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穎(作者為律師、綠色逗陣協會理事、永社理事長)
綠色逗陣/時事 2019.04.09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p=1676
中國雖是獨裁國家,但熟稔民主國家的遊戲規則,以利透過資本市場、言論自由及民主選舉等方法,滲透甚至是操控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這是「獨裁者的進化」,國際社會已開始正視。當然,台灣受害特別嚴重。
對於中國製造假訊息介入台灣選舉,美國國會在2018年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發布年度報告指出,北京以散播不實訊息等多種手段,試圖妨礙台灣民主發展。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James F. Moriarty)也指出,外在勢力透過輿論風向、不實訊息,試圖改變台灣選舉結果,對台灣相當危險。
世界各國為防衛中國或獨裁勢力干預,紛紛立法或修法防治,這些民主國家同樣保障言論自由,尊重市場機制,但以制度特別管制中國等獨裁國家的干預,這是「防衛民主」的重要機制。
以專法方式進行防衛的,例如美國的《外國代理人登記法》,近年美國司法部即命令中國媒體新華社華盛頓分社和中央電視台的海外平台中國環球電視網必須註冊登記,美國聯邦調查局也用此法起訴外國網軍,其中有五名編制於上海的中國網軍遭到起訴。
華為案後,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聯合提案《電信拒絕令執行法》(Telecommunications Denial Order Enforcement Act)草案,禁止美國企業賣零組件或設備給華為、中興等中國企 業;德國與法國擬以修法方式,修正電信法,以排除華為等中國企業的5G設備,以確保資訊安全。歐盟執委會亦將擬修訂《網路安全法》,禁止中國企業參與5G網路建設。澳洲政府為防治中國資金干預,推動專法《反外國干擾法》,大幅加重從事間諜活動的刑罰,避免中國對澳洲政治經濟的滲透。
鄰國南韓則在《大韓民國國家保安法》第7條規定「明知危害國家獨立、 安全及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讚揚、鼓勵、宣傳反國家的團體及其成員收受指令者的活動,或與其合作或宣傳、煽動國家動亂者, 處七年以下勞役」,以刑罰處罰為敵(北韓)宣傳的行為人。
再以德國為例,「防衛性民主」乃因二次戰前的德國,雖有崇尚自由民主的德意志「威瑪憲法」,竟讓德國人民以「民主」的方式選出了希特勒政權,而終結了既有的「民主憲政」,濫用民族主義的威權政體,不但粉碎了國家原有的自由秩序,更將德國人民帶入二次大戰的無盡浩劫。
因此,戰後的德國基本法,基於慘痛的歷史教訓,為了鞏固「民主」,而對「民主」的行使做了最後的底限,正是為了「防衛」民主不受民主結果的顛覆,「防衛性民主」在歐洲多個民主國家發展實踐, 對任何牴觸「防衛性民主」之行為,宣告違憲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裁專制國家,尤其習近平修憲取消任期限制後, 全球民主國家更加體認到中國獨裁政體宛如帝制。習近平主張九二共識即「一國兩制」,將使民主台灣與獨裁中國成為同一國家, 必然衝擊台灣「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即牴觸民主憲法「防衛性民主」。面對世界民主國家防治中國滲透,建立民主防衛機制,台灣不能自外於國際社會。
綜上,全球民主國家紛紛以法律防衛中國或獨裁國家的干預,台灣更直接面對中國的網路、媒體等各面向滲透,當然更有立即修法或立法,並加重處罰的必要,接軌國際,防衛民主。
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
防備社群平台的武器化-網路資訊戰(一)
江雅綺(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上報/評論 2019.04.09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0823
去年11月,筆者曾為文提到,網路世界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阻斷網路假訊息透過各種操作手法的惡意傳播,法律戰是不可逆的世界趨勢。迄今4個月,筆者再次到歐洲開會,與歐洲朋友討論的感想是,網路訊息傳播與法律管制的纏鬥,不幸地沒有絲毫緩和,只有愈演愈烈。這是因為,人們愈來愈警覺,在網路資訊戰中,社群平台非常容易被「武器化」(weaponized),用來散布、宣傳、組織極端暴力、種族仇恨、恐怖攻擊的言論與主張。
今年3月在紐西蘭發生的恐怖槍擊案, 28 歲的澳籍兇手塔蘭特(Brenton Tarrant)先是在 Twitter 等平台上傳長達 74 頁的白人至上主義宣言,同時在槍殺的犯案過程中,兇手頭戴穿戴式裝置在facebook 直播。這段長達17分鐘的血腥直播影片在社群平台快速流傳。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沉痛的指出,雖然恐怖事件發生不能怪社群平台,但社群平台的確扮演著某種角色。Ardern更直接點名「社群平台不能只圖營利、而不負任何責任。」
向來,許多後進國家對網路平台的責任規範,都依循美國《傳播端正法》(Communication Decency Act)第230條的精神,認為這些平台業者就如同提供電話或郵遞的服務,只是個中間人,不需要為使用者所傳輸的內容負責。但紐國總理Ardern直接挑戰這個觀念,指出「社群平台不僅是傳遞訊息的郵差,更是內容的產製者。」換句話說,某程度上,Ardern認為社群平台勢必要為這些極端暴力的內容負起一定的責任。
4月,澳洲國會通過了一項嚴格的社群平台法律,要求類如紐西蘭清真寺槍擊的極端暴力內容,社群平台業者必須「快速移除」,否則政府可對社群平台業者如facebook 處以其年營業額10%的罰鍰、情節更嚴重者可將臉書的管理階層送進牢房關三年。至於如何才算「快速」移除呢? 澳洲總理Scot Morrison明白指出,平台業者若接到通知,超過一小時未處理,這樣的處理時程就讓人無法接受。
不久前,歐盟資深議員、資通訊和網路政策專家Erika Mann曾至台灣訪問演講,現場互動與提問均十分熱烈,Erika從全球視野談網路的架構和規範、談到網路訊息的挑戰與管制。也提到歐盟近來正針對管理大型科技平台業者提出法律草案、認為它們應對「恐怖主義」的內容負起一定的反制責任。
歐盟認為,社群平台已成為恐怖團體(如ISIS)招募人力、互通訊息與傳遞極端主張的管道。因此,歐盟提議中的「反恐法案」,包括要求這些大型平台業者,必需在接獲移除通知的一小時內、移除相關恐怖主義的內容; 開發過濾工具阻止恐怖主義的內容上傳,假設業者沒有遵守上述規則,政府可處以該公司全球營利額的4%罰款。以facebook 而言,這就意味著6億歐元的數字。
如同前年德國、去年法國管制社群平台訊息的法律,均引起正反雙方的激烈論辯,澳紐與歐盟通過或討論中的網路反恐法案,也都引發許多反對聲音或不同意見。但在正反雙方的意見中 我們仍然會發現某些共識,在全球逐漸成形:第一,社群平台在極端暴力、種族仇恨或恐怖主義的活動中,可以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第二,大型社群平台不能只求營利、而以「僅是中間人」對平台上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
即使連臉書的創辦人Mark Zuckerberhg自己,雖然百般不願但知道大勢所趨,近日投書《華盛頓郵報》呼籲政府應該快點提出明確的社群平台管制法律。台灣身處網路資訊戰的第一線,如何從技術面及法律面,防備社群平台的武器化,跟全球網路治理接軌,將是十分迫切的網路政策議題。
上報/評論 2019.04.09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0823
去年11月,筆者曾為文提到,網路世界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阻斷網路假訊息透過各種操作手法的惡意傳播,法律戰是不可逆的世界趨勢。迄今4個月,筆者再次到歐洲開會,與歐洲朋友討論的感想是,網路訊息傳播與法律管制的纏鬥,不幸地沒有絲毫緩和,只有愈演愈烈。這是因為,人們愈來愈警覺,在網路資訊戰中,社群平台非常容易被「武器化」(weaponized),用來散布、宣傳、組織極端暴力、種族仇恨、恐怖攻擊的言論與主張。
今年3月在紐西蘭發生的恐怖槍擊案, 28 歲的澳籍兇手塔蘭特(Brenton Tarrant)先是在 Twitter 等平台上傳長達 74 頁的白人至上主義宣言,同時在槍殺的犯案過程中,兇手頭戴穿戴式裝置在facebook 直播。這段長達17分鐘的血腥直播影片在社群平台快速流傳。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沉痛的指出,雖然恐怖事件發生不能怪社群平台,但社群平台的確扮演著某種角色。Ardern更直接點名「社群平台不能只圖營利、而不負任何責任。」
向來,許多後進國家對網路平台的責任規範,都依循美國《傳播端正法》(Communication Decency Act)第230條的精神,認為這些平台業者就如同提供電話或郵遞的服務,只是個中間人,不需要為使用者所傳輸的內容負責。但紐國總理Ardern直接挑戰這個觀念,指出「社群平台不僅是傳遞訊息的郵差,更是內容的產製者。」換句話說,某程度上,Ardern認為社群平台勢必要為這些極端暴力的內容負起一定的責任。
4月,澳洲國會通過了一項嚴格的社群平台法律,要求類如紐西蘭清真寺槍擊的極端暴力內容,社群平台業者必須「快速移除」,否則政府可對社群平台業者如facebook 處以其年營業額10%的罰鍰、情節更嚴重者可將臉書的管理階層送進牢房關三年。至於如何才算「快速」移除呢? 澳洲總理Scot Morrison明白指出,平台業者若接到通知,超過一小時未處理,這樣的處理時程就讓人無法接受。
不久前,歐盟資深議員、資通訊和網路政策專家Erika Mann曾至台灣訪問演講,現場互動與提問均十分熱烈,Erika從全球視野談網路的架構和規範、談到網路訊息的挑戰與管制。也提到歐盟近來正針對管理大型科技平台業者提出法律草案、認為它們應對「恐怖主義」的內容負起一定的反制責任。
歐盟認為,社群平台已成為恐怖團體(如ISIS)招募人力、互通訊息與傳遞極端主張的管道。因此,歐盟提議中的「反恐法案」,包括要求這些大型平台業者,必需在接獲移除通知的一小時內、移除相關恐怖主義的內容; 開發過濾工具阻止恐怖主義的內容上傳,假設業者沒有遵守上述規則,政府可處以該公司全球營利額的4%罰款。以facebook 而言,這就意味著6億歐元的數字。
如同前年德國、去年法國管制社群平台訊息的法律,均引起正反雙方的激烈論辯,澳紐與歐盟通過或討論中的網路反恐法案,也都引發許多反對聲音或不同意見。但在正反雙方的意見中 我們仍然會發現某些共識,在全球逐漸成形:第一,社群平台在極端暴力、種族仇恨或恐怖主義的活動中,可以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第二,大型社群平台不能只求營利、而以「僅是中間人」對平台上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
即使連臉書的創辦人Mark Zuckerberhg自己,雖然百般不願但知道大勢所趨,近日投書《華盛頓郵報》呼籲政府應該快點提出明確的社群平台管制法律。台灣身處網路資訊戰的第一線,如何從技術面及法律面,防備社群平台的武器化,跟全球網路治理接軌,將是十分迫切的網路政策議題。
2019年4月6日 星期六
言論自由日 談新聞工作者應有之職份
姚孟昌(作者為輔仁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永社社員)
民報/專文 2019.04.05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fa4e0941-0e4f-4d72-87fb-bdf66f36b334
「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簡稱RSF)評比全球國家與地區的新聞自由狀況後的最新排名,台灣名列全球第42名,位居亞洲第一。美國、義大利與日本等先進國家排名都在台灣之後。香港第70名,新加坡第151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則為176名。台灣排名自2016年以來年年進步,這成就難能可貴,特別是在有近四十年的戒嚴歷史與超過50年的黨國威權統治的台灣。足可告慰1989年4月7日因主張臺灣獨立是《中華民國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內涵而殉難的鄭南榕先生。今天, 宗教信仰、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與新聞傳播自由在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如呼吸的空氣一般,自然到令人忘記其重要性!除非是這空氣受到汙染,飄散有害人體的氣味或懸浮微粒。
大法官會議曾解釋:「因為言論自由有實現自我、溝通意見、追求真理、滿足人民知的權利,形成公意,促進各種合理的政治及社會活動之重要功能,是維持民主多元社會正常發展不可或缺之機制,國家應給予最大限度之保障。」在現代社會中,新聞傳播從業人員能否善盡第四權的責任,是實現上述重要功能的關鍵。 媒體從業人員因此承擔「身為社會公器的義務」,包括善意查證、報導真實可靠、評論客觀公正、論點理性多元與正反俱呈等。維護報導的真實性與評論的公正性是新聞從業人員的基本立場。這也是為何憲法學者堅持新聞傳播者的編輯採訪報導自由有別於媒體事業主的經營自由,前者的保障密度遠高於後者。不僅媒體老闆不能任意干預新聞編輯者工作、要求其違反媒體倫理。新聞記者也應謹守職份,嚴加自律。若稍有退讓,新聞自由的神聖性即受到侵犯。
作為政治倡議者的鄭南榕,他率先公開主張「台灣獨立」,立場鮮明。可是身為新聞媒體工作者的鄭南榕,他卻為《自由時代》雜誌訂定以下的編採信念:
一、公正無私無偏見,捍衛言論自由,藉以促進國家民主,確保世界和平。
二、以正義人道之名,致力全民福利,打擊罪惡、暴力及腐敗。
三、公平迅速地報導事實,編輯評論保持開明與公正。
四、永遠保持容忍態度,保持責任感與自尊心並維持活力與清新。
台灣是「假新聞與謠言」肆虐下的受害者
鄭南榕先生明白憲法並未賦予新聞傳播者不受約束、任行己意的權利。上述編採信念就是他的自我宣誓與自律約束。新聞自由是要令媒體成為公民社會監督政府、教育民眾、社會溝通的工具。若公民社會不能尊重並保障新聞自由,或是新聞傳播者不能為公民社會做出積極貢獻,兩者均將受到嚴重損害,終將一起淪為極權統治下的犧牲品。
當台灣新聞傳播者已享受到空前未有的報導自由時,「無國界記者組織」也提出嚴重警告:「台灣已是不實資訊的主要操作標的,是『假新聞與謠言』肆虐下的受害者。被收買或被滲透的媒體經營者持續侵犯新聞記者的獨立性與專業性,各種勒索、恫嚇和騷擾等手段對世界的新聞自由已然造成威脅。」在這樣的危機中,鄭南榕先生的精神再次激勵眾多新聞傳播工作者:「我主張新聞無畏,消息無偏。All the news without fear or favor.」
今年4月7日是鄭南榕先生為自由信念與民主台灣殉難的三十週年。期待他那拒絕黨國威脅利誘,堅持公正自主的典範繼續引導我們,為開啟民智、實踐公義和關懷人道,努力奮鬥。
民報/專文 2019.04.05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fa4e0941-0e4f-4d72-87fb-bdf66f36b334
「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簡稱RSF)評比全球國家與地區的新聞自由狀況後的最新排名,台灣名列全球第42名,位居亞洲第一。美國、義大利與日本等先進國家排名都在台灣之後。香港第70名,新加坡第151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則為176名。台灣排名自2016年以來年年進步,這成就難能可貴,特別是在有近四十年的戒嚴歷史與超過50年的黨國威權統治的台灣。足可告慰1989年4月7日因主張臺灣獨立是《中華民國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內涵而殉難的鄭南榕先生。今天, 宗教信仰、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與新聞傳播自由在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如呼吸的空氣一般,自然到令人忘記其重要性!除非是這空氣受到汙染,飄散有害人體的氣味或懸浮微粒。
大法官會議曾解釋:「因為言論自由有實現自我、溝通意見、追求真理、滿足人民知的權利,形成公意,促進各種合理的政治及社會活動之重要功能,是維持民主多元社會正常發展不可或缺之機制,國家應給予最大限度之保障。」在現代社會中,新聞傳播從業人員能否善盡第四權的責任,是實現上述重要功能的關鍵。 媒體從業人員因此承擔「身為社會公器的義務」,包括善意查證、報導真實可靠、評論客觀公正、論點理性多元與正反俱呈等。維護報導的真實性與評論的公正性是新聞從業人員的基本立場。這也是為何憲法學者堅持新聞傳播者的編輯採訪報導自由有別於媒體事業主的經營自由,前者的保障密度遠高於後者。不僅媒體老闆不能任意干預新聞編輯者工作、要求其違反媒體倫理。新聞記者也應謹守職份,嚴加自律。若稍有退讓,新聞自由的神聖性即受到侵犯。
作為政治倡議者的鄭南榕,他率先公開主張「台灣獨立」,立場鮮明。可是身為新聞媒體工作者的鄭南榕,他卻為《自由時代》雜誌訂定以下的編採信念:
一、公正無私無偏見,捍衛言論自由,藉以促進國家民主,確保世界和平。
二、以正義人道之名,致力全民福利,打擊罪惡、暴力及腐敗。
三、公平迅速地報導事實,編輯評論保持開明與公正。
四、永遠保持容忍態度,保持責任感與自尊心並維持活力與清新。
台灣是「假新聞與謠言」肆虐下的受害者
鄭南榕先生明白憲法並未賦予新聞傳播者不受約束、任行己意的權利。上述編採信念就是他的自我宣誓與自律約束。新聞自由是要令媒體成為公民社會監督政府、教育民眾、社會溝通的工具。若公民社會不能尊重並保障新聞自由,或是新聞傳播者不能為公民社會做出積極貢獻,兩者均將受到嚴重損害,終將一起淪為極權統治下的犧牲品。
當台灣新聞傳播者已享受到空前未有的報導自由時,「無國界記者組織」也提出嚴重警告:「台灣已是不實資訊的主要操作標的,是『假新聞與謠言』肆虐下的受害者。被收買或被滲透的媒體經營者持續侵犯新聞記者的獨立性與專業性,各種勒索、恫嚇和騷擾等手段對世界的新聞自由已然造成威脅。」在這樣的危機中,鄭南榕先生的精神再次激勵眾多新聞傳播工作者:「我主張新聞無畏,消息無偏。All the news without fear or favor.」
今年4月7日是鄭南榕先生為自由信念與民主台灣殉難的三十週年。期待他那拒絕黨國威脅利誘,堅持公正自主的典範繼續引導我們,為開啟民智、實踐公義和關懷人道,努力奮鬥。
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
0420「中美貿易戰,台灣怎麼站?」永社座談會(備用版)
敬請報名:https://goo.gl/forms/t1wadTEHdOKvBDB22
2018年3月,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召開記者會,要求中國主動消弭一千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這場不見煙硝的戰爭,卻劇烈影響全球政治經濟局勢。
戰爭至今尚未落幕,夾在美中兩大巨人之間,台灣究竟面對著什麼樣的處境?產業又要如何來因應?對於你我有什麼實際影響?對此,永社邀請橫跨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從產業、勞動、科技、網路、國際政治等面向,讓大家快速了解:中美貿易戰,台灣怎麼站?
時間:2019.04.20(六)10:00-12:00,09:30開始報到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 3B會議室(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三樓)
主辦單位:永社
主持人:
江雅綺/臺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與談人:
*產業人權篇
〈美中大包圍賽局下的科技產業〉
藍弋丰/TechNews科技新報總監
〈貿易自由主義vs貿易保護主義下的勞動人權〉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科技新創篇
〈5G時代的雲端應用產業策略〉
魯堯/是方電訊協理、台灣網路維運社群主席
〈中美貿易戰對新創公司的衝擊〉
江健榕/博士、Blaysolutions 創辦人/CEO
*地緣政治篇
〈中美爭霸下台灣的國際機會與策略〉
賴怡忠/台灣智庫執行委員
〈修昔底德陷阱與美中爭霸〉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
時間分配:
主持人10min、與談人15min、綜合討論25min
視覺設計:禇婉琳
備註事項:
1. 現場提供冷熱水,為落實環保,請各位參加者盡量自備環保杯。
2. 為持續座談會熱度,若您有飲食或如廁需求,請自行安靜前往。
3. 綜合討論時段每人發言請以2分鐘為限(含講者)。
4. 本場活動完畢後一週內,除事先說明不方便錄影的部分以外,將上傳現場錄影檔案及相關資料、紀錄至永社網站,歡迎上網觀看。
敬請報名:https://goo.gl/forms/t1wadTEHdOKvBDB22
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54006411719210/
陳明通主委的錯 錯在不該扯到禽獸
姚孟昌(作者為輔仁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永社社員)
民報/專文 2019.04.03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48e25f2f-c8da-48dc-b811-0612d0f70e6f
在125年前,馬偕博士曾感慨地說:「居住在台灣的漢人與平埔族人,普遍欠缺對物質以外事物的追求之心。」
日前,陳明通主委接受電台訪問時說:「人若只顧腹肚,這與禽獸有什麼差別?」這話的確很難聽,可是話語背後的勸告值得深思。在孔孟教導中,經常把人與禽獸一起比較。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孟子直言,人跟禽獸間差異真的不大。最大差別在於人有理性與思辨能力,可以判斷真假是非與對錯,會追求超越感官口腹之慾的價值觀。孟子稱此價值觀為「仁義」。孟子提醒世人,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就當認真受教育,努力脫離愚昧虛謊。
佛陀也曾以「禽獸尚知孝親,人豈能不如禽獸?」為喻。在一般日常用語中,獸性獸行也經常用來比喻某些欠缺文明與違反法紀的言行。可知,「禽獸」一詞在此是用來描述一種狀態,形容人只求滿足物質慾望,卻不知追求精神層面的提升。台灣人是否都處於這種狀態?當然不是!但是否就此認定陳明通主委失言,認為他在指責追求溫飽的人民是「禽獸」?這也太無限上綱了!陳明通受訪之所以引發爭議,恐怕是有人故意曲解,意圖紊亂閱聽人的理解。這比陳明通的言辭失準更應該被社會譴責。
平心而論,台灣大眾文明觀確實較少關注精神層面的需求與滿足。即使在信仰層面,台灣人看重外在的排場表現也多於個人內心性靈的昇華。台灣教育多強調速成與功利性,長期忽略人文藝術與哲學思辨等基礎課程。由於整個社會欠缺結合精神與物質之全人養成教育,於是台灣在經濟發展及物質建設固可與先進國家比肩,卻在文化創作與精神建設上,落後不少。
世上有比顧肚腹更重要的事
當年馬偕曾帶學生爬觀音山,師生們走的氣喘吁吁,手腳都被藤蔓芒草割傷,狼狽不堪。好不容易上到山頂,學生抱怨這是吃飽換肚餓嗎?辛苦爬山有何好處呢?馬偕卻看到淡水河口開闊、七星山脈雄峻、平原稻浪翻飛,溪河漁帆點點。他頓時忘記身體的疲累與飢渴,口中不住地讚嘆造物之奇美。這就看出有種人跟另外一種人的差別了。有種人只在意自己肚腹飽足與身體舒適,他們將獲取物質享受當作人生全部。另外一種人,他們能欣賞自然之美、他們想探究事物之理。他們看重公理正義、關心受壓迫者的處境,甚至願為爭取他人權益而犧牲自己。馬偕想教導台灣人的,就是孟子口中的仁義之道,是人應有的情操與品格。馬偕告訴台灣人,這世上確實有比顧肚腹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能被買收的人性尊嚴與獨立人格。這是禽獸所沒有的,當然也不會是禽獸所能理解顧惜。
因此,若陳明通主委有錯,就是錯在電台訪問中不該扯到禽獸。國家施政與動物們又有何干?陳明通主委應該清楚地告訴國人的是,當台灣安全受到威脅,當兩岸政策存在許多不確定時,他會如何領導所部以保障人民權益、執行國家政策。話語扯到禽獸,真的是沒有必要!
民報/專文 2019.04.03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48e25f2f-c8da-48dc-b811-0612d0f70e6f
在125年前,馬偕博士曾感慨地說:「居住在台灣的漢人與平埔族人,普遍欠缺對物質以外事物的追求之心。」
日前,陳明通主委接受電台訪問時說:「人若只顧腹肚,這與禽獸有什麼差別?」這話的確很難聽,可是話語背後的勸告值得深思。在孔孟教導中,經常把人與禽獸一起比較。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孟子直言,人跟禽獸間差異真的不大。最大差別在於人有理性與思辨能力,可以判斷真假是非與對錯,會追求超越感官口腹之慾的價值觀。孟子稱此價值觀為「仁義」。孟子提醒世人,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就當認真受教育,努力脫離愚昧虛謊。
佛陀也曾以「禽獸尚知孝親,人豈能不如禽獸?」為喻。在一般日常用語中,獸性獸行也經常用來比喻某些欠缺文明與違反法紀的言行。可知,「禽獸」一詞在此是用來描述一種狀態,形容人只求滿足物質慾望,卻不知追求精神層面的提升。台灣人是否都處於這種狀態?當然不是!但是否就此認定陳明通主委失言,認為他在指責追求溫飽的人民是「禽獸」?這也太無限上綱了!陳明通受訪之所以引發爭議,恐怕是有人故意曲解,意圖紊亂閱聽人的理解。這比陳明通的言辭失準更應該被社會譴責。
平心而論,台灣大眾文明觀確實較少關注精神層面的需求與滿足。即使在信仰層面,台灣人看重外在的排場表現也多於個人內心性靈的昇華。台灣教育多強調速成與功利性,長期忽略人文藝術與哲學思辨等基礎課程。由於整個社會欠缺結合精神與物質之全人養成教育,於是台灣在經濟發展及物質建設固可與先進國家比肩,卻在文化創作與精神建設上,落後不少。
世上有比顧肚腹更重要的事
當年馬偕曾帶學生爬觀音山,師生們走的氣喘吁吁,手腳都被藤蔓芒草割傷,狼狽不堪。好不容易上到山頂,學生抱怨這是吃飽換肚餓嗎?辛苦爬山有何好處呢?馬偕卻看到淡水河口開闊、七星山脈雄峻、平原稻浪翻飛,溪河漁帆點點。他頓時忘記身體的疲累與飢渴,口中不住地讚嘆造物之奇美。這就看出有種人跟另外一種人的差別了。有種人只在意自己肚腹飽足與身體舒適,他們將獲取物質享受當作人生全部。另外一種人,他們能欣賞自然之美、他們想探究事物之理。他們看重公理正義、關心受壓迫者的處境,甚至願為爭取他人權益而犧牲自己。馬偕想教導台灣人的,就是孟子口中的仁義之道,是人應有的情操與品格。馬偕告訴台灣人,這世上確實有比顧肚腹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能被買收的人性尊嚴與獨立人格。這是禽獸所沒有的,當然也不會是禽獸所能理解顧惜。
因此,若陳明通主委有錯,就是錯在電台訪問中不該扯到禽獸。國家施政與動物們又有何干?陳明通主委應該清楚地告訴國人的是,當台灣安全受到威脅,當兩岸政策存在許多不確定時,他會如何領導所部以保障人民權益、執行國家政策。話語扯到禽獸,真的是沒有必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