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活動記錄:永社2023年轉型正義工作坊(活動已結束)

2021年6月2日 星期三

【永社聲明︱譴責譁眾取寵的負面行為,干擾台灣防疫】


2021/06/02

昨日上午朱學恒先生送了四個花籃至疾管署門口,然因與喪禮花籃極為相似,引發爭議。此舉恐讓疫情罹難者家屬聯想到他們無法舉行的喪禮,造成二度傷害,更對防疫毫無正面作用。

永社嚴正譴責送花籃者:侮辱指揮中心為防疫的努力、消費亡者、散播恐懼,更顯無建設性地扯防疫後腿。

我們認為憲法賦予任何人在台灣享有高度的言論自由,能夠用各種方式表達對施政的不滿。但因為台灣疫情嚴峻,防疫優先方能確保人民的生命權與健康權,因此送疑似喪禮花籃等譁眾取寵的負面作為,形同扯防疫後腿,應予以譴責。

甚且,疫情警戒期間,透過此種作法表達不滿「僅有憤怒與仇恨」,只會挑起社會對立,這種對立將導致雙方(指揮中心支持者和對他不滿者)集體極端化,無論政策對錯都忽略了「真正的敵人是病毒」。對防疫而言,混亂及分裂恐造成更大破口。

因此,永社呼籲,在疫情危急時刻,切勿讓情緒性、仇恨性言論、假訊息、送疑似喪禮花籃等侮辱或恐嚇的負面作為,干擾防疫該有的專業與理性判斷。

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疫情衝擊 金管會應加速開放線上會議

江雅綺(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智慧科技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永社理事)

上報/政經交鋒 2021.06.01

過去一年,許多國家受到covid-19疫情衝擊,人們被迫居家遠距工作、非必要避免出門,這讓需要實體群聚的產業首當其衝、苦不堪言,但長遠來看,除了讓提供各項遠距服務的公司水漲船高,也因此加速各行各業進行數位轉型。而台灣做為舉世少有的「加零」淨土,當時就有不少專家憂心忡忡的指出,台灣缺少數位轉型的動力,疫情結束後,可能會和其他國家產生「數位落差」。

不幸近日台灣疫情出現破口,雖然相比其他國家,尚算控制良好,但全國三級警戒,居家遠距的需求暴增,這也立即成為各公私部門的數位程度考驗。其中,我們看到教育部歷經過去一年的軟硬體部署,各校幾乎都可立即配合遠距上課,相較去年初教育單位面對疫情的手忙腳亂,可謂一大進步。

相對而言,我們也看到金管會於5月20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召開「實體股東會」會有群聚風險,決定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7條及「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及第3項規定,宣布所有公開發行公司(含上市櫃、興櫃及外國企業來台掛牌公司),自5月24日起至6月30日止一律停止召開股東會。各公開發行公司之股東會開會日期,延至110年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舉行,實際開會日期及地點則應經公司董事會決議。

為了防疫避免群聚,金管會停止實體股東會的決定,確有高度的正當性。但不舉行實體股東會的方法有二,一是延期舉行,二是改為線上股東會。目前金管會的處置方式,或可解讀為期待7月以後疫情緩和,各公司可以依據目前的防疫規範舉行會議。但,就算疫情確實緩和下來,屆時舉辦群聚活動,反倒為疫情增添不利的變數。

因此,不論疫情狀況發展如何,7月以後舉行實體股東會,恐怕都不是最安全的選項。尤其,去年已有許多國家因應疫情、立法或修法開放線上股東會(或實體與線上的混合會議)。至少就筆者所知,2020年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出covid-19指引後,許多州即修法放寬讓公司可以線上會議取代實體會議。而2020年英國也立法規定covid-19期間、例外同意讓公司採行線上會議或實體和線上的混合(hybrid)方式。倘如此時台灣開放線上會議,可參考其他國家經驗,用優捨劣,風險已較去年大為降低。

金管會曾說明目前線上會議的困難有二,首先是法律面,其次是技術面。就法律面而言,誠然目前公司法有規定,公開發行公司的股東會議不可視訊舉行,但除了修法之外,相關單位既可援引依特別條例、停止股東會召開的法規適用,似乎亦可同樣援引特別條例提出暫行處置。倘若茲事過於體大,亦可由金管會會同各相關單位(如證交、櫃買等),再提報行政院或經防疫指揮中心核定,例外於疫情期間允許線上會議。

就技術面而言,金管會曾於5月立法院的專案報告「因應防疫需求,研議股東大會改由線上召開之可行性」中,陳述線上股東會的技術困難,包括身份驗證、同步計票、同步上線與提問的執行…等。技術問題固然需要技術專家解決,但如果其他國家都可以在疫情期間,進行線上股東會的運作,顯然技術面並非無法解決。尤其台灣做為資通訊的大國,人才濟濟,難以想像未來找不到線上會議的解決方案。

再退一萬步說,就算線上會議有諸多困難,以目前延後會議的做法,更牽引諸多複雜問題需要考慮。先不說延期舉行是否影響股息權益,空窗期間董監事的決議,法律效果如何衡量?有經營權變動計畫的公司,計畫全盤打亂向誰申訴?倘若有股東因疫情不想參加實體群聚,卻又沒有機會線上參與,是否也形同剝奪了股東參與的權益?最後也是我們最不樂見的,疫情因素如果沒有解決,難道金管會要再次延期?

其實,近日金管會保險局在立委鍾佳濱督促之下,也迅速提出開放視訊投保的暫行措施。這說明金管會並非不願落實數位轉型,只是希望有周全準備再行動。那麼,未來這一個月的期間,正是金管會可以好好準備因應策略的時候了。

2021年5月18日 星期二

【會後新聞稿】綁架26年:中國立即釋放班禪喇嘛 線上記者會

照片來源以及更多照片:西藏台灣人權連線

བཙན་ཁྲིད་བྱས་ནས་ལོ་ངོ་༢༦ འགོར། ༧པཎ་ཆེན་རིན་པོ་ཆེ་མྱུར་དུ་ཀློད་གྲོལ་གཏོང་དགོས།
Kidnapped for 26 years: CHINA Release Panchen Lama NOW!
綁架26年:中國立即釋放班禪喇嘛
新聞稿

記者會全程採直播請至「西藏台灣人權連線」臉書(@310.tibet.taiwan)
直播影片連結: https://fb.watch/5y1LB4Ew2v/

  因應台灣疫情升級,在台西藏/圖博團體及人權團體,在11世班禪喇嘛被中國失蹤的26週年,將原訂於中共在台灣的官方機構-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前舉行的晚會及夜行活動,改為線上記者會方式舉行,嚴謹遵守台灣防疫規定。

  2021年 5月17日是11世班禪喇嘛被中國綁架的第26年,由西藏台灣人權連線、在台藏人福利協會、西藏青年會台灣分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自由圖博學聯、永社、華人民主書院及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共同舉辦記者會,呼籲中共釋放班禪喇嘛,並希望全世界持續關注。

  線上記者會由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長札西慈仁(Tashi Tsering)藏台連線理事林欣怡主持。記者會一開始由札西慈仁代表獻唱西藏國歌,隨後他表示,隨著台灣疫情的升溫,今天的活動也做了多次的修正。我們希望遵守台灣防疫規定,但同時也要持續對中共政權發聲。第11世班禪喇嘛已經被中國綁架26年了,中共想要用另外一個班禪喇嘛來替代被達賴喇嘛認證的班禪喇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26年過去了,境內外的藏人沒有忘記尋找他,即便在最困難的狀況下,我們也不可能忘記今天,所以採用線上記者會的方式表達我們的訴求。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格桑堅參(Bawa Kelsang Gyaltsen)表示,尊者達賴喇嘛認定的班禪喇嘛轉世靈童是唯一合法持有這一稱號的宗教領袖,現在他已經32歲了,根據國際和中國政府的相關規定,他早就不需要「中國政府的保護性監護權」,他和他家人的基本生活權需要得到實現和尊重。中國人和西藏人,廣大的藏傳佛教信徒,國際人士有權知道他的現況。如果中國政府還堅持僵硬的舊觀念,一再以所謂「無權干涉其內政」等強硬措詞進行推託而對外界的關切不做出認真正式的回應,那麼,尋找和拯救小班禪靈童的國際活動就不會停止。藏人行政中央今年又提出呼籲,呼籲全球支持藏人的政要及團體,在五月十七日當天自己的推特帳號上貼出第十一世班禪喇嘛根敦曲吉尼瑪的頭像,並關切他的現況,敦促中國政府立即無條件釋放他。(發言全文請見:https://tinyurl.com/yjajxudf

  在台藏人福利協會會長丹增南達(Tenzin Namdak)發言表示從1960年以來,上一世班禪喇嘛做為境內藏人的最高領袖,他為了保存並發展西藏宗教、文化、語言與文學,歷經許多殘酷與艱辛的遭遇。班禪喇嘛是西藏佛教與文化最重要的守護者。今天,我們在這裡回顧他的仁慈,並對他的種種貢獻表達深刻的感激。關於班禪喇嘛的下落,由於理解到共產中國與其領導者的惡霸性格,我們完全無法信任他們的宣傳。我們希望在中共極權體制之下,可以看到希望與改變的可能——當這一天來臨,中國人民受到禁錮的心靈才會解開,他們也才能找回人性。(發言全文請見:https://tinyurl.com/zshnn5s

  西藏青年會台灣分會會長貢卻拉巴(Kunchok Lhakpa)無法到現場,但他以新聞稿表示:班禪喇嘛是世界上年紀最小的政治犯,而我們至今仍不知道他身處何處。在年僅六歲時,他與他的家人就遭到中國政府綁架而下落不明。如果他還在世,今年已經32歲了。他是西藏地位第二高的喇嘛。 我代表西藏青年會台灣分會,在此要呼籲中國政府立即、並不帶任何條件釋放班禪喇嘛與他的家人。我也要感謝台灣的人民、非政府組織與媒體朋友,一直以來不間斷對藏人與西藏議題的支持。西藏自由!釋放班禪喇嘛!(英文發言稿請見:https://tinyurl.com/mmtreupw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表示,根據根據聯合國被強迫或非自願失蹤問題工作組WGEID在2020年12月8日提交給人權理事會的報告,工作組在2020年6月2日與其他的特別程序機制有聯合對中國政府遞交一封指控函,要求中國政府說明「班禪喇嘛依然被強配失蹤,對藏傳活佛轉世的規定違背藏傳佛教少數群體的宗教傳統和習俗。」大約一個多月後,中國政府在7月13日雖有回覆,但仍然無法明確證實班禪喇嘛的命運與下落。雖然全球疫情緊張,但各項未解決的人權侵害事件同樣重要,我們呼籲台灣與全球的公民社會,仍應在26年前班禪喇嘛被中國強迫失蹤的這一天以及往後,強力地關注這個重要的人權事件,並嚴正地呼籲中國政府應立即釋放更登確吉尼瑪班禪喇嘛,以及立即向聯合國相關人權機制報告完整的資訊。(發言全文請見:https://tinyurl.com/2maujf9k

  台灣自由圖博學聯常務理事李芃萱發言表示,中國對班禪喇嘛的綁架與控制,不僅是對於兒童權利的侵害,就算他有順利長大成人,他做為一個藏人,能否實踐自己的文化、語言、宗教、生活方式,都不得而知。而且不信宗教的中國政府,卻要插手轉世制度,要脅仁波切來對人民進行控制,這是藏人與支持者所不能接受的。我們也要呼籲大家繼續關注,中國政府可能透過這樣的實踐,進一步要控制未來其他高僧,甚至達賴喇嘛尊者的轉世都要控制,也會對藏人的存續造成非常重大的影響。(發言全文請見:https://tinyurl.com/6xazzrap

  永社副秘書長洪崇晏表示,從狹義的、個人層次的人權侵害,到群體、族群層次的限制與操控,甚至撼動各個民主國家的主權與民主制度,中共政權的危害已經遍及全球,擴及各個層面。我們必須團結起來抵抗,我們也要呼籲全世界的人,正視中共威權擴張產生的種種問題,否則你我都可能是下一個被中國失蹤的異議人士、下一個被中國認罪的李明哲、下一個被中國綁架的班禪喇嘛。(發言全文請見:https://tinyurl.com/zhyr57vn

  最後,我們也呼籲所有關心班禪喇嘛的朋友們,在他被中國政府綁架與被強迫失蹤的這一天,可以在所有social media上分享轉發班禪喇嘛的照片。

#FreePanchenLamaNow #釋放班禪喇嘛 #PanchenLama #DalaiLama #FreeTibet


時間:2021年5月17日(一)晚上7:00
地點:原為中共在台灣的官方機構「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後改為線上
直播影片連結: https://fb.watch/5y1LB4Ew2v/


合辦單位:


相關報導:

蘋果日報/6歲班禪喇嘛「被失蹤」26周年 藏人團體開線上記者會籲中共立即釋放

自由時報/11世班禪喇嘛「被失蹤」26週年 在台藏人籲中共立刻放人

新頭殼/全球年紀最小政治犯被綁架26年 在台藏人籲中國立即釋放班禪喇嘛

中央社/班禪喇嘛失蹤滿26年 在台藏人籲中國立即釋放

自由亞洲/【歷史上的今天】擄走真班禪另立傀儡 「最年輕政治犯」現已32歲

沃草/班禪喇嘛被中國綁架、失蹤 26 週年 在臺藏人:永不忘記今天

2021年5月17日 星期一

戴兩個口罩?民主透明是資訊防疫的解方

江雅綺(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智慧科技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永社理事)

ETtoday新聞雲/雲論 2021.05.16

假訊息不是新鮮事,但緊急災難和疫情突發的時候,資訊往往混亂不明,而人們又有急迫取得資訊的需求,此時正是各類假訊息散播的沃土。宛如一個人的免疫系統下降,特別容易遭受病毒的攻擊。

COVID-19疫情的爆發正是一個典型,與此相關的各類假訊息之多、流傳之快之廣,甚至讓人們特別創造一個新辭—Infodemic。Info指的是資訊(Information),demic指的是疫情(epidemic),Infodemic組合起來就是資訊之疫。

5月15日行政院召開記者會,宣布COVID-19本土案例增加180例,雙北提升防疫程度至三級。前所未見的案例數目和忽如其來的提升防疫等級,完全符合假訊息沃土的條件。而果不其然,15日在各項社群平台中,少不了各項關於防疫、真假難辯的訊息傳播。

疫情下的爭議訊息散布

筆者舉其中一則訊息為例:15 日下午流傳一則媒體轉載某華裔醫生的臉書貼文,報導標題指台灣政府防疫觀念落後,內文轉引美國CDC(疾病防治中心)的研究報告,強調人們應該戴兩層口罩。

「怎麼樣能保護自己不被傳染呢?最重要的當然是戴口罩。而戴口罩這件事,我很少看到台灣人討論美國CDC今年二月份發布的研究報告(如附件)指出:戴兩層口罩(double masking,外層為布料口罩內層為外科口罩)可以有效減少超過90%以上的傳播。」

「這點真的很重要,在CDC發布這份研究後,所有白宮官員在公共場合都戴上雙層口罩。我在門診也是戴上兩層口罩。所以,請告訴你的親朋好友,口罩不只要戴一個,要戴兩個,根據CDC的研究,雙層口罩是能更顯著預防COVID-19的。」

兩層口罩真能防疫?還是製造更多問題

以上是華裔醫師臉書上關於兩層口罩的原文,和CDC報告原文比對,只是少了一些內容。包括CDC認為實驗結果顯示,防疫重點是要讓口罩密合臉部,而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達到效果(包括在耳部打結或使用口罩固定器),其中在一層醫療口罩之外加上一層布口罩也是方法之一。報告中也提及不同方式的缺點,例如「兩層口罩可能會阻礙某些佩戴者的呼吸或阻礙周圍的視力」。

在疫情案例突增的時間點,專業醫生的意見特別具有權威。但隨著疫情進展,即便是美國CDC過去發布的口罩政策也常有矛盾,遑論是個別專業人士的意見,常會產生許多分歧。加上媒體為求點閱率未多查證即時轉載,倘若資訊接收者一時不察,可能會直覺認為台灣案例暴增是「政府沒有宣導戴兩層口罩」的「落後」所致。

人民責罵政府事小,畢竟監督政府,本來就是人民的權力。但若真有民眾不慎戴上兩個醫療口罩致難以呼吸、或是不耐久戴而產生更大的防疫缺口,恐怕就會造成不幸的結果。

幸好,這則訊息流傳之後,網路上即有許多人自告奮勇「資訊查核」,詳細分析報告內容。而台灣的防疫指揮中心也很快提出說明,依據台灣的氣候環境特性,為何戴兩層口罩是不切實際的選項。

病毒傳播鏈可怕,疫情假訊息的傳播鏈也可怕,在疫情不斷發展、真假難辨的時代,資訊透明和資訊查核,就是「資訊防疫」最佳的示範。

2021年5月12日 星期三

別只看全球化 台灣打造「綠能神山」關鍵在國產化

江雅綺(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智慧科技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永社理事)

上報/環境能源 2021.05.11

顧名思義,「國產化」(Local Content Requirements)是強調在地的(產品或服務)成份要求,表面上看似與經貿全球化的精神相違。但放眼世界,有許多技術後進國家在發展再生能源時,都堅持各自的國產化政策,為什麼呢?

顯然,許多國家和台灣想的一樣,都希望透過國產化政策,不但發展綠電,也要同時發展相關的在地綠能產業,未來更希望可以比照現今來台競標離岸風電的先進國家公司團隊,往外輸出綠能技術和服務。如此一方面讓綠能電力從無到有,二方面也讓在地綠能產業,從無到有。一項需要鉅額金資與長期投入的大型建設,若能兼顧短中長期目標,當然最是完美。

另一方面,合理的國產化政策,對外商而言也能產生正面的效果。因為若能與在地供應鏈順利合作,外商不但可節省材料或服務的進口成本,也符合國際節能減碳的趨勢。

在理想的情境之下,達成國產化的目標,既合乎國家和產業的利益,甚至外商也能取得三贏的結果。但國產化的願景縱然美好,在現實之中,如何讓移植的外來技術落地生根,創造外商配合的誘因、協助本地廠商順利轉型,處處是難題。

因而「國產化」政策最大的問題實在於,為了因應國產化政策所規劃的制度與遊戲規則,是否能夠妥善達成國產化政策的目標,達到合理分配資源、打造在地產業鏈的結果。

誠然,在發展在地綠能產業的過程中,本土廠商要跟上能源產業結構轉型的速度,可能需要技術的精進、也可能需要公司組織的優化、甚至需要更多與外商溝通的法務與財金人才,這些都無法一蹴可幾,勢必是一段漫長的磨合過程。

就此而言,台灣並非第一個高舉「國產化」發展綠能者,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例如,法國和英國的國產化經驗,就是常被討論的成功案例。以法國為例,清大范建得教授曾於2017年為文,詳述了法國如何採行歐盟創新採購制度下的競爭性對話(competitive dialogue)招標制度、合理有效的公私協力機制、以及納入有效的特殊糾紛處理機制…等,可做為台灣落實國產化目標的參考。

而英國做為四面環海的島國,地理環境與台灣有共通之處。英國將離岸風電政策,視為整體海洋政策的一環,重視與利益關係者的溝通,有效降低風電成本、提高就業人口。工研院曾提出「英國離岸風電發展政策與策略研析」報告,總結英國政策可供借鏡者有:一、訂定專法並成立專責單位負責海域空間規劃與跨部門合作;二、建立資訊蒐集與交流管道;三、支援利害關係者協商;四、強化產業供應鏈。

不管英國、或是法國的例子,都說明了發展綠能產業,必須培養技術創新的在地人才,也亟需能與國際接軌、同時理解在地需求的法政與財經人才。在各國紛紛透濄國產化政策建立本土綠能產業時,國產化與全球化早非互相背離的命題,而如何透過創新且有彈性的國產化政策,為台灣打造一座能夠兼顧能源安全與經濟發展的綠能神山,這將是台灣國產化政策真正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