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2024永社年度感恩募款餐會(活動已結束)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新聞稿】0527「港版國安法」終結香港自治!台灣公民團體聯合記者會

公民團體聯合譴責中國專制,並呼籲落實港人庇護機制

「港版國安法」終結香港自治!
公民團體聯合譴責中國專制,並呼籲落實港人庇護機制

反送中運動接近一週年之際,香港情勢愈顯嚴峻,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直接跳過香港立法會,授權人大常委會制定「港版國安法」,並預計在28號表決推動該法的草案。今日(27號)台灣公民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強烈譴責中國專制政權無視港人長年對自由民主的追求,不但暴力鎮壓抗爭者,還試圖透過「港版國安法」,完全終結香港自治地位。

香港邊城青年理事長Kuma表示,中國除了強推國安法,「國歌法」也將於今日進入二讀程序,香港人將包圍立法會,抗議惡法。Kuma提到,目前「港版國安法」草案明訂,中國將在香港設立國安執法機構,並且可能隨時以所謂「分裂」、「顛覆國家」等莫須有罪名將香港抗爭者定罪,全面限制台灣等國際社群的機構或團體,原本在香港活動的自由空間。

中國自曝其短  港人持續抵抗

香港邊城青年發言人 Justine 認為,中國跳過本地立法,強推「國安法」,一方面否定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與世界趨勢背道而馳,另方面則顯示出政權內部的不安全感,其實正透露出其弱點所在。Justine進一步說明,香港現實上處在中國主權範圍內,然而中國卻連形式上繞經香港立法會來「認證」國安法都不敢,這就表示他們沒有把握在香港本地取得多數階層的結盟關係,其統治正當性已經搖搖欲墜。

Justine重申,「一國兩制」從來都是謊言,「國安法」更讓全世界認清中國殖民香港的事實。她引用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近日於記者會的談話,指出中國人大制定「國安法」勢在必行,即便這次不做,沒有任何自主性的港中政府未來仍會推行「23條」,終結兩制,香港人不應該對中國抱持任何幻想。

Justine相信此時此刻的香港人一定會站出來反抗惡法。她繼而指出,一個出爾反爾、違背《中英聯合聲明》的專制政權是對所有開放社會與文明國家的威脅。她代表香港邊城青年呼籲全球社群與海外港人連線,一起抗中護港,並且高喊「香港獨立,唯一出路」。

海內外香港手足歸隊  六月行動反抗惡法 

台南香港關注組發言人曉琳北上出席記者會,她提及,「港版國安法」授權中國國安在港執法,肆意將民眾拘捕到中國行政拘留、受審,目的就是要消滅一切反對聲音。 她指出,多數人以為香港不會如新疆有百萬人被中國送進集中營監禁,但是於短時間內,這就可能在香港成為事實。然而曉林不同意「香港沒有希望」的說法,她說當《國歌法》二讀,香港人即發起「三罷」(罷工、罷市、罷課),並包圍立法會,正顯現出香港人還在奮戰,不會屈服、投降。

曉琳表示,「台南香港關注組」由台南的在台港人社群成立,將於6月12日,也就是反送中運動一週年之際,與台灣人權促進會合作發起「台南和你唱」行動,以求連結起香港人與台南的在地意義,一起團結,守護台灣,聲援香港。

全球抗中結盟  台港公民先行

經濟民主連合學術委員會委員、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為當前局勢提供冷靜分析,說明「港版國安法」意味的是中國實質上背棄「一國兩制」,對香港實施全面管制權。他指出,中國目前狀況實際上是「內憂外患、鋌而走險」,內部有武漢肺炎疫情的政治問責、政權高層政治鬥爭以及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外部則伴有美中新冷戰爆發、國際貿易制裁、美中之間不可逆轉的經濟脫鉤、台灣獨立獨立地位走向穩固與全球經濟產業鏈重組的挑戰,香港作為中國連接境內、外的節點,便成為美中新冷戰的第一場戰役。吳叡人強調,中國的動作等同終結自由、法治等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條件,宣告了香港地位的死亡,也將誘發港人政治認同的徹底決裂。

吳叡人也強調,強推國安法是中國精密算計後的一步險棋,乃「趁人之危,先發制人,造成既成事實,再以戰逼和」的克里米亞模式。正因為迫於內憂外患的處境,中國西方於疫情期間自顧不暇,冒險進行中國帝國主義的領土擴張。他表示,在中國的盤算下,「香港二度回歸」令中國民族主義者感到振奮,但勢必令香港「焦土化、內地化」。外資必然逐步撤出,香港人民也必會持續抵抗,並持續地遭鎮壓、逮捕,被迫逃亡,最終全面淪陷。他引用最後一任英國總督Chris Patten所說的「舊香港將經歷寂寞的死亡」,但吳叡人也指出,淪陷後的香港不會消失,而會地下化、持久化、日常化,如同過去戒嚴時期的台灣民主運動,新香港則會在新抵抗中逐步降生。

吳叡人最後提醒,台灣的角色並不能夠只停留在人道救援,根據地緣政治分析,香港之後,美中第二戰場就是台灣,若香港遭全面鎮壓,中國對台灣的帝國主義擴張勢必撲天蓋地而來。他呼籲,台灣政府與民間必須要提高警覺,並且持續提供香港後勤支援,因為唇亡齒寒、港台一體,救香港就是救台灣。

台灣公民陣線發言人江旻諺表示,面對「港版國安法」,台灣也必須及時研擬因應措施。江旻諺指出,早在去年反送中運動初期,台灣公民陣線就曾呼籲,若未來中國政府透過強制手段,令香港的相對自主性完全喪失,行政院應根據《港澳關係條例》第60條,報請總統發布緊急命令,停止部分條例之適用。如今蔡總統也公開宣示,她將研判香港情勢,視情況取消其特殊地位,江旻諺認為,蔡總統應更進一步明確說明其具體政策手段,他建議台灣政府將香港官員、警察等政權工具之入台待遇直接適用《兩岸關係條例》,規範香港居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來台投資,應具「陸資無重大影響力切結書」,並同步建立起與香港民間的友好關係,乃至於保障香港抗爭者與因抗爭而招致入罪等港人獲得政治庇護之機會。

江旻諺強調,在2020台灣總統大選之前,全球社群見證了香港警察鎮壓集會遊行的血腥、殘忍,中國殖民香港的暴力手段更加深了台灣民眾對於「亡國感」的焦慮,而後台灣人透過大選,強力表達拒絕中國併吞的集體決心。江旻諺認為,無論選前、選後,只要中國對台的滲透與侵略意圖沒有消失,台灣支援香港的行動就不只具備道德意義,更可以阻止中國對外擴張、併吞台灣的野心。

江旻諺接著引述美國白宮近期發表的《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報告,其中表明美國政府不再採取過往40多年對中的「友善政策」,而將全面轉向遏止中國擴張的路線。江旻諺提到,當全球圍堵中國的策略結盟逐步成型,從公民社會到政府層級都應該扮演積極角色,引領全球社群,抵制中國專制政權。江旻諺表示,未來數週內,公民團體與在台港人社群將發起行動,共同拜訪多處外國駐台辦事處,呼籲國際社會因應「港版國安法」施行,提供香港抗爭者政治庇護。就日前英國媒體披露英國首相有意規劃庇護港人的相關機制,江旻諺相信,在「港版國安法」之後,救援港人將逐步成為國際民主陣營的共同象徵與使命。

民間提法規命令草案  呼籲政府落實庇護機制

台灣義務律師團發言人林俊宏律師提及,台灣律師持續在台支援香港抗爭者來台庇護工作,他認為,台灣政府確實願意提供協助,在過去溝通過程中不斷看見政府的友善的回應,然而,他強調目前制度的缺漏無法化政府承諾為具體支持,明確化《港澳關係條例》第18條以及相關庇護機制仍屬必要,台灣政府需要在此展現撐香港的決心。

台灣人權促進會難民議題專員林姝函表示,自反送中運動發生一年以來,許多香港抗爭者面臨政治追訴、生命安全的威脅而離開家園,來到台灣,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缺乏庇護法律制度,僅有《港澳關係條例》第18條的文字模糊空間,勉強提供法源,讓政府暫且回應香港抗爭者的需求。林姝函強調,更多庇護工作所需的具體細節則因為缺乏法律依據,讓政府機關「依照現行法」提供協助的承諾出現許多窒礙難行的問題,例如程序不明確、缺乏專業人力、跨部會協調困難、受協助者缺少各項資源等,這些目前都必須依靠民間協力支援,才暫時僥倖解決。

她指出,公民團體近期內將會提出《港澳關係條例》第18條下位階的法規命令草案,其中明列申請程序、程序通過效果及救濟途徑,並針對政府人力、預算制定相關規範。她強調,明確化庇護機制的目的是讓政府有法源依據編列預算、人力,解決問題。她也說明,未來將會依《行政程序法》第152條的規定,「以書面敘明法規命令訂定之目的、依據及理由,並附具相關資料」,將草案內容寄交主管機關陸委會,並期望民間版草案能夠拋磚引玉,展現公民社會共同投入庇護機制建立、撐香港的決心。

香港邊城青年理事長Kuma補充說道,考量國安法毀滅性的效應,直到疫情緩和後,預計將有大量香港抗爭者來台尋求協助。台灣公民團體建議政府超前部署,落實《港澳關係條例》第18條法規命令草案,儘速明確化庇護機制。


更多資訊詳見台灣公民陣線:
http://www.edunion.org.tw/newsrelease/20200527/

--

時間:2020年5月27日(三)09:30am
地點: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台北市鎮江街3-1號)

主持:Kuma/香港邊城青年理事長

團體發言者:
 Justine/香港邊城青年發言人
 林俊宏/支援香港抗爭者台灣義務律師團發言人
 曉琳/在台港人、台南香港關注組發言人
 吳叡人/經濟民主連合學術委員會、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江旻諺/台灣公民陣線發言人
 林姝函/台灣人權促進會難民專員

媒體聯絡人:
 香港邊城青年發起人、民間司改會倡議專員 唐小姐

出席團體:
香港邊城青年、支援香港抗爭者台灣義務律師團、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公民陣線、台灣人權促進會、台南香港關注組、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華人民主書院、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公投護台灣聯盟、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台灣青年民主協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蔡瑞月舞蹈社、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永社、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勞工陣線、青平台基金會、北社等25個公民團體

--

相關報導:

*自由時報/台港公民團體譴責中共 港版「國安法」將終結香港自治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178482

*蘋果日報/【聲援香港】救人不應淪空談! 台權會籲蔡政府建立庇護機制
https://tw.appledaily.com/column/article/860/rnews/20200527/1748524

*新頭殼/民團:譴責港版國安法 呼籲台灣明確化港人庇護機制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5-27/412598

*大紀元時報/譴責港版國安法!台公民團體盼明確化港人庇護
https://www.ntdtv.com.tw/b5/20200527/video/271514.html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WHO拒絕台灣 違反世衛憲章

黃帝穎(作者為律師、永社理事長)

想想論壇/政策想想 2020.05.25

中國武漢肺炎蔓延全球之際,台灣防疫成效受國際矚目,世界各民主文明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澳洲及英德法等歐洲127位政要聲援台灣應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

飽受世界批評隱匿疫情的WHO總幹事譚德塞與中國,仍強力杯葛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因此台灣今年迄今仍未收到世界衛生大會(WHA)邀請函。譚德塞與中國公然違反WHO憲章及文明世界期待。

事實上,WHO拒絕台灣參與,已然牴觸WHO憲章宗旨「享受可能獲得的最高健康標準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之一,不因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及社會條件而有區別」。 中國與譚德塞反對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對藉口,引用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及1972年第25屆WHA第25-1號決議,但詳閱決議全文,決議僅排除當時由蔣介石代表的政權參與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決議中並未提及「台灣」,也就是說,世界衛生組織從未決議排除「台灣」的參與。

中國與譚德塞排除台灣的說法,在國際法上根本站不住腳! 國際法權威陳隆志教授在〈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新策略:申請為會員國,不是觀察員(link is external)〉(詳參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3期/2006.03.30)論文中主張:以台灣的名義身份申請加入WHO或其他國際組織,是對「一個中國政策」攻勢的積極回應,也在向國際社會表達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屬於中國的事實。再者,台灣參加WHO有健康人權的一面,也有牽涉台灣國格的政治面,我們思考加入WHO的策略,絕對不可以犧牲國家獨立主權作為交易條件。筆者深表贊同。 

陳教授論文中指出,WHO是基於聯合國保護人權的精神而成立,以促進全人類最高的健康水準為目標,且強調「追求健康為人人應享之權利,此一權利,不因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或社會情況之不同而有所差別」。為確保地球村人民享有高度健康、完美的生活環境,自然應該儘速同意讓台灣參與,做為一個會員國。台灣需要WHO,而WHO也需要台灣。

筆者贊同陳教授以台灣名義加入WHO及其他國際組織之主張。縱使退一步採取權宜策略「健康實體」,台灣可為國際交流的醫療水準、防疫能力及衛生條件,符合促進人類應享有最高健康標準的WHO憲章宗旨。

也就是說,台灣加入WHO,縱退步言,台灣至少可以「健康實體」申請成為WHO會員或觀察員,參考台灣使用「經濟實體」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經濟實體)及世界貿易組織(關稅領域)的做法,以「健康實體」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確屬策略上的權宜之計。

台灣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是為了因應其宗旨,促進亞太地區二十一個成員間貿易與經濟的合作,共同對抗保護主義、解決貿易投資糾紛的特殊性,因此接受台灣以「經濟實體」身分成為會員。同樣的法理,台灣可為國際交流的醫療水準、防疫能力及衛生條件,符合促進人類應享有最高健康標準的WHO憲章宗旨,至少得以「健康實體」加入WHO。

綜上,台灣防疫成效受國際肯定,依據WHO憲章,WHO沒有國際法上理由拒絕台灣加入,縱退一步以「健康實體」概念加入WHO,國際要求中國與譚德塞不得台灣「衛生隔離」,仍有國際法及普世價值的高度正當性。換言之,拒絕台灣加入的WHO,不僅違反世界衛生組織憲章,更不符合民主及人權平等保障之普世價值。

【永社聲明】譴責中國暴政!對港版國安法決議草案聲明稿


永社聲明稿 2020.05.25

從去年到現在,除去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香港人幾乎每天為了即將被奪取的自由上街抗議。然而,香港警察的棍子、胡椒水、胡椒彈、鎮暴彈、水炮車也幾乎沒有停過,每場抗議都有抗爭者或路人被捕、被攻擊、被打到滿地鮮血。從雨傘運動、反送中運動,到現在的反國安法的運動,「希望」總是一如往常地只能遠眺,絕望感,日漸沉重。

五月二十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稱人大會議)提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下稱草案),並預計於五月二十八日的人大會議之中通過該草案,下一步將是立法實踐該草案預計達成的目標。

目前所謂的港版國安法草案,還只是一個決議案,具體的規範內容尚未曝光。不過,想要立法的,視中國政府那具體規範內容其實也不難想像,我們可以從已公布的草案中看出端倪,以下摘要一下草案內容:

1. 為了在香港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所以要制定相關法律。

2. 為了依法避免香港遭到任何形式的分裂所以要制定相關法律。

3. 香港特區政府應該盡速訂定並實踐相關法律維護國家安全避免分裂。

4. 香港特區政府應該設置專門機構,執行維護國家安全、避免國家分裂的任務;中國中央政府可以在香港設置具有一樣功能的機構。

5. 香港特區政府要向中央報告,維護國安防止國土分裂的狀況,包括相關推廣教育的狀況。

6. 這項決議授權人大會議可以直接跳過香港立法會,制訂所有防範、制止和懲治任何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等等中國政府不順眼的行為,並放到香港基本法的附件,取得和基本法一樣的位階。

7.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上面決議的草案不斷強調的「依法」,看起來很符合近年中國政府嘴上的「法治」,但上述的「法治」和台灣人民熟悉的「法治」,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中文語境的法治有至少有兩種含意:一種是「Rule of law」,為了不讓政府隨便侵犯人的權利,用法律限制它的各項作為;另一種是「Rule by law」政府想怎樣就怎樣,立個法就好。在台灣我們熟知的是前者,中國政府嘴上的,則是後者。

以上述中國的「法治」概念為背景,中國政府此次的立法目的,與其說要維護國安,不如說是習維尼對香港抗議者擾亂專制政權的報復行為。因此,一旦草案成立後,未來所有相關的立法,都會是中國政府藉由扼殺言論、集會、遊行甚至思想自由,用來消滅政治多元性與剷除異己的工具。

我們從李明哲案便能發現(https://reurl.cc/expNEb),在中國政府眼裡「顛覆國家」=「危害國家安全」=「分裂國土」,無論「你有沒有」,只要中國政府說「你有」就是「有」,足以將你關進監獄。若是連李明哲在網路說話發文,都能如此被中國政府抓走,便不難想像,那些為了自由、民主挺身而出的港人,未來將要面臨怎樣的困境。

另一方面,草案也指出,中國中央政府將能略過香港窘迫的民主制度中的核心機構「立法會」直接制定「反分裂」、「維護國安」等相關法律,並可以在香港設立機關執行所謂的國安和反分裂業務。

中國政府此舉,將吞蝕掉香港已經所剩不多的民主與自治。如果說「送中條例」是差點敲響的一國兩制喪鐘,「草案通過」及「港版國安法立法」,絕對會是一國兩制被中國政府丟進亂葬崗前的虐殺過程。

永社譴責中國暴政,也呼籲我國政府及立法院,重新檢視港澳條例,加速推動收留香港政治難民的法制及相關措施。

給台灣一個機會成為香港民主捍衛者的避風港,也給香港民主鬥士一個機會,一個東山再起或享受自由安穩生活的機會。台灣與國際同步,堅定守護香港民主。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FightForFreedom
#StandWithHongKong

--

聯絡人:
永社秘書處 02-2388-3997
taiwanforever2012@gmail.com

永社粉專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forever2012/posts/2913739858709520

--

相關報導:

*大紀元時報/港版國安法 台灣永社聲明:譴責中共暴政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5/25/n12134644.htm

*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聲明】譴責中國暴政!對港版國安法決議草案
 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94653

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超越520演講:下一個4年,國家將往哪裡走?

羅承宗(作者為南台科技大學財經法律所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

思想坦克/天將奔烈 2020.05.19
https://www.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20/05/19/051901

在我國政治行事曆裡,4年一次的520總統就職演說,備受各界矚目。只是,這種由層峰政治幕僚殫精竭慮、來回修改所譜出的華麗講稿,即便內容已屬冗長,但還是難以涵蓋總統未來4年的施政要項。更簡單的說,總統就職演說的政治性格遠大於政策性格。對於想要瞭解未來諸多國家大政走向的人民而言,520總統就職演說,並不能提供太多有用的資訊。

「2020台灣要贏」的政見缺漏

下一個4年,國家將往哪裡走?這個問題在蔡英文總統選舉官方網站「2020台灣要贏」裡,提供若干線索。對於民進黨來說,由於2020年為現任總統爭取連任,因此在網站「政策/政績」欄位下,所著重的在於過去3年政績的彙整介紹。包括司法改革、反毒、人權與轉型正義、所得、治安、農民、勞工、青年、樂齡、原住民、新住民、客家..等,洋洋灑灑數十項。

這個成績單,研判是層峰透過政務系統,由各機關由下而上彙整堆疊而來。那麼,這些官方臚列的政績,真的獲得人民的支持嗎?從2016年5月以來,是民進黨首次同時掌握總統與國會多數席次的局面。從2020年1月大選結果來解讀,可說是選民對民進黨首次完全執政績效的肯定。前總統馬英九以「國家退步了」為由拒絕參加520就職典禮,毋寧只是耍弄小孩子脾氣罷了。

其次,在這個官方網站,於「下一個4年」欄位下,則臚列了:「全齡照顧政策:幼兒(0─6歲)國家一起養」、「區域政策:大南方 大發展 南臺灣發展計畫」、「全齡照顧政策:長照2.0升級計畫」、「全齡照顧政策:投資青年」、「下一階段綠能政策: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綠能發展中心」與「下一階段科技政策」等區區6項,欠缺全面性,相當耐人尋味。

詳言之,回顧過去,由於國政經緯萬端,有志於競逐總統職位者,大抵都會在各領域提出針對未來的政見擘劃。我國選舉史上迄今還無人超越的壯舉,就是陳水扁總統競選2000年總統之際,於1999年出版了《新世紀 新出路 : 陳水扁國家藍圖》系列叢書,分為「國家安全」、「國家體制改造」、「財政經濟」、「國家建設」、「婦女政策」、「教育文化傳播」與「宗教政策白皮書」等7冊。

信手翻閱,當年裡頭提到的「廢除法官考試、由優秀檢察官、律師、學者選任法官」(第2冊/235頁)、「原住民族區域自治入憲」(第2冊/138頁)、「國安局為最高文職情治機關」(第1冊/60頁)等政見,即使事隔20年,這些大膽且先進的政見,仍值得吟味再三。

下一個4年,國家往哪裡走?

回到競選官方網站「下一個4年」來看,縱使是尋求連任,競選團隊也該負責任地針對國家幾個重大領域,提出候選人自己的看法。扣除掉「全齡照顧政策」、「區域政策」、「綠能政策」、「科技政策」後,難道在其他更遼闊的施政領域,諸如國家安全戰略、勞工與就業、財政與稅制、文化、司法改革等面向,競選連任的總統候選人沒有想要對人民說的嗎?

所幸天佑台灣,「政見論辯」並非2020年總統大選的主軸,「政治品格」反成了挑選總統的關鍵。以上提到的政見缺漏、甚至遠遜於韓國瑜競選網站政策白皮書的弔詭現象,基本上不影響選舉大局,大概也只有少數社科領域學者能察覺。

2020年總統選舉早已於今年1月結束。層峰幕僚理論上應從「選舉隊」替換成了「治國隊」。對於競選官方網站的政見疏漏,吾人或許可以歸咎於選舉幕僚對行政運作不嫻熟所致。

逝者已矣,面對下一個4年將推行的政策,這禮拜就職的蔡英文總統,如果在演說裡未能明白陳述,而吾人又不能在「2020台灣要贏」網站找到線索的話,補上一本針對未來4年的政策白皮書,應是比較負責任的作法。若無,在資訊不透明情況下,面對爾後的諸多重大政策推動,要如何博取人民的支持呢?遲來總比不到好,望層峰能三思。

2020年5月17日 星期日

中華民國不見了?大學殿堂的聰明與智慧

林佳和(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永社監事)

思想坦克/時事感思 2020.05.17
https://www.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20/05/15/051503

日前喧騰一時的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招名威副教授「道歉風波」,幾天下來,有了比較清楚的面貌。容我套用並略修飾網紅寰寰哥的整理─感謝他老大的同意。整個事情的緣由應是如此:

第一,招老師在課堂上說,在鏡頭前面那一位(中生),你可能吃得比較多(三聚氰胺、毒奶粉),「對,就是在講你」。

第二,中國學生投訴的不是招老師在課堂上講中華民國,而是老師在課堂上的嘲諷、揶揄、歧視中生。

第三,招老師被投訴的那段課程內容,從頭到尾沒有講中華民國。所以也不可能會有中生投訴講中華民國,也不可能會有中原校方禁止招老師在課程中講中華民國。

第四,招老師曾兩度向中生道歉,說自己一時心直口快,所以中生投訴至少部分是事實,有理由。

第五,所謂不要講中華民國,是指校方請招老師向陸生公開道歉時,不要講中華民國,以免引起中生不快。從媒體報導看來,我們無法確定,究竟是中生、還是校方主動如此要求?不論何者,校方確實請老師不要在道歉時講到中華民國。

第六,招老師第一次道歉時說,身為中華民國教授,不會歧視任何人。

事實應該很清楚了,不是原初時立委陪同爆料所指控的那般,招老師本人確實有不當的言詞,他的道歉證實這一點。不論中生,或中原大學校方,都沒有針對「上課時講中華民國」、「老師在課堂上自稱為中華民國的教授」等語,對老師提出抗議或禁止的要求。既然是事實,就該還原真相,沒有問題,有趣的是,校方要求招老師道歉時,不要提到中華民國,不然就是有聰明、無智慧。

個人才疏學淺,實難理解,為何講到自己國家之名稱,就是有聰明,一旦說出,就是沒智慧。有朋友將重點擺在:為何招老師在道歉時,一定要提到中華民國?或是,為何中生─如果有的話,或是學校,會猜想老師道歉時可能會再冒出中華民國,所以要先打預防針,務必提醒千萬別「禍從口出」?這些動機之猜測很無謂,說實在話,只有當事者清楚。

更深沉的結構問題毋寧在於:為何,大到台灣政府或民間,小至學校及師生,遠溯2008年11月陳雲林來台時的「台北戒嚴」,近臨2020年5月的中原大學三方交鋒,中華民國之名,在中華民國主權統治區域內,對中華民國國民,那麼樣的無從啟齒、尷尬難語、甚而必須去之而後快?

有人從高等教育經濟化的角度解讀,說道:因為競爭思維、經濟型企業模式,取代了實體的大學自治,所以忘掉昔日曾經美好的學術自由與大學自主吧,今日的王道叫做:應用或教育為導向之成果控制,依利益觀點衡量研究與教學之價值,以經濟活動形式開發新的財務來源,注重研究計畫型之第三人財務支助,強調商業應用之發明或類似機制,以爭取顧客之意涵爭取與競爭學生等等云云。

最後一點,在這個事件中饒富趣味:學生是客戶,教師是員工,豈有得罪客戶以保員工之理?或許,校方的有聰明、沒智慧,指的是這個。我們無法確定校方是否真確如此,但應能無礙的說,在大學經濟化的浪潮中,告別教育場域向來的學術名聲型競爭,走向更純粹的經濟功能邏輯、獲利與市場型競爭,已是不少台灣公私立大學的共同特徵。

這當然不是說,本於大學自治,就可以在課堂上侵害學生人格權,不,筆者談的不是這個,而是學校要求教員道歉的邏輯,思維模式,以及目的性導向,這才是重點。

真正令人膽顫心驚的,其實是存在台灣社會各大小角落,充斥於不同階層王公走卒各路人馬之上,那種時時不忘自我矮化、自我閹割,忘掉自己是誰的末日荒誕。政治哲學家施密特(Carl Schmitt)說:告訴我,你的敵人是誰,我就告訴你,你是誰;這句敵友關係作為政治核心的名言,完全無法用在許多台灣人身上:友敵不分,時友時敵,友就是敵,敵不妨亦友,站在真正民族主義或虛妄之血統論角度者,或尚可尊重一下,那種只想到不同形式利益好處者,自然等而下之。

別誤會,個人歡迎中生,筆者不是視之為敵,前段的友敵之述,是講試煉台灣人自己的認同與尊嚴,不是指中生。讓中生來台灣親炙民主,體驗自由與開放,思想可以奔放,但論述論證應遵守民主規則,有可能共逐理性的話,何樂不為?中生有貶抑台灣尊嚴之人,如同台灣本身亦不乏自我踐踏之徒,不足為奇,重點是吾人如何自持尊嚴而待之。

必須承認,筆者個人與中生之接觸經驗還不錯,相互尊重,清明剖析,原本即兩國,相識屬交流,你心知,我肚明,豈須諸多阿諛狡詐?對方實則多入境隨俗,本不有何期待,台灣人卻急著先自我羞辱與踐踏?

回到課堂上:有著中生的教室,教師解惑(別傳道吧),舒展自己政治社會經濟之認識與確信,講講中華民國,應是同受學術自由保障之講學自由的真諦,不該自限。所謂的尊重學生,指的是不該以教師之權勢地位,以強灌意識形態般的壓迫作為,促使學生聽訓或只能服從,進而逼使對方承認錯誤或放棄異見,這些都不該見容於課堂,但尊重包括中生在內的學生,絕不能回應以先來套思想與言論審查,不論出於自身,還是來自校方。

當代民主所謂的公民「政治聆聽」(political listening)能力,在大學裡亦不例外:師生們必須彼此學習政治聆聽能力,不同的政治內容,可以思辨,碰觸至形同宗教信仰般的政治確信,雖可戛然而止,但不是放棄,更不是認栽,尤不能變為受屈於對方而輸誠,這才是大學課堂上應有的師生尊嚴。

容我離題,分享一個人經歷。2014年4月,林義雄先生發起反核禁食運動,彼時政大校園內,到處掛滿支持反核之黃絲帶,也引發有些學生不滿,至有剪掉或撕毀黃絲帶之舉動。在課堂上,我提到此問題,告訴學生不該去破壞別人掛的黃絲帶,引發一位同學激烈不滿,說我限制「破壞者的自由」,好言說理,說不同意見者,大可自己在旁邊掛黑藍白whatever絲帶,但不能去破壞他人,這位同學說我限制他人表達意見的自由選擇,他當然可以決定要怎麼對付別人。

幾經糾纏,不斷輪迴,10多分鐘吧!我嘆口氣說:我們彼此已心證公開,意見說盡,可以回到原來的上課進度吧!這位同學盛怒,說我禁止他繼續發表言論,是限制他的言論自由……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如不存在一定程度的溝通理性,如同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說的:以論證之形式交換資訊與論述,那就真的既無智慧,也當然不聰明了。

對了,我們的國名,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叫中華民國吧,不管在鄉野市間,還是大學殿堂,不論老師是誰,不分學生從哪裡來,尊嚴之所繫,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