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 星期六
0420「中美貿易戰,台灣怎麼站?」永社座談會
敬請報名:https://goo.gl/forms/t1wadTEHdOKvBDB22
2018年3月,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召開記者會,要求中國主動消弭一千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這場不見煙硝的戰爭,卻劇烈影響全球政治經濟局勢。
戰爭至今尚未落幕,夾在美中兩大巨人之間,台灣究竟面對著什麼樣的處境?產業又要如何來因應?對於你我有什麼實際影響?對此,永社邀請橫跨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從產業、勞動、科技、網路、國際政治等面向,讓大家快速了解:中美貿易戰,台灣怎麼站?
時間:2019.04.20(六)10:00-12:00,09:30開始報到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 3B會議室(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三樓)
主辦單位:永社
主持人:
江雅綺/臺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與談人:
*產業人權篇
〈美中大包圍賽局下的科技產業〉
藍弋丰/TechNews科技新報總監
〈貿易自由主義vs貿易保護主義下的勞動人權〉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科技新創篇
〈5G時代的雲端應用產業策略〉
魯堯/是方電訊協理、台灣網路維運社群主席
〈中美貿易戰對新創公司的衝擊〉
江健榕/博士、Blaysolutions 創辦人/CEO
*地緣政治篇
〈中美爭霸下台灣的國際機會與策略〉
賴怡忠/台灣智庫執行委員
〈修昔底德陷阱與美中爭霸〉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
時間分配:主持人10min、與談人15min、綜合討論25min
視覺設計:禇婉琳
備註事項:
1. 現場提供冷熱水,為落實環保,請各位參加者盡量自備環保杯。
2. 為持續座談會熱度,若您有飲食或如廁需求,請自行安靜前往。
3. 綜合討論時段每人發言請以2分鐘為限(含講者)。
4. 本場活動完畢後一週內,除事先說明不方便錄影的部分以外,將上傳現場錄影檔案及相關資料、紀錄至永社網站,歡迎上網觀看。
敬請報名:https://goo.gl/forms/t1wadTEHdOKvBDB22
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37484876383297/
2019年4月17日 星期三
【共同聲明】抗議假排富真擴權的《法扶法》草案~反對《法律扶助法》草率修法
![]() |
照片來源:法律扶助基金會 |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已於2019年3月18日審查《法律扶助法》修正草案(下稱《法扶法》草案),完竣修正第5條強制辯護案件審查規定,及增訂第34-1條防檢濫訴條款。民間團體就此發表聲明,反對草率修法:
一、草案沒有排富效果,仍繼續浪費公益資源
法律扶助是國家珍貴的公益資源,如今發生有被告開著賓士車到法扶基金會的亂象,令人痛心。但是,《法扶法》草案第5條以「排富」為名,讓公設辯護人取代法扶律師的結果,還是讓開著賓士車的被告繼續濫用同屬公益資源的公設辯護人。這種換湯不換藥的修法,反倒讓司法院需要增聘公設辯護人以資因應。
二、增設約聘公設辯護人,違反司改國是會議決議
司法院在《法扶法》草案第5條尚未修正前,就在今年4月1日大幅招考「約聘公設辯護人」難免啟人疑竇。更重要的是,1999年全國司法改革會議已經決議廢除公設辯護人制度,因公設辯護人需要受到法院的監督管考,難以獨立於法院之外行使職務,對被告辯護權之保障將大打折扣,2017年司改國是會議也沒有推翻前議。如今司法院違反司改國是會議,應具體提出其正當性向大眾說明。
三、防檢濫訴條款設計草率,難以執行
司法院贊同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增訂防檢濫訴條款,惟該條款未經各界充分討論,引發檢察官群起投書抗議。而且,草案條文不夠周全,沒有考慮其他如自訴代理人濫訴的情況。如果倉促通過實施,定會發生立意良善,但難以執行的弊端。
四、呼籲司法院與立法院暫停推動《法律扶助法》草案
最後,不管是防止濫用法扶資源或是防止濫訴,皆涉及國家資源之妥善運用,都是司法改革的重大政策。呼籲司法院與立法院暫停推動此次修法,司法院應廣納各方意見後,審慎評估修法帶來的衝擊與影響之後,再重新提出新草案,才是負責任的改革作為。
--
*聲明團體: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台北律師公會
台灣人權促進會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
台灣勞工陣線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卡債受害人自救會
永社
冤獄平反協會
勵馨基金會
(依筆畫順序排列)
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金錢是一回事 DATA才是權力 — 網路資訊戰(二)
江雅綺(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上報/評論 2019.04.16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1238
不管有沒有實際操作選戰經驗的人都知道,選舉很花錢。但一般人每天上上臉書、和政治選舉有什麼關係?為什麼2019年英國數位文化媒體部做出的調查報告,會指責臉書是「數位黑幫」、最後並得出「英國的選舉法令已經不合時宜、科技公司只靠自律的的時代也已經告終」的結論?
從目前針對「劍橋分析」的各項公開調查報告與報導中,我們至少看到,類如像「劍橋分析」的公司,利用臉書平台所蒐集的海量個資,不但讓傳統的選舉結構增加了許多新的科技元素,玩法也超出從前的想像:
(一)利用個資漏洞、快速建立選民資料庫:傳統的登門拜訪或建立通訊錄,相當耗時耗力。但類如「劍橋分析」公司,可以透過設計有趣的心理測驗、小遊戲等app,誘使臉書用戶去點擊,藉此得到這些臉書用戶的個資。此外,由於臉書的個資保護非常薄弱,這些app 不但可以得到點擊用戶的個資、還可以一併取得與這些用戶帳戶連結的朋友帳戶個資。換句話說,只要有十萬人使用app,就意味著這些app開發者可以取得千萬以上的個人帳戶和相關資料。
(二)即時數據監控、預測選民反應:六、七年前學者討論「大數據」時,就舉過一個著名的例子:美國零售商可以透過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預測消費者目前所需要的商品,因此比父母更早得知青少女懷孕(需要孕期用品)的訊息。如今使用者在臉書上所輸入的資訊,不僅限於購買何種商品,而包括更多樣、更私密的個人生活習慣、喜怒哀樂的情緒、打卡旅行地點、標誌親友連結…等。這些不斷輸入的即時資訊,加上行為心理學的分析,能夠快速描繪出用戶的「數位圖像」,並不斷即時修正。
(三)以「微型廣告」 (micro-targeting)影響選民的決定:上述都還算是靜態的海量情報分析,社群平台厲害之處在於能夠針對每一個選民,發送不一樣的廣告內容。試想:過往透過電視、報紙等傳統大眾媒體的廣告,其特色就是「一對多」,限於媒體傳播的形式,廣告者每次僅能發送「地毯式」的廣告,即使考慮到針對不同族群應該散播不同的廣告,「一對多」的形式也相當消耗預算。但臉書的演算法能讓每個用戶的牆面上出現不同的內容,你的父母、子女以及朋友所看到的臉書內容和推播廣告,都不一樣。因此廣告主可以透過軟體設計不同版本的廣告,測試用戶的喜好與接受度,並進一步利用大量發送不同版本的微型廣告,強化影響、操縱用戶的情緒或決策。
(四)以「微型不實資訊」操縱選民的情緒:這也是最近討論相當熱烈的「假新聞」「虛假訊息」「網路資訊戰」…的核心議題。微型不實資訊傳播之所以能在社群平台上威力無窮的原因,多元且複雜。其中一項已被多篇論文研究提到,是社群平台的演算法,強化了「同溫層」效應:如果有一則po文內容得到很多按讚、或分享,則演算法將推播給更多用戶。於是網軍可以大量製造、購買假帳戶,快速製造按讚或分享數,讓不實資訊傳播達到一定熱度、再來就可以靠演算法,自動讓更多人瀏覽。
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發生過一次典型的「不實資訊攻擊」:按照法國選舉法規定,在投票站關閉前48小時,所有選舉活動都應暫停。但在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期間,就在所有競選活動即將停止運作的幾小時前,有一則訊息忽然po在境外極右組織的社群中,內有大約9G的總統候選人馬克宏的相關資料:包括馬克宏的email、文件、照片…等,其中包括指向馬克宏在海外洗錢的資料,在「真信箱流出」的來源加持下,以「馬克宏資料外洩」(#MacronLeaks)的hashtag標籤貼文,迅速成為社群平台的熱門趨勢話題。而就在競選時間即將結束的幾分鐘之前,馬克宏團隊發表聲明,說明馬克宏的電郵信箱早先被駭客入侵,駭客除了盜竊信箱中的真實資料、也將洗錢的虛假文件混進真實資料中,以假亂真。
在最後幾分鐘澄清了這些真假交錯的資料,讓馬克宏團隊冷汗直流,也催生了之後的法國《反資訊操縱法》,以及《反虛假訊息法》法案,規定選前三個月內,政黨或候選人可就疑似虛假訊息向法院申請禁制令,而法院必須在48小時內做出裁決。此外,法國高等視聽委員會(CSA,類似NCC的監理單位)可決定將「受境外勢力控制或影響」(controlled by, o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foreign power)的電視頻道下架。
但是,這些法案就解決了網路資訊戰的難題了嗎?這不過是個開始。
上報/評論 2019.04.16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1238
不管有沒有實際操作選戰經驗的人都知道,選舉很花錢。但一般人每天上上臉書、和政治選舉有什麼關係?為什麼2019年英國數位文化媒體部做出的調查報告,會指責臉書是「數位黑幫」、最後並得出「英國的選舉法令已經不合時宜、科技公司只靠自律的的時代也已經告終」的結論?
從目前針對「劍橋分析」的各項公開調查報告與報導中,我們至少看到,類如像「劍橋分析」的公司,利用臉書平台所蒐集的海量個資,不但讓傳統的選舉結構增加了許多新的科技元素,玩法也超出從前的想像:
(一)利用個資漏洞、快速建立選民資料庫:傳統的登門拜訪或建立通訊錄,相當耗時耗力。但類如「劍橋分析」公司,可以透過設計有趣的心理測驗、小遊戲等app,誘使臉書用戶去點擊,藉此得到這些臉書用戶的個資。此外,由於臉書的個資保護非常薄弱,這些app 不但可以得到點擊用戶的個資、還可以一併取得與這些用戶帳戶連結的朋友帳戶個資。換句話說,只要有十萬人使用app,就意味著這些app開發者可以取得千萬以上的個人帳戶和相關資料。
(二)即時數據監控、預測選民反應:六、七年前學者討論「大數據」時,就舉過一個著名的例子:美國零售商可以透過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預測消費者目前所需要的商品,因此比父母更早得知青少女懷孕(需要孕期用品)的訊息。如今使用者在臉書上所輸入的資訊,不僅限於購買何種商品,而包括更多樣、更私密的個人生活習慣、喜怒哀樂的情緒、打卡旅行地點、標誌親友連結…等。這些不斷輸入的即時資訊,加上行為心理學的分析,能夠快速描繪出用戶的「數位圖像」,並不斷即時修正。
(三)以「微型廣告」 (micro-targeting)影響選民的決定:上述都還算是靜態的海量情報分析,社群平台厲害之處在於能夠針對每一個選民,發送不一樣的廣告內容。試想:過往透過電視、報紙等傳統大眾媒體的廣告,其特色就是「一對多」,限於媒體傳播的形式,廣告者每次僅能發送「地毯式」的廣告,即使考慮到針對不同族群應該散播不同的廣告,「一對多」的形式也相當消耗預算。但臉書的演算法能讓每個用戶的牆面上出現不同的內容,你的父母、子女以及朋友所看到的臉書內容和推播廣告,都不一樣。因此廣告主可以透過軟體設計不同版本的廣告,測試用戶的喜好與接受度,並進一步利用大量發送不同版本的微型廣告,強化影響、操縱用戶的情緒或決策。
(四)以「微型不實資訊」操縱選民的情緒:這也是最近討論相當熱烈的「假新聞」「虛假訊息」「網路資訊戰」…的核心議題。微型不實資訊傳播之所以能在社群平台上威力無窮的原因,多元且複雜。其中一項已被多篇論文研究提到,是社群平台的演算法,強化了「同溫層」效應:如果有一則po文內容得到很多按讚、或分享,則演算法將推播給更多用戶。於是網軍可以大量製造、購買假帳戶,快速製造按讚或分享數,讓不實資訊傳播達到一定熱度、再來就可以靠演算法,自動讓更多人瀏覽。
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發生過一次典型的「不實資訊攻擊」:按照法國選舉法規定,在投票站關閉前48小時,所有選舉活動都應暫停。但在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期間,就在所有競選活動即將停止運作的幾小時前,有一則訊息忽然po在境外極右組織的社群中,內有大約9G的總統候選人馬克宏的相關資料:包括馬克宏的email、文件、照片…等,其中包括指向馬克宏在海外洗錢的資料,在「真信箱流出」的來源加持下,以「馬克宏資料外洩」(#MacronLeaks)的hashtag標籤貼文,迅速成為社群平台的熱門趨勢話題。而就在競選時間即將結束的幾分鐘之前,馬克宏團隊發表聲明,說明馬克宏的電郵信箱早先被駭客入侵,駭客除了盜竊信箱中的真實資料、也將洗錢的虛假文件混進真實資料中,以假亂真。
在最後幾分鐘澄清了這些真假交錯的資料,讓馬克宏團隊冷汗直流,也催生了之後的法國《反資訊操縱法》,以及《反虛假訊息法》法案,規定選前三個月內,政黨或候選人可就疑似虛假訊息向法院申請禁制令,而法院必須在48小時內做出裁決。此外,法國高等視聽委員會(CSA,類似NCC的監理單位)可決定將「受境外勢力控制或影響」(controlled by, o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foreign power)的電視頻道下架。
但是,這些法案就解決了網路資訊戰的難題了嗎?這不過是個開始。
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南京好人」邵子平重傷中國人民的情感
羅承宗(作者為南台科技大學大財經法律所副教授兼所長、永社理事)
思想坦克/天將奔烈 2019.04.11
https://www.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19/04/11/041101
按《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簡稱《兩岸條例》)第9條之1第1項規定,臺灣地區人民不得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違反者,則依「廢止臺灣地區人民身分及戶籍作業要點」第4點規定,由戶政機關逕為廢止其在臺戶籍登記。
高齡82歲的邵子平老先生因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我國政府依法廢止其戶籍,當係依法行政,不僅合法合憲,也符合台灣人民情感。據報載,邵子平表示「註銷我在台灣的戶籍,我的健保和退休金都不能領取,最為重要的是,我依法應該享受的選舉權、罷免權等政治權益都沒有了」,並揚言提請行政訴訟尋求救濟,惟依常理推斷,勝訴機率極低,無庸多作探討。比較嚴重的問題是,邵子平上述發言,可是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尤其是南京鄉親的情感。
邵子平何許人也?媒體或網路報導流於片段,輪廓並不完整。簡單來說,1973年是個重要的分水嶺。在此之前,他是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土生土長的南京人,1948年12歲因國共戰爭離開南京前往台灣。1960年通過我國外交領事人員特種考試,並奉派美國服務。1971年10月,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China席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在聯合國工作的邵子平由於因聲援謝聰敏、魏廷朝、李敖等異議份子等人,成了無法回台的黑名單。到了1973年,邵子平遂投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申領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1996年,邵子平從聯合國退休,2003年返回中國,定居北京。
身為南京人,邵子平一生致力尋找南京大屠殺史證,不僅尋獲目前已知最長的記錄南京大屠殺的「馬吉影片」,並協助促成《拉貝日記》公諸於世,功勞甚大,並於去年1月接受中國媒體《大公報》採訪。在採訪過程裡,邵子平一併對記者透露,他非常喜歡在中國大陸生活,辦理一張身份證成為他最迫切的嚮往,為此他多次跑派出所、僑辦。「北京警察說,『你出生在南京,得去江蘇辦』」,「我到南京找僑辦,找公安局,說我不符合條件」,前後試了4、5年都沒辦成,邵子平重重地嘆息:「我的鬍子已經全都白了!」因為沒有身份證,外出旅遊住酒店只能住貴的,買車票得去車站排長隊……邵子平一一細數沒有身份證帶來的種種不便。更由於中國的電子支付已無處不在,邵子平卻只能望洋興嘆。
這篇「邵子平無法辦理身份證落戶」的報導一出,在南京當地引起相當熱烈的迴響。首先在官方部分,南京市政府發揮超高的行政效率,公安局破格為他辦理落戶,地址落於邵子平當年其離開南京時的居住地「鼓樓區觀音里馬家街」,相當細心貼心。甚至是由南京警官親自將戶籍表送到北京東廠胡同內的住所,並代表南京警方附贈一大籃水果。南京市人大主任龍翔並表示「南京人民一定會永遠感恩邵先生的!」至於在民間部分,南京鄉親也對邵子平的行為相當感動,甚至被南京市民投票評選為2018年「南京好人」!總的來說,又是協助破例專案落戶,又是發好人卡,中國人民為了實現邵子平「非常喜歡在中國大陸生活」的嚮往,可以說是既有情、又有義。
有了身份證與戶籍,邵子平在銀行、交通、住宿等方面造成不便立刻煙消雲散,又有「南京好人」殊榮加持,面子裡子俱全。中國人民做到這種程度,邵子平還有什麼不滿足?至於邵子平口口聲聲所稱「我的健保、退休金」、「我依法應該享受的選舉權、罷免權」,這些其實都是中華民國/台灣公民才能夠依法享有的權益,不給外國人,也不給中華民國大陸地區人民。
一方面說非常喜歡在中國生活、要落戶當個南京人,另一方面卻又依依眷戀台灣健保、退休金、選舉權等制度的美好。邵子平這種貪得無厭的心態,可說是極度傷害中國人民情感的行徑。叫南京鄉親情何以堪?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這話說的相當貼切。
最後,邵子平談到台灣的選舉制度、主張其政治權益,更是暴露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制度優越性的無知無識。相較於台灣熱鬧且直接的各種民主直選,根據中國官方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現行選舉制度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更進一步鮮明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邵子平既然身為法學專家,接下來的日子裡,更應該要好好針對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學理論,天天學習向上。
思想坦克/天將奔烈 2019.04.11
https://www.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19/04/11/041101
按《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簡稱《兩岸條例》)第9條之1第1項規定,臺灣地區人民不得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違反者,則依「廢止臺灣地區人民身分及戶籍作業要點」第4點規定,由戶政機關逕為廢止其在臺戶籍登記。
高齡82歲的邵子平老先生因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我國政府依法廢止其戶籍,當係依法行政,不僅合法合憲,也符合台灣人民情感。據報載,邵子平表示「註銷我在台灣的戶籍,我的健保和退休金都不能領取,最為重要的是,我依法應該享受的選舉權、罷免權等政治權益都沒有了」,並揚言提請行政訴訟尋求救濟,惟依常理推斷,勝訴機率極低,無庸多作探討。比較嚴重的問題是,邵子平上述發言,可是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尤其是南京鄉親的情感。
邵子平何許人也?媒體或網路報導流於片段,輪廓並不完整。簡單來說,1973年是個重要的分水嶺。在此之前,他是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土生土長的南京人,1948年12歲因國共戰爭離開南京前往台灣。1960年通過我國外交領事人員特種考試,並奉派美國服務。1971年10月,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China席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在聯合國工作的邵子平由於因聲援謝聰敏、魏廷朝、李敖等異議份子等人,成了無法回台的黑名單。到了1973年,邵子平遂投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申領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1996年,邵子平從聯合國退休,2003年返回中國,定居北京。
身為南京人,邵子平一生致力尋找南京大屠殺史證,不僅尋獲目前已知最長的記錄南京大屠殺的「馬吉影片」,並協助促成《拉貝日記》公諸於世,功勞甚大,並於去年1月接受中國媒體《大公報》採訪。在採訪過程裡,邵子平一併對記者透露,他非常喜歡在中國大陸生活,辦理一張身份證成為他最迫切的嚮往,為此他多次跑派出所、僑辦。「北京警察說,『你出生在南京,得去江蘇辦』」,「我到南京找僑辦,找公安局,說我不符合條件」,前後試了4、5年都沒辦成,邵子平重重地嘆息:「我的鬍子已經全都白了!」因為沒有身份證,外出旅遊住酒店只能住貴的,買車票得去車站排長隊……邵子平一一細數沒有身份證帶來的種種不便。更由於中國的電子支付已無處不在,邵子平卻只能望洋興嘆。
這篇「邵子平無法辦理身份證落戶」的報導一出,在南京當地引起相當熱烈的迴響。首先在官方部分,南京市政府發揮超高的行政效率,公安局破格為他辦理落戶,地址落於邵子平當年其離開南京時的居住地「鼓樓區觀音里馬家街」,相當細心貼心。甚至是由南京警官親自將戶籍表送到北京東廠胡同內的住所,並代表南京警方附贈一大籃水果。南京市人大主任龍翔並表示「南京人民一定會永遠感恩邵先生的!」至於在民間部分,南京鄉親也對邵子平的行為相當感動,甚至被南京市民投票評選為2018年「南京好人」!總的來說,又是協助破例專案落戶,又是發好人卡,中國人民為了實現邵子平「非常喜歡在中國大陸生活」的嚮往,可以說是既有情、又有義。
有了身份證與戶籍,邵子平在銀行、交通、住宿等方面造成不便立刻煙消雲散,又有「南京好人」殊榮加持,面子裡子俱全。中國人民做到這種程度,邵子平還有什麼不滿足?至於邵子平口口聲聲所稱「我的健保、退休金」、「我依法應該享受的選舉權、罷免權」,這些其實都是中華民國/台灣公民才能夠依法享有的權益,不給外國人,也不給中華民國大陸地區人民。
一方面說非常喜歡在中國生活、要落戶當個南京人,另一方面卻又依依眷戀台灣健保、退休金、選舉權等制度的美好。邵子平這種貪得無厭的心態,可說是極度傷害中國人民情感的行徑。叫南京鄉親情何以堪?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這話說的相當貼切。
最後,邵子平談到台灣的選舉制度、主張其政治權益,更是暴露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制度優越性的無知無識。相較於台灣熱鬧且直接的各種民主直選,根據中國官方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現行選舉制度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更進一步鮮明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邵子平既然身為法學專家,接下來的日子裡,更應該要好好針對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學理論,天天學習向上。
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訂閱:
文章 (Atom)