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章📌 2024永社年度感恩募款餐會(活動已結束)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宇昌與八仙

李彥賦(作者為永社公關委員會副主委)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15.07.14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97718

八仙樂園塵爆現場空拍圖。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日前,民進黨立委指責新北市政府依法對於八仙樂園活動搭建臨時舞台的管理亦有督導責任時,新北市長朱立倫以一句「缺乏人性」來轉移焦點,將政敵扣上「消費災難」的大帽子。跡象足以顯示,塵爆事件似已成為國民黨「拉抬士氣的提款機」。

更有甚者,這種「消費災難」的模式居然被複製到網路抹黑文宣之上,有心者刻意利用民眾對於網路資訊的仰賴及信任,捏造不實資訊,將民進黨與塵爆事件進行不當連結。用這種方式恣意虛構事實抹黑對手,跟發放黑函有什麼兩樣?

回顧四年前的宇昌案,國民黨就是躲在「政治酷聯盟」的包裝底下,連續數日耗費鉅資刊登廣告抹黑,即使民進黨數度發布新聞稿澄清,仍不免陷入國民黨開啟的「閃躲」、「迴避」、「拒絕接受檢驗」的無限質疑跳針迴圈。等到大選過後特偵組簽結證實清白之際,對於台灣民主卻已經造成不可回復的傷害。而四年後,類似的手法推陳出新。如果這種為求勝選便不擇手段的行為,都能在「言論自由」的大旗庇蔭下張牙舞爪,大法官釋字五○九號解釋所畫出的「善意」評論底線,豈非具文一紙?

按照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台上字第五二三五號判決意旨,即使在競選活動開始前,選罷法亦不容許恣意抹黑造謠,北檢應儘速分案調查這些「意圖使人不當選」的謠言來源,以端正選風、維護民主選舉的健全發展!

「我是徐自強,我要真審判」百人合唱聲援 記者會

(圖片來源: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徐自強案在今年6月24日與7月8日進行兩次調查證據程序後,今日(15)預計會完成黃春棋、陳憶隆二位共同被告筆錄的提示。接下來,合議庭是否會同意律師團證據調查的聲請,包括現場勘驗、傳喚員警等,或是直接進行下一輪的言詞辯論,終結更九審的審理,將是本次開庭的關鍵。如果合議庭不同意調查對徐自強有利的證據,直接結案,那更九審恐怕仍是行禮如儀,徐自強案的疑點恐怕仍無法釐清。

今天,有超過百位的熱血公民,在台灣高等法院前,一起穿上「我是徐自強+1」T恤,合唱「心內話」,呼喊口號「我是徐自強,我要真審判。」訴求合議庭切莫草率結案。

【時間】2015年7月15日(三) 13:30
【地點】台灣高等法院刑事庭大廈大門口(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127號)

【發言代表】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 高榮志、T恤設計:存在以先 王俊雄
【聲援團體】台灣人權促進會、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冤獄平反協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島國前進、監所關注小組、李晏榕律師、永社

---


「我是徐自強,我要真審判」活動網址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法官勿讓李全教成為示範

黃帝穎(律師、永社理事)

自由時報/自由開講 2015.07.13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377522

台南市議長李全教。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記者蔡文居攝
台南市議長李全教涉議員及議長「雙重賄選」,案經檢察官及落選者提起「當選無效之訴」,但李全教卻以「聲請法官迴避」等程序拖延,拖過法定「六個月內審結」的法院審理期限,嚴重衝擊公職人員選罷法第一二七條「選舉、罷免訴訟,設選舉法庭,採合議制審理,並應先於其他訴訟審判之,以二審終結,並不得提起再審之訴。各審受理之法院應於六個月內審結」的明文規定。

李全教的拖延戰術一旦成功,將成為全國涉賄者的訴訟示範,未來所有涉及賄選的「當選無效之訴」被告,都可以有樣學樣、比照辦理,涉嫌賄選者都以訴訟技術拖延,拖到公職的任期結束,選罷法的「當選無效之訴」將形同具文,黑金勢必復辟,重創台灣民主法治。

因此,台南地院法官必須勇敢地「依法審判」,選罷法既明定「六個月內審結」,法官即應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的但書規定,即「法官被聲請迴避者,在該聲請事件終結前,應停止訴訟程序。但顯係意圖延滯訴訟而為者,不在此限」,逕為駁回李全教「聲請法官迴避」的訴訟延滯,無須停止訴訟,切勿讓李全教案成為全國涉賄者的訴訟示範,讓民主選舉走上黑金復辟的回頭路!

一點都不明白的明白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灣永社常務理事)

民報/專欄 2015.07.13
http://www.peoplenews.tw/news/a9b739e1-2c03-45dc-96a5-72b48030fdad

面對國家機器的違法濫權,人民不能選擇沈默,只有不斷的對抗,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與正義。
(圖片來源:民報/CC0 Public Domain

最近,一本名為「明白」,副標題為「蒙冤十八年人權奮鬥史」的書,雖是以小手冊的方式為發行,但其內容卻能成為法律教學的重要教材,也足以勾起太極門案的斑斑血淚。

在我印象中,太極門案似乎只是1990年代中期,台灣宗教掃黑的三大案之一。只是令人驚訝的發展是,當初鬧的沸沸揚揚的案件,皆以無罪確定為終,更讓人詫異的是,刑事判決最早確定的太極門案,卻仍在稅務訴訟中繼續纏鬥。

而此案的原點,乃源於當時法務部的所謂宗教掃黑政策,但此政策所為何來、又有何目的,至今仍無法清楚得知。只是讓人不解的是,原本最該謹守中立與客觀的檢察官,卻配合此不知所以的政策,而開始進行犯罪訴追,尤其是承辦太極門案的檢察官侯寬仁,僅憑藉毫無可信性的所謂線報,即大舉搜索道場,並立即在媒體散佈與營造太極門即是邪教的標籤。更扯的是,其竟還上媒體大肆宣揚與展示所謂的犯罪證據,以塑造司法英雄、司法鐵漢的形象。原來,台灣最不遵守偵查不公開者,竟是最懂法律的檢察官,實顯得相當諷刺。

當然,檢方離譜的行徑還不止於此,先押人再取供不說,更想盡各種辦法來恐嚇、脅迫太極門弟子為不實陳述,目的只為入師父於罪。如此的作為,不僅視法律於物,更是對人權的嚴重踐踏。而既然檢察官已經認定,被告犯有刑事上的詐欺及故意以不正方法逃漏稅之罪,卻仍將相關資料移給稅捐機關來要求課稅,這就讓人更加狐疑。因若屬刑事不法所得,乃必須以沒收方式為之,怎還會有課稅的問題?如此絕對不能兩立的手段,乃屬最基本的法律知識,檢察官何有不懂之理?若明知卻仍要求國稅局課徵,實已將檢察官濫用公器的行徑推向極致。

而在太極門案的刑事訴訟,經過十年的奮戰,好不容易獲得無罪判決確定後,欲追究檢察官的濫權追訴罪,卻又得面臨困境。這是因現行的司法實務,認為刑事獲無罪確定的被告,竟非濫權訴追罪的被害人,而否定其得提起告訴與自訴之權。如此荒謬的見解,只突顯出司法體系自我防護、自我掩飾的弊端。而在刑事究責不能,僅剩下行政懲處的手段時,又得受限於法定十年的懲戒時效,只是在我國審判期間動輒超過十年下,如此的懲戒時效,無異是對司法人員違法濫權行為的保護傘,而於太極門案裡顯露無遺。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原該告一段落的太極門冤罪案,卻因國稅局認定敬師禮金非贈與,而是具有對價關係的補習費,致使此案又陷入另一場的長期訴訟。而由於人民提起行政訴訟,行政法院往往站在行政機關之一方,人民勝訴的機率一直偏低,就算行政法院撤銷行政處分,但在鮮少自為判決的情況下,稅捐機關仍可再行重查,並為相同的處分,又使人民得再提起訴訟,而陷入起訴、撤銷、重查的循環,也是太極門案纏訟至今的主因。而這一連串的惡夢,竟還是來自於當初,檢方所移送,且已經法院完全否定的資料。

我常在課堂上提醒學生,就算將來不從事法律工作,也一定要把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學好,原因無他,雖然你自認為是好人,但好人、壞人的認定權,可不在你身上,學好保護自己,才能有隨時對抗濫權者的準備,講來或許悲哀,卻是台灣社會的現實。同時,我更期盼學生,對於社會的不公不義,能勇敢的挺身而出,如以他人之事與我何干的態度為面對,將來厄運降臨於己時,恐也無人會為你發聲。雖然在看完「明白」一書後,還是有一大堆的不明白,卻讓人深深體會,太極門案就像是一面照妖鏡,一面反映出我國司法與稅捐黑幕的照妖鏡,面對國家機器的違法濫權,人民不能選擇沈默,只有不斷的對抗,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與正義。

謠言滿天飛 北檢還在放颱風假?

李彥賦(永社公關委員會副主委)

蘋果日報/即時論壇 2015.07.13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50713/647246/

作者質疑,不論是海霸王案或是八仙金主案,北檢似乎有刻意吃案、拖延進度視而不見之嫌。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雖然尚未底定,但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卻從上月開始不斷受到網路謠言攻擊,從「蔡家投資海霸王」一直到近日的「八仙是民進黨金主」,都是利用民眾對於網路資訊的仰賴及信任,透過無法追溯來源的特性,將不實資訊的印象深植烙印於資訊接受者腦中。

然而親藍律師與學者卻將上述有心人士消費八仙死難者的惡質謠言無限上綱,認為舉發這類虛構事實的行為是對言論自由的迫害。這樣的觀點恐怕是誤解了言論自由的核心價值,刻意混淆誹謗性謠言與政治性公共評論的界限。

八仙塵爆屬於舉國矚目的重大公共安全危難事件,造謠者必然深知,如果搭乘此順風車、發表與政治抹黑有關之議題,以不實內容將民進黨與八仙樂園作惡意連結,必定能夠造成廣大討論,並且進一步影響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的選情。這種透過網路媒介,散播「意圖使人不當選」不實謠言的作法,實已涉犯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90條意圖使人不當選之罪。

可議的是,按照臺灣高等法院98年度上訴字第3367號刑事判決的要旨,「該條文既未明定以競選活動期間內犯之為成立要件,為導正但求勝選不擇手段之劣質選舉文化,自不限定須在主管選舉機關公告候選人名單以後或公告之競選活動期間內為之」,也就是說,雖然現在還不是「競選活動期間」,但是為了端正選風、維護候選人權益、杜絕濫發黑函、恣意虛構事實抹黑對手等妨害選舉行為,檢察機關還是能夠依法分案調查偵辦,不過不論是海霸王案或是八仙金主案,北檢似乎有刻意吃案、拖延進度視而不見之嫌。令人不禁質疑,難道北檢還在放颱風假嗎?

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唉 這個表姊

黃帝穎(律師、永社理事)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15.07.12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97188

國民黨準總統參選人洪秀柱。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記者簡榮豐攝

媒體問洪秀柱是否向國民黨立委允諾不再提「一中同表」,洪秀柱怒嗆媒體永遠沒辦法把她的話講清楚。但事實是, 「一中同表」在國際法上,永遠無法論述清楚 。

洪的 「一中同表」,不只與國民黨中央不同調,洪透過臉書影片闡述:「一中同表就是說兩岸說一樣的話,把兩岸是甚麼關係說清楚」,這種說法等於在國際法上消滅中華民國。

依據公元一九七一年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藉此解讀其合法的領土及主權範圍包括台灣,但洪秀柱的「一中同表」是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說一樣的話,用同樣的基礎把兩岸關係說清楚,等於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片面宣稱擁有台灣主權的合法性,在國際法上徹底消滅中華民國,否定台灣主權。

洪秀柱的「一中同表」,明顯不具國際法常識,同表的結果將消滅中華民國,不只台灣人民無法接受,連洪自家的國民黨主席與立委都無法苟同,難怪永遠講不清楚!

債台高築 你奈我何?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灣永社常務理事)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15.07.12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97184

煙火。
自由時報/資料照,記者傅潮標攝

苗栗縣負債已高達六百多億,因發不出公務員薪水,而向行政院請求紓困,以解燃眉之急。而會造成如此大的財政黑洞,絕非是因天災而是人為因素所致,只是若欲對前縣長劉政鴻為法律究責,卻又有其困難。

造成地方財政困乏的主要原因,當然與主政者動輒以舉辦大型活動或公共建設等來浮亂編列預算有關。而這些活動或建設,美其名是為促進地方繁榮,但真正能帶來的政府稅收實相當有限,反看到台灣到處林立的蚊子館,及為滿足首長虛榮心且曇花一現的煙火秀。苗栗縣不過是將此種亂花人民納稅錢發揮到極致的典範。

惟面對如此的現況,除非能證明地方首長有收受私人的金錢利益,並具有貪污對價,才可以公務員受賄罪為訴追,否則,頂多涉及貪污治罪條例第六條第一項第四款,法定刑在五年以上的圖利罪。只是此罪乃限於明知違背法令,亦得有人因此得到利益,方足以當之。故浪費公帑的行為即便明顯,卻因預算都經過議會通過,致難該當於明知違法的要件,且這些對外招標的活動或建設,就算對地方毫無實際成效,但畢竟有一定的產出外觀,得標廠商能否稱為得利,恐也有疑問。若查無此事實,則在圖利罪不處罰未遂的情況下,主事者自可輕易逃脫刑罰的制裁。

而不管圖利罪能否成立,針對可能涉及重大貪瀆的情事,偵查機關理應主動調查才是。惜在劉政鴻擔任縣長任內或卸任後,都有民眾檢舉或告發,但檢察機關或是專為肅貪而設立的廉政署,要非無動於衷,即是偵辦速度緩慢。就算不論其背後是否有政治因素的考量,如此的偵查態度與效率,實也難讓人恭維。若最後又以查無實據而簽結,雖不令人意外,卻是對台灣設立那麼多反貪機關的極大諷刺。

所以,在難以期待偵查機關對地方財政困窘進行法律究責的情況下,就只能由現在的執政者來對前朝官員進行調查,甚至公布所有對外招標與預算使用的細節,以供全民檢驗。只是苗栗縣長一職,長久以來都是由單一政黨所掌控,欲期待現任者為此種作為,卻也是空中樓閣,致凸顯出政黨輪替在防制貪腐的重要性。

議會失能:苗栗危機的結構因素

羅承宗(作者為南臺科大財經法研究所助理教授、永社理事)

民報/專欄 2015.07.11
http://www.peoplenews.tw/news/6a4f45b4-c11d-4a20-9cde-af1f66a79141

苗栗縣財政困難,縣長徐耀昌(左2)10日在颱風天北上到行政院求援,面對外界批評,他向媒體表示「洞真的太大,前朝玩得太過分了」。
(圖片來源:民報/中央社,2015年7月10日

在過去幾年,輿論習慣用「希臘化」作為虛耗公帑、罔顧財政紀律的同義詞。不過從今年起,台灣已不必向遠向歐洲的希臘取經,可直接用「苗栗化」予以取代。苗栗縣政府昔日琳瑯滿目、毫無節度的浮濫支出,換來的是高達600多億元的鉅額負債。包商齊聚縣府追討欠款、學校午餐寒酸,公務員拖薪、徐縣長請中央紓困百億…等財政窘境事件,近幾個月來莫不淪為輿論高度關注議題。尤有甚者,今年4月間立法院曾召開公聽會,研議是否修正破產法將「政府破產」機制納入,當然也是衝著苗栗縣而來。堂堂苗栗山城,政府尊嚴淪落至此,令人不忍卒賭。

苗栗縣瀕臨財政腦死狀態,昔日遠見雜誌力捧的4連霸「五星縣長」劉政鴻淪為頭號戰犯,固然不在話下。然而若600多億財政黑洞全歸咎給劉政鴻一人承擔,恐怕是對於現行預算制度過於簡化的誤導,而讓人忽略其中更致命的結構性因素。詳言之,預算案由縣府提出,但在法律程序上需送經議會審議後方得成立。倘若苗栗縣預算案有鋪張浪費情事,縣議員理應基於民意代表為縣民「看緊荷包」之職責,勇於刪減不當之開支。這幾年來在預算案的審議監督上,這個由37位民代組成的苗栗縣議會究竟作了什麼?值得探究。

姑且將時間拉回2011年12月13日縣長劉政鴻就職6周年感恩茶會上,劉政鴻曾自豪表示,苗栗蟬聯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五顆星評價,累計6年施政績效,讓苗栗拿到全國第一名獎項超過940項,這要感謝「縣議會沒有刪過一毛錢,讓他放心全力往前衝」。同屬中國國民黨籍的議長游忠鈿亦對縣長施政高度肯定,稱許縣府「幾乎天天都向中央爭取經費,全國第一的項目,過一陣子又不知要增加幾項,希望劉政鴻未來3年再接再厲,讓苗栗展翅高飛」等語。「縣府盡力爭取預算、議會一路無悔相挺」這個府會和諧戲碼,在苗栗縣居然連續播映了9年。所共同締造的結果則是「劉政鴻主政9年縣議會沒有刪除縣政府一毛預算」這個不可思議的地方政治怪譚。

就預算編制實務常識而論,縣府各機關為防止議會刪減預算而妨礙政務推行,於每年編制概算時本有些許高估浮編傾向。所謂「撙節原則,覈實編列」只是搪塞外界的藉口而已。要是議會不刪預算,浮濫開支在經年累月堆疊下,財政支出規模自然日漸肥大而導致惡化。要之,釀成今日苗栗縣財政危機的結構性因素大抵有二,其一為縣府財政支出失控,其二則為縣議會財政監督失能。尤其後者,更是最致命因素。若非劉政鴻主政9年期間議會完全棄守預算把關職責,豈有今日讓苗栗殘破至此,淪為全民笑柄餘地?

文末附帶一提,議會由民意代表組成,民意代表又係由地方住民投票選出。有怎樣的住民,就會有怎樣的民代,這是最真實的民意折射。在指摘縣府支出浮濫、議會監督失能之餘,其實最該反省的不是別人,而是地方住民自己。下次選舉來臨時,當權的依舊是那批一昧拼建設、拼福利、罔顧財政紀律的候選人嗎?這是個攸關死生的公民智力測驗,你我怎能不審慎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