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2024永社年度感恩募款餐會「守護民主,風雨同行」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不斷擴權的洞見計畫】新聞稿



今(6/18)早於立法院舉辦由姜冠宇醫師、社運聯誼會蔡培琦共同發起的「反對警政署建立高危險群資料庫」記者會,記者會並邀請到顧立雄律師、馮光遠市長參選人、真理大學吳景欽教授(永社常務理事)、台灣教授協會呂忠津會長共同出席與聲援,呼籲警政署應避免做出「標籤族群」,以及「公務機關在未授權的情況下不當連結民眾個人資料」等政策。

會後新聞稿如下:


    自民國103526日警政署發布建立「高危險資料庫」由媒體揭露時,引起廣大社會輿論,但是一週時間皆未見警政署對民眾疑慮與恐懼有所回應,直到民國10368日由民間發起網路連署反對「高危險資料庫」之後才見警政署隔日立即否認只強調:反社會人格暴力傾向,對社會安全與民眾生命威脅甚鉅,猶如不定時炸彈,有清查了解需要,本署乃請各警察機關注意了解具明顯偏激的反社會歧視行為者

    對此,警政署依然沒有回應對於何謂「反社會歧視行為者」的認定,我們重申情治警察單位認定的所謂「高危險」個案,應該由具有公信力的精神鑑定後,再集思廣議討論可行的預防方法。而非交由情治警方單方面非比例原則盲目蒐集資料,造成所謂「相同行為不同名目」的標籤族群動作。即使是報載提及之輔導對象名冊,另要加強清查轄內街友、精神病患及反社會、高危險群等,且建立資料庫,以供警察機關參考防處,我們仍如同原訴求不允許建立。

    在精神醫學界的共識,精神科病人犯罪率與一般人族群沒有顯著性差異,尤其大規模殺人兇手的心理:瞭解其動機也不足以防範此罪行。一般病患反而更需要足夠隱私與去標籤保護,在此希望警政署不可再做出錯誤假設,應多與民間專業討論。

    在目前未知,而有可能潛在將人民身分、戶籍、國稅等資料連結建立,在此次事件利用社會恐慌誤解,欲將編列納入的教育紀錄及社會局紀錄的資料庫,恐違反資料授權,以不當連結的方式擴權擴建資料庫,在此聲明呼籲警政署今後未來不可再有類似不明定義的方式向人民或任何族群隱私進行擴權,在媒體有揭露及民意初期有關注時則必須立即說明而非不加以任何回應。

    教育局亦必須以保護學生立場,維持受輔導受關注的學生資料獨立做保存,不接受外來單位將進行納入編列,不當連結至學生個人背景造成在社會上被予以標籤的危險,更有甚者,資料的建立在使用目的消失時就應該確實地執行銷毀。
衛福部在各醫院病歷電子化以及推行雲端醫療之時,亦絕不可接受外來單位提出病歷做預防之名義,而做出不當連結,讓疾病成為標籤族群的來源。
總體而論,公務機關任何建立資料庫之間不應進行不當聯結,重大刑案或學術研究需使用連結與否時應由法官判定,方可避免行政管理導致侵害人權。

    基於維護國內人民人性尊嚴,呼籲警政署不可做出錯誤假設導致標籤族群毀壞社會善良結構,做決策前多與民間團體對話,公務機關建立資料更不可超出資料原本授權目的進行不當連結,方能保障個人隱私權,促進民主文明國家自由與人權發展。

-----------------------------------

連署反對警政署建立「高危險群資料庫」
 
連署網址: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40608002149

▲前言:
「堅決反對警政署建立所謂「高危險群資料庫」。情治警察單位認定的所謂「高危險」個案,應該由具有公信力的精神鑑定後,再集思廣議討論可行的預防方法。」——陳喬琪(精神科醫師)

▲我們的訴求:
1.政府立即停止「高危險群資料庫」以及任何相同行為不同名目的動作
2.連署民意督促立委監督政府有任何標籤族群的預算
3.探討個資法上修空間、促進民間與專業集思廣益、探討良性預防措施、不依賴情治警單位

▲聲明全文:
 5月21日台北捷運慘案發生後,全國都籠罩在哀傷、驚惶與憤怒的情緒中。加以媒體不斷重複播 放兇案現場畫面,社會已陷入一種集體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此由接連發生的捷運乘客因細故 而奔逃、推擠,導致民眾受傷的事件,即可得見。 當大眾對於治安的呼聲高漲,警方隨即採取高強度的維安作為。

然而其中某些措施,幾近反應過度,且有脫逸法律授權範圍之嫌,旋即引起有識之士的疑慮,憂心損及台灣年輕而得來不易的民主法治。 近日報載警政署宣稱為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擬建立「高危險群資料庫」,內容包含清查街友、精神病患及反社會、高危險群等類人士所得資料,供警察機關參考防處。 首先我們要指出,警政署此一芻議顯然是病急亂投醫。北捷慘案的涉嫌人,據報,未有精神科病史,又非街友,就學過程中亦未被認定有何偏差行為傾向。警政署藉此時機建立所謂「高危險群資料庫」,無疑是以不當連結方式擴張警方之監管範圍。

其次,我們認為建立「高危險群資料庫」,更是違憲之舉。國家及警察之作為,應受法治國原則、比例原則、正當法律原則等憲法位階的價值規範,是民主國家不容讓步的堅持。而對人性尊嚴之保障,更是憲法價值的最核心原則。街友、精神病患,國家除提供其必要的生存照顧、醫療與保護外, 亦應尊重其對人生價值的自我抉擇。對於有意願重返社會的非自願性街友,國家更應負扶助之責。縱令有調查街友、精神病患之必要,亦應屬衛福部之責,而非由主管犯罪防治之警政署為之。 過去對於此類弱勢族群的歧視與暴力攻擊行為,偶有所聞。警政署此舉,除將既有的歧視、污名,升級為建制化的暴力,違反國家機關維護人權之天職; 且考其構想,非但無助於解決問題反使病患在治療過程中因病情曝光而被標籤化。對醫療產生負面影響,對歧視提供滋生的土壤,適足製造新社會問題。此已背離比例原則之精神,難認其為合憲。

至何謂「反社會、高危險群」? 尚未見警政署進一步說明。然觀馬政府2008年執政以來諸多放 任警察壓抑人權之舉,及對異議民眾慣常採用明顯超出必要的強制力,足令人懷疑馬政府是否 會藉此曖昧不明的「反社會、高危險群」名義,蒐羅異議人士資料,而由警察進行政治偵防? 此部分亦具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正當法律原則之重大疑慮。況警方本已掌握前科、危安人口 資料,又有何必要重複建置「反社會、高危險群」之資料庫? 實啟人疑竇。 我們要呼籲,越是在社會疑懼不安之時,越應避免放縱情緒反應,而任由政府與警察不當擴權。在社會層面,我們應共同肩負責任,而不是在恐懼焦慮下進行族群淨化,將罪衍推向某些最無力反抗的弱勢,以求自我心理上的卸責與一時的安穩。

邊緣族群永遠存在,以醫療的觀點而言,他們需要的是適當的隱私與去標籤保護。 「高危險群資料庫」的想法,不但與醫療的精神違背,扼殺這些病人重回社會的希望,若我們容任政府以治安之名妄為,選擇逃避而放棄我們身處自由社會所需承擔的責任,法西斯與極權,由是而生。公民必須一同站出來,制止非必要公權力的介入,而導致社會結構的崩毀!

▲連署人(陸續增加中):
姜冠宇(馬偕醫院住院醫師)
蔡培琦(社運聯誼會負責人)
馮光遠(作家,台北市長參選人)
顧立雄(曾任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
陳喬琪(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曾任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
潘建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李茂生(台大法律系教授)
鄭泰安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教授)
呂忠津(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吳宜娟(中研院人文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兼任助理)
伍徹輿(台大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蔡菁華(台大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賴師儀(北醫傷防所專任研究助理)

▲團體連署(陸續增加中):
台灣教授協會、永社、北醫自覺行動社團、北醫義鬥社、Freedom Edge Walkers 自由邊緣、社運聯誼會、澄社

▲建立「高危險群資料庫」對社會的影響:
 1.這是一種對於疾病污名化與對人不友善的行為。
2.新的歧視從社會角落萌芽,製造更多社會問題。
3.每逢社會事件就由於恐懼焦慮而進行族群切割,形成一種集體卸責的風氣。

▲參考連結:
 針對521北捷喋血案,警政署上周四召集各縣市警局人員開會,檢討「強化大眾運輸系統安全維護作為」,對學校偏差行為學生的輔導,並建立輔導對象名冊,另要加強清查轄內街友、精神病患及反社會、高危險群等,且建立資料庫,以供警察機關參考防處,使警察系統可分立即掌控重大治安、交通意外狀況。(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http://goo.gl/DNqZJw)


此消息報導曝光後引起網路輿論譁然,尤其心理學系劉姓學生隨即於蘋果日報投書標題令人不寒而慄的「高危險群資料庫」,指出這是一種對於疾病污名化與對人不友善的行為。會讓新一種的歧視理由從社會角落萌芽,製造更多社會問題。(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及時論壇 http://goo.gl/ZHsZ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