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永社出版:2022/10《漫談台灣司法實務——陳傳岳律師於永社「法政時空講故事」》

【置頂文章】永社出版:2022/10《漫談台灣司法實務——陳傳岳律師於永社「法政時空講故事」》
內容簡介:台灣永社於2012年12月25日由陳傳岳律師發起而成立,多數會員為年輕法律人及律師,頓然形成一股在野法曹的力量。彼時,會員對半世紀前的司法審判及檢察官偵查的實務運作,了解尚屬有限。本書從陳傳岳律師於1958年至2013年的審、檢、辯、學等經驗,娓娓道來半世紀間的法政時空,與現今社會的司法實務作為比較。(點擊圖片看完整介紹)

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兩個數位社群平台治理盲點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大財法所特聘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長)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3/03/13

網路社群媒體假名人詐騙投資廣告橫行,早已積累諸多民怨。本月上旬,金管會邀集相關機關與Google、Meta等跨國業者開會協商,除宣示將建立官民聯繫管道外,並決定若由政府舉報不實的投資廣告,Meta臉書最快會在八至二十四小時內下架,Google也承諾儘快下架。這個遲來的一步,可望稍微舒緩社群平台投資詐騙亂象。惟以下兩個治理盲點,仍待政府慎思。

首先的盲點,在於通報責任歸屬問題。根據報載,未來將以「政府舉報、業者下架」模式作為管理機制。換句話說,舉報責任落在政府肩上,倘若政府未能啟動舉報機制,則網路業者似無配合下架必要。然而,政府通報的前提是「知悉」,但跨國網路社群平台至大至廣,政府究竟能拿出多少人力與資源,進行詐騙廣告的監控?令人相當懷疑。

其次,另一個盲點在於管制對象侷限問題。如所周知,網路社群平台亂象迭生,投資詐騙僅是其一,而非全部。舉例而言,冒用吳明珠中醫師名義在社群平台或網路廣告販售的各種奇異藥霜,迄今為止仍到處肆虐。網路詐騙廣告是通案現象,業務上也涉及包括衛福部、行政院消保處等單位。只關心投資詐騙廣告而忽略其他態樣詐騙,顯然掛一漏萬。

附帶一提,為妥善治理網路亂象,從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到數位中介法草案,相關草案老早草擬完竣。可惜因諸多障礙,迄今仍處「立法未遂」狀態。放眼未來,臺灣作為一個法治國家,勇敢且明確立法治理,才是正辦。依賴政府機關對跨國數位平台業者進行道德勸說、行政指導等軟性的行政措施,管制成效終究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