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活動記錄:永社2023年轉型正義工作坊(活動已結束)

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

中美科技爭霸 歐盟是台灣契機

江雅綺(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蘋果日報/論壇 2019.02.26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90226/1523647/

一年一度的國際安全與政治盛會——慕尼黑會議,剛剛落幕。雖然國際安全事項方面,會議討論議題五花八門,但適逢中美貿易戰與5G的科技布局爭鋒,美國、中國分別派出史上最強的代表團,針對華為的國安疑慮公開嗆聲。美國對中國科技業的嚴峻態度,固然是台灣的機會,但若認為歐洲國家在中美的科技爭霸中、並沒有立即呼應美國副總統潘斯禁用華為的呼籲,表示歐盟國家在科技冷戰中的態勢對台灣不利,那無疑是一種誤會。

事實上,在慕尼黑會議中益顯重要的各項資通安全、網路法規政策議題,近年來歐洲國家不但愈來愈重視,也持續不斷透過立法、政策,力圖走出中美之外的第三條路。

去年底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中,就已強調未來應該在「(極權監控的)中國式網路空間」和「(濫用個資的美國)加州式網路空間」之外,加強網路法制,建立安全且值得信賴的第三種網路空間。尤其針對網路虛假訊息、網路不法內容、個人資料保護等重要事項,馬克宏提倡國際應該合作制定法規,確保一個「開放自由而安全」的網路。

最具指標性的,當是去年5月開始施行的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所謂的GDPR),強化了網路空間的個資保護,把資料主權交還給網路使用者,歐盟開風氣之先,甚至連美國也開始討論,是不是也需要一個像歐盟GDPR一樣的隱私保護法案。

此外,近來引起軒然大波、德國和法國主導的新「著作權指令」草案,其中包括提要求顯示網頁連結結果的網站、支付授權費給內容提供者(所謂的連結稅),以及網站經營者應盡力防制內容侵權的規定。這些看似極端的草案條款未來雖不一定會在歐盟議會中通過,但反映了歐盟對網路發展的反省、以及改變以美國為首的網路產業規則的企圖。

因此,歐盟與美國的科技政策保持距離,本非始自今日。但與此同時,歐盟自有一套連結亞洲的新策略,不斷提高對台灣的關注和友善程度。例如,去年歐盟執行委員會公布「歐洲取向的連結性——歐盟策略之墊腳石」,其中和科技發展最為相關的數位和能源,歐盟外長莫格里尼為文向亞洲各國呼籲深化合作,在《蘋果日報》上的投書則明確提到「領先的台灣晶片公司參與了伽利略定位系統——一個由歐盟執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再來,近日歐盟國會的國貿委員會舉辦歐台貿易關係公聽會,邀請歐洲風電公司和歐台雙方貿易關係的產官學代表出席,讓困難度甚高的雙邊貿易協定,透過數位和能源方面的科技聯結,開啟了吾人的想像空間。

就科技領域而言,未來在數位、能源的場域,在中美兩大巨人爭霸之外,顯將是台歐深化合作與聯結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