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2024永社年度感恩募款餐會「守護民主,風雨同行」

顯示具有 -司法正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司法正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7月31日 星期一

PART II【研討會】 識別、哀悼、和解:增訂加害者法制於轉型正義實踐之必要性 |永社2023工作坊




【活動說明】

對威權統治時期暴行的揭露,是轉型正義的一項嚴峻工作。轉型正義工程要面對「時間」不斷將人、事、物證埋沒的問題,以及連結歷史與社會的挑戰。

2022年促轉會解散前,於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裡訂定第四章:加害者之識別、揭露及處置,用以規範加害人之定義、識別、追究、處置。隨後促轉會解編,行政院提出部分促轉條例修正案,在同年五月中於立法院部分三讀通過,其中並將加害者處置工作移交法務部。根據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決議,加害者識別、揭露及處置將由法務部主責訂定專法,惟法務部至今尚未有明確之法案進度。然而,於轉型正義工作,這是一個隱然中斷實則迫切的任務:「指認加害者」。

台灣歷經近半世紀禁言、洗腦的白色恐怖時期,如今轉型正義工作較廣泛為民眾所知。相較以往,被害者雖更有機會公開述說過往經驗,但台灣至今未能立法去識別及追究威權統治時期的加害者,使被害者至今仍無法真正平反,社會離真相的距離仍然遙遠。

隨著加害者、被害者逐漸高齡化與過世,許多究責工作還來不及開始,已不知如何繼續。「和解」一詞對許多被害者來說,已成為不可能觸及之事。

本場研討會探討大框架的轉型正義法制進程,並進一步討論「加害者識別及處置」於台灣的制度設計與實踐中如何可行。

PART I 【導覽+座談】留?不留?遊蕩在地方的威權幽靈:談不義遺址保存|永社2023工作坊

 



【活動說明】

台灣社會距離白色恐怖時期,已過了數十年。「不義遺址」意指曾經作為威權體制服務的場所,用以虐待、監禁、運送、處決、掩埋該時期政治受難者,從物件到建築、場域、地方,它們不僅是具體的物理空間,也代表特定時空的事件背景。

隨城市發展,不義遺址因各種開發案而逐漸失去原貌,仍有遺構文物者已屬少數,多數僅留文字記載。然而,保存不義遺址與去除威權象徵的工作密不可分,不義遺址若難以辨識,也表示該歷史事件的記憶再無物質憑依;將使艱難的「去除威權象徵」討論更加無以為繼。

此外,在所剩為數不多的不義遺址保存運動過程中,民眾很難能實際參與保存的規劃,經常遇到政府資訊不公開、無法取得足夠檔案的問題;另一方面,不義遺址的調查研究工作缺乏足夠的可近用資源,也使得在地的民間團隊難以形成、延續。

據悉,文化部已擬具「不義遺址保存條例」專法草案;作為主管機關的文化部,對於不義遺址的保存工作,要如何確保每一處基地能有充分的調查研究、並能據以保存?針對不義遺址的硬體規劃及保存方案,如何能體現該地的場所精神、並具有教育意義?「安康接待室」及「華山貨運站月台」在漫長保存運動中的經歷與困境,或可做為探究的線索。

【與時間賽跑:促進轉型正義工作、通往社會共識之路 |永社2023工作坊】



[工作坊說明]
2022年5月,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下稱促轉會) 解散,原有業務移轉給行政院轄六個部會依據有關專業接手執行。然而台灣針對威權統治時期不法行為的轉型正義工作,有諸多重要課題如:去除威權象徵、辨識不義遺址及保存、對加害者究責、扶持民間考掘相關歷史、蒐集政治檔案與開放應用…等,至今多仍未能有妥善處理。由於台灣轉型正義法制設計如今仍不完整,台灣社會、受害者、其遺族如今面對威權遺緒,仍要面對轉型正義相當初期的問題:公開政治檔案、還原真相、識別事件加害者。
與此同時,威權統治時期的人、事、場景多已消逝,或轉換面貌,台灣的轉型正義工作正在面臨嚴峻的時效問題: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及遺族都已高齡,能等待平反的時日已然不多。
永社於促轉會解散滿已一年、但轉型正義法制仍不完備的今時,舉辦一系列工作坊,並邀請於相關議題耕耘已久的單位、團體共同合辦,望能督促相關部會盡速完善修法。
※各場次活動訊息、講者及題綱介紹、活動前建議閱讀等資訊,將陸續更新
※名額有限,已開放報名: https://forms.gle/JgwJ8mM8iJEaCLgd9

2023年7月20日 星期四

恢復特偵組 侯友宜國際法盲

黃帝穎(作者為台灣國家聯盟決策委員、律師、永社副理事長)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3.07.20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提「恢復特偵組」政見,國民黨中央也正式召開「力挺侯友宜新建特偵組,遏止貪腐進行式」記者會,完全無視世界民主國家檢察法制發展,簡直國際法盲!

類似我國特偵組的設計,世界民主國家紛紛發現,檢察權力集中即有濫權及介入政爭的高度風險,因此均已廢除不用,例如:美國曾有「獨立檢察官」,但美國社會質疑獨立檢察官功能不彰、介入政爭,因此美國國會在一九九九年讓獨立檢察官走入歷史。

鄰國日本特搜部的制度設計,是將特搜部設於地方檢察署內,不會發生我國最高檢特偵組的權力集中問題。更明顯的例子,是南韓成立卅二年的「中央搜查部」(相當於我國特偵組),同因社會高度質疑政治介入,而在二○一三年四月走入歷史。

侯友宜如稍微有國際觀與民主法治素養,就可輕易發現,特偵組的權力集中、辦案不公問題,從前述美國廢除獨立檢察官、日本特搜部設在地檢署和南韓廢除中央搜查部等比較法,特偵組早已無存立空間。

如果依照侯友宜的落後主張,總統蔡英文其實可獲得很多政治利益,一旦比照前總統馬英九任內「黃世銘的特偵組」的運作方式及馬英九洩密案無罪之見解,蔡總統大可聽取特偵組監聽侯友宜的報告,再召集林佳龍秘書長與行政院長到官邸做政治協調,因事涉中央地方垂直權力分立,然後由特偵組召開「切勿錯過」記者會,驚爆侯友宜的監聽通訊內容。

特偵組更可以全面監聽侯家關係人,比照一○○年特他六十一號「一票監聽吃到飽」,全面監聽侯友宜及百間房產「凱旋苑」等所有關係人,最後當然由蔡總統聽取特偵組報告。

以上的想像舉例,用意旨在凸顯侯友宜「恢復特偵組」的法治觀念之落後與國際法盲,同時肯定蔡政府「自廢武功」,自廢政爭利器特偵組,讓台灣法治接軌民主世界。

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

【永社聲明】立法院應修正大法官任命相關規定,並落實同意權之審查

【永社聲明稿】

立法院應修正大法官任命相關規定,並落實同意權之審查

2023/07/04 台灣永社

立法院於今(2023)年621日,針對四位大法官被提名人最高法院法官蔡彩貞、監察院秘書長朱富美、台大法律系教授陳忠五、律師尤伯祥四人,進行人事同意權之表決;民進黨團以過半數優勢席次及甲級動員,使四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均通過同意門檻,四位大法官將於九月底正式上任。投票前一天,620日的立法院全院審查程序,共有九位立法委員針對四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分別進行15分鐘問答;當天,四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在少數立法委員倉促且短暫的「審查」後落幕。

永社認為,本次大法官人事任命之過程,再度突顯出現行大法官任命制度的不健全。首先,大法官任期交錯制度尚未被導正;其次,立法院行使同意權的審查過程過度倉促,不論立委與大法官被提名人的詢答狀況如何,都只召開一次審查,難以充分就憲政問題進行對話。再者,四名大法官被提名人「聯合」拒絕回應民間團體問卷及民間提問,不但是我國首例,此舉亦將社會對話的空間縮減至零。

上述不夠健全的大法官任命制度,不但可能已經為台灣選出不適任的大法官[1],也再為明年的大法官提名與任命埋下隱憂。

仍有缺陷的審查程序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對於大法官被提名人之審查,欠缺較完善規定,至今仍未修正,導致本次審查出現以下程序正當性問題:

1.        現行制度並未明訂或授權訂定立委的審查指引,只規定參加表決之立委人數,且為不記名表決,難以確保審查程序反應民意,並使表決受人民監督。因此,審查與表決程序具有代表性的瑕疵。

2.        分批審查恐導致每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受審查之密度不一,或過度聚焦特定議題,使可判斷該位被提名人適任與否的資訊量嚴重減少。

3.        就本次立法院行使職權之過程可見,從公布被提名人選到立法院審查、表決,總共不到三週。時程匆促,且質詢過程之憲政問題比例不高。

未來,若立法院的人事權行使要能夠具有監督制衡的作用,則應透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之修法,提升審查品質、確保審查時間足夠充裕、並使投票過程能充分揭露每一位立委的意向,避免同意權的行使流於形式。

被提名人拒答民團提問

如前所述,立法院同意權之行使仍有制度上的缺陷,立法委員投票時,需要有更充分的資訊做出對民意負責的選擇。而民間團體對被提名人提出憲政問題,是一個可立即填補社會對話空缺的替代方案。不過,日前大法官被提名人還未上任,就以聯合聲明拒絕回應民間提問,理由是「要尊重立法院的職權」。

各個被提名人皆為法律專家,有數十年的實務經驗,應該要對上述同意權審查過程的缺陷有所認知。不料,作為憲政秩序於制度中的最後一道防線的未來成員,卻以尊重「有瑕疵」的立法院職權行使為由,怠於補足司法院大法官的民主正當性。本次被提名人選做出這種忽視民主需求的行為,未來是否可以積極維護民主憲政秩序?亦令人擔憂。

回到620日的立法院審查來看:本次審查共有九位委員提問,每一位大法官被提名人都只有五位委員提問,其中,委員提出的憲政問題屈指可數。另一方面,大法官職責為守護憲政秩序,本應盡量回應憲政問題,但卻出現被提名人迴避問題,甚至唬弄立委的狀況。以下,永社摘要質詢過程中的幾題詢答情形,作為審查之側記與觀點之補充。

一、  死刑存廢與否?

立委提出問題核心為「是否贊成廢除死刑?」以下分別列被提名人回應:

蔡彩貞、朱富美:基於法官倫理,對於繫屬中案件不方便發表意見。

尤伯祥:馬英九任內已簽署兩公約,這兩號公約裡面(註:參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六條)要朝向廢除死刑前進。既然簽署,兩公約已成為國內法,國家有義務遵照,贊成在民意基礎上逐步朝向廢死。

陳忠五:現行法上,死刑存在合法,窮盡所有救濟程序後,如果該執行我認為也該執行。

首先,《法官倫理規範》從頭到尾並沒有禁止法官於「不影響審判公正」下,表達自己的任何觀點。朱富美與蔡彩貞兩人皆為現任資深法官,卻於國會稱其基於法官倫理不應該回答「是否支持廢除死刑?」這個問題。兩位資深法官究竟是說謊愚弄民意代表,進而愚弄人民?或是根本搞不清楚《法官倫理規範》對於法官公開發表言論之限制?

另外,王怡玎委員向蔡彩貞被提名人詢問刑事案件進入憲法法庭後是否有審理期限,作為資深法官的蔡彩貞竟回答:「我不是很清楚大法官釋憲是否有時限」。不管是以前的《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或是現行《憲法訴訟法》,都分別有明文,若是經言詞辯論案件,依舊法一個月內宣示;依新法三個月內宣示。這種多數法律系的大學生都會回答的問題,作為資深法官,怎麼能夠搞不清楚?

二、  刑案辯護人訪談證人制度

大法官被提名人尤伯祥於審查一開始自述時,就針對律師於法庭外訪問證人之法律依據、及被指涉己之爭議進行說明。上述所指之刑案辯護人訪談證人制度,可稱是本次大法官公布被提名人選後,有最多社會對話之議題,各界討論亦進一步肯定辯護人訪談證人之必要性;另一方面,永社認為有關尤伯祥之爭議已經多次討論,顯無違法問題。立法委員洪孟楷、林德福委員等人於立法院正式審查時段再次針對相同問題重複提問、質問尤伯祥是否涉及教唆偽證?顯然是浪費時間,且減損了立法院審查過程可供判斷該被提名人適任與否的資訊。

三、  市地重劃之同意門檻是否太高?

湯蕙禎委員提出關於「市地重劃」制度中,人民財產權是否受到足夠保障?少數地主反對造成發展遲緩,同意門檻是否過高?等問題。然而,湯蕙禎委員似僅將焦點置於財產權,忽略「市地重劃」可能涉及複合權利侵害:居住權、工作權等,受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

本題於審查過程中因回答時間不足,陳忠五略回:比例原則的操作應注意侵害手段跟所要追求的目的是否相當;尤伯祥亦簡短回應:除涉及財產權保障外,應注意涉及財產權的剝奪限制,應踐行正當法律程序,即消音。

永社認為,市地重劃是否符合「比例原則」?不應該只以財產權論定,亦應檢討該手段對於人民居住權、工作權等其他權利的侵害是否適當;進一步談,市地重劃以外,台灣還有其他的開發方式,如土地徵收、都市更新等。近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0年度訴字第860號判決指出:「徵收並非調整居住環境唯一且必要之方法,開發對人民生活環境所生之外部性效應,尚有對負外部性生產者課予負擔或對受該外部性影響者給予補貼等利害調整措施,不得以外部性改正之公益而特別犧牲人民土地所有權,是以解決環境外部性為由強予徵收,手段欠缺正當性、必要性。」可為相關土地開發中,行政機關對人民處分是否正當與必要的重要參照。

四、  祭祀公業之派下權,仍存在性別歧視問題

王婉諭委員向被提名人提問略為:2015年時,司法院釋字第728認為,基於私法自治及法秩序安定,對《祭祀公業條例》依「規約」排除女系子孫派下權予以尊重。112年憲判字1判決中,雖承認該條例存在性別歧視問題,並肯認平等原則,但最終並未受理變更第728號解釋。上開判決導致現行制度下,派下員大會仍有可能通過規約,排除女性子系成為派下員。

這項問題的重要性在於,司法院大法官作為民主社會對抗多數的關鍵,應該肩負起為少數人的基本人權對抗社會主流價值的任務,但112年憲判字1號的結論並未選擇人權價值。

被提問的尤伯祥和陳忠五,都認為現行《祭祀公業條例》中,確實存在尚未解決的性別平等問題,仍待日後違憲審查處理。永社認為這個問題,不應只等待大法官處理,立法院也要檢討,因為立法院可以直接改掉《祭祀公業條例》涉及歧視部分,並且能比司法院快。

最後,本次大法官任命過程中,大法官的「任期交錯制」亦被各界重新檢討。2008年,前總統馬英九首度不考慮憲法增修條文所創設的大法官任期交錯機制,一次提名5位大法官並經立法院表決通過,導致時任15位大法官均由同一任總統提名。(參:是誰打亂了大法官的「任期交錯」制度 -- 上報 / 評論 (upmedia.mg))此舉使往後各任總統於任期內,都有機會提名司法院超過三分之二的大法官。永社認為,要改善如今問題,立法院應可討論修正《司法院組織法》,並同時提出相關修憲案,以使大法官之任期與任命可於修正後符合民主憲政秩序之精神。



[1] 1:「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出具評鑑報告指出,蔡彩貞應不適合擔任大法官。聯盟認為:「從被提名人的學識品德與司法性格來看,她在公職上不僅未能一視同仁、平等尊重,與外界溝通能力欠佳,難以期待她會關懷社會弱勢、傾聽多元意見。司法行政職務上的功過,確實可能人言亦殊,不同的角度可能理解與觀察截然相反,然而綜合其他指標,在憲政人權理念方面,被提名人歷任司法要職,不僅未能積極促進相關法制與司法實務朝向符合人權公約的方向努力,並且對於「改革最高法院」這種可以確保人民權益的活動持反對態度,而只會顢頇地捍衛過去最高法院僵化、沉痾的審判作為。至於在學識及專業能力部分,被提名人缺乏對社會多元面向的關懷與論述能力,不具備大法官所應有的格局、視野與廣博學識能力。綜上所述,從前述三大面向的論證與說明,應認被提名人並不適任大法官一職。」


2023年5月15日 星期一

中天電視台換照案:導讀與後續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長)

思想坦克 2023.05.15

2023年5月10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終於就2020年11月下旬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以下簡稱通傳會)駁回中天新聞台換照案作出一審判決(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9年度訴字第1435號判決)。身處寬頻光世代,一場耗時2年多的一審審理,恐怕會讓許多人忘了本案原委為何。以下先謹將事實概要略為整理如後。

中天電視公司係《衛星廣播電視法》第2條第4款之衛星頻道節目供應事業,前於2014年為所經營之中天新聞台申請換發執照,經通傳會2014年12月許可在案,執照有效期間為6年。嗣於執照期間屆滿前6個月之2020年6月間,中天電視公司規定檢具相關資料申請換照,經通傳會2020年11月18日第938次委員會以營運不善為由決議駁回換照申請。中天電視公司不服提起行政訴訟,訴請撤銷原處分、請求被告作成准予換照處分,並請求通傳會給付新臺幣79億餘元及其利息。

北高行判決呈現「一部勝訴、一部敗訴」狀態
中天電視公司在本案的訴訟的3個請求,亦即:撤銷原處分、准予換照處分以及給付79億餘元,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了准予換照與給付79億餘元請求,至於通傳會駁回換照申請的原處分則遭撤銷,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並要求通傳會應依本判決法律見解作成決定。對雙方而言,判決結果呈現「一部勝訴、一部敗訴」狀態。

有關中天電視台換照案的諸多贊否議論,在2020年11月通傳會駁回換照申請之際在公共論壇上甚為喧騰,本文姑且略而不談。經2年多的審理與沉澱,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實則以一個出乎公眾討論射程範圍以外的程序瑕疵,作為本次撤銷通傳會2020年11月駁回換照處分理由。

詳言之,法院相當謹慎先重申了針對獨立機關處分的審理原則,指出「…考量被告經由多元專業委員組成之委員會,透過合議決策模式,及對外公開資訊、徵詢意見或舉辦聽證會等公共參與程序,對於具體個案所作成之決定,因具備多元專業性及民主正當程序之要求,行政法院固應給予相當之尊重,而採取『較低之審查密度』…」,但又例外地提出「…對於決策事實基礎有無錯誤、是否資訊不完全、理由的形成是否出於正當程序等節,法院仍應審查,以確保獨立機關的依法行政」等語,作為法院審查獨立機關處分之正當基礎。而這段用語,即為法院本次撤銷駁回換照處分的起手式鋪陳。

北高行以程序瑕疵為由撤銷NCC原處分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究竟用什麼程序瑕疵作為撤銷原處分依據?一言以蔽,問題出在換照評分表新舊版本使用差異問題。歸納而言,2018年2月起通傳會有個全面新修正的評分表,用以作為營運計畫5個審查項目的評分標準(24、12、12、6、6 / 60)。但通傳會2020年11月駁回換照處分之際所使用的換照評分表,卻係以2018年2月前的舊評分表(25、15、10、5、5 / 60)。對此程序瑕疵,法院認為「形同改變執照的核發標準」,已造成該5個審查項目之決策事實「基礎錯誤而資訊不完全」,而「足以影響審議不予換照之結論」。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要求通傳會應依本判決法律見解作成決定,言下之意就是希望通傳會能依據2018年2月起新修正的評分表作為准駁換發執照申請之依據。另值得附帶一提的是,至於中天電視公司曾多次指出的換照諮詢會議程序諸多問題,如:鑑定人資格、資料現場才收到、不允許用PPT輔助說明…等,這部分法院則概以「不影響被告委員會議因實質審議所作成意思決定之合法與否」為由,予以駁斥。

從這裡,也可察覺針對這個備受社會高度矚目的棘手案件,三位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們頗為小心翼翼將本案戰場劃定為程序瑕疵問題,未跨入審查獨立機關准駁意思決定的實質領域。

本案又不得不讓人聯想同樣也是涉及中天電視公司、今年3月下旬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確定的「鳳凰雲」案(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111年度簡上字第12號判決)。該案緣於2019年2月間中天新聞臺製播「異象?!三市長合體天空出現『鳳凰展翅』雲朵」新聞;續於同日晚間製播「民俗專家:大吉現天侯盧韓齊聚天顯『鳳凰雲』?!」新聞,經通傳會以內容未經事實查證,引導民眾將特定政治人物與怪力亂神之說進行結合,認中天電視公司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第27條規定,依同法第53條第2款規定,於2019年5月裁罰40萬元。

北高行著重程序問題,非涉實質審查
其間曲折的上訴與發回過程基於篇幅關係姑且省略,該案最終通傳會40萬元罰單遭撤銷確定的箇中原因,也是出在程序性說理問題。詳言之,通傳會於裁罰前曾提送2019年第3次諮詢會議,且該次諮詢會議出席委員共計16人,其中12人認定系爭新聞未涉違法,僅有4人認定系爭新聞違法,該次會議並決議建議處理方式為「發函改進」。

法院指出。若通傳會若決議不採諮詢會議建議,自應說明其不採納諮詢會議建議理由,並作成詳實之會議紀錄,俾供外界檢視其所為判斷之正確性及正當性。由於通傳會第848次委員會議紀錄之內容,僅有判斷結論之記載,至於其判斷理由則付之闕如,而原處分理由中,更是片斷擷取該次諮詢會議少數委員之部分意見,對於多數委員認為系爭新聞並未違法之意見置之不論,因此法院遂指出通傳會所為判斷之正確性即因欠缺理由而無從獲得擔保。

換言之,在本案中,法院明確闡明前階段諮詢委員會的新聞處理建議,雖非不能被後續的通傳會會議推翻。但當12/16的多數諮詢委員認為本案情節只要以發函改進處理即可時,通傳會會議仍要決定開罰,就應要配備相應之充足說理,而非僅片段擷取諮詢會議少數委員之開罰意見,便宜行事地作為通傳會開罰決定的意思決定。

訟案會纏訟許久,但環境已是另重宇宙
在我國司法判決常態性牛步化環境下,本案距離判決確定尚早,太多過度的情緒性演繹延伸,意義有限。而退萬步言,縱令如通傳會前委員翁曉玲副教授的第一時間呼籲通傳會應放棄上訴、尊重司法判決云云,但如上所述,本案司法判決意旨也只是指摘程序瑕疵問題,要求通傳會要拿2018年2月的新修正評分表為中天電視台打成績,俾作為決定准駁換照與否的根據,而非直接逕行發照。

總之,在可預見的未來數年裡,除繼續持續上演的法律攻防戰以外,中天電視台仍將以網路電視台之姿持續營運;而在影響力越形減弱的有線電視頻道世界裡,52頻道早已有了新住戶,而原中天電視台的經營路線與客群,事實上也早已被其他幾個新聞頻道補位接收。

2023年5月8日 星期一

【永社連署】「台灣公民社會關注李延賀強迫失蹤案 中國政府應立即停止違反人權之祕密關押與酷刑」聯合聲明


(若擔憂風險,可匿名連署。)​

八旗文化總編輯李延賀(富察)今年3月間為完成台灣公民身份之申請,在親自前往中國上海處理註銷在中國戶籍相關證明文件與探親期間,就已遭中國警方與國安人員強迫祕密關押。富察在中國遭強迫失蹤之訊息,直到4月20日一篇臉書貼文才正式曝光,遂引發台灣與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國台辦在4月2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首度證實,中國政府正以富察「涉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理由接受國家安全機關的調查」,並表示:「將依法保障其(富察)各項合法權益。」截至這份聲明發出之前,外界對富察的處境與相關資訊,所知極為有限,而這也是歷來中國相關人權受害者與強迫失蹤個案的普遍狀況。
▊ 台灣公民社會團體必須發聲
長期關注中國人權議題與行動救援個案的各公民團體,不僅對富察當前的人權處境高度憂慮,也能同理富察在台家屬的複雜情緒,並尊重家屬當前選擇的回應方式。而富察作為正在申請台灣公民身份以及台灣出版文化事業的重要人士,其在中國的強迫失蹤案,顯然亦是不斷發生的中國對台灣人民各種人權侵害案件之一,甚至已直接衝擊影響自由民主台灣重要的出版文化事業。
因此,基於富察強迫失蹤案已公開,且中國政府正以制度性、系統性的方式製造一個又一個台灣人在中國的強迫失蹤案,包括2012年的鍾鼎邦、2017年的李明哲、2019年的李孟居等案、與2022年的楊智淵等案,台灣各公民社會團體本於普世人權價值與中國系統性的人權侵害,並基於尊重家屬感受,仍認為需以此聲明表達我們對於富察人權處境的擔憂,並從國際人權法的角度檢視富察當前正面臨哪些程序與各種可能的人權風險,鄭重呼籲中國政府應遵守相關國際人權規範,立即釋放富察、停止違反人權與施加酷刑的程序,並進行制度性的改革與問責。
▊中國的審前羈押「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制度,嚴重違反國際人權法
由於富察已確定是涉及國安案件,且在有限資訊與根據「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一系列深度解析中國祕密關押制度的報告,我們初步判斷富察極有可能正面臨《中國刑事訴訟法》第75條所規定之「#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簡稱「指監」,RSDL)的審前祕密羈押的司法程序當中。而聯合國強迫與非自願失蹤問題工作組在內的10個聯合國特別程序,在2018年就已同聲批評中國的「指監制度」為「類似於隔離和祕密拘留,等同強迫失蹤,他們使那些被指監的人面臨遭受酷刑和其他不人道和有辱人格的待遇,以及其他侵犯人權的風險。」聯合國酷刑問題特別報告員也明確指出:「在審前拘留期間,為獲取信息或促使供認而蓄意將單獨監禁作為一種手段加以使用的做法,構成禁止酷刑公約第一條所定義的酷刑。」但究竟富察可能身陷的這個「合法」指監狀態,到底面臨哪些嚴重的人權侵害與酷刑對待?
首先,雖然中國刑訴法75條規定,被「指監」者要有基本的保障措施,比如檢察官要監督指監,但根據保護衛士訪談受害者的證詞與相關資料,這些保護措施經常被警方無視或以國安理由採取例外措施。真實的情況是,指監制度此一剝奪人身自由的程序無需法院批准,警察得以任意審訊當事人不受監督,檢察院通常也不會依法進行監督。
「指監」受害者之所以處於強迫失蹤狀態,是因為受害者通常在無預警的情況下被一群警察或國安人員制伏,並對當事人覆蓋頭套送往不知名的、非看守所的祕密場所。依照刑事訴訟法規定指監地點與辦案地點必須分開,但警方經常違反此一規定。且警方並不會依法在24小時內通知家屬,當事人完全被切斷與外界、律師與家人的所有聯繫,受害者可能會被迫簽下「放棄指定律師之權利」的文件。雖然台灣陸委會曾低調表示富察「人是平安的」,但人究竟在哪裡?目前毫無訊息。
「指監」的目的名為調查,實質上就是利用酷刑與殘忍不人道的方式來對付受害者,並試圖從受害者這裡獲得警方想要的、事先安排好的說法、或不利於他人的說詞,須特別注意的是,這個階段尚未進入正式逮捕階段。因此,涉及國安案件的「指監」,在完全不受外部監督情況下所涉及的酷刑,包括長時間的單獨監禁,最長可以關押6個月,但也有案例超過法定時間甚至高達4年。無論如何,這種長時間的單獨監禁已嚴重違反國際人權規範。
富察的強迫失蹤至今約2個月,在過去這段時間與未來可能的4個月期間,富察極有可能將面臨24小時隨時至少2位看守的高度監控(約2小時至6小時輪班),連上廁所都會被監控、空間完全與外界隔離不知日夜,室內24小時開燈、剝奪睡眠、禁止閱讀、會被餵食不明的藥物、禁止就醫、經常不被允許洗澡、完全沒有依法給予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指監初期亦會面臨高強度的審訊、審訊過程可能會涉及毆打刑求、非審訊期會被要求長時間不自然的身體固定姿勢,或者被限制在極小的空間活動,若觸怒警方或看守,可能會面臨食物減少,或其他的暴力,國安人員甚至會對受害者威脅將傷害其親屬與家人。
富察在台灣的出版文化事業應受言論自由的完整保障,中國政府不應無理打壓、甚至以國安理由讓富察受到上述制度性的酷刑對待,並應盡快釋放富察,讓他能早日回家。 ​ ​ ​ ​ ​ ​ 
▊ 中國政府必須真正落實富察的各項基本人權並遵守國際人權規範
公平審判權已是國際習慣法的一部份,受到《世界人權宣言》第11條的保障,不管該國有沒有完成相關人權公約的批准程序,這項基本人權對各國都有拘束力。且中國政府是聯合國《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之締約國,有遵守與落實公約人權保障的國家義務,又國台辦針對富察案已公開對國際社會表示:「將依法保障其(富察)各項合法權益。」那麼我們作為台灣公民社會的一員,仍與家屬同心,抱著一絲期待,希望目前很可能處於涉及國安案件的「指監」階段的富察,並沒有處於酷刑與殘忍不人道待遇的高風險當中,且這個階段所謂的「合法」的權益,指的也應該是國際人權法意義下的合法權利,亦不應該發生警方與國安人員甚至連基本的國內法律規定都不遵守的情況。
因此,我們呼籲中國政府在富察案,應:
一、確保富察在接受調查與審判的過程中,應受到國際人權法之基本人權保障,免於各種酷刑與殘忍不人道的對待。
二、 ​ 依照中國《刑事訴訟法》第34條、第39條之規定,富察有權委託律師進行辯護,應基於他的選擇獲得專業律師的諮詢,且享有律師會見權與通訊權。中國政府應確保該律師不會受到任何政治打壓。
三、確保台灣與中國的家屬能合法探視富察。
四、言論自由無罪,立即釋放富察與確保其平安返回台灣。
發起團體:
台灣人權促進會 Taiw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Covenants Watch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TAEDP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Judicial Reform Foundation 
西藏台灣人權連線 Human Rights Network for Tibet and Taiwan 
永社 Taiwan Forever Association, TFA
華人民主書院協會 
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
國際特赦組織 台灣分會 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 
連署團體: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四二四教育基金會、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台灣神學院都市原住民神學研究室、人本教育基金會、台灣香港協會 Taiwan Hong Kong Association、台灣公民人權聯盟tclu、英國憫研顧問 Humanity Research Consultancy、出版自由國際論壇、台中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島呼冊店(持續增加中)


2023年4月27日 星期四

新北槍擊案 誰該負責?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大財法所特聘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長、台灣教授協會監事)

臺灣時報/專論 2023.04.27

日前,新北市某當鋪遭十七歲少年持槍掃射,由於現場犯案影片於網路與媒體迅速散佈,引發輿論熱議。由於新北市十餘年來長期由國民黨執政,從屬地主義觀點來看,在新北市在野的民進黨,遂自然地認為市長侯友宜該負最大責任。而在中央在野的國民黨,則召開記者會拋出「行政院、內政部難道不用負責嗎?」云云,再度上演藍綠高分貝互相指摘雙方不是的戲碼,十足反映臺灣政治的日常。

新北市槍擊案的討論熱度,終究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降溫。但在彼此譴責的政治口水戰之餘,其實本案牽涉一個迄今懸而未決的古老課題:警政治安業務,究竟是中央事項還是地方自治事項?詳言之,地方警政預算係由地方政府編列預算案,經地方民意機關審議後成立執行。地方警察局既然隸屬於地方政府組織之一環,預算也是由地方政府支應,循此邏輯脈絡下,「理論上」地方民選首長自當為包括警政在內的所有地方政務運作,概括承擔最後的政治責任才是。

只是在警政實務上,理論跟現實之間,有著莫大的落差。詳言之,地方警政明明是地方自治事項,所需預算明明是由地方政府負擔,但基於「一條鞭」思維下,除警察以外、主計、人事、政風等業務的權責機關,也是另以法律進行特殊規定,將其指揮權直接隸屬予中央政府,不受所屬地方政府民選首長之任免。更淺白地說,在地方警政事項上,係處於「地方買單,中央指揮」的弔詭狀態。記得二○二一年五月十日,前警政署長陳家欽至立法院備詢,被問到警察到底該聽誰的指揮時,稱「…警察人事是一條鞭,警政也是單一指揮系統,警政署是可以指揮各縣市警察局的,整體的團隊指揮當然是由署長負責任,他會負起全國治安的責任…」等語,一肩扛起維護全國從中央到地方的治安重任,十足彰顯了「由誰指揮,誰該負責」的現行制度輪廓。

對此,學者紀俊臣曾坦率指出,此種設計既違背團體自治的組織設計原理,傷害地方自治的完整人事行政權,同時也切割了地方政府組織的發展性,根本係戒嚴時期威權體制的產物。筆者同意此論點,並認為警察業務該如何設計?此固然是個制度設計與選擇的問題。但地方自治既然受到憲法保障,而地方警政警衛的實施,又係劃明文歸為地方自治事項範疇下,充滿威權遺緒色彩的警察一條鞭制度,應予全面檢討為是。

文末,回到新北槍擊案。若按照現行警政一條鞭制度,並參照前述前警政署長陳家欽的壯闊發言,雖事發地在新北市,但由於警政署可指揮包括新北市在內的各地警察局,是一個整體團隊,則該負最終責任者,恐怕就應是警政署了。若有人對此推論結果甚為不滿,則正本清源之道在於徹底揚棄警政一條鞭,回歸地方自治與權責相符原理,將完整的警察人事任免權與指揮權還給地方民選首長,使其為地方警政治安,負擔最終責任。

2023年4月24日 星期一

協和電廠公投案應回歸法制常軌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長)

風傳媒/評論 2023.04.24

日昨,行政院依地方制度法第七十五條第四項規定,發函撤銷基隆市政府於今年三月下旬准予「您是否同意基隆市政府應拒絕協和電廠(含其附屬設施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於基隆市的海岸及海域填海造地?」的複決公投案(以下簡稱台電公司協和電廠公投案)。在中央政府與基隆市政府分屬不同政黨執政下,此案固難以避免掀起政治辯論。惟就法而論,本案則是相當單純,箇中癥結為:本案是否屬基隆市政府地方自治事項?

首先,回顧歷史,自二00三年十二月公投法施行以來,全國性公投呈現百花齊放之姿,迄今已累積二十個全國性公投案投票。至於地方性公投,嚴格來說僅有高雄市二00八年小班制公投以及新竹市二0二一年的喝好水公投。倘若將特別依離島建設條例舉辦的澎湖、馬祖與金門等四個博奕公投也一併算入,迄今地方性公投也僅有六個而已。相較全國性公投,顯見較為沈寂。

其次,就歷來地方性公投主文來看,以上六個地方公投案俱為緊扣地方自治事項「自我決定、自我負責」意旨加以辦理。尤其,高雄市應否降低國中小班級人數?新竹市應否訂定廢污水管理自治條例?這些事項的決定,既無涉其他地方政府職權,亦跟中央政府職權無涉,悉依地方民意決定,以決定政策方向遂行。

本案提案人在「拒絕協和電廠(含其附屬設施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的核心主文前段加上「您是否同意基隆市政府」等語,復於後段添加「於基隆市的海岸及海域填海造地」云云,企圖取巧地將此案「偽裝」成地方性公投案,雖屬用心良苦。但承上所述,台電公司終究屬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並非基隆市營產業。因此,台電公司所屬協和電廠應如何經營運作為妥?本質上當然非屬基隆市政府地方自治事項,自屬無疑。此為公投法施行十九年以來一貫穩定的法界多數實務見解,期間也不因政黨更迭而有改變。(相關報導:郭政謙觀點:全新協和電廠肩負北部安全供電、引領能源穩定轉型的關鍵角色

行政院此次撤銷基隆市政府准予辦理台電公司協和電廠公投案之決定,在法制上洵屬正確;在政治上,此舉也是給基隆市政府回歸依法常軌的下台階,盼基隆市府層峰也不要過度反應,當以市民福祉為念,地方性公投,僅能就地方自治事項而為決定,這是ABC基本原則。

2023年4月12日 星期三

配合中國法理統戰 馬英九違憲

黃帝穎(作者為台灣北社副社長、執業律師、永社副理事長)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3.04.11

馬前總統訪中爭議言行不斷,姑且不論馬自我矮化為「先生」甚至「這個」,乃至訪武漢時聲稱「貢獻全人類」,與至少「究責中國隱匿疫情」的WHO及歐美等民主國家宛如平行世界,而僅就馬先生在湖南座談時公開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前言「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來看,公然配合中國的法理統戰,已違反現行中華民國憲法。

中國因欠缺民主選舉、權力分立及人權保障,是舉世皆知的獨裁專制國家,尤其習近平修憲取消任期限制後,全球民主國家更加體認到中國獨裁已宛如帝制,正常文明人不會引用落後法制,但馬先生竟引用習近平無限任期的「中國憲法」,其法學常識顯已拋諸腦後。

世界各國,不會容許透過修憲或憲法解釋,涵蓋他國領土,否則俄羅斯也能透過憲法解釋,去涵蓋烏克蘭及前蘇聯所有領土?美國在中東的歷年紛爭,也能透過修憲將美國領土涵蓋中東?唯獨號稱法學博士的馬先生解釋「中國憲法」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顯自絕於文明世界。

習近平宣示九二共識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馬又配合引「中國憲法」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迫使民主台灣與獨裁中國為「一個中國」,毀棄台灣「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牴觸大法官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防衛性民主」意旨。簡單來說,馬英九配合中國法理統戰「違憲」。

大法官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揭示「憲法中具有本質之重要性而為規範秩序存立之基礎者,如聽任修改條文予以變更,則憲法整體規範秩序將形同破毀,該修改之條文即失其應有之正當性。憲法條文中,諸如:第一條所樹立之民主共和國原則、第二條國民主權原則、第二章保障人民權利、以及有關權力分立與制衡之原則,具有本質之重要性,亦為憲法整體基本原則之所在。基於前述規定所形成之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乃現行憲法賴以存立之基礎」。由此可見,任何行為乃至人民行使修憲權力,皆不能違背民主共和國原則及國民主權原則等民主憲法的底線。

也就是說,馬的「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因為中國為獨裁專制國家,若台灣承認同屬一個中國,即毀棄現行「自由民主憲政秩序」,違背民主共和國原則、國民主權原則等民主憲法底線,當然違憲。

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

「筱君存股班」談打詐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大財法所特聘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長)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3.04.10

上個月九日,針對囂張橫行的網路社群媒體假名人詐騙投資廣告,金管會邀集相關機關與Google、Meta等跨國業者協商,宣稱將建構不實廣告舉報與即時下架模式。到了同月卅一日,行政院長陳建仁於國會備詢時,又再度提及將責成打詐國家隊一個月內提出相關配套方案等語。

筆者於上個月十三日曾投書貴報,指出金管會的防詐機制存在「通報責任歸屬」的治理盲點,並質疑政府對監控詐騙廣告的行政量能侷限。不幸的是,如此質疑馬上就可得到印證。相信已有許多民眾發現,盜用照片、打著電視主播名號的【筱君存股班】的付費贊助廣告,頃刻仍在臉書平台熱烈推播,免費招收會員中。

此廣告係本月七日才通過臉書審核而刊登,大概經過幾天後可能遭民眾檢舉而下架。但要特別注意的是,網路詐騙業者猶如漫威反叛組織「九頭蛇」般頑強,不管舉報者是政府機關還是路人甲乙,即便辛苦地成功下架了一個詐騙廣告,數日後又會冒出兩個來。政府用心擘劃的「政府舉報、業者下架」治理模式,事實上根本沒有對症下藥,難有具體實效。

根據前述陳院長指示,打詐國家隊可望在本月底提出相關配套方案。只是筆者要提醒政府當局的是,姑且撇開欠缺以明確法律治理跨國網路平台的缺陷不談,這些打詐配套方案屆時不管如何華麗宏偉,終究只是紙上公文書罷了。倘若當政府承諾的,與人民實際感受到的落差甚為鉅大時,民怨就由此積累而生。

2023年3月29日 星期三

【記者會側記】0324「捍衛媒體公共性 重建電視台專業及公眾信賴」座談記者會


「捍衛媒體公共性 重建電視台專業及公眾信賴」0324記者會後側記

共同主辦:台灣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

永社與台灣制憲基金會於3月24日舉辦「捍衛媒體公共性 重建電視台專業及公眾信賴」座談記者會,針對近期中天電視於youtube頻道、及中國時報刊載「NCC必須恢復中天頻道」一投書所述內容指出「NCC與中天訴訟八連敗」、NCC據以懲處的理由為「假證據」等說法,表示此為誤導性言論,並分別呼籲:

  1. 中天若自詡為媒體,應檢討自身製播新聞是否公平、盡查證義務,勿以誤導性言論混淆視聽。
  2. NCC身為台灣媒體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應有更嚴謹制度設計以落實監督管理義務。

律師廖振洲於記者會中特別強調,中天有大量違規是客觀事實,NCC委員一致決議不予換照,是有理有據的決定,而業者不服處分提起行政救濟,當然要尊重法院的獨立判決。廖振洲律師並補充,法院判決NCC有多件裁處無誤,而以NCC確定敗訴的判決(北高行110簡上123)為例,其一審於台北地院是由NCC勝訴,中天提起上訴後,北高行法官因法律見解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判決結果。此亦可證明NCC的處分並非明顯違法,否則一審二審都會輸;中天不應誤導民眾認知、也希望民眾不要受到誤導。

此外,針對NCC身為獨立機關、且為台灣的民主體制裡掌管媒體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應如何持平公道、並可以發揮監管功能?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如今「不論是NCC或其他第三方機關,往往在解決爭端時反而被貼上標籤、被懷疑是政黨的打手,原來的這些機構是要扮演『在社會發生高度衝突的議題的時候要出來說公道話的角色』,但這些公道伯,到最後卻被大家懷疑他不中立。」(摘自報導:中天自稱清白 民團:勿混淆視聽,大紀元,2023.3.24

張宏林也認為:「應該有一個更完整的機制,讓媒體背後掌控來源更清楚。…由於臺灣與中國經濟上的依存,不管是國家安全或言論自由,在面對中國經濟的利益上「兩者皆可拋」;這也就是為什麼外界對於中天存有質疑。…在國家安全跟言論自由之間,有人認為言論自由是首要之重,有人則認為言論自由不應凌駕於國家安全之上。他指出,在人們享受的這些各種自由,不管是言論的、宗教的、包含行動的這些自由,原則上都建構在國家安全底下;「如果今天言論自由已經干涉到我們對於國家安全,或者現有體制的一些保障,那是不是還應該繼續來做這些所謂的保護?」(摘自報導:中天自稱清白 民團:勿混淆視聽,大紀元,2023.3.24

與談人:
  李兆立/時代力量秘書長
  廖振洲/律師、永社社員
  張宏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黃崇祐/台灣制憲基金會辦公室副主任

時間:2023年3月24日(五)上午10: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C會議室

*記者會新聞稿:https://tinyurl.com/2bakze9s

*更多記者會相關資訊:http://www.taiwanforever.org.tw/2023/03/0324_25.html

--

【相關報導】

*中天自稱清白 民團:勿混淆視聽 https://tinyurl.com/ycyhrdpt

*民團:反對NCC恢復中天新聞台執照 https://tinyurl.com/4hm657s8


2023年3月25日 星期六

【活動記錄】0324「捍衛媒體公共性 重建電視台專業及公眾信賴」座談記者會


「捍衛媒體公共性 重建電視台專業及公眾信賴」座談記者會

新聞稿

本月三日,中國時報刊出一則標題為「NCC必須恢復中天頻道」的投書,指法院為中天平反、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懲處錯誤云云,再次引發社會大眾關注中天電視撤照一案。

2020年11月,中天電視台因多次違規、內控機制失靈,NCC決議不予換照。目前,在NCC對中天下達共25件內容違規處分中,經法院判定有9件裁處無誤、1件撤銷原處分、15件判決尚未確定。

至於該件撤銷原處分之判決(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0年度簡上字第123號判決),承審法官雖認為NCC有適用法規不當,但也指出該中天電視該製播內容確有「失之偏頗…屬違反公平原則問題。」情形,因此,中國時報社論直指NCC「八連敗」、並根據「假證據」、「假理由」對中天電視懲處等語,當非判決意旨。

針對中國時報刊出斗大標題的「NCC必須恢復中天頻道」一輿論,時代力量秘書長李兆立表示:「中天電視於2014年申請換照時,審查委員會認為『不予換照』已屬多數,但 NCC 最後仍以『加註四項附款,要求中天改善』的形式通過換照。然而,中天在2014年至2020年期間的新聞製播並未改善,包括包括『改善倫理委員會』、『設置獨立審查人』等,從未落實。因此NCC在2020年對中天做出的撤照裁定,無論是當時或現在,都是正確的決定。」

2019年前後,中天電視反衛廣法的案件中,有多起案件是中天電視於新聞製播時,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第27條的「製播新聞及評論,應注意事實查證及公平原則。」而受NCC處分。

對此,律師廖振洲亦補充:「NCC對中天電視裁處違規的25件處分中,有5件中天自知違法,連提出訴訟都不敢,4件提訴訟後被法院判決敗訴確定,只有1件勝訴,還有15件在法院審理中。
而NCC被判決敗訴的案件,在一審時是NCC勝訴,上訴後,因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與台北地方法院見解不同而改判。可見同一處分法院前後有不同法律見解,顯然NCC並非明顯違法,只是法院從不同角度容有不同法律意見。亦可見中國時報的說詞是混淆視聽、企圖以片段不完整資訊影響社會輿論。」

綜上可見,中天電視即便已於有線電視下架,但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對輿論仍然有其影響,中天頻道於網路製播新聞的爭議亦未見減少。NCC與中天的訴訟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已開始密集審理,而行政法院法官們是否能體察主管機關捍衛媒體公共性意旨?仍有待觀察。

其次,除本案外,已上架的電視台,仍有置入行銷、三器新聞橫行,製播水準低落的現象。目前,監管廣電媒體的法律規範往往偏重規勸,對假資訊的罰則亦不足。主管機關如何繼續妥善發揮監管效能,持續汰弱以捍衛收視權益?也值得關注。

最後,由地理上而言,迄今所有電視台全部密集群聚於大台北首都圈。這個「從台北看台灣」的結構性問題如何改善?非首都圈的全國性新聞台是否真的沒有存在的機會?對此,台灣制憲基金會辦公室副主任黃崇祐認為:「台北市雖然是台灣政治中心,實際上台北市人口僅佔全國人口約10%,台北觀點不等於台灣觀點。台灣是一個移民多元社會,電視新聞應該扮演一個公共論壇角色,客觀呈現台北觀點以外的中台灣觀點、南台灣觀點、東台灣觀點,以及原住民觀點、新住民觀點等。以高雄市為例,2006年就開始爭取設置公廣南部台,2022年才確定公視台語台南部製作中心落腳在高雄,這一段路走了16年。目前,媒體的消息與觀點仍然過度集中於北部,難以呈現真正的台灣觀點、呈現人民真正的國民意識與國家意識。」

時間:2023年3月24日(五)上午10: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C會議室(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

與談:李兆立/時代力量秘書長
   廖振洲/律師、永社社員
   張宏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黃崇祐/台灣制憲基金會辦公室副主任

共同主辦: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 TNC



--

【記者會影片】


*記者會影片連結:https://youtu.be/tggkcK2GH0E


--

【記者會照片】


*更多照片請見永社臉書相簿:

--

【相關報導】 

大紀元/中天自稱清白 民團:勿混淆視聽

Newtalk新聞/民團:反對NCC恢復中天新聞台執照

2023年3月22日 星期三

《菸害防制法》5.0版的法制後遺症們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大財法所特聘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長)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網 2023.03.18

今年2月中旬,喧騰數年的《菸害防制法》5.0版終於修正公布。自1997年《菸害防制法》1.0版通過施行以來,20年間隨著社會與時空的轉變,該法大抵朝著越修越嚴的方向前進。本次修法,除了係衝著新興菸品而來以外,也對菸者的諸多行為、場所乃至於菸品的選擇等事項,進行更嚴厲的介入與管制。

對某些以消滅菸品為畢生志業的反菸團體乃至國健署官僚來說,嚴厲的《菸害防制法》5.0版依舊尚未達成實踐無菸國度之目的。未來數年,恐怕又將掀起一波新的《菸害防制法》6.0版修法浪潮。只是從務實觀點來說,《菸害防制法》5.0版,已釀成諸多法制疑義。

舉例來說,「無菸校園」究竟包不包括大學?查本法18條規定,下列場所全面禁止吸菸:一、各級學校、幼兒園、托嬰中心、居家式托育服務場所及其他供兒童及少年教育或活動為主要目的之場所…。

就前段文義而言,由於大學屬於各級學校範疇,乍看之下似被列入全面禁菸之列。目前最高教育主管機關教育部似乎也採取這種看法,因此已通令全國公私立大專院校一體遵循,於2月底前廢除所有大學內吸菸區域。只是,若仔細考察概括條款稱「其他供兒童及少年教育或活動為主要目的之場所」者,由於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所稱兒童及少年,指未滿18歲之人。由於大學本質上顯非供兒童及少年教育或活動為主要目的之場所,因此將大學也蠻橫納入無菸校園的作法,恐怕衍生法律解釋上的爭議。

其次,本法第 10 條規定菸品不得使用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使用之添加物。亦即本條將添加物禁止清單空白、概括授權給中央主管機關衛福部以公告決定。本條文適用上困難之處在於,若添加物經科學證明對人體健康有傷害者,當然不得添加在菸品抑或任何食品、藥品等,此乃當然之理。只是,倘若這些添加物若無前述情形時,法制上是否放任都是衛福部說了算,可以恣意將任何具有安全性的添加物,也無理地納入禁止公告之列呢?

另外,類菸品在《菸害防制法》5.0版受到全面性的鎮壓,也是相當不智的立法政策。詳言之,使用相對便利,甚至價格有時也比傳統菸品經濟的類菸品,市場上終究有其需求存在。堂堂正正地務實納管規範,控管其品質,才是捍衛消費者健康與權益的正道。如今,新法雖將類菸品一概打入地下化,在市場供需原則下,筆者斷言類菸品非但不會被禁絕,反而會以更隱晦型態,流通於市。

總之,即使修到了5.0版,《菸害防制法》依舊有許多破綻與疑義。更糟糕的是,諸多相關子法的草擬,衛福部國健署卻以配合母法上路時程為由,居然將相關8項子法修訂的預告期將縮短至短短7天,令輿論譁然。查為強化與國際規範接軌,落實開放透明政府,俾利對外洽簽國際投資及經貿協定,行政院發布2016年9月5日院臺規字第1050175399號函,規定各機關研擬之法規命令草案,自2016年10月1日起,原則上應至少公告周知60日,使各界能事先瞭解,並有充分時間表達意見。《菸害防制法》5.0版施行日期,係由行政院定之。換言之,新法何時實行,完全操在行政院手上,並無「情況特殊,有定較短期間必要」情形存在。衛福部國健署將8項子法修訂預告期縮短至7天,不但悖離前揭行政院函審慎草擬法案的良苦用心,更讓已嫌紊亂的菸品管制法令,亂上加亂。

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兩個數位社群平台治理盲點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大財法所特聘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長)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3/03/13

網路社群媒體假名人詐騙投資廣告橫行,早已積累諸多民怨。本月上旬,金管會邀集相關機關與Google、Meta等跨國業者開會協商,除宣示將建立官民聯繫管道外,並決定若由政府舉報不實的投資廣告,Meta臉書最快會在八至二十四小時內下架,Google也承諾儘快下架。這個遲來的一步,可望稍微舒緩社群平台投資詐騙亂象。惟以下兩個治理盲點,仍待政府慎思。

首先的盲點,在於通報責任歸屬問題。根據報載,未來將以「政府舉報、業者下架」模式作為管理機制。換句話說,舉報責任落在政府肩上,倘若政府未能啟動舉報機制,則網路業者似無配合下架必要。然而,政府通報的前提是「知悉」,但跨國網路社群平台至大至廣,政府究竟能拿出多少人力與資源,進行詐騙廣告的監控?令人相當懷疑。

其次,另一個盲點在於管制對象侷限問題。如所周知,網路社群平台亂象迭生,投資詐騙僅是其一,而非全部。舉例而言,冒用吳明珠中醫師名義在社群平台或網路廣告販售的各種奇異藥霜,迄今為止仍到處肆虐。網路詐騙廣告是通案現象,業務上也涉及包括衛福部、行政院消保處等單位。只關心投資詐騙廣告而忽略其他態樣詐騙,顯然掛一漏萬。

附帶一提,為妥善治理網路亂象,從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到數位中介法草案,相關草案老早草擬完竣。可惜因諸多障礙,迄今仍處「立法未遂」狀態。放眼未來,臺灣作為一個法治國家,勇敢且明確立法治理,才是正辦。依賴政府機關對跨國數位平台業者進行道德勸說、行政指導等軟性的行政措施,管制成效終究不彰。

2023年2月27日 星期一

【永社出版品】2023/02 《民主永續的理念與實踐:永社十週年紀念研討會論文集》


《民主永續的理念與實踐:永社十週年紀念研討會論文集》

永社十週年研討會,我們盤點了永社這10年關注的議題,以「民主防衛與民主永續」、「轉型正義與民主永續」、「能源環保與民主永續」及「司法改革與民主永續」四大主題進行研討。

實踐「民主永續」的永社宗旨,除了是珍惜台灣民主先進犧牲自由、財產、甚至生命所爭取得來不易的重要資產,更是台灣接軌歐美文明世界的價值橋梁。然眼前要實踐民主永續,當先防衛民主,在獨裁中國透過各個層面滲透民主台灣的此時,落實民主防衛,才能確保台灣民主永續。

#民主永續  #司法改革  #能源環保  #轉型正義  #民主防衛 

【書籍資訊】

主 編:社團法人台灣永社
作者群:江雅綺、呂政諺、林佳和、孫斌、陳治維
    彭至誠、黃崇祐、楊聰榮、羅承宗 
版 次:2023 年 2 月 初版
出 版: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規 格:14.8 x 21 公分 (平裝) 
I S B N:978-626-96874-7-3

2022/01/15 - 01/16「民主永續的理念與實踐:永社十週年紀念研討會」活動記錄

【線上購書】

2023年2月24日 星期五

【新聞稿】《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也是我國人民?》座談記者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也是我國人民?》 座談記者會
新聞稿



  時間:2023年2月24日上午10: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會議室(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之1號3樓)

  合辦單位: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

  與談人:黃帝穎/永社副理事長
      宋承恩/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
      陳俐甫/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彭至誠/永社法案研究員
  (依發言順序排列)

  近日高雄地方法院一起國賠案件的民事判決裡,宣稱「大陸地區人民亦為中華民國人民...應有國家賠償法之適用」等語,引起社會廣泛議論。(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109 年度重國字第 3 號民事判決

  台灣早已各方面實質獨立,從領土、主權、人民等面向看,都無庸置疑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國人民顯然是他國人民。而該法官於判決書中引據1993年法務部第16337號函釋,來宣稱「大陸地區人民亦為中華民國人民」,既不符社會現實,且一天內就引起眾多民眾對法院判決的質疑及不信任。

  作為長期關注民主憲政之發展的民間團體,永社認同台灣的法律應逐步落實兩公約的人權保障,而國賠法的本意在於對所有因國家過失而產生的受害者,給予賠償,並不以我國國民為限,因此,在台灣領土內發生的國賠案件受害者,不分國籍都應該具有國賠制度適用。

  然目前,台灣的國賠法因有第15條平等互惠原則的設計,限制了一部份外國人民的適用;而從本案判決來看,法官做出悖離事實的解釋,還宣稱其有憲法之依據,實應歸責於台灣憲法之過時與不適用。

  永社副理事長黃帝穎表示,雄院國賠中國人判決違憲,照該判決邏輯,中國人也可請領6000元的全民共享金,可見判決荒謬。解決之道,除了憲改外,法官本應正常認事用法,另修正國賠法,廢除國賠法第十五條,也可避免法官曲解中國人為本國人,同時有效保障人權。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認為,國賠法以外、稅法、兵役法、刑法…也都有同樣的問題,趁國賠事件為契機應該一併反省,整備自憲法以下的正常法制來符合現在台中雙方為兩政府之現狀,並應加入考量中國對台之武力威脅因素。

  該判決再度凸顯我國法律長久以來對於中國人於我國法律中地位不清問題,永社法案研究員彭至誠強調:「目前我國憲法對於國家賠償保護的對象,明文指出為『人民』,又依憲法增修條文前言、第四條第五項,我國領土不僅是台灣,還包括中國及蒙古;蒙古人、中國人都算是我國人民,明顯悖離現實,且進一步導致中國人與我國人間、中國人與我國政府間,權利義務關係必須仰賴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然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卻無法對所有事項作出明確規定,本次判決所引發之爭議,便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漏未規定國賠相關事項的顯例,容易讓法適用者提出脫離現實卻又看似合法的法律詮釋結果。」

  本次判決惹議的問題根源,在於憲法。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表示:「這部《中華民國憲法》,制定當時是中國的憲法。《憲法增修條文》『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將民主選舉所需要的規定,適用於『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並未變更《憲法》領土主權的聲稱。

  在目前的台海局勢,這樣的主張危害台灣的國家安全。目前國際強烈嚇阻中國不得單方面以武力改變現狀。『現狀』是什麼?不正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可是依照剛才的法律見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是隸屬於中華民國的。我國政府的政治承諾是『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但法院的打臉是『台灣也是中國人的台灣』。這樣的狀況,我們怎麼對國際說,中共對台灣的武力進犯是侵略,前來援助協防的友邦不是干預中國內戰?

  此一不合理的現象,目前無法透過法律解釋、上訴或憲法解釋,在體系內解決。明確國家邊界刻不容緩。台灣制憲基金會主張應由台灣人民制定一部符合台灣現狀的新憲法,以完成國家正常化的關鍵一哩路。」


新聞聯絡人:彭至誠/永社法案研究員 02-23883997


【影像記錄】 



更多影片請關注訂閱永社YouTube頻道:


【相關報導】

太報/陸男被認「中華民國國民」判國賠 法官遭酸:14億中國人也可領6千元

信傳媒/中國男國賠判決形同打臉蔡英文「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宋承恩:對國家安全極為不利

自由時報/國賠判決指中國人亦為我國人民 學者諷:難道發6千給14億中國人?

Newtalk新聞/雄院國賠中國人 民團批判決荒謬違憲 籲修國賠法憲改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3-02-24/859113

中央社/國賠中國人民惹議 本土社團批判決違背現實促修法






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

國賠中國人判決 違憲

黃帝穎(作者為律師、永社副理事長)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23.02.19

高雄地院判決中國遊客國賠案,認定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二條規定意旨,「目前大陸地區人民也是中華民國人民」,該條例及國家賠償法並沒有禁止大陸地區人民請求國家賠償的規定,判決中國旅客家屬獲國賠。

雄院判決明顯牴觸憲法,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規定「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即在憲法體系上,將中國人另以法律特別規定,特別法明文規定中國人應有的權利義務,中國人才有。

舉例來說,雄院判決認為中國地區人民也是本國人,則照此邏輯,依所得稅法、營業稅法等稅務法規,皆未明文免除中國地區人民的繳稅義務,法官敢判中國人補繳稅款嗎?

簡單而言,稅法未明定中國人應向我政府納稅,政府就不會要中國人一入境就補稅 ;相同的,國賠法也未明定中國人可主張國賠,法官就不能曲解法令硬把中國人變本國人來國賠。

法律追求公平,中國地區人民若能對中華民國負起「納稅義務」,則其享有與國民相同的「國賠權利」,可稱合理、公平,但事實並非如此,高雄地院法官錯誤解釋中國人是本國人而判准國賠,明顯背離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的法體系設計,導致判決法理錯亂,更背離國際現實。

我國國賠制度,是國家基於履行對國民各種權利之「保護義務」,而以全體納稅人的錢來填補給因國家所致權利受有損害的國民。但高院判決賠償給未曾繳稅的中國旅客,此例一開,將使所有中國旅客與本國納稅人一樣獲得相同的保障,必然稀釋國家照顧全體納稅國民之資源,而「變相」侵害國民之權利,造成實質不平等。

因此,從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的規範解釋,對於中國旅客之國賠主張,至少應準用國賠法第十五條「本法於外國人為被害人時,以依條約或其本國法令或慣例,中華民國人得在該國與該國人享受同等權利者為限,適用之」,參照我國國民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得主張國賠之法律規範與實務情況,而給予「平等互惠」之待遇(憲法第一四一條參照),才符合憲法與國賠法的立法精神,公平保障全體納稅國民的權益。

台灣「人權立國」,對外國受害人當然可以國賠,但必須用對法律,平等互惠,而不是曲解法令、違背憲法,雄院判決讓中國人、蒙古國人都能變我國人,簡直國際笑話。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民主十年|2022永社十週年感恩募款茶會


敬愛的先進、夥伴您好:
  
  永社於2022年邁入第十週年。由於疫情影響,永社去年停辦募款餐會,今年疫情趨緩,我們將於創社的12月25日,於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感恩募款茶會,誠摯希望您能前來參與,並邀請您捐款或認捐方案,支持永社繼續推動台灣民主憲政法治的改革工作。

茶會時間:
2022年12月25日(週日)中午13:00入場

茶會地點: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台北市徐州路46號,舊台大法學院對面)

創社理事長 陳傳岳               

理事長 黃帝穎               

暨全體理監事 洪偉勝、鄭文龍、王思為、許惠峰、  
羅承宗、江雅綺、楊聰榮、李彥賦、  
鄭光倫、劉志鵬、莊國榮、林佳和 敬邀





  台灣邁入後疫情時代,民主、獨裁對立的國際局勢越趨緊繃,在局勢嚴峻的2021 ~2022年間,永社仍持續關注、參與及推動各項司法改革、憲政民主、社會正義、基本人權等議題,工作及活動紀錄如下:

舉辦十二場座談會:
  議題涵蓋司法改革、台美中關係、緬甸軍事政變、東突厥斯坦(新疆)強迫勞動與種族滅絕、民主防衛與科技戰、俄烏戰爭、台灣公投、疫情、關鍵基礎設施之保衛、十八歲公民權修憲複決。

舉辦二場研討會:
  以「民主防衛」、「司法改革」、「能源環保」、「轉型正義」、「憲政改革」為主題辦理《民主永續的理念與實踐 — 永社十週年紀念研討會》;並針對訴願決定對原處分機關的拘束力、及訴願法修法的未來展望,舉辦《訴願法與訴願決定拘束力》學術研討會。

持續進行論述與究責:
  2022年永社具狀告發數名有收受賄賂嫌疑的法官與檢察官;並針對與228相關的轉型正義、警察濫權、民事訴訟修法、監護處分修法、干擾台灣防疫的負面行為等議題發表聲明、並有相關行動倡議。

司法改革研究:
  參與其他團體召集的「民事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與「民事訴訟法」等會議,除聲援其他團體倡議,也研議永社修法意見及聲明,並持續發展永社舉辦研討會相關之法案研究。

出版專書與論文集:
  彙整永社十年座談會資訊出版《民主十年:永社十週年紀念圖文集》、陳傳岳律師口述歷史編撰《漫談台灣司法實務—陳傳岳律師於永社「法政時空講故事」》;完整論文集結而成的《民主永續的理念與實踐 — 永社十週年紀念研討會論文集》。

永社長期聲援其他人權議題及行動:
  回應中國威權擴張及人權侵害的六四議題、李明哲救援行動、西藏抗暴、抗議東突厥斯坦之種族滅絕、聲援香港抗爭、抵制北京冬奧、抵制蝦皮等活動;聲援各人權團體發起之反酷刑公約、冤案平反活動;持續參與「台灣國家聯盟」會議、228 紀念集會與遊行、政治檔案公開等轉型正義相關之議題探討、修法倡議與集會遊行;長期聲援全國廢核平台相關倡議及行動。


捐款方式:
戶名 / 支票抬頭:社團法人台灣永社
新光銀行(代號103)城內分行:011610-1004455
郵局儲匯(代號700)國史館分局:0001145-0549475
郵政劃撥:50253256


聯絡資訊:
電話:02-2388-3997
傳真:02-2388-3990
電子信箱: contact@taiwanforever.org.tw


*捐款支持,請來電、來信或傳真告知下列資訊,以便為您準備禮品及捐款收據。
*捐款方案說明、回函及邀請函電子檔,亦請見下附連結或聯絡永社。

  回函 電子檔下載

  捐款方案說明下載
 方案一介紹:茶會入場暨十週年紀念禮品券

  方案一說明

認捐5,000元,回饋餅乾禮盒、鹹點餐盒、紀念禮品各一份,憑券兌換

  紀念禮品介紹

永社十週年紀念禮品以「民主永續」為主題,嚴選台灣在地品牌打造質感選品:禮品組合包含了食材天然的純手工餅乾品牌《甜宇宙》聯名環保禮盒、精緻外燴品牌拾趣餐飲》鹹點木製餐盒、採用台灣原生孟宗竹製作一體成形的台灣在地品牌《天然工房》紀念手工餐具組防水紀念貼紙、及手工絹印帆布紀念托特包

鹹點餐盒的保存期限為茶會當天(2022/12/25),若您不克前往現場領取紀念禮品,我們將自動為您將鹹點餐盒更換為餅乾禮盒,並請提供您的寄送資訊,永社將在茶會活動前後寄送給您。

 

方案二介紹:茶會入場暨藝術品典藏券

方案二說明

認捐 50,000元,典藏一份《永社十週年紀念島盒》、二張茶會入場暨紀念禮品券

  關於藝術家—秦政德

「歸賦:臺灣老圖像資料庫

『秦政德』這個名字帶有一點歷史的特殊性,1994年於文化大學美術系發起的『美術系事件』便是由他而起,當時的學生為了聲援因理念不同被退學的秦政德,發起了為期一個多月的罷課運動,最後學校破例讓他復學。姑且不論各自立場的價值判斷,這場學運讓他開啟了老圖像的搜集之旅,起初只是想將老圖像分享給為他發聲的朋友,孰不知卻成為了長達二十幾年的圖像調查計畫。」

_引自徐思穎,《島嶼記憶的歸賦與開展:秦政德專訪》

關於《島盒》

「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小草藝術學院永遠的第N號志工,長年搜集、整理臺灣歷史圖像,創作方面以刻碑、立碑的方式探討臺灣歷史與文化議題。主要展覽有冷藏摘要2018第九屆韓國釜山雙年展2020台北雙年展,作品見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城市震盪,其所製作的『島盒』作為第21屆國家文藝獎總統贈禮。」

_引自徐思穎,《島嶼記憶的歸賦與開展:秦政德專訪》

  關於《永社十週年紀念島盒》(台灣肖楠木手工接榫套裝盒)

如您有意願認捐方案二「藝術品典藏」,敬請填寫回函,於捐款後永社秘書處將會與您聯繫,詳細向您確認藝術品《永社十週年紀念島盒》之落款款式設計。

  方案二《永社十週年紀念島盒》落款之文字款式選擇

如您認捐本方案,敬請參考以下島盒落款之二式文字款式並擇一,將由藝術家秦政德先生親自為您設計珍藏:


島盒落款 <文字款式 1 >


 封面文字:臺灣、Bîn-chú Éng-sio̍k(民主永續)


 盒蓋內文字:典藏人姓名

 



接榫處文字:小艸2022


 盒底文字:永島000號、臺灣肖楠木盒






島盒落款 <文字款式 2 >

 封面文字:於典藏人之名字當中,擇一字進行落款設計

 盒蓋內文字:民主永續

 接榫處文字:小艸2022

 盒底文字:永島000號、臺灣肖楠木盒


「民主十年:永社十週年感恩募款茶會」主視覺設計理念

本次永社茶會以瀕危的台灣特有亞種——台灣草鴞作為主視覺,其為部分原住民族傳說中之守護神,鴞也常用以象徵智慧,雄鳥與雌鳥結合之輪廓聯想數字10,為十週年之設計意象,同時象徵「司法改革」與「民主永續」相依相伴:雄鳥口銜天秤象徵「司法及改革」,雌鳥與幼鳥象徵「民主及永續」;背景為台灣草鴞所棲息之草地,並繪以彩虹及風車,則期許瀕危之生命可以世代延續,民主與環境可以相互依存、永續發展。

  電子邀請函下載



秘書處電話:02-2388-3997 
   傳真:02-2388-3990
   信箱:contact@taiwanforever.org.tw
FB活動頁面:https://fb.me/e/27XcOpE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