草案來處理黨產。
令人遺憾的是,除了這些口號以外,我們從來就沒有看到國民黨處理黨產的決心,每每就是一拖再拖、屢屢跳票。馬前主席在此任任期當中,從一開始的「08年前清理」、「只會提前完成」、「現在一起轉完」,拖到2007年因參選總統而請辭黨主席,清理完畢的諾言皆未曾實現。即使接任的吳伯雄主席喊出「黨產歸零」的說法,2個月後也被時任「黨產處理監督委員會」召集人陳長文律師看破手腳,憤而辭職求去。
2009年馬英九回任黨主席後,當初所謂的「未來各項選舉經費則一律以募款因應」更是成為笑話一則。2012年總統大選期間,根據國民黨政治獻金申報資料中,國民黨捐贈給馬英九的部分只列出2011年11月3日及22日2筆共5000萬的支出,與馬英九申報收到國民黨捐贈的2.36億有1.86億的落差。換句話說,馬前主席先承諾不用黨產選舉,接著再自己用黨產捐給自己1.86億元,不只治國跳票,就連治黨也全面白賊。
朱立倫的難題:什麼是正當黨產?
國民黨在上月九合一大選慘敗、潰不成軍,本應負擔最大責任的票房毒藥馬英九前主席竟比行政院長晚了半周才下台,而這位前主席對於黨產處理原則的終極承諾,實際上也考驗著繼任者的智慧。不過,近乎確定接任的同額競選參選人朱立倫,日前面對黨產議題則指出,「不當的黨產要歸還國家,但正當的黨產,要公開透明運用來培育青年人才」,似乎意圖藉著「把錢發給年輕人」來漂白國民黨黨產本身所聯結的不義取得印象。而這樣的處理確實與朱市長的施政邏輯相同:透過每年年底舉辦近一個半月的「新北歡樂耶誕城」,讓市民忘卻那個「我能實現」的三環三線因為財政短絀而變成「正在實現」,就像「633政見」一般,4年政見變成8年政見。
不過,必須要面臨的問題是:國民黨內部的財產處理問題,除了國民黨員以外,究竟與你我這些一般民眾何干?實則,國民黨的黨產議題,除了涉及政黨是否可以經營企業以及政黨所擁有的資產的「合法性」的問題,更關切到「正義重建」、政黨政治競爭「機會均等」以及「民主鞏固」的問題。
回顧國民黨取得黨產的過程,無非是透過「接收日產」、「巧取豪奪民間資產」以及「政府補助與移轉」這三種手段。首先是二戰結束後,國民黨利用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之際強取豪奪、接收日本在台遺留的部分產業,還利用各種手段加以合法化,例如仁愛路的中廣公司仁愛總部的土地,原本是日治時期的「台灣放送協會」,但國民黨在1950年代中期透過交通部出具證明,進而在1958年6月取得台北市政府發給的土地所有權狀,將國有化為黨有。
再者,國民黨在1954年於未經地主葉中川的同意之下,強佔國發院土地、興建房舍;1962年更以槍枝脅迫葉家簽訂契約要求出讓土地,最後該土地在馬英九主席任內以低於市價的43億賣給元利建設。
此外,國民黨也利用黨國一體的情況,利用補助的形式將國家資源偷渡到國民黨,也就是所謂的「黨庫通國庫」。例如在1960至1970年代,中央銀行曾經給予國民黨1億6千多萬的無息貸款,而且大多是由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以信用保證的方式借貸。再例如台灣各地的「民眾服務社」,國民黨也是長期違法編列公務預算予以支應,而且逐年增加;另外,還有所謂的「黨職併公職」問題,國家因軍公教人員採計黨職年資,領取退休金或資遣費之情形,保守估計便有3億元的額外支出。上述這些難道都是朱立倫口中輕描淡寫、可以任意拿來「培育青年人才」的「正當黨產」嗎?
因此,只有透過法規設計黨產清查與歸還制度,將不義取得的黨產返還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受害人,始為釜底抽薪之法。不過,即將繼任的朱立倫主席卻始終迴避「政黨法」等陽光法案立法。朱立倫的角色是咕嚕還是佛羅多?只有看未來朱主席怎麼樣定義國民黨用上述三種手段所獲得的黨產了!

保外就醫的決定不能流於獨斷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灣永社常務理事)

自由開講 2014.12.15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breakingnews/1182298

陳前總統依照法務部長的指示,對保外就醫聲請遭否決一事提起抗告,卻兩度遭高等法院以無權管轄為由駁回,並告知應改採行政救濟之管道。這到底是法務部長的法律專業不足,還是在以拖待變,實不得知,卻已突顯出,現行諸如假釋或保外就醫等決定,全由法務部獨斷的弊端。

前總統陳水扁病況不斷惡化。圖為陳水扁之前送桃園醫院檢查情形。
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自由時報



根據刑法第77條第1項,受徒刑之執行而有悛悔實據者,無期徒刑逾25年,有期徒刑逾二分之一、累犯逾三分之二,受刑人即可聲請假釋。而根據監獄行刑法第81條第1項,聲請假釋者,須先經假釋審查委員會決議後,再報請法務部核准。惟依監獄組織通則第20條第1項,關於7到11人的委員中,不僅典獄長、教化科長與戒護科長為當然委員,其他外部委員,還是得報請法務部核准後才為延聘。如此的組成,是否具有透明與客觀性,誠屬有疑。又在整個假釋審查過程中,也未給予受刑人意見陳述之機會,亦嚴重欠缺程序正當之保障。

凡此問題,亦同樣出現在假釋撤銷上。因依保安處分執行法第73條之3,假釋期間若有違反保護管束之規定,乃是由檢察官或典獄長,報請法務部來決定是否撤銷。不僅當事人無辯解之權,亦無須經由假釋審查委員會之審議,其程序保障顯又比假釋核准更為薄弱。

而就受刑人的保外就醫來說,依據監獄行刑法第58條第1項,亦是由法務部所單方決定。而關於此等事項,之所以交由行政管機關、而非由法院來決定,有很大原因乃在於受刑人有就醫之急迫性,若須經由漫長的司法程序為判斷,就顯得緩不濟急。惜法務部長未能深切體認法條之精神,也就罷了,竟又錯誤的指點一條絕對無效訴訟途徑,實讓人無言以對。

所以,當陳前總統再為保外就醫申請時,法務部除應允許自費延請醫生為診斷外,亦應開啟如司法審理般的言詞辯論來為議決,方能免於恣意、專斷的批評。當然,如此的對待,不應只限於卸任總統,也應是廣澤於其他受刑人。也因此,如何儘速修法,以讓監獄處分的決定更趨透明與客觀,且能獲得司法機關的即時救濟,肯定是主事者的當務之急。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阿基師‧吳育昇‧你的道德

黃帝穎(作者為律師,永社理事)

自由廣場 2014.12.18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40004

阿基師被週刊拍到和熟女上摩鐵,是這兩週的新聞焦點,雖然阿基師召開記者會,澄清摩鐵女只是粉絲,不過此說法又被週刊「打臉」,媒體接續踢爆,其實摩鐵女曾是酒國名花,且兩人「嘴對嘴」的關係已有五年,這段疑似外遇風波,不只讓阿基師聲望跌落谷底,甚至有阿基師要退出螢光幕的傳言,更有知名作家要求阿基師退出演藝圈。

奇怪的是,阿基師只是媒體曝光度較高的廚師,並不是掌握國家資源的民代或官員,社會對阿基師的道德標準,卻高過對政治人物(例如:薇閣立委吳育昇)的要求,這樣的道德標準,明顯輕重失衡。

二○○九年十一月,媒體踢爆國民黨立委吳育昇的外遇事件,直指吳育昇駕駛BMW休旅車攜女伴孫仲瑜入住薇閣汽車旅館,而吳育昇坦承與孫仲瑜發生婚外情,他的休旅車是由老婆劉娟娟租用,因此沒有做政治獻金申報,媒體對吳育昇外遇雖也大篇幅報導,但卻從未傳出要吳育昇退出政壇的要求或輿論。同樣是上摩鐵,社會只以高道德標準要求廚師,卻不以同樣標準檢驗掌握國家公器的立委?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哪一樣是朱主席的「正當黨產」?

哪一樣是朱主席的「正當黨產」?

李彥賦(永社公關委員會副主委)

​蕃論戰​/專欄 2014.12.17
http://n.yam.com/yam_other/politics/20141217/20141217753008.html

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曾於2007年對於黨產處理做出終極承諾:「黨產處理所得將全額用於照顧現任及退休黨工,未來各項選舉經費則一律以募款因應,不會動用任何黨產處理」,中間接任的吳伯雄主席也曾喊出「黨產歸零」的說法,雖然這些承諾註定隨著他們的辭去而可能煙消雲散,但黨產的處理原則實際上也考驗著國民黨每一位繼任者的智慧。
經過財訊雜誌在2000年的估計,國民黨總資產便已超過6千億,總淨值近2千億。即使是根據行政院追討政黨不當取得財產處理小組在2007年的清查結果,國民黨不當黨產超過新台幣5百億元,其中不動產部分金額最多,按2006年公告土地現值達243億2千6百萬元。根據國有財產署2014年的統計,國民黨佔用國家財產的資產總價值,以公告地價計算即已高達610億。
而近乎確定接任的朱立倫市長,日前面對黨產議題則指出:「不當的黨產要歸還國家,但正當的黨產,要公開透明運用來培育青年人才」,似乎意圖藉著「把錢發給年輕人」來漂白國民黨黨產本身所聯結的不義取得印象。不過,回顧國民黨取得黨產的過程,朱市長的培育青年人才計畫恐怕只有跳票一途。
例如說,二戰結束後,國民黨利用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之際強取豪奪、接收日本在台遺留的部分產業,還利用各種手段加以合法化,這樣的黨產難道是正當黨產嗎?又或者說,國民黨在1954年於未經地主葉中川的同意之下,強佔國發院土地、興建房舍,之後更以槍枝脅迫葉家簽訂契約要求出讓土地,最後以低於市價的43億賣給元利建設,報載國發院土地變更後,商機飆高至300億。請問朱主席,43億是正當黨產嗎?可以用來培育年輕人嗎?要不要歸還給葉家呢?
此外,國民黨也利用黨國一體的情況,利用補助的形式將國家資源偷渡到國民黨,也就是所謂的「黨庫通國庫」。例如國民黨中央接受「政府委託辦理大陸、海外、心戰、政戰、宣傳、訓練等工作」,長期領取鉅額的「大陸工作經費」,結果現在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還想要取悅中國。請問朱主席,這些經費是不正當要還給國家呢?還是很正當,因此要拿來培育支持國民黨的青年人才與中國交流呢?
如果面對上述這些問題,朱市長都能問心無愧、坦然面對,又何必迴避政黨法等陽光草案的修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